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孔子閑居第二十九

孔子閑居第二十九

【題解】

以《孔子閑居》為篇名,當亦是摘取篇首四字的緣故。本篇記孔子休息時,子夏陪在身邊,順便請孔子為其講解《詩經》里的詩句,孔子遂由講詩而及於講禮。

【原文】

孔子閑居,子夏侍。子夏曰:「敢問《詩》君子,民之父母』①,何如斯可謂『民之父母』,凱弟孔子曰:「夫『民之父母至』而行『三無,②,此之謂『民之父母』乎,必達於禮樂之原,以致『五以橫於天下,四方有敗,必先知之。矣。」

【注釋】

①《詩》雲二句:見《詩經·大雅·酌》。凱弟:即「愷梯」。

②五至、三無:詳見下文。

【譯文】

孔子在家休息,子夏在旁邊侍立。子夏問道:「請問《詩》上所說的『平易近人的君王,就好比百姓的父母氣怎樣做才可以被叫做『百姓的父母』呢?""』孔子回答說:「說到『百姓的父母』一嘛,他必須通曉禮樂的本源,達到『五至』,做到『三無』,並用來普及子天下;不管任何地方出現了災禍,他一定能夠最早知道。做到了這些,才算是百姓的父母啊!」

【原文】

子夏曰:「『民之父母』既得而聞之矣滲『五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詩》亦至焉。『敢間何謂《詩》之所字亦至焉哀樂相生禮之所至,樂亦至焉。樂之所至,哀亦至是故正明目而視之,不可得而見也;傾耳至焉而聽之,不可得而聞也;志氣塞乎天地此之謂『五至』。」冬飛

【譯文】

子夏說:「什麼是『百姓的父母』,學生已經領教了。一再請問什麼叫做『五至,?」孔子回答說:「既有愛民之心至於百姓,就會有愛民的詩歌至於百姓;既有愛民的詩歌至於百姓奮就會有愛民的禮至於百姓;既有愛民的禮至於百姓,就會有愛民的樂至於百姓;既有愛民的樂至於百姓,就會有哀民不幸之心至於百姓。哀與樂是相生相成。這種道理,瞪大眼睛來看,你無法看得到;支楞起耳朵來聽,你無法聽得到;但君王的這種思想卻充塞於天地之間。這就叫做『五至』。」

【原文】

子夏曰:「『五至』既得而聞之泉,敢間何謂『三無』?」孔子曰:「無聲之樂,無體之禮,無服之喪,此之謂『三無,。」子夏曰:「『三無』既得略而聞之矣,敢間何詩近之?」孔子曰:「『夙夜其命有密』①,無聲之樂也;『威儀逮逮,不可選也』②,無體之禮也;『凡民有喪,甸甸救之夕③,無服之喪也。」·

【注釋】

①夙夜其命有密:見《詩經》「基」。基,謀也。

②威儀逮逮二句:見《詩經》。

③凡民有喪二句:見《詩經。申為儘力的意思。周頌·昊天有成命》。其:今《詩》作堆風·柏舟》。鄴風」谷風》。甸旬:本義是爬著走,引

【譯文】

子夏說:「什麼是『五至』,學生已經明白了。再請問什麼叫做『三無』?」孔子回答說:「沒有聲音的音樂,沒有喪服的服喪,大體上已經懂了。這就叫做『三無』。」子夏說:沒有形式的禮儀,「什麼是『三無』,再請問什麼詩最近乎『三無』一的含義?」孔子回答說:「舊夜謀政,志在安邦』,這句詩最近乎沒有聲音的音樂;『儀態安詳,無可挑剔』,這句詩最近乎沒有形式的禮儀;『看到他人有災難,千方百計去支援』,這句詩最近乎沒有喪服的服喪。」

【原文】

子夏曰:「言則大矣,美矣,盛矣!言盡於此而已乎?"孔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之服之也,猶有五起焉①。」子夏曰:「何如?」孔子曰:「無聲之樂,氣志不違;無體之禮,威儀遲遲;無服之喪,內恕孔悲②。無聲之樂,氣志既得,無體之禮,威儀翼翼;無服之喪,施及四國③。無聲之樂,氣志既從;無體之禮,上下和同;無服之喪,以畜萬邦④。無聲之樂,曰聞四方;無體之禮,曰就月將隊無服之喪,純德孔明。無聲之樂,氣志既起;無體之禮,施及四海;無服之喪,施於孫子。」

【注釋】

①五起:孫希旦說:「起,猶發也。近以及於遠,其次第有五也。」

②孔:很,非常。

③施(yi義):蔓延,延及。④以畜萬邦:鄭玄說:「畜,孝也。⑤曰就月將:鄭玄說:「就,成也。月則大矣。」言君子行此三無,由內以發於外,由使萬邦之民競為孝也。」將,大也。使民之效禮曰有所成,至

【譯文】

子夏說:「您這番話太偉大了,太美妙了,太有哲理了!是不是話說到這裡就算到頭了呢?」孔子說:「怎麼會呢?君子在實行『三無』的時候,還有『五起』呢。」子夏說:"『五起』怎麼講?"孔子說:「第一,沒有聲音的音樂,百姓不違背 國君的心愿;沒有形式的禮儀,國君的態度從容不迫;沒有喪服的服喪,設身處地地同樣非常悲傷。第二,沒有聲音的音樂,心愿已經滿足;沒有形式的禮儀,『態度恭恭敬敬;沒有喪服的服喪,愛心延及四方各國。第三,沒有聲音的音樂,上下心愿交融;沒有形式的禮儀,上下和睦齊同;沒有喪服的服喪,使萬國之民競相孝養。第四,沒有聲音的音樂,四方聞者曰益增多;沒有形式的禮儀,『天勝似一天,一月強過一月;沒有喪服的服喪,使純粹的道德曰益光明。第五,沒有聲音的音樂,使響應之心紛紛而起;沒有形式的禮儀,普及四海;沒有喪服的服喪,傳及後世子孫。」

【原文】

子夏曰:「三王之德,參於天地。敢問何如斯可謂參於天地矣?」孔子曰:「奉『三無私』以勞天下①。」子夏曰:「敢問何謂『三無私』?」孔子曰:「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曰月無私照。奉斯三者以勞天下,此之謂『三無私』。其在《詩》曰:『帝命不違,至於湯齊。湯降不遲,聖敬曰齊。昭假遲遲,上帝是抵,帝命式於九圍②。』是湯之德也。天有四時,春秋冬夏,風雨霜露,無非教也。地載神氣,神氣風霆③,風霆流形,庶物露生,無非教也。清明在躬,氣志如神。嗜欲將至,有開必先④。天降時雨,山川出雲。其在《詩》曰:『篙高惟岳,峻極於天。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四國於蕃,四方於宣⑤。』此文武之德也⑥。三代之王也,必先令聞。《詩》云:『明明天子,令聞不已⑦。』三代之德也。『弛其文德,、協此四國⑧。』大王之德也。」子夏撅然而起⑨,負牆而立,曰:「弟子敢不承乎!」

【注釋】

①勞:勞徠。

②其在《詩》曰七句:見《詩經·商頌·長發》。齊:通「躋」,高升。此謂高升君位。假:通「格」,至也。抵:敬。九圍:九州之界也。此謂九州。

③神氣風霆:呂大臨說「神氣風霆」四字是衍字,是。今從之。

④嗜欲將至二句:鄭玄說:「謂其王天下之期將至也,為之生賢智之輔佐。」

⑤其在《詩》曰八句:見《詩經·大雅·裕高》。甫

神有以開之,必先

時的賢臣。申:申伯。其封地在今河南省南陽縣北。梁。仲山甫,周宣王翰:輔佐,棟

⑥此文武之德也:鄭玄說:「此宣王詩也。文、武之時,其德如此,而詩無以言之,取類以明之。」可知此處是在斷章取義。這種情況頗多,請注意。

⑦《詩》雲二句:見《詩經·大雅·江漢》

⑧弛其文德二句:亦見《詩經·大雅·江漢》。弛:通「施」。

⑨撅(gui貴)然:一躍而起的樣子。

【譯文】

子夏問道:「夏禹、商湯、文王的德行,與天地並列而為三。請問怎樣才可以稱作是與天地並列而為三呢?」孔子答道:「要遵奉『三無私』的精神,以恩德招攬天下百姓。」子夏接著問道:「什麼叫做『三無私』呢?」孔子答道:「就是像天那樣無私地覆蓋萬物,像地那樣無私地承載萬物,像曰月那樣無私地照耀萬物。按照這三條來招攬天下百姓,就叫做『三無私』。這個意思在《詩經》里也有所反映:『奉行天命不敢違,至於成湯登君位。降下政教不遲緩,聰明謹慎曰向上。明德長久照下民,恭恭敬敬事上帝,帝命九州效法湯。』這就是商湯的德行。天有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既有颳風下雨,也有下露降霜。這些都是天所顯示的教化,人君應當奉行以為政教。大地承載著神妙之氣,風雷鼓盪,萬物萌芽生長。這些都是地所顯示的教化,人君應當奉行以為政教。聖人自身的德行極其清明,他的氣志微妙如神。在他行將稱王天下的時候,神靈有所預知,一定要為他生下賢能的輔佐之臣。就好像天降及時之雨,又好像山川飄出祥雲。有《詩》為證:『五嶽居中是篙山,巍巍高聳入雲天。中嶽高山降神靈,生下甫侯和申伯。只有甫侯和申伯,才是周朝棟染臣。諸侯靠他作屏障,宣揚盛德遍四方。這就是文王、武王的德行。夏、商、周三代稱王,在其稱王之前就已經有了美好的名聲。《詩》上說:『勤勉不倦的天子,美好名聲千古傳。這就是三代聖王的德行。《詩》上又說:「太王施其文德,團結四方各國。這就是太王的德行。」子夏聽到這裡,一躍而起,倚牆而立,說:「弟子敢不接受老師的這番教誨嗎!」


推薦閱讀:

蘇格拉底與孔子
論語與孔子
論孔子詮《易》的向度(楊慶中)
孔子著《易經正釋》【洛書歌】

TAG: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