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媒體反思還有安全天堂嗎?

法國首都巴黎昨天發生一起恐怖襲擊事件,幾名蒙面槍手用衝鋒槍和火箭彈攻擊左翼諷刺雜誌《查理周刊》總部,造成包括記者與警 察在內至少12人死亡。7日的襲擊事件是1945年以來法國遭受的最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它發生在西方文明 心臟城市之一,給歐洲乃至整個西方世界帶來強烈衝擊。目前尚無組織出面宣稱對襲擊負責,但襲擊者裝備精良、計劃縝密,讓許多人擔憂,會不會出現新的襲擊事件。從華盛頓到新德里,從倫敦到布魯塞爾,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印度總 理莫迪等人,昨天都強烈譴責這起恐怖襲擊、支持法國。中國外 交 部發言人洪磊7日晚說,我們對7日發生在法國巴黎的恐怖襲擊事件深感震驚並予以強烈譴責。中方向遇難者表示哀悼,向遇難者家屬和傷者表示誠摯慰問。中方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恐 怖 主 義,支持法方為維護國 家 安 全所做努力。襲擊者到底是誰?由於被襲擊的雜誌以前多次刊登有關伊 斯 蘭教的爭議性漫畫並招致過報復,許多人猜測是伊 斯 蘭極端分子,尤其可能是「伊 斯 蘭國」的支持者。不過,在譴責聲浪中,也有人提醒,不要做出極端反應。

當地時間1月7日,法國民眾聚 集在巴黎共和國廣 場前,為在當日槍擊案中不幸身亡的《查理周刊》工作人員進行哀悼活動。巴黎大屠 殺刺痛法國「這是一次恐 怖 主 義攻擊,這一點毫無疑問。」7日上午巴黎發生恐怖襲擊後不到1小時,趕赴現場的法國總統奧朗德就得出了結論。他說,這是在法蘭西土地上發生的一系列恐 怖 主 義事件的最新一起,整個國家處于震驚當中,他發誓要盡一切力量抓捕行兇者。血案發生在當地時間臨近中午,地點在巴黎市區的11區,被攻擊的媒體是《查理周刊》。《查理周刊》總部所在大樓的其他媒體記者博努瓦對法國info電台講述了經過,「我們聽到街上傳來槍聲,我們看到戴著頭巾的男子端著卡拉什尼科夫衝鋒槍進入大樓,我們報了警,幾分鐘後,我們聽到密集的開火聲,我們通過樓梯爬上屋頂。」「10分鐘後,我們看到兩名帶著武器的男子走到大街上,3名警 察騎著自行車趕到,但由於那些人帶著武器,警 察不得不離開。街上許多人在喊叫、槍聲大作,攻擊者上了一輛轎車逃走。」法國《新觀察家報》稱,這是1945年法國光復以來,巴黎所遭遇的、造成最慘重傷亡的恐怖襲擊。襲擊使12人遇難,包括4名漫畫家和該雜誌總編。蒙面槍手為兩人,使用了步槍和火箭筒。恐怖襲擊發生後,法國迅速將警戒等級提升至最高級別,11區的學生被疏散,巴黎警方則加強對傳媒、百 貨公司、宗教場合及交通要道的保護,俄羅斯《真理報》說,巴黎處於戰爭狀態。白宮7日發表聲明,以最強烈的字眼譴責這起致命射殺事件,「白宮的每一個人都與在這起事件中的傷亡者站在一起,」白宮發言人厄內斯特說,白宮高 官7日早上已經與法國官員密切接觸,美國準備與法國密切合作幫助調查這起攻擊事件。英國首相卡梅倫稱,襲擊行為「野蠻」和「噁心」。德國總 理默克爾認為,這是對西方言 論 自 由的攻擊。俄羅斯總統普京新聞秘書佩斯科夫7日表示,普京對遇難者家屬、親人及巴黎和所有法國人表示最深切的哀悼。莫斯科強烈譴責各種形式的恐 怖 主 義。誰是兇手?巴黎警 察總局有關人士7日說,法國反間諜部門此前已經破獲多起恐怖襲擊陰謀,多次避免了嚴重案件的發生。但這次襲擊行動還是很難預料的,尤其是恐怖分子攜帶軍用武器進行攻擊,使後果更加嚴重。至於襲擊者屬於哪個組織,目前下結論還早。《查理周刊》是法國一家諷刺周報,刊登漫畫、報道、辯論和笑話。2012年,《查理周刊》刊登了一系列飽受爭議的漫畫描述先知穆 罕 默德,此前一年,該雜誌在封面刊登穆 罕 默德的諷刺漫畫後其人員遭受燃燒彈攻擊。法國媒體7日報道說,這家雜誌推特賬號上最新的一幅漫畫是「伊 斯 蘭國」領 導 人巴格達迪。這起恐怖襲擊也反映出近年來法國在反恐和移民等政策方面存在的問題。近年來,從發動對利 比 亞的軍事打擊,到參與美國主導的打擊「伊 斯 蘭國」聯盟,法國一直都沖在一線,使自己成為恐怖分子襲擊的突出目標。在法國國內,在宗教自由和移民寬容政策背景下,極端主義也在悄然蔓延。歐洲還有安全天堂嗎?巴黎市區的屠 殺讓許多歐洲人記憶中的恐怖鏡頭再次閃現。美聯社7日回顧了近30年來歐洲的恐怖事件:1995年7月25日,法國巴黎一組地鐵列車發生炸彈爆炸事件,8人死亡、117人受傷,兇手來自阿爾及利亞的伊 斯 蘭武裝組織;1998年8月15日,愛爾蘭共和軍策劃實施英國奧馬汽車炸彈襲擊,29人死亡;2004年3月11日,西班牙馬德里地鐵站發生炸彈襲擊,191人死亡,這也是歐洲最嚴重的恐怖襲擊;2005年7月7日,倫敦地鐵和公交車發生自 殺式爆炸襲擊,52人死亡;2011年7月22日,反伊 斯 蘭極端分子布雷維克在挪 威奧斯陸屠 殺77人;2012年3月,一名與「基地」組織有關的槍手在法國南部的圖盧茲殺死3名猶太學校兒童;2013年5月22日,兩名受「基地」組織影響的極端分子在倫敦殘忍殺死一名英國士兵;2014年5月24日,一對以色列夫婦和一名法國婦女在布魯塞爾猶太博物館被一名手持衝鋒槍的人打死,兇手據稱與「聖 戰」組織有關。據英國《每日電訊報》7日報道,有多方消息稱,就在巴黎《查理周刊》雜誌社發生恐怖襲擊事件數小時後,巴黎一座猶太教堂外發生汽車爆炸事件。但目前此事是否與恐怖活動有關,特別是是否與《查理周刊》雜誌社襲擊案有關尚不明確。英國《金融時報》稱,襲擊的性質將引起歐洲安全官員們的關注。問題是安全部門為何事先沒有發現襲擊者的陰謀,安全部門現在急於要知道的是,還有沒有幫凶,或者更多的襲擊是否已經計劃好。「歐洲因巴黎襲擊受傷」,德國全球新聞網7日表示,歐洲曾是世界最安全的地區,但現在卻遭受一次次襲擊。移民是一個重要原因。歐洲移民正在增加,但是在融入上卻不成功。歐洲一直以來,對恐怖襲擊重視不足,手段缺乏。巴黎襲擊給歐洲人增加了新的恐慌心理。恐怖襲擊是歐洲必須面對的問題。當天的英國《獨立報》網站上,一名網民憂心忡忡地說,法國領土遠大於英國,鄰國眾多,因此容易遭受這種暴 行的攻擊,你可以不離開高速公路就從西班牙駕車出入法國。而英國近年來已經挫敗了40起恐怖襲擊陰謀,儘管英國與法國相比有防守上的優勢,但英國真能成為安全的天堂嗎?「這或許僅僅是個開始。」德國柏林歐洲政治學者格斯勒爾7日表示,巴黎式的恐怖襲擊也可能發生在德國。德國等其他歐洲國家與法國一樣,社 會正出現分裂。像德國最近也爆發反伊 斯 蘭化、反移民 運動。每 周都有數萬人在各大城市游 行。這加劇了極端伊 斯 蘭分子對歐洲的報復心理,而恐怖分子的手段已更加專業、殘忍。歐洲如何才能更安全?美國《環球郵報》7日稱,現在的歐洲安全機構正在感受逆襲這個流行詞帶來的陣陣涼意。逆襲指的是新一輪恐 怖 主 義浪潮,發起者是多達3000名在「伊 斯 蘭國」作戰的歐洲武裝分子,他們已經回到歐洲。反恐專家們大都認為,歐洲安全力量之間加強合作很重要,不過一些人也表示,國與國之間、國家內部各部門之間的情報共享也很重要。歐盟安全部門負責人戈瑪特表示,歐洲執法部門擔心中東的宗教和世俗暴力產生溢出效應,在歐洲本土衝突中有所體現,或者穆 斯 林成為極右分子的襲擊。他說,警 察部門已經意識到他們需要走進社區,但這不僅是個司法問題,整個社 會的參與也是歐洲應該選擇的戰略。警惕「伊 斯 蘭恐懼症」巴黎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以色列外長利伯曼迅速譴責這起暴 行,他說,「自由世界不能被恐怖分子脅迫,必須團結一致反對恐 怖 主 義」。阿拉伯聯盟秘書長納比勒·阿拉比和遜尼派最高學府愛資哈爾大學7日公開譴責發生在巴黎的襲擊。「無論其原因和目的如何,我們都反對各種恐怖行為。」據土耳其《新聞報》報道,土耳其外長查武什奧盧在巴黎恐怖襲擊事件後幾個小時做出表態,他同時表示,恐 怖 主 義是歐洲必須與之鬥爭的兩個因素之一,另一個問題是「種族主義,仇外以及伊 斯 蘭恐懼症,這在歐洲多個地區都正在上升。」他強調,恐 怖 主 義和伊 斯 蘭恐懼症「相互影響和觸發」,「人們的信仰應該被尊重,不應該受到嘲笑或鄙視」,「伊 斯 蘭是一個和平的宗教,將其與恐 怖 主 義聯繫起來是不對的。」西方媒體許多網站上有關巴黎恐怖襲擊事件的網民留言中,都在提穆 斯 林、伊 斯 蘭,也有一些偏激言論。「希臘在線」文章稱,在歐洲,基督教在文化和精神上的影響正在萎縮,一些教堂因為缺少信眾而關閉。僅僅在瑞典過去幾年就失去了100萬基督教 徒。而一旦出現信仰真空,其他宗教勢力就會加以填補,比如極端伊 斯 蘭主義者。《西澳大利亞人報》稱,隨著基督教退出歐洲,「極端伊 斯 蘭主義」填補了真空。世俗主義、多元主義的興起以及失敗的移民政策,導致重創歐洲的犯罪風暴。「巴黎黑暗的一天!」德國新聞電視台7日以此為題稱,巴黎是世界最浪漫的城市,恐怖襲擊給這個美麗大都市籠罩上沉重的黑雲。極端分子給了歐洲一個警告:反伊 斯 蘭就會遭到報復。英國《每日電訊報》7日提醒說,人們在抨擊恐怖襲擊的同時,也在發問:《查理周刊》這家雜誌是不是走得太遠了?文章說,不應該因為「我有說的權利就什麼都說」, 「伊 斯 蘭恐懼症」既滑稽,又無效、幼稚,不要製造更多分歧和憤怒,不要做出挑釁性的反應,給自己挖掘墳墓。「我身邊的人都處在震驚之中,以前有過類似威 脅,人們曾想過這種恐怖襲擊事件可能發生在地鐵、火車站等公共場合,但從來沒有人想過會發生在報社的總部。」在巴黎大學經濟學院任教的華人學者趙永升7日對《環 球 時 報》這樣說道。對一些媒體有關「伊 斯 蘭極端分子行兇」的猜測,他強調說,法國是西方國家中穆 斯 林與當地居民融合最好的國家之一,「我身邊的許多同事都是穆 斯 林,他們人很好,工作努力,普通法國人震驚之餘,大都將此視為個例,不具代表性,他們的反應不偏激。」
推薦閱讀:

BBC百年老店的美國宿命
開闢新天地:媒體領域的機遇 | 2018國際體育大會媒體論壇
國內主流媒體是怎樣評價白敬亭的?
怎麼通過自媒體賺錢呢?
媒體:米切爾斷腿能跑完全程為何劉翔不行?

TAG:安全 | 歐洲 | 媒體 | 反思 | 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