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點哲學】哲學·人生·社會

【學點哲學】哲學·人生·社會文/陳代湘 哲學是枯燥的嗎?哲學是無用的嗎?很多人心中常常產生這樣的疑問。不錯,那些乾癟的木乃伊式的概念確實令人生厭,那些空洞無物虛張聲勢的教條實在百無一用,——豈止無用,簡直有害!然而,這卻不是哲學,或者說不是真正的哲學。真正的哲學是活潑潑的生命體驗,是震顫的心靈對宇宙人生真相的洞悟,是引導人類社會前行的明燈。 一,宇宙的洞悟與人生的智慧 人生在世,如滄海一粟,隨波逐流,微不足道。然而,就是這微不足道的人,哲學家們卻給予他以崇高的地位,賦予他以高貴的理性和無窮的創造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中的這句話,古往今來不知激勵了多少有志者干出轟轟烈烈的事業!培根「知識就是力量」的宣言,尼采「上帝死了」的吶喊及其對「超人」的呼喚,至今還震撼著人類的心靈。陸九淵的名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倘若我們拋開狹隘唯物的成見,從精神和價值的角度去思考,則發現人被置於何等崇高的地位!人的主動創造性被發揮到何等極至的地步!張載說:「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存,吾順事;沒,吾寧也。」其中包含著多麼深刻而圓融的宇宙和人生的智慧!這些智慧的箴言,都是「不離日用常行內,直到先天未畫前」,說的是人生中最切近的道理,卻顯得那麼恢宏,那麼空靈!人若徹悟了此等哲言的意蘊,便找到了安置人生的根基,便不會一味逐物縱慾以至於發狂,或者一味萎縮沉淪而衰敗腐爛,更不會因心靈迷亂和意義喪失而自殘自殺。 中國現代哲學大師馮友蘭先生說過,哲學最大的功用就是提高人的境界。人活在什麼當中?活在金錢中?活在物慾中?顯然不是。誠然,物質生活是我們生命的基礎,它不可缺少;金錢是我們生活中共同約定的流通和交換手段,是正常生活的基本保證,也是不能缺少的。但生活的內容絕不止這些。金錢是人的工具,千萬不要讓萬物之靈的人淪為金錢的奴隸。人是活在一種境界中。這種境界是精神與物質的統一,是心與物的融合。單純受物慾支配,那是低等動物;純粹為精神而生,那是已經「死去」的上帝。二者都不是人。我們倡導物質和精神的結合,因為只有這樣,人生才是完整的、健全的。任何一方的偏廢,都會造成不健全的、畸形的人。 二,人類的明燈與社會的航標 中國古代有一句話:「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這句話曾遭到批判。但平心靜氣想一想,則它的道理就在於說明了思想家對人類社會的巨大作用。哲學是文化的核心。試想想,如果沒有孔子、孟子、老子、莊子、朱熹、陸九淵、王陽明等等聖哲,中國古代文明會是如何的呢?在近現代,如果沒有魏源、嚴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李大釗、陳獨秀、胡適、梁漱溟等人,中國何來雖艱難卻仍在向前推進的現代化?在西方,西方文化的鑄造者離不開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哲學大師的名字,而倘若沒有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宗教改革等等思想界的革命,又怎會有現代西方發達的物質文明和自由民主? 人類是從自然界走出來的。伴隨人類一道而來的是人特有的思維、意識、精神。人類產生了,意識產生了,理想之花便出現在世界上,宇宙中便如有了明燈。既脫離不了自然,而又要超出自然,既立足現實而又不安於現實從而要追求理想,這就是人,這就是人的複雜性。哲學關注的就是這種複雜性。更確切地說,哲學關注的是人類的一種比當前更加理想的生存狀態。因此,它與現實總是存在著一種不即不離的關係。它來源於現實,但又不是當下現實的庸俗註腳,而是運思於更深遠的理想和未來,從而永遠保持對現實的一種清醒的批判精神。正是這種理想和理性的批判,導引著人類社會不斷地前進,人的生存狀態得到不斷的改善。而哲學在這方面的功用不是立竿見影的,不是開個公司馬上賺錢這類事。這種功用,套用老子的話,可以說是「無用之用」,「大用無用」,「無用而無不用」。


推薦閱讀:

張一山扮豬精女孩,楊紫看了都想打人?
這樣的公知教授是否應該被清除出教授隊伍
【評論】英國脫歐、美國大選和封閉社會的回潮|界面新聞·天下
「愛國者」的面貌
什麼人可能會窮一輩子?有哪些例子?

TAG:社會 | 人生 | 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