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歪評京劇音配像

音配像是項有功勞的事業,我承認。可是,功勞也就在「音配像」這種方式本身的層次上吧。就是說,終究是假的唄。

  沒辦法讓我有看實況錄像的感覺。  拿這個標準衡量,有哪些音配像真正可看呢?  第一個檔次,首推景榮慶的。景老不僅是表演的大家,而且在配像的時候最善於把握原錄音的節骨眼,深中肯綮。看他的配像,完全如同感受實況,《穆柯寨》的焦贊,《孫安動本》的徐龍,《逍遙津》的曹操,都是那麼火爆,老辣,動人。也許您會說,他配演的都是自己的錄音,不錯,聽說他還婉辭過配演裘盛戎的《法門寺》和《審潘洪》(多麼的可惜!)亦可由此見其嚴謹。話說回來,其他自己配自己的不是沒有,也沒得到如此水乳交融的效果吧。  其次要說高寶賢。他絕對是整個音配像工程里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因為他本人的演唱水平,本來比他所配演的大師——譚富英先生,相差甚遠,但是由於追摹富英先生多年,功夫比旁人下的深,更重要的是,在配像這件事情上下的功夫深,所以他配演的譚富英,每個角色真是活靈活現,至為傳神。在所有音配像里,除了看景老的那幾個邊緣角色以外,真正看下來覺著過癮的,也就只有他了。  第二個檔次,有好幾位代表人物。他們共同的特點是,本人都有比較深厚的表演功力,對所學流派創始人的藝術體會較深,自己有多年舞台經驗,而且,本身就是多年頭牌,有大角的氣派,同時在配像時候也很投入,盡量做到嚴絲合縫,所以整體效果流暢自然;但是終究由於藝術境界比所學的大師有差距,同時,正由於自己也是大腕,有自己的一套,有時就顯得演自己蓋過演先人了。代表人物有,張學津配的馬連良,小王桂卿配的周信芳,葉少蘭配的葉盛蘭,李萇春配的裘盛戎,李浩天配的李少春。  另有幾位,大致可以歸入這個檔次,無非是看重他們的身份——或後代,或親傳,但是效果上,差強人意。梅葆玖配的梅蘭芳,蔡正仁配的俞振飛,李岩配的李宗義,等等。看著並不舒服。  倒是也有幾位看著舒服的,比如孫岳配的譚富英,孫毓敏配的荀慧生,姚玉成配的姜妙香,就是可惜,看著只感覺是在看這幾位演員自己,而不是原大師在表演。  第三個檔次,是一些二、三代傳人的配演,二代者多是大師晚年弟子(含親子),所學有限;三代者,基本未得親炙,甚至連大師演出都沒看過。但是這幾位卻能勤勤懇懇,嚴謹求實,整體上反映出了流派特點,也算是合格的配像效果了。裘少戎配的裘盛戎,張萍配的張君秋,辛寶達配的李和曾,都是年少二代的佼佼者;而三代中鄧沐瑋配的裘盛戎,張火丁配的程硯秋,張建國配的奚嘯伯,都算難能可貴了。  第四個檔次,既不傳形,也不傳神。孟廣祿的裘盛戎,藍文雲的李多奎,張克的楊寶森,于魁智的李少春,董圓圓、李勝素的梅蘭芳,都屬此類。不能說他們不認真,但是終究功力太淺,既不能琢磨透所配演大師的藝術,又不能改改自己的慣習,怎麼看怎麼不自然。  第五個檔次,形神都不對,而且不認真,擺自己的老譜,不是在配像,只是在演自己,很多時候連口型、動作節奏都對不上,效果極差。最典型的是譚元壽配演的譚富英、李少春,吳鈺璋配演的袁世海、裘盛戎、金少山。  有些東西,乾脆是不能配像的,最好就不要配了。比如李萬春的玩意兒,那是任誰也配不出那份神采來的,偏要配,只是弄巧成拙;周信芳的東西本來也是不可還原的神品(梅蘭芳亦然),幸有小王桂卿傳神一二,不過也頗打折扣;譚鑫培、余叔岩更沒有可行性,也偏要配幾個「唱腔選」,徒增笑爾——那位裝譚鑫培的譚門後人,連他曾祖嘴裡的唱詞都不確知,還在那裡裝模作樣,唉……來自咚咚鏘〖中國京劇論壇〗


推薦閱讀:

《桑園會》之不能我一個人扎心
京劇《野豬林》1~5唱段 唱詞
中華文化和/或文明之四:京劇「四大鬚生」
高寵的那桿大槍 京劇,你還舉得起來嗎?
一代京劇坤生名伶孟小冬 張玉菡 郝先中

TAG:京劇 | 音配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