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泡一杯茶,要放多少茶葉?

「你平時放茶放多少?」

「我放一撮茶啊」

「啊?一撮茶是多少克。」

平時喝茶經常會出現每泡茶的茶湯滋味都不同,或太濃,或太淡。

那為什麼咧?十有八九是因為投茶量不準確造成的。下面由杯小茶跟你一起研究研究投茶比例,這樣就能更好把握好泡茶效果了。

目錄

1|按比例投茶

常用茶水比例為1:50

一撮茶的投茶量是多少?

2|按蓋碗體積投茶

六大茶類各自多少投茶量?

3|其他泡茶法的投茶量

不走尋常路的泡茶方法也有投茶量的講究

1|比例投茶

「品茗泡茶法」茶葉的沖泡有個常用茶水比例2%,也叫1:50,也就是1克的茶葉,加50毫升的水,這樣就可以估算出你大概要加多少干茶——比方說,你手上的杯能裝200毫升的水,放4克左右的茶葉是比較合適的。

一撮茶的茶水比例就是你根據自己喜歡的口感來控制投茶量,淡了就加多一點,濃了就適當的拿一點茶葉。只是注意盡量不要喝太濃的茶,但如果你不怕失眠、頭痛的話,我也不阻止你。

2|按蓋碗體積投茶

綠茶和黃茶:

普遍來說,綠茶和黃茶是公認為所有茶類中最為鮮嫩的茶類,且經過揉捻,浸出物出來得塊,蓋碗沖泡的時候,放差不多剛好覆蓋滿蓋碗底部的量就可以了。

劃重點:1、不要蓋上蓋子,會把茶湯悶壞。2、用90~95℃的水沖泡

紅茶:

紅茶的投茶量也是覆蓋滿蓋碗底部的量,不過要比綠茶多一些。

紅茶分為大葉種茶和小葉種,大葉種代表為滇紅、英紅等,而祁紅、小種則是小葉種紅茶代表。大葉種的葉片較大,占的體積大,所以泡茶時的投茶量要比小葉種紅茶更多。如果是紅碎茶投茶量要減近一半,因為紅碎茶的浸出速度很快而且它的耐泡度較差。

烏龍茶:

烏龍茶按照外形大致分為條狀派和包揉派,條狀派烏龍的投茶量差不多佔蓋碗容量的1/5到1/3,而包揉派烏龍則蓋過蓋碗底部就可以了。

包揉形烏龍由於形狀特殊,茶葉展開比較慢,所以通常有一泡溫潤泡把茶葉舒展開來。這種半發酵的茶,用沸水沖泡會強烈激發它的香氣和滋味,特別是高山烏龍,一定要用沸水沖泡,用溫吞的熱水沖泡簡直可以稱作「浪費」。

緊壓茶:

緊壓茶的投茶量,差不多佔蓋碗容量的1/5。有些緊壓茶比較緊,茶密度較大,所以可以適當減少投茶量進行微調。

為了舒張茶葉,緊壓茶的沖泡過程中也常常會有溫潤泡。緊壓茶有「三年以下開蓋泡,三年以上扣蓋泡」的說法,原因是「年紀較輕」的緊壓茶發酵度相對來說不高,蓋上蓋子會像綠茶一樣把茶湯悶壞,而三年以上的緊壓茶因為後期自我發酵則不存在這個問題。

白茶:

由於白茶沒有經過揉捻,僅僅是鮮葉採摘後經過萎凋、乾燥製作而成的茶類,所以干茶普遍較輕且蓬鬆,投茶量會比較大,散茶約佔蓋碗容量的3/4或1/2。而白茶餅的話,差不多佔蓋碗容量的1/5就可以了。

白茶應該是最好「控制」的茶葉,不會輕易把它泡壞,實在沒有信心且需要露一手的場合,果斷泡白茶吧!

3|其他泡茶法的投茶量

除了常見的泡茶以外,一些「不走尋常路」的泡茶方法也有一些投茶量的講究。

比如調飲茶——最常見的奶茶,茶水比例差不多1:30。在後期製作過程中會加奶,如果喜歡茶香的可以把茶湯泡製得濃一點,而喜歡奶香的可以把茶湯炮製得淡一點。

比如冷泡茶——常常會使用長期冷泡的方法,大概相當於1克茶葉投入100毫升水,直接按此比例冷水泡好放入冰箱冷藏,六到八小時後取出濾去茶葉。烏龍冷香尤其迷人,會有花香或蜜糖香等多種香氣,如果用青做鐵觀音來泡,還會有近似綠茶的香氣。

比如碗泡法——由於碗泡法是用茶勺取茶湯,添湯的動作會比較慢,茶葉一直浸在水中,所以即便茶碗較大,也不要投放太多的茶量,不然茶湯很容易變濃;

泡茶本身是個「打怪升級」逐漸熟練的過程,豐富的泡茶經驗帶來的並不是教條般的條條框框,而是更加隨性自在的喝茶。幾經「修鍊」,對於每種茶葉,你肯定都能拿捏一份最適合自己口味的投茶量來。

文:茶的故事(訂閱號:teastories)編輯整理。

圖:來源網路。如因作品內容、圖片問題,我們會及時更正。發布、回復的一切內容作為分享、研討之用,內容僅供參考,請茶友們多提寶貴建議。轉載請聯繫我們授權並註明出處。茶的故事感謝茶友們的贊!

泡茶到底要放多少茶?

投茶比怎樣才能讓茶更好喝?

歡迎留言與大家討論哦~

推薦閱讀:

茶葉的成分
一張圖看懂中國所有茶葉!
炒青
選福鼎白茶有什麼講究嗎?
六大類茶葉基礎沖泡法

TAG:茶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