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 | 陳來:中華文明與人類共同價值

陳來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的發言指出, 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這六大理念是「全人類共同價值」。怎樣認識中華文明與人類共同價值的關係呢?

一、全人類的共同價值的提法意味著這些價值的適用性不僅在一個國家之內, 更適合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部事務及關係。

簡言之,人類共同價值不僅是不同意識形態、不同制度形態的國家共同追求的普遍性價值,更是指適用於當今世界各個國家之間、各個文明之間關係的價值, 應是聯合國的目標和宗旨, 故也可稱為「世界價值」。特別是,其中的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提出, 是把原來適用於一國之內的價值「世界化」,以構建合理的世界秩序。

關於基本價值的世界化、國際化,是一個老問題, 民主、自由、公平是二十世紀西方世界特別重視的價值。但是美國等西方國家在國際關係和世界事務中,從來不奉行民主、自由、公平的價值, 這些價值對他們並不是「普適」的, 只是其國內的政治價值,不是世界的價值。在世界事務中他們崇尚的是強權主義、霸權主義、單邊主義。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提出民主、自由是人類共同價值, 包含著建立新型國際關係的訴求, 有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國際貿易自由化、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意義。公平即主張各個國家一律平等,民主即世界大事要共同商量, 反對大、強、富國欺壓小、弱、貧的國家。人類共同價值是要把這些價值真正擴展到人類所有事務,使之真正成為普遍性的價值。

二、這使我想起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世界倫理」運動。

世界倫理又稱全球倫理,在我看來二者略有區別, 世界倫理可包括世界各國之間的行為準則,而全球倫理則指跨文明的人類行為準則。這就引出一個討論, 「世界倫理」是不是「人類共同價值」?從被一致公認為世界倫理的「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來看, 應該說世界倫理即是一種價值觀,也是謀求確定人類基本的價值共識, 全球倫理就是要展示人類基本價值和道德。因此, 「世界倫理」應當屬於「人類共同價值」體系的一部分,是人類共同價值的道德倫理基礎。區別在於, 世界倫理的指向, 是落實在個人的行為上(當然不限於個人) , 而我們今天提出的人類共同價值則是以國家為單位, 指向國際關係, 並不落實在個人的行為上。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分別對應三個層次,即個人、社會、國家, 而「人類共同價值」則針對在「國家」之上,是第四個層次, 是國家之間的世界。這就使我們對價值的認識形成四個層次,世界、國家、社會、個人, 更為完整。

然而,真正確立人類的共同價值, 並不能只停留在國家間的世界表面。我認為人類共同價值必有其深層的倫理基礎,即世界倫理。沒有世界倫理, 特別是世界倫理的金律、全球倫理的基本原則「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人類共同價值就不完全, 就缺乏道德的基礎,也就不能找到認識中華文明與人類共同價值關係角度。

三、有了倫理道德基礎的角度和視野, 我們就能發現中華文明的思想理念與人類共同價值有密切關係。

中華文明提出的基本理念、儒家文化提出的價值原理,應該說表達了人類共同價值的道德基礎。總體而言, 可以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金律是「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六大理念的倫理基礎。分而言之:第一,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是「公平」的基礎;第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是「發展」的基礎;第三, 「和而不同」,是倡導寬容、多元的對話, 是「民主」的基礎;第四, 「以德服人」,王道正直, 是「和平」的基礎;第五, 「天下為公」,不以私利為原則, 是「正義」的基礎(如全球氣候問題及其義務分配) 。

這五項不僅可以指向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成為這些價值後面的深層理念, 它們本身也是人類生活最基礎的道德價值。故人類共同價值除了世界事務、國家間關係的價值約束外,也同時是人類一切生活所必須。由此可以體現出中華文明原理的普遍意義。

其實,上述五點都是儒家「仁」的原理所包含的, 可以看作儒家文化的「仁道」對人類共同價值的貢獻。這也使我想起孟子所說的「仁」與「人」的關係,孟子說「仁也者人也」,《禮記》作「仁者人也」,與孟子一致。「仁者人也」是古代儒學中的重要論題, 在歷史上,對「仁者人也」有過不同的理解和詮釋, 反映了不同時代人們對「仁」的本質的不同理解。今天,面對人類共同價值的思考, 我們可以對「仁者人也」給出我們這個時代的詮釋,即「仁就是人類最根本的共同價值」。



推薦閱讀:

37.從不列顛尼亞到英格蘭
作為一個文明人網上被罵了該怎麼辦?
關於清明節「修墳植樹」文明祭祀的倡議書-忻州新聞-山西新聞網忻州頻道
遼、西夏、金、元等期間的文明遺存
中國歷史上哪些事件或時期或人物是對中華文明或文化的浩劫?造成浩劫的原因與對後世的影響?

TAG:學術 | 人類 | 價值 | 文明 | 中華 | 中華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