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初入佛門(密宗)必讀——轉希熱多吉答佛友46問一

初入佛門(密宗)必讀——轉希熱多吉答佛友46問一

按:9月30日,希熱多吉師兄簡訊囑我看看他新發的一篇關於初入佛門常見問題解答的博文,其時我正在開車去大連旅遊的路上,只答應回京後好好學習。今通篇讀完,方嘆其涵蓋之廣、解答之細緻與通俗,的的確確應是我等初入佛門者必讀之文,故特轉載於此,以利益一切有緣。原文標題為《回答一些金剛師兄、佛友關於修法上的提問》,全文如下:

我最近在QQ群里和MSN上呆的時間較多,每天都有不少師兄、佛友就修行中產生的一些問題提問。北京的一些師兄也經常在見面的時候和我探討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常見但又不容易搞明白的。我學識淺薄,入道不深,難免在回答時有疏漏的地方,所以根據記錄並查閱了很多資料,重新整理了一下這些問題的回復,一些不甚清晰的地方還請教了上師和堪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有師兄問:有些師兄弟之間有互相排斥,譏諷的現象,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答:我們現在都是跟隨同一個根本上師嘎瑪仁波切學佛,而且還是在同一壇城中領受灌頂的金剛師兄弟,建立起了這種非常親密的關係,可以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我們現在世間的兄弟姐妹雖有同為父母養育之親,但卻比不上金剛師兄弟之間的親密。為什麼呢?現在的兄弟乃過去世的因緣和合而促成,下世則根本不可能又有緣分成為兄弟了,而金剛師兄弟法緣既結,則生生世世為金剛師兄弟,並最終同在一大樂密嚴剎土成就。  我們都是因學佛這一共同的因緣才聚在一起,來自不同的地方,每個人的性格、經歷、文化層次、社會地位、對佛法了解的多少等等都有諸多差異,而且都還是凡夫俗子,必然存在各自不同的習氣。因此一定要相互諒解,相互忍讓寬容,相互尊重,相處得融洽,不僅能相互促進、鼓勵精進修行,更能同心協力推廣法務,福被眾生。反之不但修法難以圓滿,斷了殊勝因緣,甚至讓外界看到會說我們學佛的人之間還互相勾心鬥角,令人對佛法喪失信心。再則也是壞失了密宗十四根本戒。  不要只挑剔別人的過失,觀察到別人的過失,其實正是自身不足的反映。傲慢與嫉妒常常是失合的根源,傲慢者自持己勝不尊重他人,獨斷專行,不能與人和平共處、集思廣益,也顯露出個人好「自我表現」的習氣,非常影響團結。嫉妒者,見人較勝,不知隨喜讚歎,其實別人所成就的善業,我們如果真心隨喜,所獲功德也是同等的。  遇到做功德之事,要群策群力,積极參与,特別是布置道場、共修、放生這些為了大家而做的善業,能很好地積聚福慧資糧,所以一個聰明的修行人,此時決不會冷眼旁觀,錯過德行增長的良機,在藏區,這些事大家都是爭著去做的。  師兄弟在一起應多討論佛法,不應閑聊世間法,這樣有利修行。杜絕用粗重的語氣批評、攻擊別人,佛法里講六度四攝(布施、愛語、同事、利行),其中就有愛語攝這一方法,要求修行人能隨順眾生的根性,以柔軟、慈愛、撫慰之言令眾生歡喜。眾生歡喜則易受佛法教化,反之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樣好意也變成惡意了。另外,對其他教派或其他上師的弟子,絕不應採取對立、抵毀、排斥的幫派情緒,要明白,我們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沒有任何衝突與矛盾。要以謙虛的心態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以其之長補己之短。  修行佛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治自身種種由來已久的習氣。  2、有佛友問:供養大藏經有怎樣的功德?答:供養大藏經的功德非常大,因為經典是佛陀親口所說的,代表三寶中的法寶。佛陀曾說:「於後五百世,我住文字形,應作世尊悲,於彼生恭敬。」因此對於一切佛所說之三乘經典,皆要恭敬供養,特別在這個無佛的時代,經典法本就是真正的三寶,供養大藏經即等於供養三寶。  我們剛開始學佛法的時候,不太知道尊重經書法本,我們有些人將法本放在地上,甚至走路時跨越而過,這會帶來很大的業障的,我們今後一定要注意避免。  從前的大成就者,他們把經典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甚至要求經書要放置在比佛像更高的地方,不能以手指沾唾液來翻閱,不能在經卷上塗抹,不能置於床上及不凈處,也不能將其它物品擱置於經典之上。整套大藏經的放置供養也是有規矩的,從下到上應按九乘次第的順序從聲聞、緣覺、菩薩乘下三乘到事部、行部、瑜珈部中三乘,再到瑪哈、阿努、阿底上三乘。最高層放置阿底瑜珈也就是大圓滿的經典。  有一個真實的故事,以前有一個大成就者,他的新佛堂開光,侍者就把大藏經安置於佛堂中間供養。之後這位成就者就莫名其妙地病了。吃了許多葯也未也好轉,於是他入禪定觀察才找到原因,原來是侍者不小心將大圓滿的幾部經典壓在了所有經書的最底層造成的。於是找出這幾部經典重新安置,他的病立即不藥而癒。  3、這位佛友又問道:那麼我們以前放置經書也犯過種種類似的錯誤,為什麼沒有生病呢?答:那是因為經過無始以來的輪迴,我們的業障已經非常深重了,而且我們也習慣於承受惡業,很有能力去承受更巨大的業障,我們自己甚至察覺不到。打個比方,如果我們現在把大圓滿的法本扔到廁所里,表面上照樣安然無恙,但這並不表示我們用最壞的方法毀掉經典沒有罪業。我們剛才的故事裡說的大成就者是業障已清凈的聖者,他當然能了知身口意所造的任何微小業障。業果是是肯定會降臨的,只是時間早晚和顯現方式的不同而已。

4、有師兄問:灌頂的意義是什麼?應該怎樣接受灌頂才如法?答:要修學密宗法門,必須得到具格上師的口傳、竅訣與灌頂,而灌頂則是密宗最殊勝、最精華的部分,也是一種不可缺少的儀式。給灌頂的上師的傳承必須毫無缺失,接受灌頂的弟子必須要有很強烈的求法心態並對上師具有堅定的信心。依甚深的灌頂儀軌,能在弟子身心中注入顯現本覺智慧的力量或權力,使之成為修習密宗的法器。就象給我們一片土地和一些種子,使我們具備耕種的條件,至於收穫,要靠我們是否精勤地修習了。  通過接受灌頂,可減少或洗凈身口意的各種惡業,如脈障、風障、明點障和很細微的阿賴耶識上的習氣、所知障和煩惱障。業力清凈或者說上上根器的人甚至可以通過灌頂在一剎那間證悟成就!灌頂是密宗的精髓,過去的上師都是不輕易給灌頂的,只有弟子在依止上師多年之後,業障消除了很多,對上師建立起了絕對的信心,這種情況之下,上師便一對一地給予灌頂,這樣的弟子坐下來聽法時尚為凡夫,接受完灌頂之後,站起來時便已成就。  著名的嘉榮「頓悟三友」就是聽聞噶陀寺創始人丹巴德協的灌頂而同時瞬間開悟的。古代印度國王恩扎波底也是接受釋迦牟尼佛灌頂後立即證悟空性而成佛的,這種實例在歷史上多有發生。但現在的年代很亂,很多不具格沒有證悟的上師給不合格的弟子灌頂,弟子用錢可以買得到灌頂,真是不可思議!  要得到灌頂,很重要的是必須要有凈觀(凈相或清凈見),即將一切外境都觀想成為佛國凈土,將一切眾生包括自己都觀想成本尊或眷屬,而為我們灌頂的上師一定要觀想成與本尊無二無別,比如說接受金剛手菩薩灌頂,就要觀想成金剛手菩薩親自降臨給我們灌頂,一定要有這種信心。同時生起菩提心,灌頂一開始就要認真聽上師所誦的儀軌,不能隨意走動、說話,否則不但影響了別人,自己也得不到完全的灌頂。  5、有師兄問:為什麼接受灌頂時要供養上師?應該怎樣供養才如法?答:按照密宗的傳統要求,必須供養才能獲得灌頂。上師在灌頂時接受供養,是為了顯示法的尊貴難得,大家可以看從前大成就者的傳記,他們求法的時候都是不遠萬里去到印度,以大量的黃金、珠寶來供養上師求得灌頂。灌頂時供養的功德是十分廣大的,特別是身口意(註:以佛像代表身、佛經代表口、佛塔或鈴杵代表意做供養)的供養和曼扎供養尤為殊勝。灌頂儀軌修到供曼扎部分時,我們可以修曼扎來修養,也可以結供養印,兩手心各執些米,以此觀想成充滿虛空的七政八寶等各種寶物來供養。至於金錢的供養,上師往往並不需要,我們接受灌頂後,能如法的精進地按上師所教的去修,就是給上師最好的供養了。  6、有佛友問:沒有獲得灌頂的法可不可以修?答:獲得上師口傳之後就可以修,但不能究竟,必須接受灌頂,才能獲得傳承的加持力,然後得到上師教授的密訣,修起來易得成就,因為口傳、灌頂與密訣是三位一體的。  7、有師兄問:灌頂之後,是否要守持三昧耶戒(密宗根本誓言戒)?答:戒律是用來幫助我們依正道生活的一種行為規範,本意在於有助於修行的事盡量多做,障礙修行的事不要去做,想修持成就的關鍵在於守戒。以因果來說,戒律清凈不遭下墮三惡趣的果報,能得定生慧。犯戒之後不懺悔補救,今生修持也很難成就,死後下墮三惡道受苦久不得出。  因為戒律是解脫成就之命根,必須嚴持不犯,否則除三惡道別無去處。正如蓮師所說:「修行人如蛇在竹,一為上升,一為下墮,別無其他路徑可走。」所以我們應隨時謹慎注意自己的言、行、意念,因果報應是絲毫沒有偏差的。  每個不同的灌頂之後都要守共同與特殊的戒律,上師會根據實際情況部分傳或不傳,因為真正要清凈地守好三昧耶戒只有初地以上的菩薩才能辦得到,毀壞三昧耶戒而不發露懺悔的嚴重惡果是下墮金剛地獄。  8、有師兄問:看到上師在灌頂時要擺設一個壇城,這是什麼意思?答:壇城是究竟智慧的表示,也可以說是本尊的駐地,也就是凈土。就如同一個城市一樣,本尊是核心,所有的眷屬都圍繞著他,經灌頂之前的修法祈請,本尊及眷屬聖眾已實際降臨,與真正佛國凈土無有分別。中間的寶瓶代表本尊,內盛甘露水,灌頂時我們都必須喝下去,由觸嘗這些灌頂所依物而得法味,種下解脫的種子。  在藏區,有條件的可以使用繪製的壇城,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還可用各種材料如木頭、金、銀等雕塑成的立體壇城,大灌頂還必須用專門的五色沙來堆成的壇城,必須由經過專門訓練而且戒行無暇的喇嘛來做,很費時,但很殊勝。最殊勝也是最佳的設壇方法,僅僅是用一把米,擺成五堆就可以了,表面上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要有非常高深證悟的大成就者才能完成,象從前的蓮花生大師、米拉日巴尊者在荒山野外為弟子灌頂時,就是任運自在地使用這種方法。但這種方法僅限於一流的大師方可,一般人根本辦不到,其中深義也無從了知。  9、有佛友問:禪宗與密宗哪個較殊勝?答:都是一樣的,禪宗的見地本質上也就是密宗的最高見地。禪宗的達摩祖師、六祖惠能大師他們都是修證很高的大成就者。釋迦佛說法也是隨順眾生的根器而說的,並無高下之分。  10、有佛友問:藏傳佛教各教派有什麼不同?答:究竟來說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眾生解脫成佛,只是採取的方法稍有差別而已。但各教派都是顯密並弘,作為基礎的顯宗在因明、戒律、俱舍、般若、中觀、五大部為主的大小乘教法都大同小異,在密宗最高層次的見地上也頗為一致。寧瑪巴的大圓滿,薩迦巴的道果法,噶舉巴的大手印,名相與行為不同,實質是一樣的。諸佛根據不同的眾生安立不同的解脫之道。寧瑪派與其他教派相比,有更多的善巧方便的密宗法門,以及不斷發掘出來適合當時眾生的伏藏法,這是寧瑪巴的一大不共特色。  11、有師兄問:上師帶我們去了不少佛教聖地,在聖地修法有何好處?答:聖地是佛菩薩授記或過去許多大成就者曾經修行、加持過的地方,如果我們到這些地方閉關修行,會給修行人創造促進覺行增長的各種條件,因此進步會快一些。比如說在聖地修一個月的功德,也許會超過你在家裡修一年的功德,效果事半功倍。有信心的人,可以設法到一些經典中談到的聖地,如佛誕生地、成道地、初轉法輪地、涅磐地,國內也有眾所周知的五台山等四大名山,都非常殊勝。藏區也有很多加持聖地,比如桑耶寺、第二金剛寺——寧瑪巴根本道場噶陀寺等。有興趣的可慢慢地了解。  12、有師兄問:佛菩薩的日月輪座墊代表意義是什麼?答:日月是世界上最崇高神聖的東西,在佛教里用來表示比日月更超勝的佛法,也表示善巧與智慧。  13、有師兄問:什麼是裝藏?佛像裝藏是為了什麼?答:對於空心的佛像而言,必須如法裝入舍利子、各種經文、心咒、加持物,以及五寶、五葯、五香、五穀、五甘露等精華物。在不同的佛像,不同的位置,如頂輪、喉輪、心輪等都有不同裝藏要求,不能有空置的地方。裝藏之後即可開光,之後就不再打開,成為身口意中身的表示。  總的來說,裝藏的目的在於將空心的佛像以各種精華物填充,是一種殊勝加持的表示,就如同一個人必須有五臟六腑才有生命力。  14、有佛友問:佛像開光的意義?答:修行沒成就前,我們需要一些修懺悔、皈依、禮拜、讚歎、觀想的福田,如佛陀塑像、畫像,但要使這些雕塑或繪畫的佛像具有與真實佛陀同等的加持力,就必須先如法開光,請佛菩薩降臨並安住於雕塑、圖片等佛像內。必須經過具格上師開光方能有與真正佛菩薩無分別的加持力,密宗經典上說到,至少應是已明心見性的證悟上師,也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薩才真正具有開光的能力。       15、有師兄問:為什麼要強調在清晨做早課?答:清晨的修行很重要,由於才在睡眠中醒來,人的精神狀態很好,心很容易專註於所修的內容上,從而產生無量的功德與利益。  晨起之後,首先要將洗漱等個人衛生做完,這樣有利於為自己創造一個清凈的心態進入修行。行之日久即能逐步成為習慣,將早課作為一個虔誠的學佛人每天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6、有師兄問:供養的作用是什麼?答:供養的作用是積集福報資糧,並通過供養來消除自己對外物的貪執。佛陀的另一名號是兩足尊,意思就是福報及智慧都圓滿具足的聖尊。佛之所以成佛,其中一個特質是消除了對外物的貪執心。因此,我們所獻的供養,三寶本身是不需要的。  17、問:如何供養三寶?答:將自己覺得很好很有價值的東西獻給三寶,供養的方式還可分為外供、內供、密供三種。《入菩薩行》中有關供養的教授,會對我們有所啟發:    為持珍寶心,我今供如來,無垢妙法寶,佛子功德海,  鮮花與珍果,種種諸良藥,世間珍寶物,悅意澄凈水,  巍巍珍寶山,靜謐宜人林,花嚴妙寶樹,珍果垂枝樹,  世間妙芳香,如意妙寶樹,自生諸莊稼,及余諸珍飾;  蓮花諸湖泊,悅吟美天鵝;浩瀚虛空界,一切無主物,  意緣敬奉獻,牟尼諸佛子,祈請勝福田,悲愍納吾供!  福薄我貧窮,無餘堪供財;祈求慈祜主,利我受此供!  願以吾身心,恆獻佛佛子,懇請哀納受,我願為尊仆!  尊既慈攝護,利生無怯顧,遠罪凈身心,誓斷諸惡業,  馥郁一凈室,晶地亮瑩瑩,寶柱生悅意,珠蓋頻閃爍;  備諸珍寶瓶,盛滿妙香水,洋溢美歌樂;請佛佛子浴。  香薰極潔凈,浴巾拭其身,拭已復獻上,香極妙色衣,  亦以細柔服,最勝莊嚴物,莊嚴普賢尊,文殊觀自在,  香遍三千界,妙香塗敷彼,猶如純煉金,發光諸佛身。  於諸勝供處,供以香蓮花,曼陀青蓮花,及諸妙花鬘,  亦獻最勝香,香溢結香雲,復獻諸神饈,種種妙飲食,  亦獻金蓮花,齊列珍寶燈,香敷地面上,散布悅意花,  廣廈揚讚歌,懸珠耀光澤,嚴空無量飾,亦獻大悲主,  金柄撐寶傘,周邊綴美飾,形妙極莊嚴,亦展供諸佛,  別此亦獻供,悅耳美歌樂,願息有情苦,樂雲常住留!  惟願珍寶花,如雨續降淋,一切妙法寶,靈塔佛身前!  猶如妙吉祥,昔日供諸佛,吾亦如是供,如來諸佛子……  18、有師兄問:怎樣進行七支水供?答:在佛台前放置七隻供杯,以清水為所依物供養三寶。因為我們對水不會有任何捨不得的心態。所以供水是積集資糧,消除貪嗔痴的一個很好的方法。我們做功德,好好地修行,可以很容易很殊勝的改變因果,增加福報和智慧。有了福報和智慧,不但事業上會有所成就,學佛也容易得到解脫。  用專用的水壺盛滿清水,從自己的左邊開始到右邊,依次將水倒入杯中,同時觀想七供分別表示洗水(供佛浴足,表身之清凈)、飲用水(供佛飲用,表意之清凈)、花(供佛眼觀賞,表莊嚴圓滿)、燃香(供佛鼻聞,表具法身香)、燈(供佛照明,表除無明障)、塗香(供佛塗身,表凈諸惡習)、美食(妙食供佛口嘗,表口之清凈)。供養時應觀想上師三寶於已頂上充滿虛空,我等六道眾生皆受護佑於其下。口誦四皈依咒。  七支水供要注意以下幾點:七隻供杯要整齊地一字排列,不可偏斜,杯與杯之間距離勿太近和太遠,供水勿倒入太滿或太少,不要將水濺灑出杯外,勿將口鼻的濁氣呼入供水之中,恭敬為要。  其它的還可以點香、點油燈、鮮花、水果、精美的工藝品、飾物等等不同形式來供養三寶,莊嚴佛台。家中的佛台是我們的資糧田,要保持乾淨,髒亂則有損福報。晚上就寢前,將早上的供水從自己右邊向左邊依次倒於凈處,觀想水經三寶加持後布施給三惡道的眾生,令其解除饑渴之苦,亦可用來澆花,但不要自己飲用。用專門的凈布擦試乾淨供杯後,倒置於佛台前即可。  19、有網友問:為什麼有的密宗喇嘛可以結婚?

答:在密宗圓滿次第教法中,有男女雙運的方法,這種方法有甚為深奧的義理蘊含其中,它絕不是世俗男女淫慾行為。此法是針對人的最大弱點與貪執而設,認為壓制與逃避並非根本解決的辦法。密宗里有轉五毒為五智的方便道,能依一切煩惱為道。佛法的修行分為出家與在家修行兩類。出家人要求是完全斷淫的,比丘戒律中有詳細的說明。因此,無論如何,出家僧人是絕對不可以結婚的,否則就壞失了戒律——解脫的根本。  你所問的是一些在家的修行人,也稱之為白衣瑜珈師,他們和我們一樣沒有剃度,有自己的工作、家庭,結婚也是很正常的事。佛法就是這麼對機,在家人有在家的修行方法,出家人有出家的方法。只有能控制氣、脈、明點的密宗大師才有能力修雙運法,有此資格的人如鳳毛麟角,而且也並不是人人都有必要修,大圓滿心髓的修持就不需要這些。此道屬難行道,蓮師說:「此道如同從毒蛇口中取寶珠。」如果具格的修行人使用雙運法,其成就速度之快在密續里有一個比喻,就如同在你的眉間滴一滴水珠,當水珠流到你鼻尖的時候就已成就,可以說是一剎那間。而普通人濫用此法,則是直墮(最快)金剛地獄的途徑。佛母本身也不是普通的女人,不是什麼人都能擔任的,密宗經典里有專門講述空行母種種特徵的教授,必須圓滿其中特徵的才是。有些修證很高深的大師,他們的明妃往往是佛國凈土中真正的空行母,無實體人身,常人根本無法看到。這些大師們通過修雙運的方法,可消除傳法過程中的障礙以及自己的壽難,因為傳法多的上師,壽命會因替眾生承擔業障而折損。  所以在不是非常明白這個修法的道理前,不要因為不理解就生起邪見,造下謗法重罪。  20、有師兄問:為什麼每個人都要修一個本尊?答:本尊是成就的本源,因此修本尊的目的在於從迷亂的習性中解脫,證入實相。從俗諦上來說,本尊是與我們特別有法緣的一位佛或菩薩,作為長期專修的對象,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說我們與一位和我們法緣不是很深的佛學習修行,可能要修三大阿僧祗劫才成就,而修本尊,也許即生就能解脫。從究竟勝義諦來說,眾生的本覺就是法身,是純凈無染圓滿無缺的,這就是本尊。由此純凈的空性中,化現出許多不同外形的特殊本尊,因此,所有的本尊其實本性都是一體的。  本尊的認定有很多種方法,可以由上師幫我們觀察選定,也可以自己選擇。自己特別有信心、修起來也易生覺受的佛菩薩。另外還有打卦,向壇城撒花祈請等方法,一旦選定之後,就不再更換。因為我們同時修千、百個本尊,很難成就一尊,但如果專心只修一尊,就可以同時成就千百個本尊。  21、有師兄問:觀修本尊有什麼訣竅?答:最大的訣竅就是無論觀想什麼本尊,都要將他與我們的三恩(註:三恩上師為灌頂上師、傳法上師、竅訣上師)根本上師觀想成無二無別。換句話說觀成本尊的外形,上師的本性。這樣觀修的說,獲得的加持大而且迅速。  22、有師兄問:念一個咒需要多少遍才能圓滿?答:因人而異。持咒的目的是通過修持,生起信心,獲得外在本尊的加持,顯發內在的本尊,最終解脫。習慣上本尊心咒至少要修一百萬遍作為基礎,但這並不表示念完一百萬遍就不再念。從前很多大成就者都是一輩子修幾億、十幾億本尊心咒才成就的。在理塘明珠佛學院附近有座山,過去有一個修行人在山洞中專修蓮師心咒,終生閉關修了十多億之後成就了,他閉關的山洞旁有泉水從山上流下來,由於他的加持使得流水的聲音都變成了:嗡阿哄,班雜爾古魯百瑪色德哄的聲音,非常神奇!  現在很多人為了追求數量而忽視了質量,修行重要的是要有實際效果,而不是無質量地堆砌數量。  23、有佛友問:應怎樣持咒才正確?有地方口音導致讀音不準會影響效果嗎?答:有虔誠心,發菩提心是持咒必不可少的前提。觀想也很重要,沒有觀想的念咒,套用巴珠仁波切的話來說:「功德也許有一點,但就象唱歌一樣沒有太大的意義。」  持咒有如下八種方法不當的過失:1、聲音太大;2、聲音太小,小到自己都聽不到;3、念得太快,兩三個咒字念成一個字,不是字字分明;4、念得太慢;5、以散亂心念咒;6、邊念咒邊與人閑談,蓮師說過:「雜有綺語念一年,不如禁語誦一月。」7、少念咒字;8、多加入咒字。  上師建議過我採取這個方法持咒:口唇輕動(消除口業),發音僅僅能讓自己聽到而旁人聽不到,這樣比較好。  對於擔心自己有濃重地方口音無法念准咒音的人,最重要的是有強烈的虔誠心,如果有了虔誠心又有傳承的加持力,念咒的功德肯定是可以得到的。  24、有網友問:虹光化身是否成佛?答:當然是。所謂虹光化身是修行人已將身心明空合一,與諸佛的法身光明智慧完全融合無二的最高成就,法、報、化三身具足。  25、又問:佛經上不是說在賢劫只有一千零二尊佛出世嗎?歷史上有數不清的虹光化身者,他們不是成佛了嗎?是否有點矛盾?答:你誤解了佛經的意思,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意思是賢劫內出世的一千零二尊佛,他們的法可以令很多修行人成佛,比如現在這個時代是屬於釋迦佛教化的時代,兩千多年來,依他所傳的修行方法證道成佛的眾生多如天上的繁星,而釋迦佛只是賢劫千佛的其中之一。26、有師兄問:請問平時我們看些什麼經書對修行有助益?

答:大乘、小乘的經論都可以看,找一些大成就者的論著,傳記來看,可以使我們對佛法產生正確的認識,增強學佛的信心。比如已翻譯成中文的《蓮花生大師本生傳》、寂天菩薩的《入菩薩行論》、嘎瑪仁波切著的《普賢上師言教》(《大圓滿前行》)、《米拉日巴大師全集》、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書》等等,多看這些書,可以較為系統地了解佛法,樹立正知正見。漢地歷史的許多高僧大德也有很多論著,應多看這一類的書。藏地的大成就者的論著非常的豐富,各教派都有很多很多的書,數量多得就象大海般廣大,可惜目前絕大多數沒有能力翻譯成中文,因為翻譯這類書不僅要具備優秀的藏文知識、佛學專用術語知識,而且譯者對佛法的認知、修證一定要高,否則是無法準確將原著本意表達出來的。這也是眾生缺少福報的原因。

  

看佛書也是消除身口意業障的方法之一,目前這個時代,由於種種原因,在市場上也能買到很多佛教方面的書,而出這些書的人往往是一些對佛法一知半解的人,為了獲取名利,他們東拼西湊,抄襲經典法本,再加上自己的杜撰,故弄玄虛,然後改頭換而說成是某「佛家功法」、「藏密大法」之類,完全不顧讀者看後的不良影響,誤導了很多人,產生了很大的社會流弊。其實要識破這些書並不難,只要多了解真正的佛學就能辦到。這些書往往只談什麼大法,而對虔誠心、出離心、菩提心、皈依三寶、戒律這些佛學的根本要點總是避而不談,其實沒有這幾個要點,修什麼法都失去了目標,更何況修習密法還要依止上師,獲得灌頂、口傳、竅訣之後才有傳承的加持力。

  

27、有佛友問:我看到有些密宗經論的扉頁上印著「未經灌頂、口授,嚴禁翻閱」的字樣,這是不是故意嚇唬人?

答:不是的。密宗的法尤其是九層次第的上三層:瑪哈、阿努、阿底瑜珈的法相當殊勝,都有空行護法守護,護法又有智慧護法和事業護法兩種,後者大多都是尚在輪迴中的非人、魔類、龍族,一旦有人未經正式途徑盜看法本,他們就會依據誓言,給這個人製造障礙,這並不是危言聳聽。有一個例子,西康有個出家人,出於對各種佛法的強烈渴求,他四處收集到很多法本,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多學點,甚至把大圓滿正行的法本都看了。到了他上師把大圓滿法傳給他的時候,護法就給他做障礙了,儘管上師的教授他都能聽懂,可實修的時候,卻絲毫沒有生起任何覺受,更談不上與法相應的體驗。這正是私自盜看法本的惡果。因此我們今後要注意避免重蹈他的覆轍,下三層與中三層的法本可以看,不到時候不該看的不要出於好奇去看。

  

28、有師兄問:我們學密宗是不是要保守秘密,不能對別人說?

答:不能一概而論。佛法講應機施教,修行的方法是為了利益所有眾生,當然不存在什麼秘密。但虔誠心與根器不具足就不應對他們說那些對他無助的無上密宗,以免其產生邪見甚至謗法。要慢慢引導,時機成熟之後就能傳示相應的法要。沒有獲得傳承之前,只照法本修,不但沒有加持力,還會出現很多錯誤。

  

但有三點對個人來說要求保密的:  

1、自己的本尊不能告訴他人,以免加持減少甚至失去加持;  

2、得到上師或本尊、空行的加持不要告訴別人,比如修法當中有任何覺受、境界不應告訴別人,有疑問可以請教上師。其次上師所傳的無上大法,如大圓滿正行,在沒有修證前告訴了別人的話,傳承就在毫無覺查之下失去了。  

3、有利眾生的重大行事,在未成功之前,不可告訴他人,否則容易出現違緣障礙,甚至失敗。

  

29、有師兄問:修法時是否一定要雙盤(跏趺坐)?修法時應睜開眼還是閉眼呢?

答:不一定,可以採取覺得舒適自在的盤坐姿勢,能雙盤最好,這樣的話我身體里的脈就直了,脈直了氣就順暢,心自然就容易定下來。在修氣脈明點或一些特殊要求的法門,則要求雙盤坐姿。目前我們閉著眼修法好些,這樣可以避免外界事物的干擾,有助於清楚地觀想。但在高層次的修法里,必須是睜開眼睛來修的,那是今後的話題。
推薦閱讀:

藏密傳奇:西藏高僧死後「虹化」變成光飛走
佛教密宗里的「愛染明王」,有人說他是幫助人們解脫對愛情的慾望和貪執的,有人說,他是幫助人們得到愛情的?
所有密宗弟子都應該認真守好以下十四條根本戒律

TAG:密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