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害隨時會發生,「性教育」這堂課你到底該怎麼給孩子上?

看點「性侵」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每年都會有不少相關新聞刺痛父母們的心。要保護孩子們的安全,「性教育」必不可少。美國性教育專家黛布拉·W·哈夫納認為:性教育是關於生命的教育,它讓孩子們學會保護自己,也學會尊重他人。但傳統的文化和教育,讓父母們對這個問題感到尷尬且無所適從。外灘君近期剛好受邀參加了哈夫納博士一場「性教育」大型講座,特將講座內容整理成文分享,希望能夠幫助父母們正確進行性教育。

整理丨張瑤 編輯丨黃曄

最近,「性侵」又再次觸碰到我們的敏感神經。

前北大教授瀋陽在20年前性侵女學生並致其死亡的事件正在持續發酵中。這讓我們想起遭受同樣悲劇的台灣青年女作家林亦晗。她在約16歲時,遭受補習老師誘姦。後來,這位酷愛文學的才女把自己的故事寫進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書籍出版後,她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26年的人生。

這絕對不是性侵的個例。

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以下簡稱「女童保護」)上月發布了2017年性侵兒童統計案例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

據「女童保護」統計,2017年全年媒體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14歲以下)案例378起,平均媒體曝光1.04起。除此之外,男童被性侵的數量也在逐漸增加。

從年齡上看,性侵受害人7-14歲居多,年齡最小者僅1歲。拋開年齡限制的話,我們也能發現,高校女學生被性侵的新聞也屢見不鮮。

當然,我們都知道,被公開的案例僅為實際發生案例的冰山一角。由於諸多因素,性侵案例難以被全部公開報道和統計。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中國兒童防性侵教育的現狀又如何呢?在樣本調查中,「女童保護」發現49.96%的城市兒童和55.17%的農村兒童未接受過防性侵教育。

2013-2015年調查則顯示,超過四成兒童對隱私部位概念認識不清,僅44%的孩子知道什麼是「性教育」。

父母認為,和孩子討論性是尷尬的、難以啟齒的。但是,移動互聯網已經讓各種與性相關的信息和話題無孔不入。美國性教育專家黛布拉·W·哈夫納(Debra W. Haffner)認為,

很顯然,如果孩子無法從父母那裡得到關於性的可靠知識或信息,早晚他也會從其他渠道獲得;但那些道聽途說的性信息包含著怎樣亂七八糟的價值觀,就很難保證了。

哈夫納博士已經從事性教育和研究長達三十年,她是美國性知識教育理事會(SIECUS)前會長兼首席執行官,曾創立全美支持性教育聯盟及全美青少年性健康委員會。

哈夫納博士受邀在中國舉行「性教育」講座

她撰寫的《從尿布到約會》在美國暢銷20餘年。她也經常受邀去世界各地為家長講述「性教育」。

哈夫納博士撰寫的《從尿布到約會》

哈夫納認為,給孩子的性教育,歸根結底,是關於生命的教育。關於如何守護好一個生命,讓他/她自然、自由地生長的教育。性健康的家庭會培養出性健康的孩子,這些孩子長大以後會成為性健康的成人。

那什麼樣的孩子是性健康的呢?

他們對自己的身體感到自豪;尊重家庭成員,尊重其他的孩子與成人;理解隱私的概念;能做出與年齡相符合的決定;在向父母詢問有關性的問題時,他們感到自在。

但現實情況是,有些家長雖然想對孩子進行性教育,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又總是犯難。他們通常會問:

  • 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是否有一個合適的時間和場合?
  • 如何教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部位?
  • 如何回答孩子「我是從哪兒來的」這個問題?
  • 面對潛在的性侵害威脅,家長應該教孩子如何做?
  • 哈夫納在《從尿布到約會》一書中對這些問題都做出了回答並指明了家長的常見錯誤,外灘君將這些典型錯誤整理出來,希望父母可以重新開始思考如何給孩子上好「性教育」的必修課。

    1

    不要和孩子嚴肅地討論「性」

    找一些可教時刻

    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已經意識到性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又不知道該如何操作。經常有父母詢問,怎樣對11-12歲的孩子進行嚴肅的性教育?

    問題就在這裡,一旦你和孩子鄭重其事地交談時,雙方都會覺得尷尬和不自在,而且你會發現你想表達的根本無法有效傳達給孩子。所以,我們要學會捕捉可教的時機。

    可教時機是在平常的每時每刻都可能發生的,也就是你可以利用日常任何一個好的時機教育你的孩子性方面的知識。

    生活中的「可教時機」

    圖片由青豆書坊提供

    比如,鄰居懷孕了。你可以跟孩子說你看她的肚子怎麼變大了?她的肚子有一個子宮,她的寶寶就在子宮裡成長。

    你們和孩子看電視節目的時候,涉及到愛情的故事,有男性有女性的時候,可以抓住那個時機問孩子,你覺得在處理兩性關係的時候,你的價值觀是什麼,你的底線是什麼呢?

    在可教時機中,你通常是主動給孩子講關於性的知識,而不是等著孩子來提問,你才來回答。很多時候,孩子不愛問問題,但是他們同樣需要信息,需要為青春期的到來做好必要的準備。

    要注意的是,這些可教時機只是短小的時刻,千萬不要把它變成長篇大論。無論何時,只給孩子們提供它們本身感興趣的信息,不必去做過多的延伸。

    2

    脫去有色眼鏡

    教孩子認識身體所有部位

    有的時候,父母其實捕捉到了這樣的時刻。比如,當你在給孩子洗澡和換尿布時,你會有意識地帶著孩子認識身體部位。但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父母也犯了錯誤。

    你通常會這樣告訴你的孩子,「這是你的鼻子,這是你的肚子,這是你的膝蓋,這是你的腳趾。」說完這些身體部位的名稱之後,父母就不再繼續了。

    父母也許正在向孩子傳達,他們1/3的身體部位是沒有名稱的,而這1/3與身體的其他部位是不同的。父母可能在不經意間給孩子留下了他們處理性問題的最初印象。

    如果父母能學著平靜且無畏地說:「這是你的鼻子,這是你的肚子,這是你的陰莖(陰部),這是你的膝蓋,這是你的腳趾。」那麼,這將是多棒的積極性教育啊!

    所以,性教育的第一步就是,父母要脫下「有色眼鏡」,以自然、平常的口吻告訴孩子生殖器官的準確名稱,而不是採用委婉的稱呼。

    因為,當我們用一個委婉的稱呼知道生殖器的時候,就意味著我們告訴孩子生殖器和身體其他器官的「地位」不一樣。這就是「不自然」的根源。

    3

    直面問題「我是從哪兒來的?」

    可能很多父母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景:寶寶在不經意間,一臉驚奇地問:爸爸媽媽,我是從哪兒來的?

    心理學家說,孩子在大約4歲左右,會懂得嬰兒不是無緣無故出現的,在出現之前,一定還有什麼事情發生。但是有些父母會怎麼回答呢?「你還太小,不懂這個,以後我會告訴你。」或者是找一個回答敷衍過去。

    關於「我從哪裡來?」的處理方法

    圖片由青豆書坊提供

    這樣的回答究竟錯在哪裡呢?事實上,迴避這個問題可能會讓你暫時擺脫困境,但這樣給孩子傳遞的信息是你不想和他們談論性的問題。

    這就破壞了你和孩子之間互相信任的紐帶,讓你成為不值得信賴的父母。當孩子步入青春期的時候,他或許不願與媽媽談論這些事情,即使她這時已做好交談的準備了。

    相反地,如果我們能簡單地回答這個問題,這就會為將來的對話打下基礎,孩子就會知道:你會在這個重要問題上指導他們。

    當孩子遇到困惑,我們都希望自己是「凡事可問」的父母,而這需要我們對孩子的每一次提問都認真對待,包括所有和性有關的問題。父母要成為孩子可靠的信息來源。

    關於「我是從哪兒來的?」這個問題,很多父母在做法中可能又有些過頭了,他們會詳細地描述性交的細節。事實上,學齡前孩子並不是想了解這一點。在這個年齡,如果你描述性交的具體細節,大多數孩子可能會厭惡。

    所以在教孩子性方面的內容時,你至少要經歷三個步驟。

    第一,了解孩子對這個問題已經到了什麼樣的程度?同時糾正孩子錯誤的認識或者澄清他的模糊認識。

    你可以先問孩子:你覺得你是從哪兒來的?根據孩子已有的認知,你再來判斷應該從什麼角度(比如地理學或者生物學)解釋這個問題。

    第二、記住你希望與孩子分享的價值觀。

    比如,你認為,在我們家裡,我們愛小寶寶,我們認為應該在結婚之後再有孩子。當我們說到性教育的時候,不僅要告訴孩子性方面的知識,更要告訴孩子,你的態度是什麼?你的堅守是什麼?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建立和完善他的價值體系。

    第三、從簡單的問題開始,觀察孩子對繼續討論這個問題是否感興趣?

    在你和孩子簡單介紹後,觀察他/她是否對繼續討論這個問題感興趣。如果你確認孩子想要了解整個孕育過程,你可以這樣介紹:

    寶寶在媽媽肚子之前,需要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女人身體里有一個微小的卵細胞,男人身體內有些微小的精子細胞。當這個卵細胞和精子細胞結合在一起,就開始有了寶寶。

    除了這三個步驟,我們在教孩子的時候,要幫他區分想法、感受和實際發生的行為之間的區別。

    對於一個6歲的孩子來說,他知道我生氣是可以的,但是我不能因為生氣去打另外一個孩子,或者打一個成人。

    父母需要傳遞價值觀,

    並幫助孩子區分想法和行為的區別

    圖片由青豆書坊提供

    如果孩子從小被灌輸這樣的區分態度,等到他從6歲長到16歲的時候,他就會知道,我可以從情感上,從性上被某人吸引,但是我不會採取具體行動,這之間是有區別的。

    4

    防性侵害,讓孩子勇敢說「不」!

    很多時候,父母發現孩子有觸摸生殖器的行為,然後就十分擔憂。其實,對於0-2歲的孩子來說,觸摸和發現生殖器,就像觸摸和發現手指、腳趾一樣自然。

    他們只是在學習探索自己身體的所有部位,而且感覺都很好。他們觸摸生殖器的行為,跟他們吮吸大拇指、用手指繞頭髮屬於同一性質,只是為了緩解心理上的緊張情緒。

    打個比方,兩個四歲的孩子在浴盆中互相觸碰對方的生殖器,和兩個四十歲的成人這樣做,完全是兩碼事。

    孩子是出於探索身體的好奇心,而成人則是為了獲得性快感。所以,當孩子有這樣的行為時,你只需要提醒孩子這樣的行為屬於私密行為,不應該在公共場合做即可。

    這裡有一個要點,也就是關於合適的觸碰。這也是預防性侵害的重要的一步。

    有些學校開設「觸摸和侵害(good touch,bad touch)課程」,儘力讓孩子知道合適觸摸和不合適觸摸之間的區別。但要讓7-8歲以下的孩子理解這些概念可能很困難,在實際生活中,讓他們準確判斷合適與不合適,並不容易。

    「不,走開,說出來(no,go,tell)」課程可能更適合一些。這是在教孩子,如果有人想要傷害他們,要說「不」,並馬上離開那種環境,並且要告訴父母或照看者。

    關於學齡前兒童的性侵害,有一些要點,父母可以告訴孩子:

    Tips

  • 你的身體屬於你自己。
  • 父母幫你洗澡,父母(或保姆,或其他照看者)幫你擦乾身體,醫生或護士為你檢查身體,這些都是看或觸摸你身體的合理情況。
  • 如果有人使你感覺不好,或感覺怪怪的,或她們做的事情使你感覺「糟糕」時,儘快到父母身邊來。
  • 如果你不想讓某人摸你的身體,你可以告訴他不要碰你。
  • 如果某人摸你並讓你保守秘密,無論如何都要告訴父母。
  • 如果有種情形讓你覺得怪怪的或不好時,就大膽說「不!」,試著趕緊離開,並馬上告訴父母。
  • 哈夫納在書里分享了諸多關於性教育的觀點。但是,在性侵害這方面,她也遺憾地表示沒有100%萬無一失的預防性侵的方法。

    我們給孩子的性教育,歸根結底,是關於尊重生命的教育。在這樣的教育中,孩子學會尊重自己,同時尊重他人;避免自己成為性侵受害人,同時也防止自己成為施害人。

    推薦閱讀:

    給孩子立界限的7條規則
    不做家務的孩子很難有出息
    讓孩子從「執拗」變「合作」,達人媽媽秘籍大放送
    為什麼我們會覺得養個孩子這麼累?
    女孩子腳踏兩隻船時該如何決斷

    TAG:教育 | 孩子 | 性教育 | 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