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丹道修鍊

武當山南岩龍頭香 丹道修鍊,一般分為內丹、外丹兩種。採藥物、礦石之類在爐鼎中燒煉,以「長生不死」之葯,叫煉製外丹,由此形成的一系列理論和方法稱之為外丹學;修性命之功,練人體內的精氣神,以修成「人元大丹」,便是修鍊內丹,由此形成的一系列理論和方法稱之為內丹學。宋代詩人蘇軾《送蹇道士歸廬山詩》云:「綿綿不絕微風裡,內外丹成一彈指。」說明在我國唐宋時期,修鍊丹道是十分普遍的事。胡孚琛教授對我國自古以來的道家、道教、丹道理論和實踐進行了全面、系統、深入的研究,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新道學理論。其中將地元靈丹和天元神丹劃歸為外丹學,將人元大丹之學劃歸為內丹學,並將兩者合稱為丹道學。陸西星《玄膚論》云:「丹有三元,皆可了命。三元者,天元、地元、人元之謂也。天元謂之神丹。神丹者,上水下火,煉於神室之中,無質生質,九轉數足,而成白雪,三年加煉,化為神符,得而餌之,飄然輕舉,乃葯化功靈聖神之奇事也。其道則軒轅之《龍虎》、旌陽之《石函》,言之備矣。地元謂之靈丹。靈丹者,點化金石而成至寶,其丹乃銀鉛砂汞有形之物,但可濟世而不可以輕身,九轉數足,用其葯之至靈妙者鑄為神寶,而以上接乎天元,乃修道之舟航,學人之資斧也。」「人元謂之大丹。大丹者,創鼎於外,煉藥於內,取坎填離,盜機逆用之謂也。古者高仙上聖,莫不由之。故了命之學,其切近而精實者,莫要於人元」。地元靈丹和人元大丹之理同,皆須洞曉陰陽,深達造化,一為體外之物質化學,一為體內之神氣化學。由此,胡孚琛教授在他的《道學通論》中專章論述了「外丹黃白朮」,詳細揭示了地元靈丹之秘密,並指出天元神丹乃是一種心靈轉化物質的實驗。而且天元、地元神丹雖稱為外丹,但亦和人元之內丹相通。古來仙學相傳有「內丹成,外丹就」的定論,換言之亦為「內丹不成,外丹難就」。 所謂外丹,是道教修鍊方術。與「內丹」相對,由鉛、銀、砂、汞等礦物質和中草藥混合燒煉而成,供服食之用,但不是人人均可享用,只有功夫到達很高的層次,才能服用,否則相當危險。《通幽訣》:「葯能固形,外丹也」。即用鉛汞配製其它藥物作原料,放在爐鼎中燒制而成的丹藥。因丹砂為其主要原料,故通稱煉丹術。道教謂服食丹藥可以「長生不老」、「飛升成仙」,故又稱仙丹術。道家認為,服食「仙藥」可以輕身延年、千害不傷、飛行長生。《抱朴子內篇》有「仙藥篇」,論述的十分詳細。該篇引《神農》四經曰:「上藥令人身安命延,升為天神,遨遊上下,使役萬靈,體生毛羽,行廚立至。」又曰「中藥養性,下藥除病,能令毒蟲不加,猛獸不犯,惡氣不行,眾妖並辟。」並列舉各種「仙藥」名:「上者丹砂,次則黃金,次則白銀,次則諸芝,次則五玉,次則雲母,次則明珠,次則雄黃……」。外丹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秦漢到隋唐,養生延壽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秦始皇、漢武帝等君主夢寐以求長生不老,促進了人們對養生延壽術的探索,湧現了華佗、嵇康、葛洪、孫思邈等很有造詣的養生學家。另一方面,也出現了食丹、服石等荒涎怪異的養生術。 一般認為,真正的外丹燒煉始於漢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方士李少君請武帝「祀灶」、「致物」,化丹砂為黃金「以為飲食器」。武帝從其所請,「親祀灶」,「而事化丹沙諸葯齊(劑)為黃金矣」。這是關於外丹燒煉的最早記載。東漢魏伯陽著《參同契》,兼論內外丹,是較早關於煉丹爐火的理論著作,被奉為「萬古丹經王」。東晉葛洪是著名煉丹家兼道教學者,他曾從鄭隱[3]那裡受到《太清丹經》3卷,《九鼎丹經》1卷,《金液丹經》1卷等的傳承,晚年隱居羅浮山,以丹鼎生涯終其壽命。所著《抱朴子內篇》中有《金丹》、《黃白》、《仙藥》等篇,收錄丹法達四五十種,對東晉以前外丹術作了基本概括。唐代為外丹術全盛時期,從皇帝、大臣,到一般民眾,服丹藥成為一種時尚。同時,出現了更多的煉丹家和煉丹著作,孫思邈著《千金方》、《太清丹經要訣》,陳少微著《修伏靈砂妙訣》、《九證金丹妙訣》以及張果所著《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訣》等,均為傳世之作。 唐代制丹方法比之以前有較大進步,煉丹工具亦有改進。一般來說,烹煉外丹使用的藥物主要是鉛、汞類礦物,以及雄黃、雌黃、礬石等草木藥物總計60餘種。燒煉工具首要者為丹爐和丹鼎。分「點化」和「服食」兩種:初步煉成的叫「丹頭」,只作「點化」用;繼續再煉,便成「服食」用的丹藥,即所謂「仙丹」或「金丹」。煉丹道士視外丹為神授之術,非其人不傳;丹房亦設在人跡罕至的深山密林,並有一套神秘儀式和眾多禁忌。宋代吳悞所撰《丹房須知》即列有擇地建壇、祭神開爐、服飾陳設等注意事項21條。外丹術經長期燒鍛實踐,對中國礦物學、醫藥學和古化學等都作出了積極貢獻。現存外丹著作收於《道藏·洞神部·眾術類》的有70餘種,其中含有不少古代科技資料,至今仍有價值。 但是古代外丹燒煉和服食者由於懂得醫理藥性以及練功次第的人畢竟為少數,所以宮內和民間服丹致死者日漸增多。據清代趙翼《廿二史札記》統計,僅唐代皇帝死於服丹者即有太宗、憲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等六人,大臣死於服丹者更多。於是朝野群起指責,服食者包括煉丹道士對此亦漸漸生起疑慮,致使此術自唐以後漸趨衰微,而且道教也隨之落入低谷,一蹶不振。由於外丹燒煉和服食,涉及皇帝大臣們的身家性命,所以隨後的外丹燒煉和服食,十分注重實驗驗證。正是這種實驗驗證的醫藥家風格,給服餌金丹以求神仙不死的信仰進一步帶來了危機。實際上水銀(汞)、鉛以及雄黃一類砷的化合物,金銀一類貴重金屬,無論怎樣都是不可能使人體不朽成仙的。它們或具有強烈的毒性,或沉墜穿破胃腸,只會使人短命,促人速死。各種去毒之法無論怎樣複雜,也根本達不到去毒目的。因此,北魏道武帝置仙人博士官,而令死囚試服煉成的仙藥;道士孫道胤煉成的丹藥自己從來不服。甚至連陶弘景這樣的著名道教人物,也對服食金丹能白日飛升成仙的煉丹術信仰逐漸懷疑起來,他說:「世中豈復有白日升天人?」「於是乃不試」。[4]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外丹術逐漸被「反求諸己」的內丹修鍊所替代。 所謂內丹,是以人身為鼎爐,身內精、氣、神為藥物,通過一系列內煉方法而結成的靈胎,所以又叫大丹,有時也叫聖胎、嬰兒等。它是道教修鍊方術之一。與「外丹」相對,源於行氣、導引、胎息等術。《通幽訣》[5]云:「氣能存生,內丹也;葯能固形,外丹也。」即把人體的某些部位當作修鍊的「爐鼎」,以體內的精、氣、神為「藥物」,以意念導引使之在體內循環烹煉,經過一定步驟,精、氣、神便會在休內凝結成丹(或稱「聖胎」),然後再經沐浴溫養,大丹即成,亦可飛升成仙。煉這種功夫的人,古代稱為煉丹派或內丹派。修鍊內丹的方法,是在巫術和專講「神仙服食」的外丹派失敗後逐漸形成的。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既講外丹燒煉,又講內鍊氣法,然而尚無內丹之名。東晉許遜《靈劍子·服氣訣》云:「服氣調咽用內丹」,最早提到「內丹」二字。隋代道士蘇元朗曾居羅浮青霞谷修鍊大丹,號青霞子。見弟子「競論靈芝」,「乃著《旨道篇》示之,自此道徒始知內丹矣。」[6]此一時期,內丹之名已經出現,內丹之術亦開始有人研習。於是到了唐末宋初,內丹之術便遂行於世。宋、金時形成的道教南宗、北宗更是力斥外丹,專修內丹。內丹成為道教內修派的主要方術,長久以來盛行不衰。內丹家依據《老子》及《周易》八卦學說,始建內丹修鍊的理論和方法;尤其到了唐末五代時期,陳摶傳「無極圖」,之後得到張三丰的繼承,從而使丹道一途得以弘揚。武當山道家丹道修鍊秘圖——《心性圖》、《修真圖》、《內景圖》,便是一脈相承的丹法秘傳。 道家認為,《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生生不息的造化之道,是「順行」。修鍊內丹則要逆而行之,力使萬物合而為三(精、氣、神),三複化為二(即鉛汞或坎離),二復歸一(即「聖胎」或「金丹」),從而達到重返本源,常住永生的目的。內丹家稱精、氣、神為三味葯。稱人體的上、中、下三個穴位為三丹田,下丹田稱為爐,卦象為坤(7);中丹田和上丹田稱為鼎,卦象為乾(0),修鍊內丹與三丹田密不可分。內丹烹煉過程中,須用水火:心在上,屬火,卦象為離(2);腎在下,屬水,卦象為坎(5)。煉丹就在於使心腎相交,水火相濟,取坎中之陽,填離中之陰;以坎水濟離火,使順置的火水「未濟」變成顛覆的水火「既濟」,即所謂「甘露降時天地合,黃芽生處坎離交」。這裡所說的「甘露」指先天一氣,從泥丸下降;「黃芽」指丹母,從丹田而生,上下交凝,即成聖胎,謂之丹熟。陳摶《無極圖》更為清晰、系統地描繪了這種丹道修鍊的次第和學說基礎,為後世不同門派的丹法流派起到了奠基作用。張三丰繼承陳摶之思想,稱「易道」即「太極道」,所以他在完善陳摶的易道思想上,創立太極道體系,把丹道和太極內功緊密聯繫在一起。據明末黃宗炎《易學辯惑·太極圖說辯》所載,《無極圖》為五個圖形,分別代表修鍊所能夠達到的五個不同境界(見附圖1)。《無極圖》乃古聖先師密授之圖,據明末黃宗炎《太極圖說辯》載:此圖本名《無極圖》,陳圖南[7]刻於華山石壁,列此名位。此圖創自老子、河上公,魏伯陽得之著《參同契》,鍾離權得之以授呂洞賓,呂洞賓與陳圖南同隱華山,因此得以授予陳摶。從中看到無極圖思想淵源的四個方面:其一、河上公所發揮的老子思想,宇宙生成論及「歸根曰靜,靜曰復命」的神仙理論。其二、符合魏伯陽《周易參同契》的煉丹與火候學說。其三、繼承發揮了鍾呂內丹修鍊的理論體系。其四、陳摶自己用《易》理的宇宙生成過程假易而論丹道。《無極圖》是方士修鍊之術,發揮黃老哲學思想,述老莊之玄微,明逆修可以成丹之法及得道成仙的思想。縱觀《無極圖》模式,「其圖自下而上,以明逆則成丹之法,其重在水火,火性炎上。逆之使下則火不螵烈,惟溫養而和燠,水性潤下,逆之使上,則水不卑濕,惟滋養而光澤。滋養之至,接續而不已;溫養之至,堅固而不敗。」 按逆行規律,其最下圈「○」,名為玄牝,玄牝即穀神。牝者竅也,谷者虛也,指人身命門兩腎空隙之處,即中醫所稱「腎間動氣」,氣之所由以生,是為祖氣。凡人五官百骸之運用,經絡氣血之功能皆根於此。此一階段為丹道修鍊的「得竅」階段,《修真圖》叫做「玄府受氣」。再行祖氣上升,即稍上一圈「○」,名為煉精化氣。煉有形之精,化為微茫之氣;煉依稀呼吸之氣,化為出入有無之神,使之貫穿通達於五臟六腑。此一階段為丹道修鍊的「煉己」階段。所以第三個稍小點的「○」就標誌著鍊氣化神,即由下丹田所煉真元之氣貫穿於五臟六腑,以養五臟之神。再向上既為中層之五行相生並形成「五氣朝元」的景象。此一丹道修鍊階段稱之為「和合」。五行演八卦,取坎填離,則水火交媾而為孕;坎離顛倒,而後天返先天,進入黑白相間的大圓圈,即「三返二」的「結聖胎」階段,亦即「得葯」。再向上就是不斷煉去胎之陰質,使之變成金丹,進而煉神還虛,復返於太極而無始,即為最上面大圓圈的「脫胎成仙」階段。所以,凡丹道修鍊「蓋始於得竅,次於煉己,次於和合,次於得葯,終於脫胎求仙」的逆向求索,即煉精化氣,合三為二;鍊氣化神,合二為一;煉神還虛,一歸無極。這就構成了一個逆煉返本的系統,這就是所謂「逆則成仙」,返本還原內丹修鍊的人體長壽科學原理。 按照順行規律,陳摶在《無極圖》中,張三丰在《修真圖》中便描述了生命的演進里程,即所謂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演五行,五行演八卦,八卦得演萬物昌。這便是「順則成人」的人類繁衍進程,這與現代醫學所認知的人體生命演進進程完全是如出一轍。(見附圖2) 所以具體的內丹修鍊過程,一般分為築基、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四個階段。前三段稱為命功修鍊,最後一段為性功修鍊(當然有些道派步驟不同,有先修性功,再修命功的)。築基為基本功,重在填虧補虛。由於人生勞心損力,先天元精、元氣、元神殊多虧損,不宜驟然煉丹,而應先行「補虧」,以達到精全、氣全、神全。基礎既固,方可煉精化氣。方法仍是以意念的力量,亦即「神」的力量,調動精、氣沿任、督二脈上下運轉,在上丹田和下丹田中反覆烹煉。既是意念,就有緩急,內丹家稱此為「火候」:精氣急行沖關之氣謂之「武火」,緩行升降之氣謂之「文火」。經過陰昇陽降,進火退符,精、氣即可凝成大葯(炁)。這一階段又稱為大爐鼎,小周天。接著鍊氣化神,即要煉去大葯的陰質,使之成為純陽,即以中丹田為鼎,下丹田為爐加以烹煉,故稱為小爐鼎,大周天。經中、下丹田烹煉至一定時候,陰質漸盡,元神與元氣凝結為一,成為金丹(聖胎)。最後沐浴溫養,達到虛寂無為,由有入無,復返虛空,謂之煉神還虛。 修鍊內丹自然不能成仙飛升,但是對於祛病延年,確有實效。道教有關內丹的著作甚多,除魏伯陽《周易參同契》、張伯端《悟真篇》外,尚有張伯端《金丹四百字》、石泰《還源篇》、薛式《復命篇》、陳楠《翠虛篇》及陳致虛《金丹大要》、張三丰的《論大道》、《玄機直講》、《道言淺近說》等等,其中包含許多內丹修鍊的理論和方法,今天我們細細研讀,仍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和運用價值。內丹修鍊亦有內葯、外葯之分。二者均為道教內丹名詞。所謂「藥物」,即指真鉛真汞,指人身中作為煉丹之本的真陰陽。葯有內外之分,內葯指先天之精、氣、神;外葯是指後天之精、氣、神。李道存說:「交感之精,呼吸之氣,思慮之神,皆外葯也;先天至精,虛無空炁,不壞元神,此內葯也。」[8]《悟真篇》董德寧註:「內葯者,先天之藥物,乃元和內運也;外葯者,後天之藥物,為呼吸外施也。」凡修鍊者,先修外葯,後修內葯,高尚之士亦可不煉外葯即煉內葯。內葯無形無質,外葯有體有用。內外兼修,坎離合體,則金丹大成。故又稱之為:外葯點金,內葯得丹。所以有時也將內丹、外丹,稱為內葯、外葯。 當然,內丹學方面又有許許多多的修持理論和方法,而且我們在研究和學習一些老前輩和內丹大家們的著作時也會發現一些認識上的不同。對他們的內丹學進行比較分析,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武當山丹道修鍊的修持理論和方法。王沐先生曾以老一輩內丹學家陳攖寧先生的丹道論斷為準繩,將內丹修鍊分為陰陽雙修和清凈孤修兩派,或稱之為陰陽派和清凈派,而不講龍虎丹法和虛無丹法。實際上,「丹經篇篇說陰陽,陰陽本是萬法王」,三元丹法各家各派皆離不開「陰陽」二字,人元大丹都是煉養陰陽的法門。為此,王沐先生的學生胡孚琛教授在受到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指派作了二十六年的道學研究之後,在他的《道學通論·仙學篇》中,曾將人元大丹分為文始派和少陽派,少陽派至鍾離權、呂洞賓大開法門,又有南宗、北宗、中派、東派、西派之傳。之後胡孚琛教授又在《丹道法訣十二講》一書的書稿中,以老子《道德經》、《莊子》、《列子》、《黃帝內經》、《黃帝陰符經》、《周易》、《化書》、《周易參同契》、《悟真篇》等經典所傳內丹正宗,綜合各家門派的修持法門和操持方法,將人元大丹的修鍊方法科學的分為「三家四派」。這在內丹修鍊的理論和方法實踐上均有較大突破。胡孚琛教授認為,從修鍊實踐上講,可將內丹修鍊方法分為修鍊自身陰陽、同類陰陽、虛空陰陽三種途徑,稱之為「三家」。其中,修鍊自身陰陽者,俗稱清凈派丹法;修鍊同類陰陽者,俗稱陰陽派丹法;修鍊虛空陰陽者,俗稱虛無派丹法。在修鍊同類陰陽的丹法中,又分為兩種途徑:一為借彼家為鼎的「男女雙修」的同類陰陽丹法,為雙修法門,稱作彼家丹法;一為以乾坤為鼎器、靈父聖母、生龍活虎、三家相見的同類陰陽丹法,為裁接法門,稱作龍虎丹法,由此分為「四派」丹法。這樣,人元大丹亦即內丹之學便合稱為「三家四派」。同時三元丹法,本自相通,地元可上接天元,外丹亦賴內丹,前文已有所論及。那麼,作為自身陰陽、同類陰陽、虛空陰陽的三家之傳和作為清凈丹法、彼家丹法、龍虎丹法、虛無丹法的四派之分的「三家四派」人元大丹,自然亦能相互承接。其中,自身陰陽可上接虛空陰陽,同類陰陽亦須清凈築基,虛無丹法也盜取龍虎二弦之氣,各自手段不同,原理則相通。 以上所謂丹道的「三家四派」真傳,近半個世紀以來,幾乎成為絕學,能得一家一派全訣者已屈指可數。據張竹銘、曹昌祺在《近代道家功法導師陳攖寧先生傳略》的序言中稱,陳攖寧曾得內丹南宗陰陽派丹法之傳,卻從未向任何一個學生教授過男女雙修丹法全訣。陳攖寧先生也在《論白虎首經》一文中,敘述他那個時代南宗丹鼎一派丹法的情況云:「余根據四十年之閱歷,耳聞目見,各省學道諸君,用五千四八采大葯者,結果總歸失敗。北京二人,南京一人,蘇州一人,上海一人,成都一人,武昌一人,前後共計七人,沒有一人達到目的。其間困難多端,未暇細說,而方法之不善,確為失敗之主因。」這些話是正確的經驗之談,也應了「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少如鱗爪」的結論。 當然,從胡孚琛教授所修內丹功法的傳承關係及其在四川搜集並遵照操持的秘籍來看,其丹道學說應為呂洞賓、張三丰一脈相傳。因此,我們在研究武當山丹道修鍊理論、方法、技術時,難免要隨時研究和介紹胡孚琛教授的新道學及其丹道學說。 胡孚琛教授認為,道學由三部分組成,即道家、道教、丹道。按照這一學說體系,武當山丹道修鍊處於胡孚琛教授道學體系的丹道位置,而且就武當山丹道修鍊的內容來說,也包含了胡孚琛教授丹道學中天元神丹、地元靈丹和人元大丹的一些內容,從而與胡孚琛教授丹道學形成為實踐與理論的關係。武當丹道修鍊自然以修鍊實踐為主,因為它是建立在《心性圖》、《修真圖》、《內景圖》等三張修持挂圖的釋讀、修鍊、體悟上,其核心就是修道、悟道、證道、得道,這個「道」就是丹道,是關於人體生命科學的大道理,是健身養生、延年益壽的大途徑。
推薦閱讀:

學丹道,是有為法好,還是無為法好?
關於漏丹問題?
道法自然,守中致和 ——關於學習道學(道家、道教、丹道)概論的筆記
急捉龍虎場上戰,忙將水火鼎中煎!這裡龍和虎是什麼,水和火又是啥,場上在哪,鼎在哪?
鑫子的【丹道理論】

TAG:修鍊 | 認識 | 丹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