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現:微量雙酚S亦影響胎兒腦神經發育

在美國國家科學院(PNAS)研究中,研究人員黛博拉·克勞斯的實驗室研究結果表明,在斑馬魚的生長過程中,接觸雙酚A(BPA)和雙酚S(BPS)的計量或多或少,都會改變大腦發育情況,導致多動症。斑馬魚作為胚胎大腦發育的研究樣本是醫學界廣泛接受的生物模式,因為斑馬魚的基因約80%與人類相似,也有相似的生長過程。

雙酚A,即BPA,是世界各地的環氧樹脂消費類產品中大規模存在的添加劑。近年來,相關研究表明,人類長期接觸雙酚A會導致多種急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哮喘和癌症。歐盟於2011年強令禁止在嬰兒奶瓶中添加雙酚A;2012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在聚碳酸酯塑料製品中檢測出雙酚A單體,同時在食品罐頭和熱敏紙中廣泛存在,為了回應公眾的強烈抗議,許多廠家已經開始用雙酚S(BPS)取代雙酚A,並打出「不含雙酚A」的口號,以證明自己的產品更加安全可靠。

這項研究已經不是第一次表明,雙酚S與雙酚A一樣對人體能夠產生影響,早在2013年,德克薩斯大學的謝麗爾·沃森博證明雙酚S能夠破壞細胞功能,研究中採用人類日常接觸範圍內的低濃度雙酚S作用在大鼠體內,結果表明,就算在低濃度下,雙酚S對細胞能夠產生破壞性,影響雌性激素,改變細胞生長、死亡等釋放模式。

雙酚S並不是雙酚A的安全替代品

在本項研究中,斑馬魚胚胎暴露於化學品濃度較高的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老人河中,在BPA和BPS的作用下,斑馬魚的大腦神經元發生了明顯改變。「我對自己的研究結果表示驚訝,因為試驗中採用的計量十分低,當時,並沒預料到這種計量會產生什麼影響」,克勞斯博士說。「本次發現十分有意義,揭示了之前未曾探索的途徑,胎兒期是人類發育特別敏感的階段,過早接觸化學物質會改變大腦的發育。」

研究人員還發現,接觸過BPS的斑馬魚大腦比普通魚的神經元數目增加了180%,他們還了解到,在類似BPS試驗中,神經元數量最多可達到240%。從而導致這些魚在行為上更加多動。「低劑量雙酚A不利於大腦發育並引發多動症的確鑿證據已經被找到,雖然仍需進一步研究探索出它在大腦和子宮內的潛在影響」,克勞斯再次呼籲,孕婦應限制接觸雙酚A產品,政府機構應該立法去除消費品中的雙酚化學劑。

推薦閱讀:

考前一周必看資料之一 神經病學
太上洞玄靈寶淨土生神經
神經鏈調正術(下)
三叉神經痛臨床路徑
恩師成名作__神經根位移法針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

TAG:胎兒 | 發育 | 神經 | 影響 | 發現 | 腦神經 | 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