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滿洲氏族的嫁娶儀式是怎樣的?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風俗也各不相同。那麼清代滿洲氏族的嫁娶儀式又是怎樣的呢?

清初滿族入主中原以前,嫁娶儀式有著原始的樸素的風格。入關後受漢族影響,婚嫁儀式有了很大的改變,融入了很多漢族的風俗,但依然保留了一些滿族婚姻習俗的特色。

射三箭

1. 打聽親事。在兒女10歲後,父母就會開始打聽有沒有門當戶對年齡合適的人家。滿族人較注重門第,尤其是軍功。

2. 說親。有合適的人家,男方會請親友中身份地位較高的作為媒人去女方家說親。先後要去三次,每次帶一瓶酒作為禮物。女方同意後就會互換門貼。然後請人合八字,八字合適的話就可以進行下一步了。

3. 下定禮。兩家同意親事後,男方就會準備貴重的禮品送給女方作為定禮,稱作「小定」。小定之後,男女雙方不可以見面。

4. 下大禮。男方到女方家下聘禮,聘禮的多少、種類依地位貧富而異。與漢族最大的不同是,聘禮中必須有一頭活豬,供女方出嫁事宜及祭祖之用。

5. 送嫁妝。婚期前一日或九日,女方要將嫁妝抬放於男方家並陳列於門前。女方親友要幫忙置辦嫁妝,也就是所說的「添箱」。

6. 結親。婚禮分三日舉行。第一日是為嫁娶做準備。男方提前布置好洞房,並整晚奏樂,俗稱「響房」。新娘會在家人的陪伴下住到離新郎家較近的住所去,俗稱「打下處」。第二日正式嫁娶。新娘坐轎子由兄長護送著到男方家去。新郎會騎馬率親友相迎。相遇後,新娘由兄長抱到迎親車上,俗稱「插車」。花轎到男方門前時,新郎要對轎虛射三箭,以驅煞神,俗稱「射三箭」。新娘下轎,跨過放置在門前的馬鞍或火盆,至天地桌前,向北面拜,俗稱「拜北斗」。

跨火盆

新娘再來到院中臨時搭建的帳篷前,新郎用馬鞭或長桿將新娘的蓋頭揭下,置於帳篷頂端,再讓新娘抱著兩個裝滿米和錢的錫壺,俗稱「抱寶瓶」。然後坐在帳篷中的床上,面朝吉利的方向,俗稱「坐帳」。這天中午時,還要在院中設神桌,供豬肘一方、酒三蠱,新郎新娘和薩滿面朝南跪在神桌前,用滿語唱三段合巹歌,以求子孫興旺、白頭到老。每唱一段,要用尖刀割下一片肉拋向空中,把酒潑到地上,俗稱「撇盞」。新人在接受薩滿的祝福後回到洞房飲合巹酒,然後吃子孫餑餑及長壽麵。第三日以新婦與婆家見禮為主。男方家的大嫂將一捆粗細均勻的桃木杆用紅線捆好交給新婦出新房,這叫「抱柴」。然後去廚房拜灶王,其次去拜祖宗牌位、宗族長輩和父母,還要向伯、叔、嬸母等行叩頭禮,叫做「分大小」。滿足還有「亮箱」的習俗,即把陪送新娘的東西散開給親看。

亮箱

7. 歸寧。婚後三天或七天,新婚夫婦要去女方家拜望女方家長,叫「歸寧」或「回門」。

滿族的婚嫁儀式雖因地域遼闊,習俗不同,但隨著歷史的發展,基本上大同小異了。

推薦閱讀:

古代擇日方法和書籍,嫁娶求學、搬家出行,你是擇良辰吉日還是撞日 [一點資訊]
嫁娶擇日60甲子吉凶表17【劉】
嫁娶擇日法
婚姻嫁娶==綜合版(267747條)(360doc)

TAG:嫁娶 | 滿洲 | 儀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