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最丑的藝術品是什麼?

丑的藝術品?

首先要嘗試去定義什麼是丑的藝術品,很多專業人士此時會跳出來指則你世俗意義上的審美標準對於一定年代以後的藝術品就不再產生作用了,也就是說,很多現當代藝術品完全跳出了「大眾審美」的範疇,他們習慣用精緻的語言和智力遊戲來偽裝「看上去簡單」的藝術品。

但今天這裡並不是為了上一堂藝術史課,也不是為了說明什麼是「美」,什麼是「審美」,在今天個人的主觀式審美感受到底重要不重要,那麼,到底有沒有通俗意義的丑的藝術品呢?

當然有,還有很多。

義大利作家艾柯就有一本書叫做《丑的歷史》,裡面收錄了丑得千奇百怪的藝術作品,看來,記錄「丑」,本身就是藝術部分工作之一。

眾所周知,西方繪畫到了現代藝術的階段,就跳出了寫實和追求「美」的範疇,開始出現了對各種形式的嘗試,而這一階段的繪畫作品,更是讓大眾們開始覺得觸目驚心。

幾個例子:

德庫寧:

cy twombly:

Antoni Tapies:

以上只是舉了三個藝術家的例子,相信大多數人看到這樣的藝術作品時,首先從審美感受上是會排斥的——因為確實看起來很「丑」!

但是,這在藝術史上早已經見怪不怪了,我們再來看看比較早期的「丑」畫:

這是保羅·塞尚1890年代的一張畫,這張畫,以傳統寫實的角度去觀察,畫得並不能算好,那為什麼塞尚卻偏偏成為了對於現代藝術發展而言極為重要的藝術家之一呢?

不妨換個角度去理解,與此之前的畫家們幾個世紀以來一直都在追求寫實主義的理性光芒,如何畫得像如何畫得「好看」是重要的議題,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此期間又誕生了對寫實繪畫影響巨大的攝影技術),如何畫得好看,早已經不再是藝術家們所追求的目的。

我們來假設每個時代的世俗審美都有一定的標準,有一條線,高於這條線的叫做好看,而在這條線之下的,我們就稱之為丑。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藝術家們都致力於怎樣做到這條線的最上方,但久而久之,隨著一系列藝術史上重要事件的發生,藝術家們漸漸不再在乎這條線,甚至有些藝術家,刻意想在這條線之下遊走。

也就是說,如何畫得丑,丑出自己的風格,也成了部分藝術家的目標。

很多人第一次在網路上看到Antoni Tapies,Cy Towmbly等人的作品時,首先會驚呼:這也能叫藝術品?我也能畫!但事實上,忽略了畫作的材料和真實尺寸以及製作時使用的技術,除了藝術家本人以外,任何其他人都很難再創作出跟藝術家相似的圖像。

如果想要研究的,現當代藝術史上還有很多致力於畫得丑的藝術家,比方說,馬丁·基彭伯格:

又比方說中國藝術家廖國核:

(廖國核的例子可能不是那麼恰當,感興趣的同學自己搜索吧,也可以了解些bad painting)

又有人會驚呼,這也能使藝術作品?是的,它們還被鄭重其事地掛在了美術館。關於什麼是bad painting,又能做一篇專業的研究,但是這裡還是想要告訴大家:既然藝術品能是好看的,精緻的,那為什麼不能是粗糙的,看上去不那麼好看的?

對於大部分大眾看不上的「丑」的藝術品,你都沒法做的跟藝術家一樣。可能很少有大眾意識到,如何讓自己的作品畫得丑,又丑得和諧,又能丑得有可持續發展性,其實是很難的。

這年頭,你連畫得丑,都可能丑不過藝術家。


推薦閱讀:

【表態課堂】關於百達翡麗,你不可不知的10件事
5.12 | 南丁格爾:於逆風中點一盞明燈
8張圖告訴你養貓和養狗的區別
梁曉新的藝術品收藏心得
藝術之都墨爾本,解讀藝術溶於生活的可能性!

TAG:藝術 | 藝術品 | 最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