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對聯的格式

對聯的格式

春聯上下聯是根據橫批區分的,橫批從左開頭那左邊就是上聯,從右開始讀那右邊就是上聯。 右邊必須為上聯,千百年來必須如此。 因為上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仄音,而下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平音。如今的對聯倒是不注重平仄了,但是這就是現代人對古代文化的不清楚所致。 至於橫批,這是按照現代人的看法,從左往右而放的。如果依然按照古代的從右往左寫橫批,現代人容易看不懂,但是上下聯位置不變。 如今的對聯,上下聯最後一個字都是平仄不分的,讓人分不清哪個是上聯,哪個是下聯。不過現代的平仄,和古代的平仄又有點區別。簡單地說,在現代漢語中,平音是指拼音的第一、第二聲,仄音是指第三、第四聲。 平聲:陰平(第一聲)、陽平(第二聲)、 仄聲:上(shǎng)聲(第三聲)、去聲(第四聲)、入聲(如今普通話中已不存在)。 上下聯之分:最後一個字是仄聲的為上聯,仄聲一般指三四聲,比如「新年納餘慶」;最後一個字為平聲的是下聯,一般為一二聲,,比如「佳節號長春」。 對聯貼法:這要從古時候崇尚的方位說起。我們中國古代多以「左」為大位。所以對聯的上聯應當在「左」邊。這裡指的左邊,是指背對門臉的時候,以對聯自己的位置為標準。如果以看對聯人的位置為標準,即面對門臉的時候,就是右邊。這裡以對聯為方向暫稱。 明清時期建成的北京故宮、頤和園的所有對聯(門聯、柱聯、窗聯)都是上聯貼左側,下聯貼右側。全國許多名山大寺、名勝古迹、庵廟道觀等處的對聯也是如此。以「左」為大位的傳統一直沿用至今。就是現在各級重大會議上領導者的座次安排也是以從左至右為序的(報紙上所標方位的「左」「右」是以讀者為觀點的)。我們現在貼對聯也應該遵循這個順序:上聯貼左側,下聯貼右側。這裡所說的上聯聯語中的最後一個字為仄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是平聲。比如「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中的「新年納餘慶」是上聯,「佳節號長春」是下聯。有個別用從詩詞、文章中摘出來的對偶句子作對聯的,平仄也有例外。比如江西南昌市滕王閣里有一副毛澤東生前手書的柱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上下聯的位置就不同:最後一個字為平聲的「落霞與孤鶩齊飛」是上聯,而最後一個字為仄聲的「秋水共長天一色」卻作下聯。這副聯句是唐代王勃的名篇《滕王閣序》中的一副對偶句。可能是別人從毛澤東通篇手書中摘出作聯的,也可能是毛澤東自己從王勃名篇中摘來作聯的。另當別論。但是,同樣在滕王閣,還有其他所有對聯都是以古時的「左」為大位的。 其實,過去人寫東西,先右後左,也是這個意思。從書自己的方向來看,是從左到右的。反映了古代人的哲學和道德觀念。 所以按面對大門方向來看,上聯要在右邊。 看橫批:現在許多人已經不遵造過去的書寫方式了,也有從左向右書寫的。所以,主要看橫聯。從面對大門的方向看:如果橫聯是從左向右的現代寫法。對聯也是上聯在左,下聯在右;如果橫聯是從右向左的寫法,對聯也是上聯在右,下聯在左。 貼 春 聯 的 學 問 春節貼春聯,將春聯的上下聯貼顛倒的大有人在,那麼,怎樣排列上下聯的順序呢? 首先要區分門的上下首。在面對大門時,右手方向為上首,左手方向為下首。貼對聯時上聯貼上首,下聯貼下首。 其次是區分春聯的上下聯。一般有以下四種區分方法:一是按音調平仄分。春聯比較講究音調平仄,上聯最後一個字為仄音,下聯最後一個字應是平聲。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滿人間萬民歡」(「歡」是平聲)。二是按因果關係分。「因」為上聯,「果」為下聯。比如「方向正確城鄉富,政策英明衣食豐」,因為只有「城鄉富」這個「因」,才會有「衣食豐」這個「果」。三是按時間先後分。時間在前為上聯,時間在後為下聯。比如「風送鶯歌辭舊歲,雪伴梅香迎新春」,「辭舊歲」在前,「迎新春」在後。四是按空間範圍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後。比如「勤儉持家家道昌,團結建國國事興」。這副春聯中的「國」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國」在後。 中國古代是從右邊起的,無論書寫還是閱讀,並且是豎排文字的,不像現在的橫排。 對聯是承襲古代的風格,所以是從右邊讀起,上聯是右邊! 點擊進入更多閲讀>>>
推薦閱讀:

松煙對聯·一
對聯打包5
對聯欣賞 10
2011年5月13日部分對聯

TAG:對聯 | 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