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劉邦和項羽

韓信(?~前196) 漢初軍事家。淮陰(今屬江蘇)人。陳勝、吳廣起義後 ,韓信始投項梁,繼隨項羽 ,後從劉邦。漢高祖元年(前206),經丞相蕭何力薦,始為大將,協助劉邦制定了還定三秦以奪天下的方略。楚漢戰爭期間,韓信率兵數萬,開闢北方戰場。破魏之戰,針對魏軍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勢,暗從側後偷渡,攻其不備,俘獲魏王豹。井陘之戰,背水為陣,使將士死地求生,人自為戰,大破趙軍。淮水之戰,藉助河水,分割楚軍,將齊、楚聯軍各個擊滅。四年二月,被封為齊王。參與指揮垓下(今安徽靈璧南)決戰,擊滅楚軍。韓信熟諳兵法,戰功卓著,為漢王朝的創建作出了重要貢獻。其用兵之道,為後世兵家所推崇。劉邦雖用韓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項羽敗亡後,即奪其兵權,徙為楚王,繼又黜為淮陰侯。呂后知劉邦疑忌韓信,乃與蕭何定計,於漢高祖十一年正月誘韓信至長樂宮,以謀反罪名殺之。韓信著有兵書3篇,已失傳。

項 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反秦義軍重要領袖 、名將 、楚軍統帥。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西)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少學兵法,素有勇力。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觀始皇巡遊威儀,認為『彼可取而 代也『(《史記?;項羽本紀》)。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助叔父項梁殺秦會稽郡守,起兵響應陳勝。項梁死,歸楚懷王節制。三年冬,率楚軍主力5萬人渡 河(黃河)救趙,大敗秦軍,解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之圍。繼迫秦將章邯舉軍投降。擁眾數十萬,名震諸侯(見秦末農民戰爭)。不久,坑殺降卒20萬人於新 安(今屬河南)。入關後,焚宮室,收財寶、婦女,大失人心。漢王元年(前206)春,挾滅秦之功,封18個諸侯,使分踞各地。自號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今 江蘇徐州),佔有梁、楚九郡。二年冬,使人殺懷王。諸侯叛離,齊國田榮率先舉兵,項羽乃親自率兵擊齊將田榮等,燒殺擄掠,激起齊民反抗。楚漢戰爭之初,不 察劉邦意圖,未予嚴密防範,以致劉邦順利東進。四月,由齊地領精兵3萬人奔襲,大敗已佔領彭城的劉邦及諸侯聯軍,幾乎生擒劉邦。其後,與漢軍長期鏖兵,一 克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兩奪成皋(今滎陽西北),迫劉邦倉皇逃遁。終因不善籌謀,不納良策,逐漸失去優勢和主動。四年八月,議和東歸,復大敗劉邦追兵 於固陵(今淮陽西北)。後被合圍於垓下(今鹿邑東,一說今安徽靈璧東南),決戰失利,潰圍而出。至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猶指揮28騎兩次衝擊由數千名 漢軍組成的包圍圈,殺數十人。五年十二月,退至烏江(今和縣境),以無顏見江東父老,不願渡江躲避,下馬步戰,殺漢兵上百人,負傷10餘處,最後從容自 刎,時年31歲。項羽作戰勇悍,長於突擊,自言『身經九十餘戰,所當者破,未嘗敗『(《前漢紀》卷三)。

漢高祖劉邦(前256~前195)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字季。秦朝泗水郡沛縣(今江蘇沛縣)人。謚號高皇帝。劉邦出身農家,早年當過亭長,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秦時因釋放刑徒而亡匿芒、碭山中。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劉邦在沛縣聚眾響應陳勝、吳廣起義,稱沛公,不久投奔項梁。公元前206年十月進抵霸上。秦王子嬰投降,秦滅亡。劉邦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因此受到人民的歡迎。項羽擊潰秦軍主力後,也引兵入關。 聽說劉邦已定關中,項羽大怒,進駐鴻門,欲攻劉邦。劉邦因兵力不敵,聽從張良的意見,親至鴻門,卑辭言好。項羽封劉邦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劉邦不甘心亡秦的勝利果實被項羽獨佔,率軍東出,發動了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戰爭前期,劉邦處於劣勢,屢屢敗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納諫,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聯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終於反敗為勝。漢王五年冬,劉邦約韓信、彭越等人率軍進圍楚軍於垓下。項羽率部突圍,至烏江自刎。當年二月(按西漢前期以十月為歲首,同年二月在十月之後),劉邦即帝位,初建都洛陽,不久遷至長安,史稱西漢。 劉邦即位後,採取了許多重要措施,如減輕田租,什五稅一,「與民休息」,凡民以飢餓自賣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士兵複員歸家,豁免其徭役等,繼續推行秦代按軍功授田宅的制度,規定商人不得衣絲乘車,並加重租稅等,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穩定封建統治秩序。他還剪除異姓諸侯王以加強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他認為秦代不分封子弟招致孤立敗亡,於是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他還接受婁敬強幹弱枝的建議,把關東六國的強宗大族和豪傑名家10餘萬口遷徙到關中定居。 秦亡以後,漠北的匈奴乘機南下,重新佔據了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地區)。漢初,匈奴不斷侵擾漢的邊郡,高祖六年(前201),韓王信投降匈奴。次年,劉邦親自率兵前往征討,在白登(今山西大同東北)被匈奴30餘萬騎兵圍困七晝夜。後用陳平計謀,重賄冒頓單于的閼氏,才得脫險。此後,劉邦不得不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開放漢與匈奴之間的關市,以緩和雙方的關係。 劉邦年輕時放蕩不羈,鄙視儒生。稱帝以後,他認為自己是馬上得天下,《詩》、《書》沒有用處。陸賈說:「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乎?」劉邦於是命陸賈著書論述秦失天下原因,以資借鑒。他命蕭何重新制訂律令,即「漢律九章」。劉邦晚年寵愛戚姬及其子趙王如意,疏遠呂后,幾次想廢黜呂后所生的太子劉盈(惠帝)而立如意。但因大臣反對,只好作罷。高祖十二年,劉邦因討伐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其後病重不起而逝世。 陳勝吳廣起義失敗以後,劉邦和項羽繼續領導農民反抗秦朝統治。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大敗秦軍主力。同時,劉邦帶兵直逼咸陽。秦朝統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秦朝滅亡以後,項羽自稱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自公元前206年開始,項羽和劉邦為爭做皇帝,進行』了將近4年的戰爭,歷史上稱為「楚漢戰爭」。戰爭初期,,項羽實力雄厚,有40萬大軍;劉邦只有10萬人。但是劉邦關注民心,進駐咸陽時,宣布廢除秦朝的嚴酷法令,向老百姓「約法三章」——殺人的要被處死,打傷人以及偷盜都有罪;劉邦還很重視人才,得到蕭何、張良、韓信等人幫助。另外,劉邦有富饒的關中作為根據地,因此,劉邦率領的漢軍逐漸由弱變強。相反,項羽驕傲自大,不聽取意見,放任士兵燒殺搶掠,大失民心。 公元前202年,劉邦率大軍攻打項羽,在垓下 (今安徽省境內)把項羽的楚軍重重包圍。夜裡,項羽聽到漢軍軍營中的楚歌從四面八方傳來,十分吃驚,以為楚的地方全被漢軍佔領了,項羽悲痛地與虞姬(項羽的妾)訣別,率領800多騎兵突圍逃走。漢軍緊追不捨,形勢十分危急,項羽被迫在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自殺。 同年,劉邦戰勝項羽後,建立漢朝,定都長安(今西安西北),國號「漢」,歷史上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推薦閱讀:

韓信的死局
韓信從未帶兵打過仗,蕭何也不懂打仗,為何蕭何斷定韓信能當統帥
韓信真的死於謀反之罪嗎
韓信死得冤枉,但他的死卻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都說韓信因謀反罪被冤殺,那他到底死得冤不冤呢?

TAG:項羽 | 韓信 | 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