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知識摘錄

內容來自於熊逸書院

11

佛陀深知萬事萬物都有成、住、壞、滅的過程,佛法也不例外,為了使佛法的傳播盡量晚一點墜入壞、滅的階段,他為佛法欽定了三項基本原則,分別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合稱「三法印」,也有加上「有漏皆苦」的,合稱「四法印」

「諸行無常」和「諸法無我」其實就是「緣起性空」的正反兩面。所謂諸行無常,「行」泛指一切精神活動和物質活動,「無常」是我們已經熟悉的概念,說的是萬事萬物都不穩定,忽生忽滅,忽聚忽散。

從最切身的問題來看,生老病死就是無常的體現。有一部《佛說無常經》專門針對這個問題,有幾句話說:「有生皆必死,造罪苦切身。當勤策三業,恆修於福智。眷屬皆捨去,財貨任他將。但持自善根,險道充糧食。」這些話很通俗,意思是說人生既然如此無常,就應該專註於佛法修行,妻兒老小都要捨棄,錢財更沒必要留著。

這話雖然既傷感情又有點強人所難,但早期的佛教徒真的都在這麼做。

換做我們熟悉的生活場景,如果有人說會永遠愛你,不要相信他(她),因為愛註定是無常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他(她)這一刻的許諾也許完全發於真誠,也真的相信自己會做得到,但你依然要知道這份愛註定會變。

廣告里說「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這是謊話,根本不存在任何「恆久遠」的東西,連佛法也不可能「永流傳」。如果愛你的人送給你一顆鑽石,你在感動之下相信了這份愛,那麼用佛教的概念來說,你這是陷入了「常見」,錯誤地認為有些事物是恆常不變的。現在測試你一個小問題:如果他(她)不愛你了,離你而去,你從此再不相信愛情,這是不是就合乎佛法真諦了呢?

正確答案是:這是不對的,你雖然脫離了「常見」,但又陷入了「斷見」的誤區。愛情還是有的,他(她)不愛你了,又去愛了別人,你這一刻心灰意冷了,看不到別處或將來還有別人真誠地愛你。一切都在因果齒輪的嚙合當中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綿延無盡。「常見」是道路左邊的深坑,「斷見」是道路右邊的深坑,你必須小心翼翼地走在道路正中,也就是佛教所謂「中道」。

12-四大皆空

所謂「四大」,就是構成物質世界的四種基本元素,分別是地、水、火、風。你可以把「地」理解為「土」,把「風」理解為「氣」,和中國的「五行」比較一下,多出來了「風」,但少了「金」和「木」,兩者都把「火」當成了一種物質,而不是物質在燃燒當中的現象。

四大」共有四種作用,分別是持、攝、熟、長(zhǎng);有四種性質,分別是堅、濕、煖、動。所以萬事萬物才有了五花八門的形態和生老病死的變化。

「意識」出現了,而且不屬於「四大」。在「四大」之外,還存在兩種基本元素,分別是「空」和「識」,和「四大」一起合稱「六大」。

這裡的「空」,並不是「緣起性空」的「空」,而是指「空間」。萬事萬物的存在和運動都需要在空間里進行。「識」就是「意識」,人有人的意識,動物有動物的意識,意識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基本條件。在「六大」當中,前五種都是物質性的,你應該還記得物質在佛教概念里叫做「色」,所以這五種物質性的基本元素屬於「色法」,意識作為精神性的基本元素,屬於「心法」。

你的意識能夠主宰你的身體嗎?顯然不能。即便你已經知道自己的身體不過是一堆「四大」的聚合,但你也沒法隨心所欲地讓它們變換聚合方式,比如長出三隻手,或者長成巨人。你可以重溫一下那句「地水火風共成身,隨彼因緣招異果」,你身體當中的「四大」各有各的行動邏輯,或者說各有各的因果軌跡,在很大程度上都不依你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更有甚者的是,你能主宰自己的意識嗎?顯然也不能,一來我們每天的活動絕大多數都是在下意識下完成的,而即便是那些明顯有意識的活動,也會受限於各種因緣條件,諸如生活環境、家庭價值觀、教育水平等等。

所謂「無我」,並不是說我這個人作為「六大」的聚合併不存在,而是說「六大」的聚合體並不存在某個主宰。

前邊講過,聚合體在佛學概念里叫做「蘊」。「蘊」分為五種,分別是色、受、想、行、識。《心經》第一句說觀世音菩薩在運用佛學智慧的時候「照見五蘊皆空」,說的就是這回事。「色蘊」是一切物質形式,其他四蘊是一切精神現象,全都受制於因果律,不能自主,所以在性質上都是「空」。這個「空」既不是「六大」當中的「空間」,也不是空無一物,而是指不能獨立自存,不由自主的性質。因為不能獨立自存,不由自主,所以普通人以為的「我」只是一種錯覺。這種錯覺,在佛學概念里叫做「假有」,可以翻譯為「虛幻的存在物」。

今天談到「四大」、「六大」、「五蘊」和「無我」這些佛學基本概念,你需要記住《金光明最勝王經》的一句話:「地水火風共成身,隨彼因緣招異果。」

13-

佛陀的回答就在《佛說箭喻經》里,而且佛陀一股腦把以上所有問題都回答了。

那時候有一個叫摩羅鳩摩羅的人對佛陀不太滿意,認為他對一些根本性的問題總是避而不答,諸如世界是不是永恆的、無限的,生命和身體是不是同一種東西,人死後還存不存在?摩羅鳩摩羅越想越想不通,決定找佛陀糾纏到底,非要問個清楚不可,否則就退出僧團。

佛陀在這樣的逼問之下,給出了一個蓋棺定論式的回答,簡單來說,好比你被一支致命的毒箭射中了,刻不容緩的事情當然應該是保命,而不是去費心調查射箭之人的種族、身份、姓名、膚色以及他那張弓的各個部件的材質與製作方式。就算搞清楚了那些問題,對給你解毒救命也不會有任何益處。人生如此短促,趕緊修習佛法都來不及,別去胡思亂想那些有的沒的。

佛陀的這個回答,就是很著名的「毒箭之喻」,而困擾摩羅鳩摩羅的那些關於宇宙和人生的終極問題就這樣被懸置不論了。懸置不論,在佛經里叫做「無記」,「無記」的問題一共有十四個,合稱「十四無記」。昨天留下的那些問題,還有一個同樣重量級的問題,「成佛解脫之後到底是怎樣一種存在狀態,是生是死還是既生又死或者非生非死」,全部這些,都屬於「十四無記」,你就別指望佛陀能給出明確答案了。

一言以蔽之,佛陀既不是哲學家,也不是理論物理學家,他只關注脫離苦海的修行,對宇宙的終極問題不感興趣。

現在請你找出一副圍棋,把黑子和白子隨機撒在地上,然後你仔細去看,你會看到黑子和白子的錯雜會形成一些奇妙的圖案,可能是豬狗牛羊,可能是牛鬼蛇神。我們看世界,總會這樣深度腦補的。你需要用力眨眨眼睛,換個姿勢,再想想「五蘊」和「六大」的道理,你會突然發現:哪有什麼豬狗牛羊,哪有什麼牛鬼蛇神,只不過是一些散亂的圍棋子嘛。從某個角度看到的豬,換個角度,再和旁邊一些棋子關聯起來,豬就消失了,卻多出來一棵大樹。

現在,請你想像自己站在一座廣場上,你看到身邊人頭攢動,熙來攘往。然後,你用力眨眨眼睛,歪一下頭 ,想想「五蘊」和「六大」的道理,再運起「不凈觀」的神通,你會發現廣場哪有什麼人,連你自己也沒有,一切的一切,只是地、水、火、風、空、識六大基本元素而已。你把某一堆「六大」的聚合看成自己,把另一堆「六大」的聚合看成張三或李四,其實換個姿勢再看看,原先的輪廓消失了,新的輪廓又出現了。你自己也好,張三李四也好,都只像是圍棋子使你看到的豬狗牛羊、牛鬼蛇神之類的幻象,所有這些幻象都是你腦補的產物,真實存在的其實只有一個個散亂的圍棋子,或者說,其實只有一個個基本元素而已。

當你發現你自己也好,別人也好,其實只是幻象,人生的無窮煩惱馬上就能解決一多半。首先你就沒有煩惱,因為所謂煩惱,不可能獨立存在,一定是「某個人」的煩惱才行。如果你這個人不存在,你的煩惱當然也不存在。煩惱不存在,你造的惡業必然少很多。

煩惱和惡業是高度相關的。我們因為有追名逐利的煩惱,經常不擇手段,很有限的利益必須是「我的」才行。是我的,就不能是別人的。我們因為有感情上的煩惱,經常會傷害我們的愛人和情敵,配偶和孩子必須是「我的」才行。是我的,就不能是別人的。有不少世俗的哲人因此認為私有制是萬惡之源,只要消滅了私有制,人就沒有這些煩惱了。另一些哲人更進一步,認為即便消滅了私有制也消滅不了人的私慾,因為私慾才是萬惡之源。

怎麼才能消滅私慾呢?我們已經很熟悉朱熹的辦法了:「存天理,滅人慾」,但佛陀的辦法才是真正釜底抽薪的辦法,把「我」徹底消解掉了,不但沒有了「我」,就連「我」和「他人」的區別也消解掉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煩惱和私慾不用特地去克服就已經沒了著落。

《金剛經》通篇都是佛陀和須菩提的問答。佛陀告訴須菩提說:「一切生命,無論是卵生的、胎生的、濕生的、化生的,總之只要是活的,我都能幫它們解脫成佛。但你要明白,我雖然解脫了無數的生靈,其實誰都沒有得到解脫。」

須菩提很困惑。佛陀用一句話做解釋,這裡直接引用原文:「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這段話在《金剛經》里反覆出現,你如果不明白「無我」的道理和這個道理引發的難題,那麼這部經典無論讀多少遍也讀不懂。《金剛經》所謂「我相」,就是「我執」,也就是普通人對「自我」的理解。《金剛經》要你做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也就是你對自己、他人、眾生都不起分別心,對壽命的長短也不起分別心,一言以蔽之,把大家都看成散碎的「六大」和「五蘊」。《金剛經》說只要你做到這些,就能解脫成佛了。佛陀只是為了溝通的方便,又受制於語言的模糊性,才不得不借用我、人、眾生、壽者這些概念。你可以回憶一下前邊講過的《金剛經》經典句式:「佛說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

今天談到「十四無記」的來龍去脈和《金剛經》裡邊「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經典命題,你只需要記住一件事:被佛陀懸置不論的終極問題終於免不了成為佛教修行的爭議焦點,不同的解決思路產生出不同的佛教宗派。

14

用《賢愚因緣經》和《金剛經》來做對比分析,你只需要記住一件事:修行和輪迴有沒有主體,如果有的話,主體是誰或什麼,這是佛學世界裡最棘手的兩難問題。

請你想像一下,你已經在「無我」的基礎上理解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涵義,這時候忽然來了壞人,把你的錢全部搶走了,你會有怎樣的反應呢?如果壞人不僅搶走你的錢,還砍斷了你的手腳,你會有怎樣的反應呢?你覺得你「應該」做出怎樣的反應呢?

首先,如果你覺得「你的錢」被搶走了,這就大錯特錯了,說明你還沒有破除對「我」的執念。既然「無我」,當然也就沒有「我的……」我們借用語法概念來說,如果沒有了主格,作為和主格相對的賓格也就沒意義了,依附於主格和賓格之上的所有格自然也沒意義了。既沒有任何東西是「你的」,也沒有任何東西是「我的」,所以就連「搶劫」這回事都是不成立的。那麼,所謂壞人搶走了你的錢,這只是俗人基於「我執」這種誤解而腦補出來的幻相。

你還可以想想看「錢」到底是什麼東西,紙幣也好,金幣也好,無非也是「四大」的因緣和合,不恆存,無主宰。如果你能看透這一層,你就明白了佛教概念里的「法無我」。對這個概念我們先不深入討論,繼續看看眼前的問題。

如果壞人砍斷了你的手腳,你現在應該想到,這句話的表述方式本身就有問題。你應該套用《金剛經》的那個經典句式:「佛說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那麼所謂壞人,其實不是壞人,只是為了表達的便利,不得已用「壞人」這個名詞來稱呼而已。同理,所謂「你」,其實也不是你,只是為了表達的便利,不得已用「你」這個概念來稱呼而已。

所謂「你的手腳」,既然所有格不成立,手腳當然不是「你的」。進一步說,手腳其實也不是手腳,而是「四大」的因緣和合,是一個個的基本元素被那些缺乏佛學修為的人誤以為是你的手腳。

如果你只是俗人一個,經歷了錢財被搶,手腳被砍的事情,一定會有撕心裂肺的煩惱和痛苦,但只要你悟到「無我」的境界,一切依舊雲淡風輕。

在《金剛經》里,佛陀現身說法,說自己當初被歌利王砍斷手腳,如果當時自己的修為不高,有人相,有我相,有眾生相,有壽者相,那就一定會心生怨念,謀求報復,但自己已經修成「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境界,所以即便是遭逢這樣的人間慘劇,也不曾心生怨念,謀求報復。

佛陀和歌利王的這段往事,《金剛經》只是一筆帶過,由此可以推測的是,在《金剛經》的寫作時代,這個故事應該流傳很廣,眾所周知。今天我們在《賢愚因緣經》里可以看到這個故事的完整版本,只是人物的譯名不同。故事梗概是這樣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國內有一位仙人帶著五百弟子在山林裡邊修鍊忍辱的功夫。有一天歌利王到附近來玩,看仙人不順眼,拔出寶劍要試試仙人的忍辱神功是真是假。歌利王先後砍斷了仙人的雙手、雙腳、耳朵和鼻子,仙人每次都很淡定,說自己還能忍。歌利王終於崩潰了,但還是嘴硬說:「你說你能忍,空口說白話可不行,要拿點證據給我看!」按說仙人都被砍成這樣了也無動於衷,這還不算最強的證據嗎?但這個故事的邏輯有點超乎常理,仙人回答說:「好吧,我的忍辱能力如果是真的,就讓我的血變成奶水,讓我的身體復原。」話剛說完,他的血就真的變成了奶水,身體也真的復原了。歌利王這下服了,仙人就對他說:「等以後我修鍊成佛,一定第一個度化你。」這位忍辱仙人,就是佛陀的前世,而歌利王,就是佛陀大弟子憍(jiāo)陳如的前世。今天我們看五百羅漢的雕像,排名第一的就是這位憍陳如,也就是歌利王的後身。排在憍陳如後邊的四位羅漢,他們的前世就是歌利王身邊的四位大臣。

最棘手的問題,就是佛陀的轉世問題。今天的很多人都不會覺得這是什麼問題,因為轉世觀念早已經深入人心了,反而「無我」的觀念因為太燒腦,太遠離現實,被人們淡忘了。但只要我們往前看,就會看到很多高僧大德都為這個問題傷透了腦筋。「諸行無常」和「諸法無我」作為「四法印」當中排名前二的兩大法印,是區別正法與外道的核心判斷標準,佛陀怎麼可能作為「一個」人,在近乎無限的時間尺度里不斷輪迴轉世呢?這豈不是意味著,輪迴轉世存在一個恆常不變的主體,而這個主體,也就是在「諸法無我」裡邊本不該有的那個「我」?

你只需要記住一件事:修行和輪迴有沒有主體,如果有的話,主體是誰或什麼,這是佛學世界裡最棘手的兩難問題。

15-


推薦閱讀:

這樣的知識營銷,你知乎?
陰宅風水知識
【漲知識】超長待「雞」384天,你準備好了嗎?
眾善知識,如何學佛經?
【性歡愉知識】4

TAG:知識 | 佛學 |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