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原汁原味的年味

原汁原味的年味

  「一家人家的生活過得好不好,就看這家人家有沒有過年過節的味道。」這是外婆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老話。小時候,我們家不富裕,但因為外婆會過日子,所以我們家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外婆過世10多年了,前不久同學相聚,還有兩位女同學念叨著我外婆做的酒釀湯糰、核桃棗泥糕、豆沙粽子、冬筍鮮肉塌餅如何好吃,至今難忘……

  青少年時代最興奮的是過年。父母帶著我們去買新書、貼春聯;外婆從我們出生開始,過年前為每個孩子做一雙漂亮的新鞋、一件新棉衣。除夕的晚上我們的枕頭底下每人有一個紅包,裡面裝的是壓歲錢。雖然家裡房子小,傢具簡陋,但我們感覺家裡非常溫暖。掛在天井裡的咸雞、鹹肉、酒糟黃魚映入眼帘,自製的甜酒釀香味撲鼻,炒豆沙、自磨糯米粉,呼喚左鄰右舍的阿姨、婆婆一起包粽子、蒸糯米糕……大人、孩子都忙碌著、歡笑著,弄堂里瀰漫著過節的味兒,此刻,最後的結果已經不重要了,大家都在享受這個過程所帶來的節日氣氛。接下來就是祭祖、吃年夜飯、放鞭炮、聽故事、拜大年。走親訪友的熱鬧一直要延續到年正月十五鬧元宵。讀小學時,外婆教我們比賽包湯圓,看誰包的湯圓個小餡多。那時的弄堂里因為老一輩都能幹,所以當時的男孩、女孩都學會了包湯圓。那些年,雖然物質匱乏但難不倒像外婆一類的能幹巧婦。她們總能把有限的資源無限地擴大,讓家人過上愉快的生活。我和妹妹的第一件絲綢新棉襖就是外婆把一條絲綢被面改製成的。

  如今日子富裕了,論吃的和穿的條件天天像過年,但過年的喜慶味兒反倒沒有以前濃烈了。親戚家人團聚直接飯店報到,兩個小時吃完轉身拜拜明年再見。衣服、鞋子常常在買新的,過年穿不穿新衣連孩子都覺得無所謂,過年過節時吃的粽子、湯糰、糯米糕點等美食都不時興自己動手做了,改成上超市購買……針對中國傳統節日味兒越來越淡的現象,3年前,中央文明辦就向全國各省市發出了要過好每一個「我們的節日」的號召。要傳承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要把民俗發揚光大,要「紅紅火火過大年,熱熱鬧鬧過佳節」。全國各地積極響應,過年過節的假期里各類豐富多彩的群眾性節日文化活動精彩紛呈……

  加強與親朋好友的溝通,培養孩子有孝敬長輩的機會。一位女友說,過年過節看望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她就教孩子幫外婆、奶奶洗一次腳,幫外公、爺爺剪剪指甲,兩代人與老人們一起聊聊天。完成了這些項目後,孩子心安理得地享受長輩們送給他的禮物,回家有感而發記日記,後又變成作文,一不小心還上牆算範文了。著名笑星潘長江家已連續舉辦了多年的家庭春晚。他說之所以要辦這樣的家庭春晚是想利用這種方式抒發親情,表達團結。準備節目、演出的過程也是釋放一下辛苦一年的壓力,讓全家過個樂呵年。

  過一個「原汁原味」的春節令人懷念,也是每一個熱愛生活的普通人所為之追逐的。其實過年過節並不全在吃一頓大餐上,而是應該注重營造過節的氣氛。為年老的父母準備好過年的新衣,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準備一個紅包,為親朋好友準備一份禮物,去敬老院探望一下老鄰居,讓老人過節有收穫、有喜悅,給人快樂自己會更快樂!

點擊這裡看《更多精彩》


推薦閱讀:

【原創】 年味兒(四)
異國年味濃 他鄉似故鄉
春節瀟洒出遊 那些年味兒十足的旅遊地
過小年一定要做的這些事,你都知道嗎? | 年味自此始
【攜程夠年味約片】進行中

TAG:年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