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巾幗」不讓「鬚眉」的淵源

「巾幗」不讓「鬚眉」的淵源(2011-05-19 20:18:50)

轉載

標籤: 巾幗不讓鬚眉淵源教育 分類: 閱讀天地

「巾幗」不讓「鬚眉」的淵源

  縱觀古今,歷來有許多女子被評論為是「俯視巾幗」、「壓倒鬚眉」,意思是女子多才多藝高出一般婦女,甚至一些男子也比不上。那麼,「巾幗」代指女子、「鬚眉」代指男子有什麼淵源呢?  原來,巾和幗是指古代女子的頭巾和髮飾。在古漢語詞典里「幗」解釋為「婦女蓋發的頭巾」。唐代元稹《酬樂天東南行》詩中有「椎髻拋巾幗」,意思是說,南方女子頭上只是梳個髮髻,不戴頭巾和首飾。詩里的「巾幗」就是指女子的頭巾和首飾。  巾幗是女子佩戴的東西,在古代如果一個男子漢沒有英雄氣概,人們便送他女子的頭巾或首飾來羞辱他。《三國志》載:「亮既屢遣使交書,又致巾幗婦人之飾,以怒宣王。」意思是說,諸葛亮多次派遣使者下交戰信,又送婦女佩戴的頭巾和首飾,以此來激怒司馬懿。諸葛亮送巾幗給不肯出戰的司馬懿,是想用這個辦法來羞辱他,意思是司馬懿像個女子,毫無大丈夫氣概。  當然,以上的事情都與封建社會裡男尊女卑的觀念有關。在男女平等的社會裡,「巾幗」早已沒有羞辱男子的意思。恰恰相反,今天我們提到「巾幗」,常與英雄豪傑聯繫在一起,如稱某一女勞模為「巾幗英雄」。  古人常以鬚眉代指男子。鬍鬚當然是男子特有,眉毛是男女共有的,為什麼以「鬚眉」代指男子呢?因為古代的婦女都要剃去眉毛,畫上黛色以代眉毛,所以眉毛可以作為男子的特有。古代男子很注重鬚眉的保護和修飾,以表現男子氣度。一般認為男子眉毛以疏朗為美,如《漢書·霍光傳》記載:霍光「疏眉目,美須髯」。意思是霍光眉清目秀,一嘴鬍子很漂亮。《三國志·崔琰傳》:「琰聲姿高暢,眉目疏朗。」由於男子崇尚眉寬,古人還產生了眉間一尺(古代尺寸比現在的短小),賢人之相的說法。  在古代,長眉還被認作男子長壽的標誌,所以有了「眉壽」一詞。如周代金文鼎銘上往往刻有「萬年眉壽」、「眉壽無疆」、「眉壽永命」等祝頌語。所以古人認為,老人的長眉是不能剪拔的。  眉目是面部傳達感情的主要部分,人的氣質往往表現在眉目上。《新唐書·元德秀傳》:「房琯每見德秀,嘆息曰:『見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盡。』」意思是說,房琯每次見到元德秀,總要嘆息說:「見到德秀(紫芝是元德秀的字)眉目開朗,叫人把一切名利心都丟棄開了。」可見眉毛對表現男子風度人品的重要性。


推薦閱讀:

道教節日及其淵源
金庸小說武功口訣、經文淵源考
吳伯雄:四代人與佛教的淵源 - 佛弟子文庫
美國50州合眾順序及歷史淵源

TAG:淵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