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立秋養生宜「養收」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劉翰 《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是干支歷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曆書曰:「斗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這時太陽黃經為135度。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涼風至,指秋風送爽,不再是暑天的熱浪難耐;白露降,指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瀰漫;寒蟬鳴,指秋天寒蟬感陰而鳴。

從其氣候特點看,立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由於盛夏餘熱未消,秋陽肆虐,此時還沒有天高氣爽、月明風清的濃濃秋意,很多地區仍處於炎熱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稱。《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此乃古人對四時調攝之宗旨,指出四時養生要順應和遵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

《管子》記載:「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 立秋時節,自然界屬於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過渡時期,而身體同自然界一樣,處在從「夏長」到「秋收」的過渡時期,所以此時養生宜遵循「養收」的原則,以保養內守之陰氣。

? 情志方面

秋應於肺,肺主氣,司呼吸,在志為憂。秋風勁急,地氣清肅,萬物色變,肅殺之氣容易使人情緒悲愁傷感。《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宋代養生家陳直也說過:「秋時凄風慘雨,老人多動傷感,若顏色不樂,便須多方誘說,使役其心神,則忘其秋思。」說明秋季養生首先要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經常保持肺氣清靜,收斂神氣,安定而不外露,如此來緩和秋季的肅殺之氣,以適應秋季容平的特徵。

? 起居方面

秋季肺金當令,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陰寒之氣漸漸生起,所以養生應以養秋收之氣。「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早卧以順應陽氣之收斂,防止陰精外泄,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此時適當早起,還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對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意義。

? 飲食方面

秋季是食療進補的好時機,但進補不可亂補,應忌虛實不分,忌多多益善,忌恆補不變。《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又有「秋不食肺」之說。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如適當食用芝麻、糯米、蜂蜜、枇杷、乳品等柔潤之品,以益胃生津。

《老老恆言》中說:「夏至以後,秋分之前,外則暑陽漸熾,內則微陽初生,最當調停脾胃,勿進肥濃。」如過食生冷、寒涼或不潔瓜果,會導致濕熱內蘊、毒滯腸中,引起腹瀉、痢疾等。《素問·臟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酸味可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姜等辛散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如山楂、葡萄、柚子、石榴等。

? 運動方面

立秋時節,人體的陰精陽氣開始處於收斂內養的狀態,故運動養生也要順應這一原則,在運動中應避免動之過劇,造成陽氣傷耗。入秋人的血液循環等生理功能趨向減弱,因而又需適當增加運動量,以加強心肺功能。所以運動宜動又宜靜才符合節氣特點,如氣功慢跑、太極拳、戶外散步等,這些運動講求形動而心靜,動而不亂,和緩不劇烈,靜而不躁,使志安寧。這樣既能增強人體的生理功能,以應秋涼,又不會導致陰津陽氣的傷耗,以應秋收。

供稿:宋熠林

編輯:宋熠林

推薦閱讀:

女性性健康小常識 如何預防常見疾病
醫藥家陶弘景的養生之道
被甲亢長期折磨的巨星
3月8日養生堂 郁琦 解讀女人身體密碼(1)更年期綜合症(3)
花清香,茶清味—養生花茶功效薈萃

TAG: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