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馬未都就是騙子

馬未都就是騙子

作者:韓妙第

日期:2014年9月15日

首先請看看這篇文章,是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文創觀察家2014.09.15(周一出版)

「馬未都:誰告訴你收藏有道?這個人就是一騙子」

「誰告訴你收藏有道,這個人就是一騙子,收藏是沒道的事兒。如果給建議的話,我的建議是:首先是量力而行,千萬不能透支。我見過透支的,借錢玩收藏,把養老的本砸進去的都有,這是沒必要的。第二是千萬別想著走捷徑,沒有捷徑,只有彎路。我是提倡少買,多去看,通過看展覽,這種精神享受也照樣能夠獲得,不一定非得擁有。

日前,馬未都在廣州做了一場名為「收藏之道」的講座,開篇他就說,收藏根本就是沒道的事兒。如果說有道的話,那麼最大一個道就是你生得好,像他這樣生的時間就剛剛好,二十幾歲時正是這些東西最不值錢的時候。」【01】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文創觀察家2014.09.15(周一出版)

相信不少讀者看了之後肯定無法淡定。「收藏有道」就是騙子,那麼「收藏無道」才是真理?

按照這樣的說法,收藏就沒必要去玩了。如果要收藏,舊的再來一次文化大革命,或者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唯有在兵荒馬亂社會大變革的非常時期才有機會進行收藏。

面對這樣的謬論,我想從以下三個方面去駁斥。不然,馬未都的謬論將貽害正在興起的收藏形勢。

坦率的說,中國的收藏活動才剛剛興起,儘管馬未都號稱在那個年代收藏了很多雜項或瓷器以及字畫。但是依照我的眼光來看,絕大多數藏品都是一些三四流甚至不入流的藏品。何以見得,首先,一個人的修養決定其收藏的層次。這就是收藏的第一道。所謂修養就是要對藏品的藝術價值、美學價值、社會價值有著相當卓越的探索和研究能力。相信各位或多或少的看過馬未都的各種奇談怪論,但是所有有關收藏的言論中,從未涉及藏品的藝術價值、美學價值和社會價值哪怕一丁點兒評論或論述。

既然一個人連自己的藏品所蘊含的藝術價值、美學價值以及社會價值都不知曉。還能對外上課,進行收藏知識的普及和教育?這不僅僅是他的致命缺陷,更是他們那一代人的致命缺陷。所以,如果說有些精品是被他收藏到了,但由於他本人對此不解,從其量只是一個收藏圈的土豪而已。按照中國的成語說法,就是附庸風雅的層次。

其次,收藏活動在任何時刻都有可能撿到漏,即使在收藏發達的西方社會中也是如此。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撿漏」是一種可能成為傳奇故事的機會。在收藏行業里所講的「撿漏」是以極低廉的價格買到較稀罕或較珍貴的藏品。「撿漏」的誘惑力在於低價收藏品所具有的潛在升值空間。這樣的利潤誘惑可能會成倍,也可能會成千萬倍的放大,甚至流傳成為為人津津樂道的傳奇故事。例如:常被人提起的一個「撿漏」故事是著名的塗鴉藝術家班克斯就是從「買得起藝術節」上800英鎊的作品起家,到幾年後作品拍出55萬美元,增值百倍。【02】http://www.china.com.cn/culture/txt/2009-04/21/content_17642813.htm

所以,收藏撿漏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問題是作為收藏活動中的你是否有伯樂的眼光。更有否耐心,在其價格漲到足夠高的時候再出手。太低出手則很遺憾,要價太高則會變得有價無市。

最後,收藏有道。在這方面,我在四年前研究出的理論已經證明。既是么樣的藝術品具有增值空間,而且,增值的方式有著方程式、幾何式以及指數式三種模式。相信像馬未都這樣的人由於基本的數學運算能力非常差,所以他永遠搞不懂這三種增值模式的區別和各自特徵。

當然,由於政治因素、個人因素、社會因素以及確實是因為藝術品本身所存在的因素,某些藝術品從被收藏的第二天起,就會不斷的貶值。並且這樣的收藏品貶值的速度也會非常的驚人,甚至到蕩然無存的境遇。因為不是任何收藏品都具有增值空間的。

評語:

師者:解疑釋惑也。堂堂的課堂之上不能解疑釋惑。卻告訴人家「誰告訴你收藏有道,這個人就是一騙子,收藏是沒道的事兒。」呵呵!孔夫子說得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為知之」。現在馬未都「強不知以為知」,更將無知當騙術,當庭廣眾之下咄咄言之的妖言惑眾。不是騙子是馬仔?

結語:

馬未都在中國能夠肆意妄為的胡扯,這樣的現象本身就說明中國的收藏水準還非常低下。顯然,收藏這本經要看誰念得,如果是歪和尚念的經,自然就是歪經,里里外外充斥著歪門邪道。

摘錄

【01】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文創觀察家2014.09.15(周一出版)

【02】http://www.china.com.cn/culture/txt/2009-04/21/content_17642813.htm


推薦閱讀:

馬未都 | 鮑勃·迪倫為何拒絕諾貝爾獎
馬未都教你如何辨別瓷器的「秘色」(七)
馬未都、王剛等人談收藏 搞收藏怎能開口閉口都是錢?

TAG:騙子 | 馬未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