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易現「濕症」 艾灸祛體內濕氣最為理想

春季易現「濕症」 艾灸祛體內濕氣最為理想

  時入三月,春雨連綿,空氣中揮之不去的纏綿濕意,不僅衣服晾不幹,就連身體也變得滯重酸痛,容易出現各種不適「濕症」。春天是肝當令的季節,肝屬木,最需要的是生長、通暢、朝氣蓬勃,最怕有壓抑它的東西。一旦這種特性被壓抑了,人就會產生問題,正因如此,春季是皮膚病、呼吸道疾病、脾胃疾病的多發期。在廣東,春季的氣候特點是偏於多濕,令人壓抑的季節。

  在這個潮濕的季節,用傳統的艾灸療法祛除體內濕氣效果最理想,可以起到預防各種疾病的作用。

  中醫學認為,「濕邪」是「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之一,在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就會成為致病因素,並侵犯人體導致疾病。而濕邪通常有兩種,一是外濕,一是內濕。外濕多因氣候潮濕、涉水淋雨、居處潮濕所致;內濕則多由過度嗜酒或過食生冷,以致寒濕內侵脾陽失運,濕自內生。總之無論哪種濕邪,都會使人出現食欲不振、腹滿腹脹等消化功能減退的癥狀,同時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體發困、不想飲水等一系列「濕濁內盛」癥狀。而眼下陰雨連綿的回南天,人們長期處於過度潮濕的環境中,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濕邪入體而引發濕症。

  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有濕?

  如果最近兩周內常有以下表現,就說明體內有濕需要治療了。

  一、頭部沉重四肢乏:濕性重濁,其特點就是沉重,失眠,記憶力下降,易怒,煩燥。

  二、口中發黏舌苔膩:感受濕邪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口中發黏。

  三、胸腹脹滿小便不暢:濕為陰邪,易滯留臟腑,阻礙氣血運行致脘腹脹滿,脾胃功能失常。濕邪停於下焦,則小便短少而不舒暢。

  四、下肢浮腫便溏瀉:常表現為下肢浮腫,朝輕暮重,大便不成形,而且粘滯,便完後感覺不爽。

  五、腳縫癢,起水泡甚至潰爛。

  艾灸祛濕:推薦養生穴位

  艾灸有開郁、祛濕、補陽氣的作用,特別適合春季養生,經常艾灸可以讓您輕鬆避免春季常見疾病,度過睏乏的春天。

  1、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

  2、命門穴: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住宿」的地方。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

  3、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寬度。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癥狀。

  4、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月一橫指處,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

  5、豐隆穴: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這個是祛濕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條灸15分鐘即可有效健脾化濕。

  6、解溪穴: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濕的穴位,對解除下肢的水腫效果較好,每日艾灸15分鐘。

  如何選擇艾條 且辨別艾條的質量

  好的艾絨是至少三年的陳艾。這樣的艾絨沉澱後去掉了燥性藥力更穩,煙更小。青艾的煙是黑色的,陳艾的煙是白色的。艾草最好的是山東煙台的野生紫桿艾,山東煙台的海岸線及幾個島嶼上,因陽光充足,周邊環境無污染,那裡野生的艾草氣味濃,藥性好,日韓及歐美多個國家都一致認可這個區域生長的艾製成的艾條是效果最好的。

  艾條的好壞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辨別艾條的質量:

  1、首先,無煙艾條碳化的過程中要加入化學粘合濟,已經失去了艾的藥性,甚至市場上有些無煙產品的原材料不是艾,已經沒有艾的藥效;另外,無煙艾的火是猛烈的,沒有有煙艾的柔和與滲透性,所以我們完全可以排除無煙艾。

  2、聞味道。好的艾條味道溫和、清香,普通的艾條聞起來有點刺鼻。

  3、看外觀。艾條中的艾絨是土黃色的,細膩、柔軟,用手捏一下,似乎有油粘在手指上。而普通的艾條呢,看上去粗糙,發青色,用手捏一下,似乎把手上的一點滋潤都吸走啦!

  4、燃燒時間。相同長度下,好的艾條燃燒時間比較長。

  5、感受。好的艾條,皮膚感覺溫暖而柔和,溫熱的感覺綿綿不斷地滲入皮膚,順著身體延展,舒服。普通的艾條呢,很容易有燒灼感,刺痛,熱力猛烈多了。
推薦閱讀:

鯨魚島
不要怕別人看不到你:
請說出你的理想?
理想,自由,現實,責任(一)
女生眼中的5類理想男朋友

TAG:春季 | 理想 | 艾灸 | 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