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經絡使用方法

經絡使用方法

按摩一定要找准經絡,穴位找不準慢慢來,離穴不離經就行。如果肚子壓著痛,要看痛點壓在什麼經上,然後就按摩腿上相應經絡的穴位就行。胃經痛就按足三里,脾經痛就按陰陵泉。按摩的穴位不敏感則無效。可能有3個原因:1、穴位的位置找得不準確;2、病症與選穴不符;3、氣血過於虛弱,無法傳導到穴位。

怎樣找穴位:穴位跟身體其他地方不一樣,當身體生病時,穴位會有反應;用手壓,比其他地方疼;或者感覺發涼,或者發燙;手指壓下去,來回摸摸,裡面好像有沙粒或者硬條一樣的東西。有時候,穴位上會起紅點、小豆豆。這些反應能幫你找到穴位,還能讓你發現身體哪兒出了問題。

使用穴位的手法:1、點按:找到穴位後,用手指肚兒使勁兒往下按壓。如果嫌用手指太累了,用圓珠筆頭、鋼筆帽代替也可以。不僅能保健,關鍵時候還能救命,比如人昏倒時「掐」人中,其實就是點按。2、揉法:手指按住穴位做迴旋轉動,就是原地轉圈。要注意的是,一直要有向下壓的力,讓力量透下去。除了手指,還可用手掌、掌根,可以根據身體的不同部位選擇。腰背等肉厚、面積大的地方可以用手掌,手上、腳上或者骨頭縫的穴位只用手指。3、敲打:累的時候想讓身體舒服,就要先讓經絡舒服。攥起拳頭,輕重隨意,沿著經絡走行的線來回敲打。經絡通了,疾病也就離你遠了。敲打和按摩的作用相似,可替代使用(例如敲膽經和胃經)。4、推法:稍使勁,用手掌或者手指沿著經絡移動。腿上的經要由上向下推,胳膊上的經要由下向上推。推法可以推動氣血,讓全身各個部位都能受益。5、灸法:灸法要借用一種中藥——艾草,藥店里有賣成品的艾條或者艾絨。把艾條點燃懸放在穴位上,或者沿著經絡來回移動,艾條與皮膚的距離因人而異,以皮膚有溫熱的感覺為好。還可以在穴位上放一塊硬幣大小的生薑片,放一撮艾絨在上面點燃,這又叫「隔姜灸」。6、刮痧法:一塊牛角板,一瓶刮痧油(精油也可),循著受損的經絡,以和皮膚45度以下的角度,輕輕刮拭即可。痧不是醫者刮出來的,而是患者自己的氣血所到之處推出來的。正確的刮痧是無痛的,就象抓癢一樣,感覺很舒服,出痧很順暢。若患者感覺刮的地方很痛,心裡煩躁抵觸,那刮的地方肯定不對,白白耗費氣血,而且出痧也不多。刮痧是將粘著在血管壁的淤血清除到血管外,然後再經血液重新吸收入血管,經過全身的循環,將刮出來的廢物從尿液排出。刮痧會加速血液循環,對心臟是很好的鍛煉,作為防病來用,安全有效。勞宮穴補心血最快,當刮痧出現不適時,按揉左手心的勞宮穴即可緩解。刮痧用搓澡的力度就行。可以先刮最痛的部位,但要找到痛點所在的經絡,最好順著經絡的走向來刮,從上到下,從中間到兩邊。7、拔罐法:要求是管留在皮膚上的時間僅幾秒鐘,管拿掉後皮膚的顏色馬上恢復正常,不要象傳統的拔管拔出一個個紅紅的印子,既浪費人體的血又增加人體的工作量。可補可瀉。補,就是用罐數量要少,引氣集中一處。通常在外面拔罐時,總是滿後背都被拔上,那主要是將氣血引入膀胱經,起到利尿排毒的作用。但這對氣血虛弱的人大為不利。拔罐最棒的功能就是它的引血功能。補腎,就在腎俞穴拔罐;補胃,就在中脘和足三里拔罐。

按揉刺痛的地方用力強些,等於瀉;酸或酸痛的地方有些虛,力度小些,等於補。順著經絡按摩為補,逆著經絡按摩為瀉。按摩時力度輕的為補,力度重的為瀉。按摩時間短的為補,時間長的為瀉。按摩範圍小的為補,範圍大的為瀉。

麻,經絡還通,只是氣到血未到。酸,經絡尚通,但該處狹窄,流通不暢,氣血虛弱(不足),需補,但不可用過強手法。痛,經絡尚通,但該處擁堵,痛處有氣血在,卻堵住了,氣血正在努力衝撞,稍微用力度大的手法幫助疏通。

飯後一小時內絕對不能按摩,因會造成腹脹、胃脹,特別是有心臟病的人。

打通督脈和膀胱經,是改善身體狀況的最好捷徑。


推薦閱讀:

十二經絡走向動態圖
疼痛與經絡丨別和「痛經」做朋友
月夜歸航15-【經絡】
肩胯一起開,通經絡,活氣血
拍打健身順著經絡來

TAG:方法 | 經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