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十大無敵之師,無論是士兵還是統帥個個百里挑一*

對於本次入選的十支軍隊,主要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屢戰屢勝,建功立業,開闢一個統一王朝的常勝之師,是順應歷史發展的進步力量,因而能夠勢如破竹,旗開得勝,例如王翦軍團、韓信軍團、常遇春軍團等;另一類則是雖身處不利局面,卻能以一己之力,率領較弱的兵力對抗強敵,例如秦國統一戰爭時期的李牧軍團、南朝的陳慶之軍團、明末袁崇煥軍團等,在他們身上可能要更多一些悲劇色彩。

一、李牧騎兵兵團

李牧,戰國時期的趙國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中國歷史上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騎兵兵團。早期以抵禦匈奴而聞名,後來多次擊退來自秦國的入侵,並得到武安君的封號。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後將李牧殺害;3個月後趙國即滅亡。

匈奴剋星

李牧為滅匈奴,下令士兵不得迎戰匈奴。士兵個個弓馬精熟,勇敢善戰。士兵日日受賞而不能報效,時間長了,都願和匈奴決一死戰。在敵軍驕惰無備、趙軍求戰心切的情況下,李牧選出戰車一千三百乘,戰馬一萬五千匹,勇士五萬,善射者十萬人,全部進行操練,演習作戰,準備發起攻擊。隨後李牧讓百姓出城放牧,滿山遍野都是牛羊。不久,敵人小股來犯,試探著進攻,李牧佯裝敗退,丟下數十人及若干牲畜。匈奴單于聽說後,忙率大軍南侵,長驅直入。李牧見狀,出其不意地擺出奇陣,從左右兩翼包抄合圍,敵兵立即亂了陣腳。只這一戰,進犯匈奴的十萬騎兵全軍覆沒,趙軍趁勝又打敗了襤國,東胡族,收降了林胡部族。匈奴單于只得引兵遠遁,十多年不敢犯邊。這是個什麼概念,漢武帝以傾國之力都不能辦到的事給李將軍給辦到了。

連破秦軍

前233年,趙將扈輒為秦將樊於期所敗,喪師十萬。秦又自北路進攻趙的後方,形勢危急,趙王命李牧為大將軍,率兵南下反擊秦軍,在宜安(今河北蒿城縣西南二十里)大破秦軍,十萬餘秦軍,全部被殲。樊於期僅率少量親兵衝出重圍,畏罪逃奔燕國。此戰給秦國以沉重打擊,李牧因功被封武安君。前232年,秦復攻趙番吾(今河北省平山縣南),李牧出兵迎戰,再次重創秦軍;當時韓、魏已聽命於秦,隨秦軍攻趙,李牧為此又向南進軍,抵禦韓、魏的進攻。後秦再派王翦來,對李牧亦無可奈何;到這時,李牧連破秦軍,功高震主,小人暗算也隨之來了,前229年,秦王派人重金賄賂趙王寵臣郭開,在朝野散布李牧造反的謠言。趙王中計,斬殺李牧。趙王自毀長城,秦將王翦三個月後即滅趙國。

二、王翦兵團

王翦,秦代傑出的軍事家,是繼白起之後秦國的又一位名將。戰國時期秦國王翦兵團擁有80萬秦軍之精銳,夷平六國,橫掃八荒,對秦始皇嬴政統一天下具有重要作用。除韓之外,其餘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

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

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領兵攻破趙國閼與(今山西和順),拔九城,奪取趙漳水流域。十八年又攻打趙國,歷時一年,攻陷趙都,虜趙王遷,趙王降,趙成了秦的一個郡。次年,燕王派荊軻刺殺秦王。秦王於是派王翦將兵攻打燕國,擊破燕軍主力於易水西,燕王逃到了遼東,王翦平定了燕薊,得勝而歸。秦使翦子王賁擊楚,還擊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秦國橫掃六國,勢如破竹,滅三晉,數破楚軍,燕王逃亡。秦始皇錯用秦將李信,被楚將項燕打的打敗。秦始皇聞秦軍失敗,大怒。使他知道王翦確有遠見,於是向王翦「負荊請罪」,王翦辭謝說:「老臣疲弱多病,狂暴悖亂,希望大王另擇良將。」始皇堅持要王翦領兵,王翦說:「若非要用老臣,必給我六十萬大軍。」始皇允諾。於是王翦率六十萬秦軍伐楚,始皇親自送將軍至灞上。王翦行前多求良田屋宅園地,始皇說:「將軍既已出兵,何患貧窮?」王翦說:「為大王部將,雖立戰功卻終不得封侯,所以趁大王親近臣下之時,多求良田屋宅園地,為子孫置業。」始皇大笑。王翦的軍隊行至關口後,又五度派使者回朝求良田。有人認為將軍求賞太過份,王翦卻說:「秦王粗暴又不信任人,如今傾盡全國兵力,交付給我,我只有以多請田宅作為子孫基業的方法來穩固自家,打消秦王對我的懷疑。」

王翦替代李信前來攻楚,楚軍聽說王翦集六十萬大軍前來,也盡發國中兵力以抗秦。王翦大軍一至,立即堅壁而守,不肯出戰。楚軍屢次挑戰,秦軍始終不出。王翦每日要求士兵休息洗沐,安排美好飯食安撫他們,同時與士卒同飯同食,意在養精蓄銳,消耗敵軍,以待最後殊死一戰。不久,王翦打聽士兵以什麼來娛樂,有人回答說:「投擲石頭,跳遠比賽。」於是王翦發令出兵。楚軍數次挑戰而秦軍不出,楚軍引兵向東,王翦趁此遣兵擊,大破楚軍,追至蘄南(今安徽宿州東南),斬殺將軍項燕(一說項燕自殺),楚兵敗逃。秦借勝勢,一年就平定了楚國城邑,俘虜楚王負芻,楚地終成秦的一個郡縣。王翦於是又率兵南征百越,取得勝利。因功著而晉封武成侯。

三、韓信兵團

韓信,漢族,淮陰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同時也是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背水為營、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軍事典故均出於他處。

劉邦彭城之戰失敗後,韓信先破楚軍於京、索之間,後又平定了魏國。 隨後請命北伐拿下代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了趙國。 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漢五年,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四、霍去病兵團

霍去病,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名將、軍事家,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霍去病是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閃電戰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

漠北決戰——巔峰之作、盛世稱雄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時年22歲)各率騎兵5萬,「步兵轉折踵軍數十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沙漠別稱或曰即今俄羅斯貝加爾湖)。經此一戰,匈奴被漢軍在漠南蕩滌,匈奴單于逃到漠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他和衛青發起的對匈奴的進攻性戰爭,改變了漢朝長此在對匈奴戰爭中的守勢狀態,一舉打敗匈奴。從而長久地保障了西漢北方長城一帶。

霍去病一生曾四次領兵出塞攻打匈奴,共殲敵12萬多人。他平時少言寡語,戰場上卻勇猛無比。他是一位軍事天才,憑藉戰場上的直覺指揮戰鬥,隨機應變。閃電式的軍事行動,使他百戰百勝,成為名揚後世的一代名將。

五、陳慶之七千白袍軍

陳慶之,字子云,漢族,義興國山(今江蘇省宜興市)人,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天監元年(502年),年僅十八歲的陳慶之被任命為主書。陳慶之身體文弱,難開普通弓弩,不善於騎馬和射箭,但是卻富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是一位深得眾心的儒將。大通元年(527年),41歲的陳慶之初次帶兵,戰渦陽取得大勝。中大通元年(529年),陳慶之攻北魏,孤軍深入,後援無繼,在北魏軍反擊下,失敗而返。大同五年(539年)十月,陳慶之去世,時年五十六歲,謚號「武」。

以七千兵力抵敵50萬大軍攻取洛陽

梁軍被魏軍團團包圍,處在人牆中,其人數懸差之大。而後魏軍相繼有援軍到來,魏軍人數眾多,士氣大震。面對如此之多的人數,還沒進行進攻部署,就得知消息,陳慶之七千白袍軍已經攻陷滎陽,而這個滎陽的守衛兵力是陳慶之的10倍之多。

此後魏軍援軍到達,人數共有20萬人次,而自己只有7千白袍軍。這時陳慶之的目標並不是守城,他派出3千精兵從後面攻破,三千對20萬大軍,輕而易舉。陳慶之久用3千兵力大敗了20萬兵力。

六、岳家軍

岳家軍是南宋初年由岳飛領導的抗金軍隊,以牛皋、董先各部義軍為主幹,後陸續收編楊么等農民軍部眾,吸收山東兩河忠義社梁興、李寶等,匯成大軍。軍隊紀律嚴明,訓練有素,「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之語。部隊久駐鄂州(治今湖北武昌),世居漢地,南宋末年抗擊金蒙的將士,很多就是岳家軍子孫。

建炎三年(1129年),岳飛時任江淮宣撫使司右軍統制,率部轉戰廣德(今屬安徽)、宜興(今屬江蘇)地區 ,並於清水亭等戰大敗金兵,一舉收復建康 ,又追擊金兀朮四戰四勝。

紹興三年(1133年),金扶植的偽齊劉豫政權派軍攻佔襄陽(今屬湖北)等郡。次年四月,岳飛自江州(今江西九江)揮師北上,大敗劉豫軍,收復六郡。

五年(1135年)夏,宋廷疑楊幺勾結偽齊圖謀南宋,岳飛受命擊破楊幺軍,徹底消除內患。

六年(1136年),任湖北京西路宣撫副使 ,舉兵奇襲劉豫軍 ,以部分兵力東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誘其來攻,主力自襄陽出擊伊陽(今河南嵩縣),收復今豫西、陝南大片失地。

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毀約南進。岳飛遣將聯絡北方義軍,襲擾金軍後方,自率主力北上,在郾城、潁昌諸戰中擊敗金軍主力。

七、成吉思汗怯薛軍

怯薛軍,是由成吉思汗親自組建的的一支軍隊。怯薛軍主要由貴族、大將等功勛子弟構成,每名普通的怯薛軍士兵都有普通戰將的薪俸和軍銜,他們的統帥是元初「四傑」:木華黎、赤老溫、博爾忽、博爾術,又被封為「四怯薛」。怯薛軍有著嚴格的紀律,同時也享有非同一般的特權,一個普通的怯薛軍人的地位甚至高於千戶官(其實不歸他管,是成吉思汗直屬)這支怯薛軍維護成吉思汗的統治,構建了蒙古帝國的統治基礎。

八、常遇春兵團

常遇春兵團是以常遇春為將帥的作戰軍隊。常遇春是明朝開國功臣,朱元璋麾下第一猛將,一生作戰無數,未曾敗北,是真正的「常勝將軍」。

1364年,常遇春率領兵團和徐達軍隊匯合,先攻克了廬州,後又佔領了江西等地,因為常遇春和徐達戰功顯赫,朱元璋將常遇春封為副將軍,徐達為大將軍,並下令倆人帶領二十萬明軍去東邊討伐張士誠軍隊。在朱元璋的計划下,徐達和常遇春先後攻克了杭州等地,並且將張士誠的部下進行了圍剿。張士誠孤立無援的鎮守蘇州,在常遇春和徐達的持久戰下,張士誠守城失敗而亡,朱元璋得此消息後,嘉獎了常遇春,封他為鄂國公。1367年,朱元璋率領徐達和常遇春進行北伐戰爭,常遇春率領他的兵團誓死奮戰,用了三個多月時間,山東等地已被平定。元軍在北方的實力已經大大地削弱了,明軍的戰鬥力勢如破竹,常遇春率領兵團單槍匹馬在洛水北面擊潰了元軍主力,後人稱為塔爾灣大捷。常遇春兵團在這一大戰中,立下汗馬功勞,為明軍攻打元大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九、袁崇煥關寧鐵騎

關寧鐵騎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精銳部隊,是歷代騎兵中的強悍軍隊之一。關寧鐵騎與三國曹魏的騎兵方隊;漢武帝的重裝騎兵;唐太宗李世民的」玄皂騎兵」;岳飛的「背嵬軍」,共同記載於歷史典籍。明朝的多種書籍中記載了關寧鐵騎的作戰歷程;《明季北略》中明文提到,三桂手下有「關寧鐵騎」數千,皆敢戰,建州為之懼。

崇禎二年秋,皇太極避開關寧鐵騎,率軍繞道蒙古草原,於10月26日突破喜峰口入塞。九千關寧鐵騎打敗了數萬的八旗軍,完成了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大明王朝因此而延續十多年。

關寧鐵騎在吳三桂的反動統治下,幫助清軍佔領了北京。後來在吳三桂的帶領下徹底擊敗農民軍,隨後又協助吳三桂反清,一度幾近將清朝推翻,康熙喪失了50萬軍隊。

十、滿清八旗軍

八旗軍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創建的軍事組織。從努爾哈赤創建八旗到1644年清軍攻佔北京這一階段,八旗實行兵民合一,兼具軍事、行政和生產等多方面的職能。兵丁平時狩獵務農,戰時自備武器糧秣,隨軍作戰,"出則為兵,入則為民,耕戰二事,未嘗偏廢",堪稱一支能征善戰的精兵勁旅,作戰時軍紀頗嚴,有進無退,甚至在死傷慘重、屍相枕籍的情況下仍很少有人退縮逃陣。

它曾以精兵6萬,採取集中兵力、連續作戰、逐路擊破的戰法,擊敗明朝10餘萬大軍,取得了薩爾滸大捷;用兩年的時間攻克明軍防守關外的寧錦防線,殲滅明軍5.4萬人;後來又在山海關與明總兵吳三桂合兵擊敗李自成大順軍,逐一消滅各地的反清力量,在建立清王朝、統一全中國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推薦閱讀:

《荊軻刺秦王》裡面荊軻遲遲不發等的那個人是誰?
「驚弓之鳥」的故事只是無稽之談,古代弓箭真有這麼嬌貴?
古代專制政權是亡於民變還是亡於窩裡斗?
傳奇和故事——十年來那些高溢價的古代書畫
古代官職的稱謂 你能說出幾個?

TAG:中國 | 古代 | 士兵 | 百里挑一 | 十大 | 百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