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依賴心理過強的孩子

過分依戀就會導致過分依賴。離不開父母、離不開家的孩子長大後大多性格懦弱、乖僻。生活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低下,很難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  其實,孩子的成長就像竹筍脫掉了層層外衣成為竹子一樣,需要一點點地擺脫對父母的依賴。父母要知道如何在恰當的時候幫助孩子脫去「父母保護層」。如果孩子在兩歲左右不能順利地從依賴期過渡到獨立期,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依賴性人格。  美國的爸爸媽媽很看重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建立起自立自主之心,他們從小鼓勵孩子做一些他想做的事。凱麗是這樣幫助他兒子湯姆的:湯姆兩歲時就知道主動地幫助覬麗收拾桌子。  每當家中的客人看到他手中拿起一個盤子的時候,他們總會說:「湯姆,小心,不要把它打碎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凱麗會對好心的客人說:「沒什麼,湯姆會把它們收拾好的。」  好心的客人不知道,如果凱麗不允許兒子去碰那些盤子,或許凱麗會永遠保住那些盤子,但一聲「不允許」會在兒子的心中留下一個陰影,可能會阻礙他某種能力的發展。  當湯姆嘗試自己穿衣服的時候,經常把衣服穿反,凱麗夫婦從來沒有嘲笑或責罵過他。凱麗不會讓湯姆覺得自己無能,而是耐心地教他。  凱麗還鼓勵湯姆自己收拾房間,即使他的「動作」很糟糕,凱麗也會誇獎他一番。房間收拾得是否整潔並不重要,對於湯姆來說,他已經做了,這已足夠了。美國的爸爸媽媽從不嬌縱孩子,不主動替孩子做事,其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孩子從「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轉變,增強他們獨立做事的能力。  對於這類孩子,家長的正確教養態度和方法應該是:  1、滿足孩子基本的依賴需要,但不要完全支配、控制孩子  孩子對父母有依賴感,父母充分地關心、愛護孩子並適當地給予他們滿足是必要的,這樣能使孩子在心理上有安全感。但父母絕對不要無原則地遷就孩子和滿足孩子的要求。既要對孩子提出與其年齡相適應的合理的要求。又要避免給孩子規定得太多、太死,更不要過分地挑剔孩子的行為使他左右為難。  2.鼓勵孩子自己選擇活動,對正當合理的要重視  父母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孩子能決定的事,盡量讓孩子自己決定。對於孩子向大人提出的不正當不合理的要求,要作出及時、親切的反應,不要模稜兩可或粗暴拒絕,更不要無原則地答應,要讓孩子明確家長不支持的原因。對孩子表現出專的獨立行為要肯定、支持。這樣孩子就會慢慢從「依賴」向「獨立」轉化。  3、轉移注意力  對不喜歡上幼兒園的孩子,家長可以早點把他們送去,不要立即離開,先和幼兒園老師、其他小朋友一起陪孩子做遊戲。孩子很快就被他喜歡的事物吸引了,家長這時再離開,孩子就不會哭鬧了。長此以往,他們對媽媽的依賴自然就減退了。  4.培養好習慣  父母要注意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兩歲以上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做事的慾望,但常會把事情辦糟。這時,父母千萬不要嚴厲批評,甚至自己去做而剝奪孩子做事的權利,要多鼓勵他們,否則孩子容易產生失敗感,以後會更加依賴父母。
推薦閱讀:

TAG:教育 | 孩子 | 心理 | 依賴 | 依賴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