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骨科大手術後的「隱秘殺手」

小心骨科大手術後的「隱秘殺手」

核心提示:骨科大手術,如全髖關節或全膝關節置換術,是靜脈血栓栓塞症(VTE)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術後患者如不接受抗凝劑治療,40%-60%的患者會在術後7-14天內發生深靜脈血栓(DVT)。可見,VTE是一位危險的「隱秘殺手」,時刻準備在骨科大手術後一舉入侵。

  骨科大手術,如全髖關節或全膝關節置換術,是靜脈血栓栓塞症(VTE)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術後患者如不接受抗凝劑治療,40%-60%的患者會在術後7-14天內發生深靜脈血栓(DVT)。可見,VTE是一位危險的「隱秘殺手」,時刻準備在骨科大手術後一舉入侵。

  在日前召開的「抗凝1+1,安度圍術期」新聞發布會上,與會專家介紹,VTE包括兩種嚴重的情況:其一是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即靜脈中出現血凝塊,通常發生在腿部靜脈,部分或完全阻擋了靜脈血的迴流;其二是肺栓塞(PE),即血凝塊迴流至肺血管,造成血管堵塞。VTE的癥狀包括疼痛、腫脹、發紅等,更重要的是如果發生PE,會增加突然死亡的風險。

  大多數住院患者存在一種或多種VTE危險因素,這些危險因素通常混和存在。例如,髖關節骨折患者通常存在年齡較大、下肢近端損傷、手術修復及術後需制動數周等危險因素,因此這類患者有發生VTE的高度危險。如同時合併腫瘤則發生VTE的危險更高。對於住院病人應常規進行VTE危險因素的評價並針對性的採取預防措施。

  然而由於對疾病重視度的匱乏,導致目前國內接受抗凝預防VTE的病患只佔少數。對此,中國關節外科學組副組長翁習生教授指出,事實上,VTE是能被有效預防的。2009《中國骨科大手術靜脈血栓栓塞症預防指南》也明確指出,對骨科大手術後VTE應進行有效預防,其中藥物預防是主要措施,它可以減少VTE的發生風險,有效提升此類手術的安全性。

  上海市醫學會骨科分會副主任委員朱振安教授表示,骨科大手術圍手術期的血栓高發期是術後24小時內,但越接近手術進行藥物預防,發生出血併發症的風險也越高。由於術後出血併發症影響手術效果,因此抗凝藥物起始使用時間應當權衡風險與獲益的平衡。 2012年美國胸科醫師學會更新並頒布的第九版抗栓和溶栓指南中優先推薦口服抗凝藥用於髖關節或膝關節擇期置換術的成年患者如阿哌沙班,其首次用藥窗口期為術後12到24小時。

推薦閱讀:

腦袋裡取出活蟑螂算啥?醫生還在人頭裡發現過這些奇葩東西…
麻醉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捐肝救妻」手術前,他叮囑醫生: 「一定把我肝臟最好的部分給我妻子」2017年05月04日 星期四A09江蘇新聞
患者對手術室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

TAG:手術 | 骨科 | 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