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法說生命的升華與沉澱

安祥有很多的內涵,其中之一就是擁有最高級的生命能。有了安祥的高級能量,我們俗世的生命(染業,業身,靈魂,表面意識)就會開始氣化,如同我們一般常見的液體一樣,在熱量的施加之下,就開始氣化了。因為生命氣化的過程很難理解,所以耕雲恩師就借用了物理學的名詞「升華」,來比喻和說明這種現象。生命的升華是一段漫長的歷程。為什麼?因為佛經說「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縱使禪宗標榜「即身成佛」,為最快速的成佛法門,但終究還是需要一生的時間,可見這個過程不是能快速完成的。

生命升華的過程,就是生命凈化的過程,也就是將染業轉為凈業,將六識轉為六智,並逐漸地消熔我們的靈魂,同時逐漸契入生命的「空性」。前面說過,這整個過程類似物理學講的「升華」現象,如同冰一樣,升華為水蒸氣進入天空,當然升華以後的水也是最純凈的。唯有透過安祥讓生命升華,才能正確、真實地契入佛法所說的「空」。在染業轉化成凈業的過程中,隨著「物」(靈魂)的慢慢消熔,心靈的塵垢、負荷及重量減少了,這時心靈自然就會感到很輕鬆,因此很多安祥禪友得到了安祥以後,常常會讚歎地說出:「輕鬆百倍」。乃至古德說的「一時輕安,不可言喻」,就是生命升華的現象,這時心靈上感到非常輕鬆(輕)與安定(安)。人只有開悟(本心發露)了以後,才會有這種親切和真實的體驗。

在生命升華的過程中,不但能夠體現生命的空性,同時也將產生質能的變化,將心頭之「物」(靈魂)轉化成生命之光,到了最後,心中只有一片光明,如同《證道歌》所說的「一顆圓光非內外,如凈琉璃含寶月」。我們若去觀賞佛菩薩的畫像,乃至各宗教的聖人畫像,都會發現在他們的頭部周圍都畫有一圈的光芒,即可得到佐證。很多修行有成的人,在臨終前常說「心地光明」、「心如秋月」,就是這個道理。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生命的升華不但是我們生命向上提升的過程,也是我們生命解脫(解開一切纏縛)的過程,因此在安祥加深的過程中,當可發現自己的執著愈來愈淡化,意識愈來愈遙遠,甚至在心靈上常常感覺到自己像似已經活在一個美妙的世界裡,不像似活在人間。 耕雲恩師亦開示「以金剛心活在現象界」、「既存在又超越」,就是描述這樣的現象。

生命的沉澱

人只要有了執著,心靈就會產生物質化的現象,經過物質化的過程,就產生了「心塵」、「心垢」。人愈是貪戀或執著,物質化的現象就愈強烈,產生的「心塵」就愈多。這樣的「心塵」雖然極其微小,不但用肉眼看不到,甚至用高倍的顯微鏡也看不到,但是我們的心靈卻能親切地感覺得到:譬如說我們在生氣或憤怒時,這樣的感覺就特別明顯——心中馬上就出現堵塞、卡住或不通暢的感覺。這種「心塵」的質量雖然極輕,但它還是有重量,雖不會馬上往下墜落,但最終還是會緩慢地往下飄落,堆積到我們的本心上,這種現象類似物理學所謂的「沉澱」。就我們的生命而言,這叫生命的沉澱,也是我們生命逐漸迷失與墮落的過程。這樣的塵垢,經年累月慢慢地堆積在我們心頭,這種「物」堆積太多了,就會讓我們的心靈產生沉重、鬱悶、滯礙、堵塞、繩綁、亂糟糟……的現象,不但影響精神的健康,也影響身體的健康,讓自己的生命備受煎熬與折磨。

一個人平時是因為積煩惱而生塵,慢慢地產生了生命沉澱的現象。塵垢一旦沉澱,就會慢慢地累積,產生重量而往下墜,生命因此而墮落。永嘉大師說:「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識。」什麼是煩惱?同一件事或同一個概念在腦海中不斷地重複,或是不自主的想念,不能覺察的想念……,都是煩惱。我佛法說這是染業,人因為染業而產生了靈魂。人若起心動念都在自己清凈覺性的掌握下,無住生心,就不會產生沉澱的現象。除此之外,凡是一個人的個性優柔寡斷、猶豫不決、疑心病重、掛礙心重、恐懼、擔憂等等,生命都很容易產生沉澱的現象。乃至有時當觀念產生矛盾,為某件事困擾之時,人我是非觸刺欺爭之時,或遇到很大的難題,人天交戰……,特別容易產生沉澱的現象。這些情境對修行人而言,都可謂之魔障,不得不慎。此時當以強大的心力截斷它,或以思考的方式勘破它,這樣才會有雨過天晴的時候。若在此時把持不住,修行就很容易退轉。一個人身處此境時,應強作主宰,不受業力(慣性)所牽引,這就是修行了,也是我佛家所說的「眾生度佛」、「煩惱生菩提」。

一般人的執著都很深,六根執著六塵,戀戀紅塵,如膠似漆,很難分離,加之萬象繽紛的吸引力又太強,積重難返,即使自己有心想去擺脫,也因力量不足,難以如願,如同陷入泥淖或流沙的人,想靠自己的力量擺脫,幾乎不可能。因為沒有依靠,沒有著力點,所以一時之間還必須依靠他力的幫忙,才能脫離。等到自己有了著力點以後,主要的還是必須靠自己的力量去擺脫了,才能完全擺脫險境,《六祖壇經》所謂「迷時師度,悟時自度」,就是這個道理。來源智慧之光微信zhzg2013

一個人如果不修行,生命的沉澱現象就不會停止,隨著時日的推移,累積的心塵就愈多,塵垢堆積多了,不但遮住了人心原本的光明,也切斷了人心原本的靈敏度,迷失了生命的本來真面目(生命的原本狀態)。心靈的「塵垢」若愈堆愈多,執著就會愈來愈深,修行的障礙也就愈來愈大,接受正法的「電阻」就更強,這就是所謂的「業障深重」。縱使遇到了佛出世的殊勝因緣,也因自身的業障深重,而錯過了大好法緣。再者,有的人因為生命的沉澱現象而失去原本的柔軟心,心腸硬如鐵石,以致造下了許多的錯誤與罪惡,讓生命形成了惡性循環。這樣的人由於業障特別深重(電阻太大),即使佛陀在他面前,他也無法感受到安祥,這就是佛經所說的「一闡提」,也就是斷佛種性之人。

如果你覺得對你有幫助,就轉給你周圍的朋友和親人吧~

點擊右上角按鈕即可分享到朋友圈

傳播智慧,助人助己,感恩常在,福德無量!

如果你喜歡分享智慧,如果你喜歡學習成長,如果你想獲得智慧,這裡就是我們共同的家園!

中國最大智慧分享平台,企業管理運營智慧聚集地

——智慧之光公眾微信號zhzg2013(智慧之光,愛你一生)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即可快速免費訂閱


推薦閱讀:

生命清單:人窮盡一生都做了什麼?
生命之堅持
[轉載]生辰八字所帶來的生命信息(下)
你所擁有的最寶貴的財富
暴打那個救活我兒子的醫生 | 文探

TAG:生命 | 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