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為什麼多年不上朝

萬曆皇帝為什麼多年不上朝    淚痕春雨    第一節一群裝逼貨坐在一起開裝逼會    許多人對萬曆皇帝躲在深宮,一直不露頭,常常覺得不可思議。其實呢?這是因為大家對權力的現實運作,缺乏最基本的了解;或是不願意用現實的權力運作,去思考歷史上的權力運作。    皇帝就是傳說中的天,所以在特定的背景下,讓皇帝直接管理帝國,就會讓帝國的工作效率明顯下降,更會讓帝國的工作處於僵硬的狀態。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帝國現在無官不貪、無貪不官;隨便拉出一個人都知道;在私底下,除了骨灰級的裝逼貨,誰也不會否認這個事實。    但是,在朝堂之上,誰敢公開承認這種事實?肯定沒有人。因為,誰敢在朝堂之上陳述這種事實,肯定是不想繼續混了。    問題是,大家坐在一起開天開會,卻連這種最基本的、最普遍存在的事實,都不能正視;那這種會開來開去,恐怕也就是開裝逼大會。    在這種背景,皇帝自然得學會在適當的時候迴避一下。    我們可以想像。皇帝如果斥責某個官員貪污、受賄嚴重。那個官員,肯定是打死也不會承認的。就是讓錦衣衛打得要死要活,官員肯定也會大呼冤枉的。因為,這就不是隨便可以承認的事。    皇帝那就是傳說中的天,不要說皇帝以皇帝的身份出現了。就是皇帝以私人身份,私下斥責某個官員貪污、受賄太過份了;並勸他以後應該差不多點。這個官員,也不敢隨便承認。因為,這就不是隨便可以承認的事。    更主要的是,官員受到皇帝這種責問後,肯定會聯絡其它官員,展開一輪撲天蓋地的裝逼運動。這種運動一開始,隨時就會把皇帝和政府,置於完全被動的地位。    問題是,如果皇帝躲在幕後,讓首輔主持政府工作。首輔在私底下談工作時,只要他沒有追究相關官員責任的意思,只是斥責某個官員貪污、受賄的太過分了,並勸他應該注意一些。這個官員,通常不敢矢口否認的,更不敢為此聯絡官員,試圖把整個官場的水攪渾了。    因為,首輔雖然處於官僚集團的最上層,但是,他畢竟還是官僚集團的一份子。所以,大家在談工作時,不用完全掖著、藏著;更沒有人,敢在首輔面前,一心一意裝逼裝到底(我是說,假如首輔沒有追究他責任的意思)。    因為,首輔雖然處於官僚集團的最上層,但是首輔仍然是官僚集團的一份子。所以,官僚集團怎樣運轉,首輔那是一清二楚;更主要的是,首輔就是這樣一路走過來的;當年,大家也和首輔沒少這樣玩。現在,首輔和你以私的身份,跟你有啥說啥,這是把你當自己人看;你卻和首輔裝逼裝到底,首輔不收拾你,收拾誰呢?    就好像進了洗澡堂,大哥脫了衣服洗,你卻不脫衣服洗。你他媽的,是不是以為大哥沒有見過,你脫光了衣服是什麼樣子啊?和大哥裝逼裝到這種份上,你說你能有好果子吃?    如果我們能明白這個道理,自然就會知道,皇帝為什麼後來會躲在幕後操縱。    我們可以想像,如果皇帝勸某官個員,貪污受賄時不要太過分,即使皇帝並沒有表示要追究他的罪責,這個官員也會嚇得要死要活。    對此,這個官員肯定是一口一個,臣罪該萬死;臣罪該萬死;並且還會說,臣在前台主持工作多年,一定沒少得罪人;換而言之,這肯定是有人挾私誣陷;更有可能只是官場的侵軋。    總而言之,官員不會否認這件事,但是也不會承認這件事。因為,皇帝和你這樣說話,那就是把你當自己人,你如果矢口否認,皇帝會不高興的。問題是,這種事,怎麼可以隨便對皇帝承認呢?    皇帝對此,應該怎麼做呢?如果真派錦衣衛調查相關問題,那問題就嚴重了。而且也是毫無意義的。    因為,無官不貪、無貪不官;這是誰也知道的事;在這種背景下,如果說這個官員從不貪污腐敗,那才叫怪事了。所以,皇帝就因為聽說這個官員貪污受賄,上去就往壞整這個官員。這就是皇帝智商太低了;因為皇帝有意無意的充當了黨爭的打手。    換而言之,有人想往壞整某個官員,只要隨便和皇帝打個小報告就可以了。    事實上,如果皇帝派錦衣衛調查相關事情,就意味著宣判了這個官員的政治前途。因為,皇帝既然讓錦衣衛進行相關的調查,本身就意味著皇帝已對這個官員不感興趣了。否則,皇帝不會專門給他開這種小灶的。    既然如此,錦衣衛肯定能給皇帝拿回足夠的證據。這通常也不用栽贓,因為在無官不貪的社會中,這個官員怎麼可能清白呢?    所以,皇帝絕不會這樣做的。除非皇帝真會傻乎乎的給某些官員當打手。    如果皇帝只是為了給官員敲個警鐘說,這個官員下班後,肯定會秘密進行一項工作,那就是馬上展開調查,到底是什麼人在背後給皇帝打小報告。因為,皇帝絕不會無緣無故的對他說這種話。    如果是有人為了討好皇帝,所以在背後打小報告,這非常好辦,這個官員只要把這個傢伙清理出局就可以了。因為這種甘願給皇帝當狗的人,就是官場的公敵;收拾這種人,非常容易。甚至這個官員,為了避免引起皇帝猜疑,隨便授意個人,就可以把他清理出去。    如果是皇帝從太監那裡得到了情報,這也非常好辦。這個官員自然會授意自己的打手(站在自己一邊的言官),讓他們聯合起來,掀起一輪打擊太監的運動。總而言之,現在太監在外面胡作非為,經常敲詐勒索官員。這樣一攪局,自然是為了讓皇帝相信,這個官員非常清白,僅僅因為得罪了太監,才會受到誣陷。    而這樣一折騰,皇帝當時就被動了。因為,皇帝讓太監參與政府工作,本身就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事。現在,皇帝竟然聽信一群邪惡的太監,而試圖懷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官員,這是什麼性質的事?除了傳說中的昏君,誰還會這樣幹事呢?    如果一切是基於官場侵軋,這也非常好辦。這個官員隔一段時間,就可以授意自己的打手(站在自己一邊的言官),也把各種貪污受賄的罪名,扣到那些曾攻擊自己的官員身上。總而言之,既然你們不講規矩,也休怪我不講規矩。烏鴉落到豬背上,你他媽的說我黑,我到要看看你有多白?    這樣一折騰,那可壞事了。因為,皇帝坐在上面一看,那就是狗咬狗大賽開始了。總而言之,朝堂之下亂成一鍋粥。皇帝面對這種情景,自然只能高呼,安靜!安靜!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一個好機會啊。皇帝可以順著機會,一查到底,把貪官污吏全抓出來啊。說這種話的人,肯定幼兒園也沒畢業。如果皇帝真的要一抓到底,在那種年代,皇帝把朝堂上的官員全槍斃,恐怕也不會冤枉一個人。還用等這種機會?    更主要的是,這種狗咬狗的大賽開始後,官員們互相攻對方的內容,都是非常有藝術性的。因為相關的內容,按法律規定去看,都非常嚴重,但是用現實的眼光去看,那就是扯淡之極的事。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有人攻擊某個省部級官員,前一段時間,他貪污了五百兩白銀。你說這種罪名,夠不夠重?肯定夠重;因為按法律規定,這就是數額巨大,情節嚴重。而且發生在高級官員身上,自然屬於大案了。    問題是,除了在狗咬狗的大賽中,誰也會覺得,這種檢舉太荒唐了。至少,如果大明帝國有網路,廣大網民,肯定會炸了窩。因為,且不說這個官員貪污這五百兩白銀,是不是屬實。就算它屬實,這叫個屁的事啊?如果帝國皇帝,因為這種原因把一個省部級的官員判了刑,肯定誰也會覺得,這個皇帝就是一個二傻子。    所以,皇帝一看這場面。當時就急了。因為,狗咬狗大賽一開始,皇帝當時就被動了。因為,現在有一個高級官員貪污了五百兩白銀!足足有五百兩啊!你說,皇帝需不需要組織專案小組調查這個件事。從法理上說,自然需要的。問題是,從現實角度去看,那需要個屁啊!    問題是,事雖然是這麼個事。皇帝絕不能這樣說的。雖然拿到私底下,誰也會說,這就是一件屁大點的小事。問題是,拿到桌面上,誰敢說這種大話,肯定是不想混了!    官員貪污五百兩白銀,都是屁大點的事,那什麼叫大事呢?在太祖武皇帝時代,官員貪污六十兩白銀,都是殺頭大罪,死後還得剝皮填草,掛出來展覽。現在一個官員貪污五百兩白銀,你竟然敢說這是屁大點的事?    如果皇帝敢這樣說。大家自然會說,「為什麼帝國越來越無可救藥呢?因為,皇帝就一直在縱容貪污腐敗,因為有人跟皇帝說,有官員貪污了五百兩白銀,皇帝竟然說這種屁大點的事,根本不值得去調查。」皇帝哪敢背這種名聲呢?    如果某個官員敢這樣說。人們自然會覺得,就沖他這句話,也該活剝他的皮,因為在太祖武皇帝時代,一個官員貪污六十兩白銀,就是殺頭大罪,死後還得剝皮填草。現在竟然有一個官員認為,貪污五百兩白銀,就是屁大點的事。你說,這個傢伙貪污的銀子得有多少?哪個官員敢背這種名聲呢?    當然了,你可以說,現在就是一個村長級別的官員,貪污的錢,也不止這個數目;稍有點級別的官員,哪個不是貪污幾千、幾萬、幾十萬兩白銀?這種話拿到私底下去說,估計沒啥大問題,如果在朝堂之上說,那問題可大的去了。    因為,聽到你的話,皇帝只要拿眼掃一遍下面的官員,下面的官員肯定都是殺你的心也有了。因為,你這句話等於說,我們在座的各位,都也可以不用審判就可以槍斃。    因為皇帝是天,所以許多問題,在下面可以半公開的說;在酒桌上可以適當的公開說;在澡堂里可以敞開的說。但是,在朝堂之上,你提也不能提。因為,朝堂是什麼地方,那是一個最莊嚴肅穆的地方,這種地方是容你胡說八道的?    說到這裡,我們大約可以知道,皇帝為什麼不願意上朝了吧。因為,上朝也就是和一群裝逼貨,開一些裝逼大會罷了。    在帝國官僚集團勢力越來越大的背景下,皇帝選擇退居幕後,是一種非常高明的選擇。否則,帝國的工作,就會變得越來越效率低下。因為,裝逼大會天天開,月月開、年年開,能開出個什麼結果?    因為,人們都是從小看童話故事長大的。所以,人們自然願意相信,只要皇帝有著普通人的道德、才能。就一定能把國家治理好了。總而言之,只要關心老百姓、只要重用忠奸、打擊奸臣就可以了。    問題是,老百姓的範疇大的去了;黃世仁是老百姓,楊白勞也是老百姓,穆仁智也是老百姓。皇帝應該關心誰呢?皇帝關心黃世仁,算不算關心老百姓呢?    更主要的是,忠臣、奸臣的腦門上,也沒有刻字。從上面去看,都好像是忠臣;仔細去分析,哪個也像奸臣。所以,崇禎臨死前留下遺詔說,官員個個可殺!而且現在的民謠也是,一定級別之上的官員,全槍斃了,也冤枉不了幾個人;甚至是一個也不冤枉。    那些天天哭訴著,老百姓窮、老百姓苦的人,一定是忠臣嗎?    那些衣著儉樸的官員,就一定清廉嗎?    那些事事敢違逆皇帝的官員,就一定是好官嗎?    那些天天被人非議的官員,就一定是奸臣嗎?    那些幫著皇帝,一心把賦稅,儘力收上來的官員,就一定是奸臣嗎?    那些事事聽皇帝話的人,就一定是奸臣嗎?    如果事情真的這樣簡單,拉出個小學畢業的兒童,也可以成為所謂的明君。問題是,清官難斷家務事。一個簡單的家務事尚且如此,這種比家務事複雜百倍國事,就更不用說了。    崇禎皇帝因為一直躲在府里讀聖賢書,所以總認為他的皇兄太昏暈了,所以換上他,肯定能讓帝國中興的。問題是,他上去折騰來折騰去,還不如他皇兄呢?    更主要的是,他把魏忠賢為代表的所謂閹黨清理出局了,更全方位的限制了太監的權力。但是帝國呢?卻好像沒人管了。直到敵人大軍攻到北京城下,崇禎皇帝才終於發現,政治不是童話。於是,太監的權力再次被提高。    看到皇帝竟然開始重用太監,官僚集團都急了。總而言之,皇帝,千萬不能重用太監!    問題是,我不重用太監,你們就把我當傻子玩。你們說閹黨壞事,我就清理太監;你們說太監壞事,我就全面限制太監。結果呢?敵人都打到都城之下了,你們卻都是一推二六五,你也沒錯,他也沒錯,全是我這個皇帝的錯!我操你大爺,老子重用你們,就是為了當這個冤大頭啊?  
推薦閱讀:

历史上是否真的有人假扮君主招摇撞骗?
為了當皇帝,漢文帝殺妻殺子殺叔殺侄殺弟殺舅! - 今日頭條(TouTiao.com)
順治的皇后為何兩次被廢
建國之後皇帝為什麼喜歡殺功臣?咱不妨從心理角度來探尋一二
如果皇上喊你吃飯,可能就不是吃個飯而已

TAG:皇帝 | 萬曆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