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狗能成為人類好朋友?

為什麼狗能成為人類好朋友?

文/羽談飛

玉林荔枝狗肉節的舌尖論戰,是迄今為止中國民間就同一動物所秉持的兩種對立理解的最激烈交鋒。

(一)食狗族與愛狗族關於狗肉「結」的混戰

愛狗族高舉「狗是人類的好朋友」的悲情大旗,對食狗族展開了短兵相接的進攻,但食狗族卻寸步不讓地與愛狗族打起了對攻。就目前來看,雙方似乎都沒有以絕對的理性優勢壓倒對方,其根本原因在於雙方尤其是愛狗族,一直沒有廓清「狗是人類好朋友」的理論脈絡,以至於被食狗族一陣胡攪蠻纏的說辭搞得灰頭土臉。

下面我們先來盤點食狗族狗屁不通的辯護理由。

食狗族主要基於習慣論、法律論、人權論和同一論四大理由,有守有攻地與食狗族一陣胡鬧,硬生生地護住了自己吃狗的「正當性」。但這四大理由均不值得一駁。

習慣論和法律論是食狗族最強勁的防守盾牌。習慣論本身就是毫無道理的說辭,但在論戰之初居然被食狗族拋出來作為「狗肉節」的正當性,很快就被愛狗族以數不清的陋習被革除為由一一擊退。

接著,食狗族就以「法無禁止皆可食」作為最後防火牆,雖然愛狗族也沒有強硬的理論武器徹底掀翻這一道防火牆,但食狗族依然覺得處於被動守勢總不是辦法。於是,轉守為攻,食狗族開始祭起人權論和同一論向愛狗族狂轟濫炸。

人權論者不斷拋出「人權重要還是狗權重要?」、「養好父母沒有?」、「對其他弱勢群體關心沒有?」等極具殺傷力的反問甚至質問。由於這些問題不是一兩句能詮釋回答清楚,食狗族頓時在現場的短兵相接處於上風。

再接著,同一論者不斷地反問「為什麼只有狗肉不能吃?」,牛肉呢?豬肉呢?……,並說出一大堆其他動物比狗更是人類好朋友的理由。由於這些涉及縱深應用倫理學的長篇大論才能回答的問題,別說要愛狗族現場正確回擊,哪怕能倉促地錯誤回擊也不容易。就此,我們不得不對愛狗族所做的努力表示致敬。

食狗族之所以在愛狗族面前如此咄咄逼人,皆因愛狗族沒有就「狗是人類的好朋友」做好必須的理論功課,就不可能把握應辯節奏而導致方寸大亂。因此,我們下面的工作顯得尤為有意義。

(二)「狗是人類好朋友」的倫理學解釋

為什麼狗是人類的好朋友?這是一個涵蓋生科學、倫理學、社會學和政治學的跨學科論題,也是人類文明,尤其是制度文明進步的人權外延問題。

朋友(friend),這詞都很熟悉,但卻不一定能正確認知。其起源意義在於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願意與誰為伍」是包含了太多感知信息的一種個性化的主觀判斷,以至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圈子。

但是,無論什麼樣的圈子朋友,真正聯繫朋友紐帶的核心元素只有一種:情感認同。即痛苦著你的痛苦,快樂著你的快樂,也就是感同身受。雖然促成情感認同的路徑千差萬別,但情感認同一旦固化,感同身受的人性本體就不可能再會消失。

感同身受的情感認知本身是一種人倫道德,終極意義上應該一以貫之。只要是人,痛苦和快樂的感知是構建起人與人如何相處的基本倫理法則,它並不依賴於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而是作為統一的高等動物「人」的共有倫理法則。即便是身處萬里之外的陌生人遭受到了砍殺,只要我們知道他遭受了砍殺,就應該知道他是痛苦的,並且認為這與自己遭受同樣砍殺所產生的痛苦一致,從而按照我們自己的感受給他提供幫助或幫助的心愿,儘管他離我們很遠甚至沒有任何關係。推己及人,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等,這些儘管停留在中國傳統的口頭文化,但的確是揭示人性道德的精彩表述,它彰顯著人性文明的力量。

人與人之間這種感同身受的情感認知是完全能理解的,因為畢竟都是人,經常說的「你還有沒有人性」就是這個意思。但是,人與動物之間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了。一隻螞蟻死了,大多數人都沒有任何感覺,殺豬宰羊也不會哭爹喊娘,要是遇到老鼠更是人人喊打。這當然是針對普遍性的人而言,對於個別人的個別偏好是例外。如果有人要養一條印度眼鏡蛇在家裡當寶貝,這純屬個人愛好。至於稀有動物的保護問題是為了維持生態平衡的需要,最終目的是為了讓人類生活的更美好,這與維持水土不流失的道理是一樣一樣的。因此,人類對於動物的態度基本上是非常「物化」的,也就是與自然界的植物和桌子板凳一樣,相處久了有感情很正常。有的傳家寶甚至被看做比人還寶貝,不過這僅僅停留在一種特殊情感認知上,與感同身受的普遍性情感認知沒有任何關係。

但是,在動物界有一種特別的動物特別例外,狗(dog),論功用價值,遠不如豬馬牛羊,更不如一張老虎皮和一杯鹿茸酒;論與人接近的身形特徵,遠不如猴子和猩猩;論憨態可掬和優柔可愛,不如鸚鵡和小白兔。狗區別於其他動物的主要特徵就是通人性,是自然界非人類生物中最人性化的動物。這種人性化(以一般的看家狗為例)表現為三點:

零距離。任何一個人收養任何一條狗,你只要喂它三頓殘羹剩炙,它就屬於你了,這是其他任何動物都不可比擬。在任何場合,狗都可以與主人一道同場供伴,沒有任何距離感,除非你不願帶上它。其他任何動物沒有專業而長期的強化訓練都不可能隨主人使喚,但狗是唯一例外。

共情感。狗能隨人一道喜怒哀樂,你快樂則它快樂,你痛苦則它消沉,這種人與狗的情感交流是其他任何動物都不能實現的。任何人與任何狗只要滿足第一條,都能做到這種感同身受的情感認知。並且,狗的痛苦與快樂之表情徵狀也是與人最接近的,痛苦時的慘叫如未成年孩子的撕心裂肺,快樂時的歡跳如孩子的手舞足蹈,尤其是眼神傳遞出的友善和敵視,幾乎與人無異。

識理性。幾乎其他所有動物受主人意志支配均屬於條件反射,但狗又是例外。當主人出遠門,它會自覺遠道送行,並且能半途返回而不迷失回家的路。這還不是最奇怪的。當主人快從遠方歸來時,它可以根據家人的神情和其他關聯事物判斷出這一信息,並中途來接待主人回家。小孩子都做不到。

以上三點,證明狗性與人性幾乎別無二致,人之所以為人,其實主要就看是否有人性,但狗卻又是最容易受到非人性的傷害。這就是為什麼愛狗人士將狗比喻成未成年孩子的原因。

(三)接受「狗是人類好朋友」取決於政治文明程度

雖然人類可以將狗比喻成未成年的孩子,但是否能將狗當作未成年人一樣來保護?這就涉及到人類文明發展程度的問題。

人類文明可劃分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個維度,前者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水平,後者是人與人和諧共處的程度;或者說前者集中體現為經濟發達水平,後者集中體現為政治文明程度。由於受統一教育影響,「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幾乎成了我們的固化思維,其實這是一個天大的笑話。放眼世界,從費城制憲到法國大革命,從美國巨無霸看歐洲共同體,都是因為政治文明快速促進經濟發展,而不是相反。一個落後的政治秩序一定伴隨著經濟發展的嚴重滯後,最多可能衍生出貽害無窮的經濟泡沫。因此,作為人類文明程度的主要標誌是政治文明水平,而不是依賴於你是否會用蘋果和黑客攻擊。

政治文明發展水平的主要衡量標誌是人的自由程度,也就是「天賦人權」的實現和保障程度。「免於恐懼的自由」是彰顯人權的普世性標準,即不擔心失業沒飯吃、說話被和諧、正義會遲到,從而讓每一個人都對他人的友善充滿信心和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前者讓人們不再相互提防,從而將感同身受的情感認知可以無差別釋放在每一人身上;後者讓人們盡情發揮自己的個性潛能,極大涌流地創造著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進一步為前者提供條件保障。邪路國家就是這樣高速發展起來的。細細觀察歐美世界,除了男女之間為了高潮而特別黏糊之外,父母之間、子女之間、親朋鄰里之間的友善關係與普通的陌生人之間的友善關係差別不大,因為沒必要對陌生人的特別提防,也就沒有按照親疏程度抱團的必要,從而盡情釋放、接納和保護人性之美,具有人性之美的狗慢慢就融入具有自由人權的世界,狗作為人類的好朋友顯得順理成章。

根據人類文明發展的分析,狗之所以能成為人類好朋友,是基於一個最基本的條件:人權得到充分保障。人權的基礎保障就是生存的保障和自由的保障,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人的生存存在問題,別說狗,在人與人之間的眼神都可能發出幽幽綠光,親親相食的時代並不久遠。另一方面,如果人的自由得不到保障,人與人之間總是相互踐踏尊嚴,並習慣於或麻木於在相互踐踏中尋求存在感,那就別再奢望人類還會對非人類生物有感同身受的憐憫之心。因此,我們說,狗作為人類的好朋友得到普遍性保護,是因為人權的自然延伸,就是這個道理。沒有人權的保障,就沒有人性之美的釋放,狗的人性之美就不可能得到額外的呵護。

在一個極度踐踏人權的社會裡,不但沒有人性之美的釋放,反而會對人性之美有習慣性的輕蔑,甚至以釋放人性之惡來緩解自己的人權壓力,從而獲得一種逆向情感認知的「福利」。在這樣的社會裡,不但不會對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而且會圍觀這種痛苦給自己傳遞一種生宰活殺的快樂。因此,中國人吃動物都習慣吃得活蹦亂跳,享受統治者獨有的虐殺快感,本質上是人權壓力順延傳遞的結果。正如老虎吃狼、狼吃貓、貓吃老鼠一樣,顯得天經地義,一旦有吃人的機會絕不會放過,又怎麼可能對具有人性之美的狗會放下屠刀呢?

只有人與人之間相互欣賞人性之美的社會,才會進一步去關心具有人性之美的狗世界,從而去保護我們人類在動物界唯一稱得上好朋友的動物。這必須依賴政治文明的轉折性突破。


推薦閱讀:

帶你到人類認知的邊界,溜達一圈
沒有上帝粒子就沒有人類
日本一條狗因為長得太像人類無人敢領養
《2666》:人性之惡的深邃思考,新世紀全人類的警鐘已經敲響
濫用抗生素催生超級耐葯細菌將給人類帶來災難

TAG:人類 | 朋友 | 為人 | 好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