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機關人員四要務漫談之一:撰文

機關是社會機器運轉中最重要的部位。在權力運作中,領導同志是決策者,機關人員是操作者。機關工作是完善的系統工程。從實踐來看,機關人員最重要的事情有四項:撰文,說話,辦事,做人(筆者稱之為「四要務」)。撰文,簡言之,是指撰寫機關的公文材料。這是機關人員的主要業務之一。對機關人員來說,一般分為三個環節:準備、草擬、修改三階段。怎麼撰寫好公文?這裡,談談自己的思考。

積累。積累,是經過長時間點滴沉澱形成果實的過程。這是機關人員撰文的日常工作,也是必要的業務工作。根深才能葉茂。撰文也是一樣,只有打好基礎,才能更上層樓。完全可以說,積累就是打造未來。積累,我覺得有五句話:要讀萬卷書。自古至今,讀萬卷書,是一切有識之士為一生規定的數量標準。萬卷書到底有多少?按照古代每冊書的數字,現代人測算,萬卷書字數是兩億字。為啥讀萬卷書?因為,只有「讀書破萬卷」,才能「下筆如有神」。兩億字,一個人按每天讀一萬字,就得兩萬天的時間,就是五十多年的時間,才能實現。因此,機關工作人員要養成快速閱讀的能力和習慣。宋代文學大家歐陽修有 「三上」的讀書方法,「馬上、枕上、廁上」。現在,我們應該提倡新「三上」:車上、網上、晚上。要行萬里路。這裡的行萬里路,不僅僅指拿出專門時間,像徐霞客一樣,神遊天下,瀏覽天下,感悟世界。更重要的是,拿出業餘時間,到農村去,到企業去,到人群集聚的地方去,時時注意,處處留心,掌握更多實踐知識。出外旅遊考察,在享受旖旎風光的同時,可以領略風土人情,拓寬視野,豐富閱歷;逛街到商店,不僅可以欣賞琳琅滿目的新產品,還可掌握消費動態、商品價格、市場知識;閑暇時間到書店,閱讀精美的文章,等等。這,都是廣義的行萬里路!要集萬家經。經,一般指的是《四書》、《五經》,還有諸子百家之言。這是中國智慧的源頭。讀經書,是一種榜樣效應、聖賢效應、引領效應。機關幹部要擠出時間,學經典,悟精髓,慢慢地就會變得博大精深。《道德經》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這些給我們的啟迪,要像水那樣深沉,要像水那樣真誠,要像水那樣靈動。要學萬樣文。人,大體是差不多的。一些進機關或單位的同志,若干年後為何有了雲泥之別?其中,最大的差異,是對業餘時間的利用不同。有的用來學習鑽研,有的用來享受生活,有的用來打牌賭博。機關人員要勤奮學習,刻苦學習,深入學習。每一本書是一級小階梯,每爬上一級,則會更接近美好。一個人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抓緊學習,是正事。要交萬家友。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長處、特點、潛質。在可能的情況下,機關幹部要多交好友、益友、諍友,注重與有思想、有見地、有思路的人多打交道,多探討問題,多研究情況,多交流工作。尤要善於向超過自己的人學習,「見賢思齊」,「不恥下問」。如此,才會越來越強大。完全可以說,積累,就是打造未來。

調查。深入調查了解,佔有更多材料,是撰文的重要環節,也是寫好文章的必然要求。由於公文的時限性,未必每篇都去做調研,但是一般都是熟悉、了解、知道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寫作權,沒有調查就沒有參謀權。調查,決不是簡單走一走,問一問,寫一寫,而是要身到、眼到、耳道、口到、心到、手到,細緻、全面、周密。在調查中,要從偶然中找必然。偶然性和必然性是因果相關的。現實生活中,偶然的現象很多,切忌置若罔聞,麻木不仁。善於洞察的人,大都透過偶然看到必然,偶然之中找必然。一個有敏銳觀察力的人,對一些偶然現象都是格外警惕、格外敏感的。所以,機關幹部對某些事情、工作的偶然現象,不能孤立靜止地看,要找出內在聯繫、必然走向。要從一般中找特殊。機關工作者對一般問題的觀察,應如獵犬般敏銳,不能放鬆。許多事物本身並沒有什麼價值,但在特殊環境、特殊情況下,就會產生大的價值。要有政治眼光,就是具有很強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善於從政治上觀察和處理問題;要有辯證眼光,就是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有發展眼光,任何結論,都很難說是最終的,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要從順向中找逆向。現實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非常複雜。不論人和事,表現出來的既有真相,又有假相。所以,我們看問題不能浮光掠影,也不能人云亦云,跟著別人跑。「莫畏浮雲遮望眼」,就是很好的警示。機關幹部對任何問題的看法,一定要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對任何事物的分析判斷,不能僅是順向思維,還要注重逆向思維,拓開一片新天地。要從正常找異常。善於捕捉正常中的異常,乃是機關幹部的特質。如果別人不注意的現象你注意了,別人發現不了的問題你發現了,那麼,就會對一些問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機關幹部時刻要用腦用心,一絲不苟,將所有的注意力、情感、責任心集中在工作上,透過現象看本質,廣泛考慮,客觀衡量,通過量變看質變,得出正確答案,體現在各類文稿中。要從眼前找長遠。世上的事物都是複雜的,表面上看是一回事,往深看又是一回事;看眼前是一回事,看長遠又是一回事。機關幹部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判斷問題,不能被暫時的現象所迷惑。因為,要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善於識別是與非、好與壞、大與小、輕與重,大力支持正確的事情,無情鞭撻錯誤的事情。見微知著,一葉知秋,察而知理,撰文便有了堅實基礎。

研判。研判,是一種好的方法、方式、方略。撰文的研判,就是要通過調查之後,對工作、對事情、對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判斷。這是寫好公文重要的準備階段。要研判形勢。研判形勢,既要站位全局,從國內外發展變化的高度考慮問題,熟悉總體形勢、重大戰略、大事要事;又要立足實際,本地區、本部門、本行業的角度,把握具體政策、相關規定、有關要求。既要全面分析,從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的各個方面進行思量;又要抓住關鍵,突出科學發展主題、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主線。既要充分肯定,在發揮優勢中堅定信心,謀勢而動,因勢發展;又要查找不足,在增強憂患中清醒有為,少走彎路,搶佔先機。要研判情況。研判上情,是指黨中央、國務院制定的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以及上級領導機關貫徹落實的方案、要求;研判下情,經常深入基層,深入一些,了解群眾願望,傾聽群眾呼聲,把握群眾需求;研判內情,就是對同級黨委政府的思路、部署、措施,以及工作進程、總體形勢,都要有一個比較深刻的了解;研判外情,時刻關注不斷發展變化著的新形勢,對國際國內新近發生的重大事情,都盡收眼底,「一覽眾山小」。要研判意圖。公文,一般是一級機關就一些重大部署、重要工作、重點問題,提出指導意見。參與起草公文的機關人員,要認真研究、深刻領會本級機關和領導的意圖,絕不可以隨心所欲,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必須遵循領導的指示,系統學習研究,深化對領導關於總結指示的理解,把機關領導的要求聯繫起來思考,從中體現工作的連續性。要研判要求。在開始接受任務時,要儘可能地問清什麼材料、什麼任務、什麼場合、什麼要求、什麼方法等。在聽取領導審查意見時,切實體會思想,領悟要求。在領導討論、審查總結初稿時,往往會談看法、提意見,有時也可能講一些思想要深刻、高度要上去、內容要充實、文字要壓縮等原則意見。對於這些,一定要準確地理解,把意見和要求吸收進來。要研判主旨。要著重研究每個公文的主要精神是什麼?提出的重要思想有哪些?聯繫實際,注意和解決什麼問題?如何把主要精神貫穿體現到公文中去。對涉及的一些重要問題,要找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專業知識、還有實踐經驗的同志商量,請他們提出各種意見和想法,以供討論比較。研判,最需要理解力,要從無心的示意、無聲的語言、無言的行為中,摸清要求,發現本質,據實判定。

會意。會意是指對工作、問題、領導安排的理解、領會、想像的情況。會意的深度,決定公文的深度,也決定工作的力度。一個善於會意的人,不會盲目順從,不會迷信書本,不會因循守舊。「道得人人意中語,千迴百折費尋思」。機關幹部在撰文過程中,會意是撰寫前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深邃透徹的觀點、閃光發亮的思想,意蘊深長的內容,來自於「深」會熟「意」。要勤於會意,就是能不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古今中外,大凡有建樹的人,都是勤於敢於善於精於會意的人。機關幹部要切忌人云亦云,遇到問題要刨根問底,不僅弄清是什麼,還要弄清為什麼,更要弄清怎麼辦。要培養興趣,養成善會意、愛思考的習慣,當作一種快樂,越想越愛想,腦里經常裝著問題,遇事多問為什麼,既有看法,又有說法,還有辦法。要敢於會意,就是不滿足於對已有認識、做法的享有,而是重新審視、評判,提出新的思路辦法。機關幹部作為領導的助手,必須敢于思考,要往深處想、遠處想,發掘獨到之處,有自己的獨特視角、獨到見解。對事物和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時,要反覆比較、多方論證。要善於會意,每天要花一點時間閱讀權威書籍,找出觀點,動動腦子,質疑一下,也未嘗不可。還要把握在時空框架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既能獨立思考,又能集思廣益。即在對事物進行評價時,必須考慮具體的時間、地點等因素。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上,有自己的獨創性。要精於會意,機關幹部要凝神靜思,考慮周詳,探索新思路,尋找新出路,嘗試新方法,把自己的想像、掌握的素材轉化成系統性的書面語言。尤其在大是大非面前,頭腦要清楚,想的要精細,慮事要周全,有根有據,有章有法,有理有節,有始有終。比如,當一項新政策、新措施出台或實施時,要注重關注新的動向,及時提出更好建議,不能當「事後諸葛亮」,放「馬後炮」。要巧於會意,機關工作本身就是群體性工作、協作性工作,一些問題不是一個人的能力所及的。一些問題的解決要涉及到幾個部門、幾個單位,甚至要上下左右通力合作。當一個人思考問題時,可能想十次,而這十次幾乎都是沿著同一思維模式進行。如果拿到集體中研究,從別人發言中也許一次就完成自己十次才能完成的內容,並且他人的想法還會使自己產生新意向、新想法、新點子。「滿眼盡看三月喜,舉頭已覺千山綠」。插上會意的翅膀,公文才能在更大的平台舞台上馳騁飛翔。

架構。所謂架構,就是謀篇布局,搭建框架。這是寫好公文的關鍵環節。框架結構的確立,反映了機關寫作人員對問題的認識水平、對工作的熟悉水平、對文字的駕馭水平。這是具體分析的過程,也是綜合抽象的過程;是領導的意圖的體現,也是發揮能動性的標誌。在謀篇布局中,要做到以下幾點:要高遠。時代在進步,發展在突破,工作在變化,新問題新情況新要求不斷湧現,如果不從高屋建瓴的角度,思考問題,謀劃發展,摸索規律,那麼,寫出的公文,可能使主題反映不出來或反映不準確,缺乏說服力。因此,要以非凡的眼光,立足於高,定位於遠,著眼於實,把事情放在更大的範圍,去觀察、去分析、去把握,勾畫出文章的篇章結構。要清晰。高質量的公文,結構一定是層次清晰,邏輯嚴密,一目了然,不可能是模糊不清、一團亂麻。比如,有的領導講話的結構,主體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點講為什麼,第二點講是什麼,第三點講怎麼做,層次必須分明,不能模糊甚至前後打架,邏輯必須嚴密,更不能混亂,前後相互牽扯。要嚴謹。就是說公文的結構體式的嚴密、嚴格、嚴肅。常用的結構形式:第一,橫式結構,也稱並列結構。這是單位典型經驗材料寫作中經常使用的一種形式。第二,縱式結構,也稱遞進連貫式結構。縱式結構又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按思想認識的發展,逐層遞進,步步深入地把情況介紹出來;另一種是按照事物發展脈絡,或按時間,或按方位、次序闡述。第三,縱橫交叉結構。這種結構兼有前兩種形式的特點,並不完全按基本經驗安排層次結構,而是先介紹的前因後果,然後集中介紹情況。要適當。在謀劃架構時,要注意與公文的主題相適當,符合黨的基本路線,符合中央的大政方針,符合法律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符合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要注意與決策實施相適當,著眼於解決實際問題,使文稿服務與黨委工作合拍同步,更好發揮推動落實的作用;要注意與發文的目的相適當,弄清哪些是主要的觀點,哪些是非主要的觀點,表意精確。要統一。在列公文提綱時,要提前控制篇幅,以求得總體基本勻稱。一級標題下面,根據需要,可以列二級、三級標題。但是,同級標題最好相同,且最好用一樣的句式和結構。因為整齊劃一的標題形式,除了明晰外,還特別易於傳達、便於掌握。架構像巍巍大廈的棟樑,沒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亂的磚瓦;架構像遠洋巨輪的燈塔,沒有它,公文只是迷路的航舵。

思想。撰文,既是交流情況、提出要求、指導工作,更是要表達思想、表達觀點、表達意圖。有思想,就是文字材料要有鮮明的立場和觀點,提倡什麼,反對什麼,必須旗幟鮮明。腦子裡裝著問題,想解決問題,想把問題解決好,就要養成「偷閑花前散步,思維信馬由韁」的好習慣。如何使寫出的文章有思想?要把上邊的東西實際化。上級機關的公文內容,是立足於全局、立足於宏觀、立足於戰略做出的,具體到各個地方、各個單位,還有自己的實際,一般來說,需要把上級的精神與本地實際有機融合。起草公文,要以上級文件、領導講話和要求為指導,緊密聯繫實際,把上級的要求細緻化,在上與下、點與面、條與塊的結合中,提出具體明確要求,既體現上級精神,又貼緊實際情況。要把具體的東西政治化。公文寫作最忌諱就事論事,從現象到現象,只見事不見人,或只見人不見思想。要善於站在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看待具體問題,從一般現象中看出不一般本質,做到著眼上邊向下邊看,看提出的觀點對不對;著眼外面向裡面看,看提出的觀點新不新;著眼全局向局部看,看提出的觀點指導性強不強。要把普遍的東西特色化。「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 。要使公文有特色,機關幹部在寫公文使,要抓在點子上,抓在要害上,抓在火候上。抓在點子上,就是說現實生活中有這個情況,且是個重要情況,上級目前還正需要了解的;抓在火候上,就是眼下最需要掌握這個情況,早了不行,遲了也不行;抓在要害處,就是抓住這個情況的最本質最關鍵的部分,而不是拖泥帶水。要把瑣碎的東西系統化。在從事公文寫作中,通過對過去情況回顧、形勢分析,要注意把規律性東西找出來,每寫好一篇,就總結一次,提高一步,提升思維層次,把好的東西系統化,堅持下來。這裡,必須明確的是,絕不是把上邊的精神簡單抄襲,而是「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言,我手寫我心」。要把陳舊的東西時代化。寫文字材料,最忌諱語言陳舊、信息陳舊、事例陳舊、觀念陳舊。要使寫出的文字材料有新意,必須給傳統東西賦予時代內容,增強時代感。要善於把新規律性的東西找出來,把新借鑒找出來,把新舉措找出來,以便發揚成績,少走彎路。要提高思維層次,提綱挈領,簡明扼要,有廣度,有力度,有深度,有厚度。擁有五彩五色思想的人,才是力量無邊無沿的人;擁有精彩精緻思想的公文,才是有力有用有效的公文。

素材。所謂素材,是指在起草公文中,機關人員手頭上可以使用的平時收集、佔有的基礎材料。包括文件文章、調研資料、工作動態等等。選用素材,是寫公文的基礎。寫好公文,首先必須選擇好典型。在選擇時,要有鮮明的時代性,要有明確的典型性,要有客觀的真實性,要有強烈的政策性。素材佔有多了,運用好了,對寫好公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素材好比「璞玉」,寫好公文則如 「琢磨」。有了璞玉,才能創造出上乘「玉器」。怎麼用好素材?我覺得有這樣幾條:複製。就是對現有好的素材,直接複製下來。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立場、觀點,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本概念、基本內涵、基本要求,對黨和國家的一系列基本的方針政策,對上級有明確規定要求提倡或反對的,在撰文過程中,要原原本本的複製下來,為我所用。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切忌照抄照搬、死搬硬套。嫁接。從生物學上說,是利用兩種植物能夠結合在一起的能力,將一種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種植物的莖或根上,使之癒合生長在一起。對於機關人員起草公文,是說通過分析研究,發揮聰明才智,可以把甲地的做法借鑒為乙地的做法,可以把工業的內容轉換到農業內容,可以把外地的經驗嫁接成自己的觀點。改造。改造是對素材應用的一種高級形式,已經脫離了原有的素材面貌,轉化成了撰文人員自己的文章。在機關人員收集的素材中,有很多林林總總的材料。對這些普通的素材,通過撰文人員的思考、加工、修改、刪減、整合,完全可以改造成 「精品佳作」。升華。在物理學上,把固態物質不經過液態階段直接轉化為氣體,稱之為升華。起草文稿中,在利用素材時,機關人員在搜集整理相關素材的基礎上,以出思路、出思想、出精品為要求,要充分發揮好「智囊」的作用,讓好思路、好舉措貫穿於文稿中,升華為黨委和領導意圖或決策。創新。創新是素材利用的最高級,是指完全拋開原有素材,通過思考、聯想、分解、組合,把素材內容拔高、提升、創造的過程。這是撰文過程中最費心神的。它可以是形成新觀點、創建新思想,也可以是謀劃新思路、推出新決策,還可以是提出新建議、拿出新意見。在這一過程中,「跨越」,最重要。所謂「跨越」,從思維進程說,它表現為省略思維步驟,加大思維前進行跨度;從思維條件說,它表現為跨越事物的限制,實現「虛體」與「實體」之間轉化;從思維目的說,它表現為新理念的誕生,從而實現「質的飛躍」。

核心。在經過接受任務、調查研判、確定提綱、確立框架之後,機關工作人員就必須沉下心來,進入實質性草擬階段。這是撰文工作的核心。在草擬過程中,機關工作人員,要著力把握 「五性」:要注重指導性。公文,「師」也;「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寫好公文,要抓住全局上的、有現實意義的、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性問題,使主題具有時代性、針對性和指導性。要把成績要說夠,問題要點透,經驗要找准,任務要講明。成績要說夠,是指對成績的估計要有足夠的分量,不是說得越多越好;問題要點透,指對存在的薄弱環節要有充分的認識,把要害的和傾向性的問題指出來;經驗要找准,就是把最管用的、指導性最強的經驗體會,找得越像越好;任務要講明,就是把幹什麼、怎麼干講清楚。要注重傳承性。起草公文,要善於學習借鑒,明確同類公文的寫作要求、思路風格,注意行文格式和字體字型大小符合公文規範;注意相關內容在不同公文中的銜接,公文之間既不能相互「打架」,也不能相互「重複」;注意重要提法的標準性,對事關黨和國家的總體工作要求,要一字不差;要從往年、往常的文章套路里走出來,在眾多的經驗中選擇好思想、好經驗,把最有新意的東西寫實寫精。要注重實效性。公文在反映改革發展中的情況,提出解決問題措施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必須在實效上下功夫。要超前研究,深入思考,積極出主意、獻良策,努力做到參之有道、謀之有方、言之及時。要堅持從實際出發,領導意圖和個人思考雜糅在一起,努力寫出好公文,盡量發揮公文的最大作用。要注重區域性。「一般化」是撰寫公文的通病。在草擬過程中,往往會進入「誤區」:從工作來看,這也不錯,那也很好,什麼都寫,面面俱到,千人一面,毫無個性,拿到哪裡都管用,這是大忌。要突出鮮明的區域特徵,對重點、亮點、閃光點的工作,要大些詳寫;對非重點的工作,要少些略寫。要注重層次性。要在總的觀點思路指導下,根據事物內在的聯繫,確定各個部分之間、部分與中心的關係,以及各部分之間的關係、總結的重點和邏輯規律。公文形式,有用「三段式」的,有用「多段式」的。層次要根據內容和需要突出重點問題而定,有時按照情況、經驗、意見的順序寫,有時把幾個方面概括起來,按問題寫。機關,是個事情多的地方,怎麼做也做不完,是個事迹多的地方,怎麼創也創不完;是個事業多的地方,怎麼寫也寫不完。抓住核心,要好好寫啊!

事實。任何一篇好的文字材料,都通篇充滿著事實的力量。思想是從事實中提煉出來的,道理是用事實中闡發出來的,經驗是從事實中總結出來的。一切都要有事實作支撐。一般來說,事實最有說服力,也最能感動人。在寫作時,要著重考慮把事實說清楚,「用事實說話」。事實,要真實。真實離不開四個要點:說明道理,使人感動,說服對方,贏得回應。事實勝於雄辯,再高明的道理,如果沒有事實做支撐,必然蒼白無力。指明方向,說服對方,都注重講事實,擺道理。許多問題在理論上爭來爭去,怎麼也糾纏不清,一旦拿出事實來,便會不言自明。機關人員如果有時間,要盡量多地深入基層,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掌握一手資料。要眾多。人的記憶總是有限的,收集的材料中對撰寫的文稿有無用處,也是未知數。因此,必須儘可能多的了解掌握一些事實。要通過多種渠道、辦法、措施,比如,調查研究、參加會議、實地考察、個人收集,佔有大量事實素材。不怕事實用不上,就怕用時無事實。這是撰文中最擔心的。要典型。發現典型,總結典型,運用典型,是機關幹部撰文過程中的責任。當然,典型既有正面典型,也有負面典型。撰文中,兩類典型都有運用。領導機關一般是以正面為主。寫作時,要根據主題需要,精心篩選最能反映特徵、最有代表性、最有說服力、最能揭示事物本質的事實。這樣,自然就有感染力。要得當。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古今中外留下了許多典故,其中有的事例不一定真實。所闡述的思想卻是真實的,運用得當,可使文章增輝。要注重運用資料,數字枯燥無味,如果運用得當,就會極大增強說服力。比如,我們論述堅忍不拔的寫作精神,可列舉以下數據:司馬遷的《史記》用了18年,司馬光編《資治通鑒》達19年,李時珍寫《本草綱目》花了30年,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用了27年,歌德的《浮士德》寫了60年。要謀劃。運用事實,機關幹部要統籌考慮,系統謀劃,不能以事實淹沒思想。要圍繞中心來謀劃,對機關中心工作和領導同志活動,積極主動參與,更多了解情況,把握進度,贏得主動權;要圍繞主要矛盾來謀劃,要準確捕捉主要矛盾,對矛盾深入研究,及時提出辦法;要圍繞棘手問題來謀劃,對情況複雜、困難較多、頭緒較亂、積重難返的問題,通過分析、調查、研究後,開出「藥到病除」的良方,為機關和領導排憂解難,則能達到指導工作、推動發展的目的。公文是大海,事實是浪花。讓奔騰浪花在浩瀚海洋中逐浪前行。

情感。感情在公文中的作用,確實非常大。有感情的材料,令人如浴春風,使人愛不釋手,容易讓人接受。必須探索使公文具有感情的方法。狹義的公文,即我們常說的紅頭文件,一般來說,是不強調情感要求的。有情感要求的,是指那些領導講話、調查報告、內部參閱、典型材料等。起草公文,目的是給人看的,要「未成曲調先有情」。怎麼做到有感情呢?指向要有感情。公文的作用,最終是實實在在解決問題。機關幹部要經常到基層和群眾中去,把群眾的需要當作第一信號,帶著感情,真正走訪,摸透真相,為解決群眾難題奠定基礎;要通過接觸群眾,學習樸素生動的群眾語言,運用群眾語言說明道理,闡述事實,交流思想,指導工作;要注重網路語言的應用,網路語言生動、新穎、別緻,可能個別「逗」些,個別「悠」些,但是,很具有時代感,能用的要多用些。說理要有感情。要以真誠平等的態度對待他人,始終以普通人的態度出現,不擺架子,不神氣十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訴之以法。對工作的看法,肯定或否定一切,都是片面的。要辯證地看,全面地看,聯繫地看,發展地看,不以偏概全,一丑遮百俊,也不一俊遮百丑,實事求是,全面客觀。這樣,才符合事物本來面貌。內容要有感情。有些機關的同志,職務不高,寫出的公文,習慣於居高臨下教訓別人,習慣於用指令性語言,語言生硬,「必須」、「一定」、「堅決」之類的詞語,頻頻使用,看過或聽過之後,使人有一種受訓的感覺,要盡量摒棄,努力做到語言豐富多彩,使人愛不釋手。形式要有感情。即指語言的表達形態、方式,要飽含感情。因此,要簡潔,語言凝練,表達更多東西,給人以更多信息;要通達,語句通順,說理敘事,具體實在,明晰明朗;要大氣,文以氣為主,文隨氣動,氣伴文行。還要遵循一些特殊要求,比如時間表達、空間表達、職務表達、姓名表達、數量表達、範圍表達、程度表達、神態表達。要多用常見句,少用晦澀句;多用短句,少用長句;多用啟發句,少用命令句。細節要有感情。情感,體現於細節中。撰寫公文,一定要注重細節。與其「大題粗作」,不如「小題細作」。現在機關公文存在的弱點有三:空泛論述不實在,抽象呆板不生動,乾乾巴巴不豐滿。要以情感為紐帶,用具體的事情說,用形象的語言說,用真摯的情感說,就像看到人的面貌,聽見人的聲音,覺得真切實在。情感是濃酒,公文是不散的筵席。機關人員必須鍥而不捨地把酒播撒在豪華筵席中。

文章,機關的大業、領導的基業、秘書的主業。「才如湖海文始壯,腹有詩書氣自華」。機關人員要寫好公文並不容易,想通過讀一本書、寫一篇稿,就把公文寫好,那隻能是一種想法。最重要的是,把撰文當作職業、事業、生命來對待,在快樂中撰文,在撰文中幸福,在幸福中提升。足矣!

推薦閱讀:

法學專家談檢察機關開展刑罰執行監督工作
新刑訴法對紀檢監察機關的啟示
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加強機關作風建設之我見
想進大機關的,告訴你一條鮮為人知的路徑!

TAG:機關 | 撰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