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父母都在做這3件事,卻欠孩子一句對不起

爸媽精讀

真正的高貴,不是優於別人,而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羅賓說: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既不是我們夢想的終結者,也不是我們慾望的開創者。當我們父母犯錯時,不要羞於說對不起,造成孩子的二次傷害。

作者:硯無聲(爸媽精讀主筆) 來自爸媽精讀 17:13

大部分父母會覺得孩子並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而是看做自己的附屬品。

他們仗著做父母的權威,做出一些傷害孩子的事,卻從不對孩子說:對不起。

遷怒孩子

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想像中如魚得水的美好,更多時候充斥著委屈失意。

一些父母容易將自己的負面情緒遷怒孩子,以傷害孩子為自己尋找出口,卻意識不到錯在自己,十分吝嗇說那句:對不起。

《四個老王的故事》里就有一個這樣的例子。

老王辛苦一年,年終獎拿了1萬,左右一打聽,辦公室其他人年終獎都拿5萬。

老王一聽,肺都氣炸了,立馬衝到經理室,理論半天,無果。老王強忍著怒氣,在辦公室憋了一整天。

他回到家,一聲不吭地生悶氣。瞥見兒子在玩電腦,老王順勢大發雷霆:

你這個沒出息的東西,馬上就要考試了,還不趕緊去看書。再讓我看到你玩電腦,老子打爛你屁股!

老王把在外面受的委屈遷怒於無辜的孩子身上,可以想像一頭霧水的孩子多麼驚恐不安。

故事中的老王是他,是我,也是你。

媳婦跟婆婆起糾紛,心情不好了,把正在看電視的女兒狠罵一通;

男人在單位被領導訓,降職又減薪,氣急敗壞的他,黑著臉回來把兒子暴打一頓;

老公出軌,迷上了那個小妖精,惱羞成怒的妻子拿孩子出氣,一陣猛打…..

自己不順心,不懂得自我療傷,把孩子當出氣筒,這種行為的很糟糕。

為什麼父母容易遷怒無辜的孩子卻從不道歉?

還不是仗著自己在孩子面前身強力壯,仗著自己做父母的權威,仗著自己的孩子別人管不著的邏輯。

殊不知,傷害自己孩子就是最大的損失。肉體傷痕可以癒合,心靈傷痛會伴隨一生。

孩子沒有成人那樣完整的世界觀,沒有經歷風霜後相對穩定的性格,沒有防禦創傷的心理機制。

遷怒孩子的人,自己的心智都不成熟,又怎麼能要求孩子默默承受一切?

孔子在《論語·雍也》中曾說過:不遷怒,不貳過。意思是自己情緒不好時不要遷怒於他人,同樣的錯誤不要犯兩次。

孩子是最惦念父母之愛的人,不是父母的出氣筒。成熟有責任的父母,面對不順勇於承擔,不怪罪別人,不遷怒孩子,是成熟心態。

冤枉孩子

我們有些父母自以為是,冤枉了孩子卻從不道歉。

林瑞是個單親爸爸,獨自撫養一個7歲小男孩小默。

這是他留下孩子上班發生的一件事。

因為要趕地鐵,沒時間陪小默吃早餐,他便匆匆離開家門。一路上,擔心著小默有沒有吃早飯,會不會哭,心老是放不下。

即使工作時,林瑞也時不時打電話回家。可小默總是懂事的要爸爸不用擔心。

下班回到家時,小默已經酣然入睡,林瑞這才鬆了一口氣。

上班的疲憊讓林瑞全身無力,正準備就寢時,他突然大吃一驚:棉被下面竟然有一碗打翻了的泡麵。

「這孩子!」林瑞怒不可遏。

盛怒之下的林瑞,朝熟睡中兒子的屁股一陣狠打。很快,小默的屁股上留下一道道紅色的手印。

「為什麼這麼不乖,惹爸爸生氣。你這樣調皮,把棉被弄得這麼臟,想要誰洗?」

這是妻子過世之後,他第一次體罰孩子。

「我沒有!」睡眼惺忪的小默抽抽噎噎地辯解著。

「我沒有調皮,這是給爸爸吃的晚餐。爸爸,你餓了嗎?」

原來,小默為了配合爸爸回家的時間,特地泡了兩碗泡麵,一碗自己吃,另一碗給爸爸。可是小默怕爸爸的那碗面涼了,就放在棉被下面保溫。

林瑞冤枉了兒子,誤解了孩子的一片苦心。

小默用渴求的眼神期待著爸爸能理解他的良苦用心,多希望爸爸能說一句:「對不起,我錯怪你了。」

可林瑞為了顧及自己的面子,為了保全他做父親的威嚴,只是朝小默揮了揮手:「快睡去!」心碎一地的小默流著淚,獨自舔傷。

做父母的,很多時候既沒有弄清真相的耐心,又缺乏知錯道歉的勇氣。

沒有耐心冤枉孩子是一次傷害,而明知有錯卻不道歉就是二次傷害。

孩子即使在年幼,也有他們的尊嚴。如果父母發現錯怪了孩子,要勇敢地向他們說:「對不起!」

一句對不起不會毀掉你高傲的自尊,更不會讓你低人一等。飽含歉意的對不起里,藏著你對孩子的坦誠尊重,以及孩子對你的信賴欣賞。

不能接受孩子平庸

經濟學上有個二八定律:即社會上20%的人佔80%的社會財富。

由此必須承認:在這個世界上,總有極小部分人在不斷證明大部分人活得有多平庸。可大多數父母不願接受孩子很可能平庸的事實。

我們很多父母經常對孩子說:

這個家就靠你了,你一定要比我們過得好,要出人頭地;

我家兒子不可能不優秀;

我相信你一定成功,學習越來越好,明天更美好等等。

我們總是希望孩子長大後能掙更多的錢,獲得更高的名望。

可我們忘了一點:我們自己平平庸庸,憑什麼苛求孩子卓爾不群。

於是,對孩子施加各種壓力,報各種輔導班。全然不管孩子到底喜不喜歡,樂不樂意。

在父母的高壓下,有的孩子恐懼、抑鬱等各種心理疾病接踵而來,父母依然不肯鬆懈,苦苦相逼,生怕孩子落後。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既不是我們夢想的終結者,也不是我們慾望的開創者,他們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即使你認為那是平庸的生活。

你對榴槤味道心馳神往,孩子卻嗤之以鼻。甲之熊掌,乙之砒霜。

龍應台在《親愛的安德烈》中說過一件事:有兩個職位供你選擇,一個是華爾街經理人,一個是動物園管理員。

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擇華爾街經理人,因為它會讓你獲得更多的薪水,職業也光鮮亮麗。

可是如果你很喜歡動物,給河馬洗澡,給大象餵食,你很快樂,那麼華爾街經理人這個職位未必適合你。

或許你會說在動物園上班能買得起房嗎?實際上,能買得起房的人未必快樂,或許他會為背著一大筆貸款而發愁。

名利固然誘人,看清本心更重要。不隨波逐流,不要比來比去,攀比永無止盡。

在物慾橫流的時代,守住自己心靈的寧靜,看花開花落,雲捲雲舒,未嘗不是一個好選擇。

況且,如果孩子真喜歡一件事,覺得很快樂,平庸一詞也沒有意義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跑道,如果你決定做那個清晨散步的人,你的氣定神閑,你的溫和內斂,你的沉靜謙遜,就是你最傑出的人格特質。

和別人比較是庸人自擾,為自己心靈找到安適之所,才是真正對自己負責。

推薦閱讀:

強迫孩子分享,是以培養美德為名的虛偽傷害!
注意十點就可以給孩子起好名字
讓孩子走運的二十個秘訣
用心血教出的不懂事孩子…
爸爸和後媽想再生個孩子,我該怎麼辦?

TAG:孩子 | 父母 | 對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