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老梁說太平難太平

滄海拾貝

老梁說天平難太平

武則天的孫子愛上了武則天的女兒

武則天最寵愛的女兒太平公主想要做皇帝,被唐玄宗李隆基下令賜死

太平公主(664年3月2日(距今已1353多年)-713年8月1日)是唐朝的女性政治家,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也是安定思公主的妹妹,生平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權傾一時。

史書沒有記載太平公主的名字,台灣學者雷家驥依《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認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但亦有人認為是雷家驥斷句錯誤,實應為:伏見臣妹太平公主妾李,令月嘉辰,降嬪公族。[來源請求] 713年因涉嫌謀反,被唐玄宗發兵擒獲,賜死於家中。太平公主死後,唐玄宗的政權宣告穩定,開啟了開元之治,也結束了從626年玄武門之變九十年以來,首都多次兵變的現象。

第一次婚姻

681年,太平公主十六歲時,下嫁唐高宗的嫡親外甥,城陽公主的二兒子薛紹。婚禮在長安附近的萬年縣館舉行,場面非常豪華,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樹木,為了讓寬大的婚車通過,甚至不得不拆除了縣館的圍牆,太平公主嫁給薛紹後,很快的,太平公主和薛紹生下三個兒子。(lsjt.org)

武則天對女兒非常寵愛,她認為薛紹的嫂嫂蕭氏和成氏出身不夠高貴,想逼薛家休妻,有人以蕭氏出身門閥大姓蘭陵蕭氏,並非寒門相勸說,才使她放棄了這個打算,太平公主與丈夫薛紹情篤意合、生活美滿,但兩人的婚姻結束於688年,因為薛紹長兄薛顗參與唐宗室李沖的謀反,牽連到駙馬薛紹,武則天下令將薛顗處死,薛紹杖責一百,餓死獄中。當時太平公主正懷孕著,後來太平公主生下一個女兒。事後,武則天為了安慰女兒,打破唐公主食實封不過三百五十戶的慣例,將她的食邑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戶。

第二次婚姻

不久,武則天曾打算將寡居的太平公主嫁給武承嗣,因武承嗣生病作罷(一說是因為太平公主看不中武承嗣)。690年太平公主改嫁予武攸暨。武則天為了讓太平公主嫁給武攸暨,而處死了武攸暨的妻子。這次婚姻被認為是武則天為了保護太平公主而採取的手段,武則天在太平公主第二次結婚的兩個月後正式登基,太平公主因為成為了武家的兒媳而避免了危險,婚後太平公主替武攸暨生下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武攸暨性格謹慎謙退。太平公主在第二次婚姻期間,大肆包養情夫,與朝臣通姦,並將自己中意的男寵進獻給母親武則天。太平公主最起碼與薛懷義、和尚慧范、張昌宗、張易之、高戩、崔湜等人淫亂,這些是寫在正史里的人物,其他短期情夫就不知有多少人了。

武周時期

太平公主「喜權勢」,武則天認為她姿色美艷、身材豐腴、足智多謀都像自己,常與之商議政事,但武則天生前從不讓太平公主將她參與政事的事情外泄。太平公主畏懼母親,因而行事比較收斂,對外只大肆裝修府邸,購買別業。武則天朝,太平公主見諸史書的建樹只有為自衛而剷除來俊臣勢力這一件。(有記載稱,薛懷義也是她定計處死的,但也有說法稱,處死薛懷義的是建昌王武攸寧。另有記載稱,太平公主同相王李旦一起作為李家的代表參與了武李盟誓,同樣的,這種說法也存在爭議。)

武周末年,武李兩家矛盾尖銳化,武則天召回廬陵王李顯,立他為繼承人,並通過一系列聯姻將武李兩家聯繫起來,以圖能消弭未來的政治鬥爭。同時,她也開始讓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以及她的兩個男寵張昌宗、張易之掌握權力。太平公主本人雖是武家兒媳,但政治上一直是李家的擁護者。

大足元年(701年),二張兄弟因進讒言害死了兩家的嫡系繼承人而同時得罪武李兩家。長安二年八月(702年),李顯、李旦與太平公主聯名表奏,請封張昌宗為王,為武則天拒絕,改封二張為國公。這次表奏緩和了雙方關係。但不久後的長安三年九月(703年),張昌宗誣告魏元忠與太平公主的情夫司禮丞高戩,引起武則天大怒,將魏高二人下獄。二張與太平公主及李家的關係徹底破裂。

705年,李家的擁護者鳳閣侍郎張柬之、鸞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范、司刑少卿袁恕己等五人發動兵變,誅殺二張,逼武則天讓帝位給太子李顯,史稱神龍革命。太平公主由於參與誅殺二張兄弟有功,而受封鎮國太平公主,封五千戶。

中宗、睿宗時期

唐中宗復辟之後,太平公主逐漸走到幕前,積极參与政治。她受到中宗的尊重,中宗曾特地下詔免她對皇太子李重俊、長寧公主、安樂公主等人行禮。中宗朝時,韋後與安樂公主幹政亂權,唯懼太平公主多謀善斷。

景龍三年七月(709年),太子李重俊發動了重俊之變,事敗被殺。安樂公主與宗楚客想趁機陷害太平公主與相王李旦兄妹,遂誣告他們與重俊同謀,因主審官御史中丞蕭至忠對中宗流淚進諫,「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一弟一妹,而使人羅織害之乎!」,太平公主與李旦而得以幸免於難,但太平公主與安樂公主的敵對已明顯白熱化。

景龍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被韋後與安樂公主毒死。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遺詔,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參謀政事,試圖在韋後與皇族之間謀取平衡,但宗楚客與韋後黨羽商議,改相王李旦為太子太師,架空了李旦,打破了這一平衡。七月,身份高貴,一言九鼎的太平公主派劉幽求與兒子薛崇簡一起參與了李隆基起事誅殺韋後的唐隆之變,殺了韋後,清除了韋氏黨羽,並親手將李重茂拉下皇位,擁立相王李旦複位,是為唐睿宗。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勞而晉封萬戶,三子封王,為唐朝公主權勢之頂峰。

太平公主在協助李隆基政變除掉韋後以後,與李隆基發生權爭。她曾經要求睿宗廢掉太子李隆基,並積極培植黨羽。此時,朝中七位宰相有五位是經由太平公主任命,《資治通鑒》說:「自宰相以下,進退系其一言,其餘薦士驟歷清顯者不可勝紀,權傾人主,趨附其門者如市」。文武百官除了姚崇、宋璟等寥寥數人外,大多數都依附太平公主。睿宗則試圖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間尋求政治平衡,以避免傷害到任何一人。

在此期間,太平公主曾勸說唐睿宗下旨,搜集編撰了上官婉兒的著作,保留了這位才女的作品。

太平公主之死

延和元年(712年)八月睿宗禪位,自稱太上皇帝。太子李隆基即位,是為唐玄宗,改元先天。同年,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去世。

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準備以御林軍從北面、以南衙兵從南面起兵奪權。李隆基與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發制人,誘殺了左、右御林將軍和宰相。太平公主見黨羽被誅殺殆盡,不得不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後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請唐玄宗恕其死罪,被唐玄宗拒絕,太平公主最終被賜死家中,其夫武攸暨墳墓也被剷平。《舊唐書·武承嗣傳》載,太平公主自殺後「籍其家,財貨山積,珍奇寶物,侔於御府,馬牧羊牧、田園、質庫、數年征斂不盡。」

爭議與疑點關於太平公主是否真正策劃陰謀造反這一點,一直以來存在著疑問。有一部分的人認為她驕橫放蕩,兇狠毒辣,野心勃勃,心計過人,與李隆基已經達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不可能沒有謀反之心。但另一部分人則認為,以太平公主在朝中完全佔據上風的局勢和她多次成功政變的經驗,她若當真謀反,不可能如此輕易就被李隆基平定


推薦閱讀:

老梁說天下之金正恩的老梁演藝經歷有哪些?
老梁如何評價老梁說天下之金正恩這個節目?
老梁說天下之金正恩的老梁有什麼主要作品?
老梁據說的老梁是個什麼樣的人?
老梁說天下中的老梁如何評價這個人?

TAG:老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