賭博心理及其防治

  近年來,賭博之風蔓延全國,愈刮愈烈。據公安部統計,全國查處的賭博案件,1056年為15.9萬多起,1957年為17.3萬多起,1955年達21.8萬多起。1990年至1993年,賭博案件仍呈有增無減的趨勢,而且,與以前相比,賭博活動表現出新的特點:一是涉及面廣,賭博活動遍及城鄉,工廠車間、鄉村田間、機關學校、居民住宅、公園街巷、車船旅店都有人賭博,參賭人員涉及社會各個層次和方面;二是賭資巨大,既有幾十元、幾百元的,也有高達幾萬元、幾十萬元的豪賭;三是花樣繁多,有些賭博以體育、娛樂或有獎活動的方式作掩護,並把賭博同其他違法活動相結合進行。賭博的方式不但有麻將、骰子、撲克,還有打撞球、猜號碼、猜拳、下棋、玩電子游戲等;四是漸趨公開化和經常化;五是出現了固定場所,呈職業化趨向。  賭博給社會造成了嚴重危害,不僅影響生產建設,破壞家庭幸福,毒化社會風氣,而且擾亂社會治安,誘發更多的犯罪活動。近年來,我國城鄉因賭博活動直接誘發的各種刑事犯罪案件在刑案總數中的比重,城市是13%,農村是17%。  筆者認為,要有效地打擊賭博活動,必須從有效地控制人們的賭博心理入手。這是因為,賭博是一種社會心理現象和社會文化現象,賭博心理的產生和發展有其廣泛的社會基礎。它主要受以下幾方面因素的制約:  一、賭傅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對個體的賭博心理起誘發作用  1.競爭功能。賭博是種角逐,一種畸形的競爭形式,通過智慧與技能技巧的較量,人的競爭心理得以滿足。贏了是種獎勵,輸了是種懲罰,這種特殊的競爭刺激了人的好勝心理,使人入迷;  2.娛樂功能。賭博源於民間游戲,具有強烈的娛樂性:  3.交際功能。賭博的娛樂功能使它同時成了一種交際手段。它藉助於金錢或其他媒介物,通過娛樂過程,能彼此增進了解,增進感情:  4.營利功能。在賭博過程中,人的金錢佔有慾通過贏錢的形式得到滿足。  二、個體不良心理傾向對個體的賭博心理起促進作用  個體所具有的不良心理傾向使他們容易養成賭博心理並達到惡性膨脹。  1.獵奇心理。許多人覺得賭博有趣好玩,於是參與進去,以滿足好奇心,逐漸地一發而不可收拾。  2.模仿和從眾心理。賭風盛行對人起著一種示範作用。不少人特別是青少年模仿心理、從眾心理很強,於是就產生急欲到賭台前一試身手的賭博心理。  3.尋求刺激心理。精神空虛無聊者看中賭博的刺激性,藉以打發時間,尋求刺激,體驗各種心理感受。  4.貪欲心理、僥幸心理和不勞而獲思想。由於賭博是營利性的,賭者總僥幸地以為能贏,能多撈一把,藉此發家致富,企圖通過賭博不勞而獲地佔有別人的財物。於是贏了想再贏,輸了想翻本,貪欲、僥幸心和不勞而獲思想使他們的賭博心理惡性發展,越陷越深。  5.積重難返,形成癖好後的強迫心理。在上述不良心理傾向導致賭博心理產生和發展的基礎上,個體會產生積重難返的強迫心理,從而使賭博心理極具頑固,賭博成了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社會防範、治理的缺陷對個休的賭博心理起。導向和強化作用  1.改革開放後,商品經濟大潮的影響及思想政治工作未能及時跟上,人們的「一切向錢看」的心理增強,拜金欲增強,不勞而獲思想抬頭,客觀上促進了賭博心理的形成和強化,  2.閑散人口增加而又無足夠就業機會,這就產生了相應的經濟狀況不佳和無事可幹、精神空虛的問題。一部分閑散人口因此而染上賭博。  3.社會尚無足夠渠道使民眾健康有益地使用結余收入和享受生活餘暇。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不斷提高,閑暇時間也有所增多,但整個社會並未相應地增加多層次多樣化的群眾性健康娛樂活動,現有文化場所與
推薦閱讀:

TAG:心理 | 賭博 | 賭博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