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教的宗派

(三清道祖:太清、玉清、上清)

?道教的教派主要有正一和全真兩大派。

?第一節 正一派

一、正正一派,又稱正一教,是元代以後上清派、靈寶派、天師派、凈明派等符籙道派之總稱。正一派道士,不重修持,以崇拜神仙,畫符念咒,降妖驅鬼,祈福禳災為主。

正一派有四大宗壇:江西龍虎山萬法宗壇、樟樹閣皂山靈寶宗壇、南昌逍遙山凈明宗壇、江蘇茅山上清宗壇。

二、正一四大宗壇

《道門十規》:若祖天師之曰正一,許真君之曰凈明,葛仙公之曰靈寶,茅君之曰上清,此皆設教之異名,其本皆從太上而授。

?(江蘇省句容市茅山)

(一)茅山上清宗壇

上清派以茅山上清宗壇為祖庭,奉元始天王和太上大道君為最高尊神,尊南嶽夫人魏華存為第一代宗師,主要經典有《黃庭經》 、《上清大洞真經》等,其修鍊內容有胎息,固精鍊炁,符籙諸術等。

上清派雖尊南嶽夫人魏華存為第一代宗師,但真正發展和傳播上清經系的卻是楊羲,許謐和許翙等人。

楊羲,字羲和,上清派尊為第二代宗師,出生於晉成帝咸和五年,東晉吳人,後遷至江蘇句容,於茅山學道,為人善良厚道,聰明好學,,少年時代就喜讀經史,並有靈通之感,晉穆帝永和五年受授《牛黃制虎豹符》,次年,又從魏夫人長子劉璞受《靈寶五符》,晉哀帝興寧二年,魏夫人又授以《上清真經》等道經秘典,又作隸字寫出傳許謐、許翙,晉孝武帝太元十一年羽化,宋宣和年間敕封為「洞靈顯化至德真人」。

上清派傳至南朝梁陳時第九代宗師陶弘景,他以茅山為祖庭,繼承上清派道統又開創茅山宗,使茅山上清派不斷發展壯大,在道教史上地位顯赫,影響深遠。

?(江西省鷹潭市龍虎山)

(二)龍虎山正一派

正一派,又稱「天師派」,以江西龍虎山天師府萬法宗壇為祖庭,奉道教四大天師之一的張道陵天師為教祖,主要經典是正一經。

? (龍虎山嗣漢天師府)

東漢順帝時,張道陵在鶴鳴山學道,太上老君親降授以「三天正法」,教以「正一新出道法」,又授以「正一盟威之道,伐誅邪偽,與天下萬神分付為盟,悉承正一之道」,張道陵之子張衡於東漢「永壽二年襲教居陽平山,歲以經符籙教授弟子,克彰正一之道」。 第三代天師張魯官拜漢中太守,割據一方,曹操征西川劉備時順降曹操,第四代天師張盛徙居龍虎山後,尊張道陵、張衡、張魯為:祖天師、嗣天師、系天師,天師世代世襲,其後正式稱為正一天師派,宋理宗敕三十五代天師張大可,提舉三山符籙,兼御前諸宮觀教門事,龍虎山正一天師派遂為各道派之首。

元世祖命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主江南道教事」,元成宗大德八年授予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正一教主,主領三山符籙」,正一道以張天師為首,其道士可以不居宮觀而有家室。

(三)閤皂山靈寶派

? (江西省樟樹閣皂山)

靈寶派,以江西閣皂山靈寶宗壇為祖庭,奉道教四大天師之一的葛玄天師為教祖,尊崇元始天尊為最高之神,傳播的主要經典是《靈寶五符經》、《靈寶度人經》,主要內容是闡揚「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靈寶派開創人是葛玄,發揚光大的卻是葛洪及從孫葛巣甫等人。

三國時琅琊人葛玄在天台山修行學道,太上老君遣三真人下降傳授葛玄《靈寶經》等三十三卷,葛玄又傳經書於鄭隱及其兄葛孝愛,葛孝愛又傳子葛悌,葛悌又傳葛洪,葛洪又向鄭隱求道,再傳從孫葛巣甫,至晉安帝隆安末又傳道士任延慶、徐靈期等,直至南朝劉宋時陸修靜總括三洞,立成儀軌,更使靈寶派大行於世。

葛洪,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江蘇句容人,東晉著名道士,道教煉丹家和醫學家,祖父葛玄,父葛悌,吳國入晉後為邵陵太守。

葛洪自幼好學,博覽群書,淡泊名利,尋師訪道,不遠千里,尤好神仙道養之法,曾拜師鄭隱,學煉丹秘術,後又拜師南海太守鮑玄,娶鮑玄之女為妻,繼承鮑玄道學、醫學和法術,曾任吳興太守,將軍都尉、散騎常侍等職,曾至廣東羅浮等地煉丹,又勤於著述,其代表作《抱朴子》內外篇計116篇,其中《抱朴子內篇》不但精述了研製金丹的實踐,而且還認識了某些物質的特性及其化學變化,對隋唐煉丹術等丹道發展有重大而深遠影響,對中國煉丹史和古化學史提供了珍貴史料,被後世尊為中國的「化學鼻祖」。

?(四)逍遙山凈明道

(凈明忠孝道祖庭:西山萬壽宮)

凈明忠孝道,以南昌逍遙山(西山)萬壽宮為祖庭,奉道教四大天師之一的許遜天師為教祖,提倡「本凈元明,真忠至孝」,使修道者心念和行為皆符合倫理綱常,自覺遵守忠孝廉慎寬裕容忍之道,人人皆作做忠臣孝子。由於凈明道強調忠孝倫理道德觀念,因此被元明時期的士大夫譽為「仙家之最正者。」 ?東晉元帝大興四年,許天師與吳猛、時荷、甘戰,周廣、陳勛、曾亨、盱烈、施岑、彭抗、黃仁覽、鍾離嘉等十一真人,隱居南昌南郊梅仙祠舊址,創辦「太極觀」道院(西山玉隆宮的前身),額曰「凈明真境」,立凈明道派,其後得道成仙,居家四十二口拔宅飛升。

北宋政和二年誥封許遜天師為「神功妙濟真君」,吳猛等十一人為「真人」,加封西山玉隆宮(太極觀已改名擴建)為玉隆萬壽宮。宋王朝敕令:禁名山樵採,免除玉隆宮租賦徭役。黃庭堅等二十六位文官相繼擔任玉隆萬壽宮提點、提舉、管局、主管等職。

南宋紹興元年,許天師顯聖親降西山玉隆萬壽宮傳授《飛仙度人經》《凈明忠孝大法》於何真公,其後何真公建立真壇,傳度弟子五百餘人,凈明道再次傳播,但何真公的凈明道傳承未久,其後即湮沒無聞。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至大德元年的十四年間,許天師再次顯聖降授《玉真靈寶壇記》《中黃大道》《八極真詮》於劉玉真先生,其後玉真先生正式創立凈明忠孝道派,以「本凈元明,真忠至孝」為教義,以善功勸化世人,先生又對西山道教教法進行了更新,改革了舊有的符咒、齋醮、告斗等修鍊方術,不重祈禱儀式中的繁文縟節,制定了「日知錄」、「功過格」,作為教徒日常生活的規範。劉玉真先生羽化登真前,傳法於黃元吉真人,以嗣凈明法脈。

黃元吉真人於西山造玉真、隱真、洞真三壇以授弟子,並在至治三年挾其學游於京師,是時名動公卿。凈明道以許天師為第一代祖師,玉真先生為第二代祖師,黃元吉真人為第三代傳人,其後四傳徐異、五傳趙宜真、六傳劉淵然等。

凈明道與正一其他符籙派一樣,道士不一定出家。黃元吉真人說:「道由心悟,玄由密證,得其傳者,初不拘在家出家。……而吾師玉真先生遇都仙(許遜),亦以在俗之身焉。」

凈明道以許遜天師所傳:忠、孝、廉、謹、寬、裕、 容、忍等八字為「垂世八寶」,尤以忠孝為首,即「忠孝大道之本也」,認為恪守凈明忠孝即可修仙得道。凈明道的基本宗旨是「以忠孝為本,敬天崇道、濟生度死為事。」忠孝是儒家的傳統思想,可見凈明道和儒家之間的密切思想淵源。

元明時期凈明道在社會上頗有影響,不但統治者對凈明道極為重視,連官僚士大夫對其教義也極為讚賞。知經筵事張珪、國子司業虞集、國史院編修滕賓和曾巽申、建昌路儒學教授彭野分別為凈明道基本經典《凈明忠孝全書》作序,稱讚「大道至德之要其在茲」。明代陽明學派的王龍溪、羅近溪、高攀龍、屠龍等人與凈明道士過從甚密,對其學說評價甚高。高攀龍認為「仙家惟有許旌陽最正,其傳只凈明忠孝四字」。道士徐異遊學京師大行祈禳,得「凈明配道格神昭效法師」之賜號。劉淵然於洪武二十六年被明太祖稱為「高道」,並在永樂年間擔任道錄司。

凈明道所存經典頗多,主要的有《太上靈寶凈明洞神上品經》《凈明樞真經》《凈明正印經》《凈明忠孝全書》《凈明宗教錄》等。

(備註:道教四大天師另一位為薩守堅祖師,傳薩祖西河派。)

三、四大宗壇祖師

?(魏華存祖師像)

上清派祖師魏華存元君

祖師姓魏諱華存,字賢安,晉代任城(今山東濟寧市境)人,司徒魏舒之女,世稱「南嶽夫人」。

夫人博覽百家,通儒學五經,尤好老、庄之學,常靜居行導引、吐納術,服食藥物,意欲獨身修仙,奈其父母不允,在她二十四歲時強嫁給太保掾南陽劉文(字彥幼)。劉文任修武(今河南境內)縣令,夫人隨至任所,生有二子。後來別居,持齋修道多年,廣搜道教神書秘籍,曾為天師道祭酒。得清虛真人王褒等降授「神真之道」,景林真人曾授給她《黃庭經》,後被尊為道教上清派第一代宗師。

《道藏輯要》氐集收有《元始大洞玉經》三卷、《元始大洞玉經疏要十二義》一卷、《大洞玉經壇儀》一卷、《總論》一卷,均題為魏華存疏義。

(三茅祖師像)

茅山祖師三茅真君

祖師姓茅諱盈,字叔申西漢咸陽(今屬陝西)人。《茅山志》、《太元真人東嶽上卿司命真君傳》記其少時修道於恆山,有異操,後隱於句曲山(今稱茅山,在江蘇西南部)。修鍊服氣、辟穀術,並以醫術救治世人。後其弟茅固、茅衷從其修道,時人稱大、中、小茅君。 後世稱茅氏三兄弟為「三茅真君」。後祖師證位司命真君東嶽上卿,並奉為茅山上清派祖師。

茅山派主修《上清經》,兼修《三皇文》、《靈寶經》,以符籙咒劾召鬼神,以戒傳授弟子,服食辟穀、冶煉丹術,隋唐時盛行南山,成為道教三大符籙派之一。

(祖天師像)

?正一派祖師張道陵天師

天師姓張諱陵,字輔漢,號天師,漢沛國人,為留侯張良八世孫。其父張翳,字太順,客居天目山期間,其母一夜夢見北斗魁星下降授以蘅薇香草,回沛後,於建武甲午上元生陵,生時黃雲籠室,紫氣盈庭。

天師自小聰明穎慧,七歲時遇河上公,得授【道德真經】,通曉五千言精微義理。成年後通四書五經、曉天文地理、河洛圖緯之學。東漢明帝曾為巴郡江州令,後遁隱於北邙山修道。和帝時征為太傅,封冀縣侯,三詔不出。

順帝時入川在鶴鳴山燒煉九鼎神丹,三年而丹成,後得太上老君《正一盟威秘》、《三清眾經》、符、丹灶秘訣印劍、發服等,奉治蜀地八部鬼神、六天魔王,命令五方八部六天鬼神會盟於青城山黃帝壇下,使人鬼分治,把鬼神的牢獄變成二十四福庭。每治立陰官一人,仙官一人,分掌人事福禍。後作道書二十四篇,創立天師道。天師於人間演法、治鬼,驅鬼辟邪,大行正一盟盟威之道,永壽二年,功成道著,天神來迎白日升天。

(葛天師像)

?靈寶派祖師葛玄天師

祖師姓葛諱玄,字孝,三國時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據《抱朴子》記述,祖師曾經以左慈為師,修習道術,受《太清丹經》、《九鼎丹經》、《金液丹經》等煉丹經書,後傳授給鄭隱,後世道教尊稱為「葛仙翁」,又稱「太極左仙翁」。北宋徽宗時封為「沖應真人」。

南宋理宗時封為「沖應孚佑真君」。

(許天師像)

?凈明道祖師許遜天師

祖師姓許諱遜,字敬之,豫章南昌人。少以射獵為業,一日入山射鹿,鹿胎墮地,母鹿舔其崽而死,祖師愴然感悟,折弩而歸,始棲托西山金氏之宅修道。

祖師賦性聰穎,博通經史、天文、地理、醫學、陰陽五行學說,二十歲舉為孝廉,屢薦不就。二十九歲從西安大洞君吳猛學道,盡得秘傳。三十六歲時與堪輿家郭璞結伴遍訪名山勝地,最後選擇南昌逍遙山隱居,只求修鍊,不願為仕,平日以孝、悌、忠、信教化鄉里,深為鄉人尊敬。西晉太康元年,時祖師四十二歲,因朝廷屢加禮命,難於推辭,遂前往四川就任旌陽縣令。

祖師至旌陽後,去貪鄙,減刑罰,倡仁孝,近賢遠奸,實行了許多利國濟民措施。祖師在旌陽縣十年,居官清廉,政績卓著,被人們親切稱為「許旌陽」。太熙元年,鑒於晉室將有大亂,料知國事不可為,遂乃掛冠東歸。啟程時,送者蔽野;有的為他建生祠、畫神像,終年祭祀;有的千里跟隨來到西山,聚族而居,與祖師為伴,都改姓許,人稱「許家營」。

東歸後,時值鄱陽湖水災泛濫,百姓失所,更有孽龍為禍鄉里,禍害一方。祖師乃親率郡民踏遍湖區各地疏治了水道,徹底消除了水患,後又碾轉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最後成功將孽龍斬殺。

東晉元帝大興四年,祖師隱居南昌南郊梅仙祠舊址,建太極觀,額曰「凈明真境」,立凈明道派,其宗旨為「凈明忠孝」。祖師一百三十六歲時,於東晉寧康二年八月初一日合家四十二人拔宅飛升,世人尊奉他為「道教四大天師之一」。東晉朝廷為了表彰他的功德,將旌陽縣改名德陽縣。後人在他居住地西山建起許仙祠,在南昌鐵柱宮建旌陽祠,並受歷代王朝賜匾表彰,宋王安石撰寫《許旌陽祠記》。

許旌陽祖師格言

存心不善,風水無益; 父母不孝,奉神無益;

兄弟不和,交友無益; 行止不端,讀書無益;

心高氣傲,博學無益; 作事乖張,聰明無益;

不惜元氣,服藥無益: 時運不通,妄求無益;

妄取人財,布施無益; 淫惡肆欲,陰騭無益。

凈明道中興之祖劉玉真先生

祖師姓劉諱玉,字頤真,號玉真子,世稱:玉真先生。南康建昌人,後隨父遷隆興新建。弱冠父母相繼亡故,居喪盡禮,家貧力耕而食,後厭棄塵世,篤志於神仙之學。

至元十九年秋,先生在西山遇洞真天師胡慧超,告之曰:「龍沙已生,凈明大教將興,當出八百弟子,汝為之師。」次年,洞真天師於西山向先生傳許天師法旨:「可尋西山中黃堂山烏晶原建玉真壇以棲隱。」至元二十一年十一月,先生遇郭璞教以經山緯水之術,遂游黃堂山烏晶原尋訪,果得昔日許天師修真之所,遂建玉真壇。元貞三年正月,許天師親降黃堂山烏晶原玉真壇,面授先生真言:「中黃大道,八極真詮,子當敬受,吾八百弟子,汝為首。」先生得到許天師、洞真天師胡慧超、郭璞等眾真降授道法後,遂「開闡大教,誘誨後學」,弘揚凈明道法,傳凈明忠孝之道。

先生主張要返後天而復先天,返真還元,同歸太極,而歸無形。認為凈明大道是先天之宗本,凈明大道「欲使學者從博而約,從修而證,回後天而先天,復有名而無名,符凈明無為,一也」。

《凈明大道說》曰:「凈明者,無形大道,先天之宗本也。在上為無上清虛,在天為中黃八極,在人為丹元絳宮。此三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明此理者凈明也。清則凈,虛而明,無上清虛之境,謂之凈明。」

先生斥責出塵絕俗、拋家舍業而修鍊者為名教罪人,聲稱凈明道士:「或仕宦或隱游,無往不可。所貴忠君孝親,奉先淑後,至於夏葛冬裘,渴飲飢食,與世人略無少異。只就方寸中用些工夫,非比士俗所謂修行,殊形異服,廢絕人事,沒溺空無。所以此學不至潔身亂倫,害義傷教。」強調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事盡時,天理自見,故凈明之道不廢人事,同正一派道士一樣,可居家修行。

至大元年正月,先生以教事付黃元吉真人後,羽化登真,有其弟子所輯《玉真語錄》傳世。

?(四大天師像)

四、四大宗壇字輩

【正一道三山滴血派】

守道明仁德, 全真復太和。

至誠宣玉典, 忠正演金科。

沖漢通元蘊, 高宏鼎大羅。

三山愈興振, 福海涌洪波。

穹窿揚妙法, 寰宇證仙都。

【上清派譜系】

混靖希景 守汝玄志

宗道大天 得惟自尊

克崇祖德 光紹真應

師寶友嗣 永仁世昌

公存以敬 有子必承

能思繼本 端拱一成

元復其始 精清純如

載啟先覺 欽敬淡文

灝演精信 神涵湛時

性定龍順 念受明持

懋嘉丙錫 福廣春禔

雲章緝葉 緒悉瑤芝

【靈寶派譜系】

思道洞本重,明香克理忠。

洪良居士顯,一嗣永承宗。

德大傳家久,清修福澤長。

世肇因衍慶,慈風蓬業祥。

【許真君凈明派譜系】

天德高無量,照明自古今。

玄元聞見處,總合聖賢心。

道德宏清靜,法源廣大成。

東漢有章教,功果保忠禎。

?(全真重陽傳教圖)

第二節 全真派

一、全真派

全真派又稱全真道,全真派的始祖是(少陽)東華帝君王玄甫傳(正陽)鍾離權,三傳(純陽)呂洞賓,四傳劉海蟾(劉操),五傳王重陽(王喆),又稱全真北宗。

(鍾離祖師像)

全真派創教者王重陽祖師,為陝西咸陽大魏村人,於金大定七年從終南山前往山東寧海一帶傳播道教,先收馬鈺、孫不二夫婦為徒,建立「全真庵」以收徒傳道,因學其道者,均號全真道士,固稱為全真道或全真教。

?(純陽呂祖像)

全真派主張儒、佛、道三教合一,即以「三教圓融、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為宗旨,剛學道的主要經典是《道德經》、《清靜經》、《孝經》、《心經》等,王重陽又著作《全真立教十五論》等基本教義。

重陽立教十五論:一要出家住觀,二為雲遊參訪,三要學書解經,四要精研藥物,五要會修造廟觀,六要住叢林結伴,七要靜養,八要定心坐靜,九要學會調和五炁,十要煉性,十一要修性命,十二要積功累行,十三要超脫三界(欲、色、無色界),十四要養生,十五為超離凡世等作為全真派立教規範,特別是後來他的七位弟子:馬鈺(號丹陽),譚處端[號長真),劉處玄(號長生),丘處機(號長春),王處一(號玉陽),郝大通(號廣寧),孫不二(號清靜)分別開創遇仙派、南無派、隨山派、龍門派、崙山派、華山派、清靜派等七大派,道教稱「北七真派」,使金元時期道教大興,其中尤其是丘處機開創的全真龍門派的興起,使這一時期的道教進入了鼎盛之勢。

?(王重陽祖師像)

二、全真派北宗與南宗

(一)王重陽與北宗

? 全真派重陽祖師姓王諱喆,字知明,道號重陽子,全真派北宗五祖(王玄甫、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之一,北宋末京兆咸陽大魏村人。

祖師出生於庶族家庭,幼好讀書,後入府學,中進士;金天眷元年,應武略,中甲科。四十七歲時 ,深感「天遣文武之進兩無成焉」,憤然辭官,隱棲山林。金正隆四年,於甘河鎮得遇仙人授以內煉真訣,遂悟道出家。金大定元年,在南時村挖穴墓,取名「活死人墓」,自居其中,潛心修持,三年後功成丹圓,遷居劉蔣村。七年後,祖師東出潼關,前往山東寧海等地宣講道法,先後收馬鈺、孫不二、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郝大通、王處一等七人為弟子,隨後建立全真派,七名弟子被後世尊為:全真派七真人(又稱全真七子)。十年後祖師攜弟子馬鈺、譚處端、劉處玄、邱處機四人返歸關中,隨後羽化登仙,留仙蛻於終南劉蔣村故庵(今陝西戶縣祖庵鎮),金章宗時欽封庵名為靈虛觀,元太宗又加封為重陽萬壽宮,被尊為全真派祖庵或祖庭(即今天的重陽宮)。

元世祖至元六年欽封祖師為全真開化真君;至大三年又加封祖師為全真開化輔極帝君。

祖師宣揚三教同源﹐主張三教合一:「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 以《道德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孝經》為全真教主要經典,﹐教人「孝謹純一」和「正心誠意﹐少思寡慾」,主張個人隱居潛修為主﹐不尚符籙﹐不事黃白之術。

?(張紫陽祖師像)

(二)張伯端與南宗

祖師姓張諱伯端,字平叔,號紫陽,全真派南五祖(張紫陽、石泰、薛式、陳楠、白玉蟾)之一,浙江天台人。

祖師生於雍熙四年,住世九十五載,幼年博覽群書,通三教經典,於刑法書算,醫卜占征,天文地理,吉凶生死等無所不學,曾長居幕僚中潛心研究丹書多年,宋神宗熙寧二年,時祖師八十二,於成都遇劉海蟾授予「金液還丹之訣」,其後金丹大成,遂開全真南宗一派。

祖師開創的全真派南宗以《陰符經》、《道德經》為祖經,認為黃帝《陰符經》及老子《道德經》是丹道之祖,主張先命後性,以人身中的精、炁、神三寶為藥物,經築基、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最後煉虛合道結成金丹。

祖師被尊為全真派南宗的開山之祖,其著作《悟真篇》也與《參同契》一起被尊為了道教的「丹經之祖」。

(七真祖師像)

?三、全真七子及七真道派

重陽祖師羽化登仙后﹐其弟子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等七人分別在陝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繼續傳道﹐創遇仙﹑南無﹑隨山﹑龍門﹑嵛山﹑華山﹑清靜七派。

(長春祖師像)

?(一)全真龍門派

?(長春祖師)

1、長春真人姓丘諱處機,字通密,號長春子,?登州棲霞人,全真派龍門派創派祖師,全真派「北七真」之一(北七真即丹陽子馬鈺、長真子譚處端、長生子劉處玄、長春子丘處機、玉陽子王處一、廣寧子郝大通、清靜散人孫不二)。

真人自幼失去雙親,嘗遍人間疾苦,少年時曾棲身荒山,過著「頂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飲清泉」的生活。十九歲時跟隨重陽祖師修習全真道法,和幾位師兄弟合稱「全真七子」,隨重陽祖師一起創立道教全真派。

重陽祖師羽化登仙后,真人繼承重陽祖師三教合一的思想,闡揚全真教義:「儒釋道源三教祖,由來千聖古今同」。其後入磻溪穴居六年,行攜蓑笠,人稱「蓑笠先生」;後又赴饒州龍門山隱居潛修七年,這期間,他「煙火俱無,簞瓢不置」,「破衲重披,寒空獨坐」,生活極為清苦,但「靜思忘念,密考丹經」,潛心於仙道的修行。

金大定二十八年三月,真人應金世宗之詔,從重陽祖師故居赴燕京,奉旨塑王重陽、馬丹陽像於故庵(時二祖師皆已羽化登仙),並主持了「萬春節」醮事,向皇帝作「持盈守成」的告誡,此後名聲大振。

金明昌二年秋,真人回歸故里修建濱都宮(賜號太虛觀)作為傳道之所。

長生子劉處玄羽化後,真人成為全真派第五任掌教,他任掌教期間在政治和社會上積極發揮自己的影響,使全真道的發展進入興盛時期。

金貞祐二年,山東發生楊安兒起義,金朝駙馬都尉仆散朝恩請真人協助招撫亂民,憑藉真人的聲望,登州和萊州等地很快恢復平靜。

?(元太祖召見)

金興定三年成吉思汗派近臣劉仲祿持詔書相邀,真人說:「我循天理而行,天使行處無敢違」遂帶弟子十八人前往西域,歷時三年,行程萬里,以七十四歲的高齡與成吉思汗在西域雪山相會。成吉思汗見真人仙風道骨,十分高興,便開門見山地向他討要長生之術和長生不老葯,真人答曰:「世界上只有衛生之道,而無長生之葯」短命之人皆因「不懂衛生之道」而衛生之道以「清心寡欲為要」,即「一要清除雜念,二要減少私慾,三要保持心地寧靜。」 「要長生,須清心寡欲;要一統天下,須敬天愛民。」此講深得成吉思汗讚賞,口封「大神仙」。在真人的影響下成吉思汗曾令「止殺」(乾隆帝有贊曰:萬古長生,不用餐霞求秘訣;一言止殺,始知濟世有奇功)。元太祖十九年,真人回到燕京,奉旨掌管天下道教,住長天觀(今白雲觀)。同年,持旨釋放淪為奴隸的漢人和女真人三萬餘,並通過入全真派即可免除差役的方式,解救了大批漢族學者。自此,全真教盛極一時,真人的聲譽亦登峰造極。

?(射鵰中的邱長春祖師)

元太祖二十二年,真人羽化登仙,元世祖時,追封真人為「長春演道主教真人」。

?(龍門祖庭~北京白雲觀)

2、龍門派長春真人為龍門派創派祖師,真人弟子趙道堅為龍門派第一代宗師。趙道堅,原名九古,祖籍檀州(今河北密雲),父任平涼府同知時,徙居平涼(今屬甘肅)。李志常《長春真人西遊記》載其事,《終南山祖庭仙真內傳》列有其傳。金大定十七年入道,十九年,師丹陽子馬鈺於華亭(今屬甘肅)。二十年,馬丹陽還終南,命其往龍門山師事丘處機,易名道堅。元太祖十四年,丘處機祖師應成吉思汗之詔赴西域,選趙道堅從行,為十八隨行弟子之一。途經一年余,於第二年年五月渡陸局河,七月越阿不罕山,十一月至賽蘭城。道堅謂尹志平曰:「我隨師在宣德時,覺有長往之兆,頗倦行。後嘗蒙師訓,道人不以死生動心,不以苦樂介懷,所適無不可。今歸期將至,公等善事父師。」數日羽化飛升。

龍門派承其祖派全真道之餘緒,以精於內丹學著稱於世。

其門下擁有許多著名內丹理論家,如伍守陽、謝凝素、柳華陽、劉一明、閔一得,為其中的佼佼者。他們所著的內丹書,較其前輩,有承襲,也有發展,總的特點 是功法更細緻,更淺明。

清初龍門派有很大的發展,發展中心在江、浙,遍及全國許多省區。尤以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幾朝為最盛。其間支派繁衍,不少支系更流傳至近現代。因此它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最昌盛的道教派別,幾乎成為全真道的代表。其盛況與佛教禪宗五家中的臨濟宗相類似,故世有「臨濟、龍門半天下」之說。

3、全真龍門派百代宗譜:

道德通玄靜 真常守太清

一陽來複本 合教永圓明

至理宗誠信 崇高嗣法興

世景榮維懋 希微愆自寧

謂修正仁義 超升雲會登

大妙中黃貴 聖體全用功

虛空乾坤秀 金木性相逢

山海龍虎交 蓮開現寶新

行滿丹書詔 月盈祥光生

萬古續仙號 三界者是親

?(丹陽祖師像)

(二)全真遇仙派

遇仙派,馬丹陽真人所傳。

真人姓馬諱鈺,字玄寶,號丹陽子,山東寧海(今山東牟平)人,家世為當地大戶。重陽祖師到山東寧海傳播全真道法,他拋棄萬貫家財,皈依全真道,從此勵行苦節,潛心修鍊。祖師羽化登真前,將全真道秘訣傳與真人,托為全真道傳道事業的直接繼承人。真人為弘揚道法,歷盡艱難困苦,後人贊評他為「啟迪全真,發揮玄教者也.」,著作有《洞玄金玉集》、《神光燦》、《漸悟集》等,傳全真遇仙派。

元世祖賜封「丹陽抱一無為真人」。

?(長真祖師像)

(三)全真南無派

南無派,譚長真真人所傳。

真人姓譚諱處端,字通正,號長真子,山東寧海(今山東牟平)人,涉獵經史,尤工草隸,為人慷慨重孝義,素患風痹,藥石不能治。金大定七年,聞重陽祖師來山東寧海傳道,便投奔而去,求其醫治,隔宿而愈。後師事祖師,誠心皈依全真道,朝夕參請,多得玄旨,摒絕思慮,泯滅人我,苦心修鍊。祖師羽化登真後,真人隱跡於伊、洛之間,繼續傳播全真道法,傳全真南無派。

元世祖賜封「長真雲水藴德真人」。

?(長生祖師像)

(四)全真隨山派

隨山派,劉長生真人所傳。

真人姓劉諱處玄,字通妙,號長生子,山東東萊(今山東掖縣)人,自幼喪父,事母謹孝,不慕榮華,清靜自守。金大定九年,重陽祖師攜其他弟子到掖城傳道,收真人為徒,從此真人遂跟隨祖師,游寓齊豫,乞食鍊形,朝夕叩請,啟迪丹經。

祖師羽化登真後,真人獨自隱居京洛,靜心煉性,傳播全真道法,著作有《黃帝陰符經注》、《黃庭內景玉經注》、《無為清靜長生真人至真語錄》、《仙樂集》等,傳全真隨山派。

金大定二十八年,真人在昌陽主持齋醮,設壇禱雨,頗有應驗。金章宗時賜其修行之地為「靈虛」。

元世祖時賜封「長生輔化明德真人」。

(玉陽祖師像)

?(五)全真嵛山派

嵛山派,王玉陽真人所傳。

真人姓王諱處一,號玉陽子,山東寧海(今山東牟平)人。金大定八年,重陽祖師收為弟子後長期隱居文登縣雲光洞,堅持「九夏迎陽立,三冬抱雪眠」,鍊形九年,得大道之要,著作有《雲光集》四卷,《西嶽華山志》等,傳全真崙山派。

金大定二十八年,應召赴闕,主持萬春節醮事。金宣宗貞祐五年於聖水玉虛觀羽化登真。

元世祖時賜封為「玉陽體玄廣度真人」。

(廣寧祖師像)?

(六)全真華山派

華山派,郝廣寧真人所傳。

真人姓郝諱太古,字大通,號廣寧子,山東寧海(今牟平)人,其家富貴,為當地首戶,其自幼好讀易書,精研尤甚,又通陰陽律歷之術,金大定七年,重陽祖師來寧海傳道,於是便從祖師學道,曾至昆崙山、華山等地修鍊,著作有《三教人易論》、《示教直言》、《心經解》、《救苦經解》、《周易參同契簡要釋義》、《詩賦》、《雜文》、《樂府》,以及《易圖》等號《太古集》凡十五卷行於世,傳全真華山派。

元世祖時賜封為「廣寧通玄太古真人」。

?(清靜孫祖師像)

(七)全真清靜派 

清靜派,孫清靜元君所傳。

元君姓孫諱不二,號清靜散人。馬丹陽之妻,山東寧海(今山東牟平)人。為寧海豪族孫忠翊之幼女。生於金太祖天輔三年,生而柔淑,有真懿之態,又挺乎自然。知馬鈺有真仙之材,嫁馬鈺為妻,金大定七年,重陽祖師至山東寧海傳道,夫妻二人一同拜師,學全真道法,又築全真庵於南園,其間接引弟子甚眾,共同宏道暢玄,著作有《不二元君法語》,《孫不二女丹詩》等女丹著作傳世,傳全真清靜派。

元世祖時賜封為「清靜淵真玄虛順化元君」。


推薦閱讀:

如何以道教的立場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國現在還有真正的道士嗎?
養神之道——道教養生
解讀「道教中國化」
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聖誕,探秘道教的「考神」為何也能管「子嗣」

TAG:中國 | 道教 | 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