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板眼——戲曲的節奏

在中國戲曲音樂中,常由「司鼓」演奏鼓、板,作為指揮樂器來掌控樂曲的節奏和力度。

板多用在每一小節的強拍上,鼓則多用在弱拍和次強拍上,強拍叫做「板位」,弱(次強)拍叫做「眼位」,這就是「板眼」的由來。

戲曲音樂有一板一眼(即2/4拍,在一小節中有一個強拍「板」和一個弱拍「眼」)、一板三眼(即4/4拍,在一小節中有一個強拍「板」和三個非強拍「眼」——分別叫做「頭眼」、「中眼」[即次強拍]、「末眼」)、有板無眼(1/4拍,每小節只有一拍,只有 「板」而沒有「眼」)、無板無眼(散板)等多種節奏形式;

如在京劇中,一板一眼有原板和二六板(原板是各個聲腔體系的基本唱腔板式,其它板式都是由〔原板〕發展變化出來的;二六板實質是一種經過緊縮、變化的〔原板〕);

一板三眼有慢板,是各種板式中速度最慢、節奏最徐緩的,由基本唱腔板式經過加花、加襯、摹仿、發展而來,在演唱中要注意做到速度雖慢而節奏不拖沓,即所謂演唱的「慢板要緊」;

有板無眼有流水板和快板,流水板是〔二六板〕經過進一步的緊縮所形成的唱腔,其旋律有一種好似「行雲流水」般的流暢、舒展的感覺;快板是〔流水板〕進一步緊縮的產物,唱起來有如珠落玉盤,乾脆利落,是京劇唱腔中速度最快、節奏最緊促的板式,在演唱中要特別注意不能唱的慌忙混亂,一定要把每個字唱得清清楚楚,每個字都要有力度、有感情,這就叫做演唱「快板要穩」。

凡是有「板眼」的唱段,就叫做「上板」的唱段;在演唱中從自由節拍到固定節拍的轉變,就叫做「上板」,演唱時節奏自由的唱段則叫做「不上板」的唱段,包括「散拉(打)散唱」和「緊拉(打)慢唱」;

不上板的唱段也有其暗中掌握的內心節奏(俗稱有「心板」),而決不是毫無節奏規律的任意「自由」演唱;

散拉(打)散唱有〔導板〕、〔散板〕,導板是一種自由節拍的板式,只有一句,一般都置於一段唱腔的開頭,曲調比較舒展、昂揚,節奏自由而相對比較慢,其旋律是由該聲腔系統的基本板式唱腔經過簡化、散化而形成的;散板節奏與〔導板〕一樣是自由的,但它不限於一個上句,而是上下句都有;

散拉(打)散唱中京胡的伴奏是「散」(自由節拍)著「拉」的、鼓板的節奏是「散」著「打」的,演員的唱腔也是「散」著「唱」的;也就是伴奏與演唱都是自由節拍的;當然這種唱法一定要求要有「心板」,演唱上 「散板不散」或「散板要准」(即要唱得緊湊、有分寸、有內心節奏);

緊拉(打)慢唱有〔搖板〕,京胡的伴奏是「緊」(以1/4、1/8的節奏)著「拉」的、鼓板的節奏也是「緊」著「打」的,但演員的唱腔卻是「散」(自由節拍)著唱的;這樣往往會由於伴奏與演唱的節奏反差而產生一種要麼是「搖曳生姿」的瀟洒感,要麼是「內緊外松」的緊張感。

「有板有眼」,就是說音樂強弱分明,節拍準確;而被引申到生活語境中,就變成了做事條理、穩當。

「一板一眼」,表示音樂強弱交替,規律性強;引申到生活中,可以表示規矩、有條不紊,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沒有變通、思想死板。

板式對比:

【皮黃】-【梆子】

(慢板)-(慢板)

(原板)-(二八)

(二六)-(快二八)

(流水)-(流水)(一字)

(快板)-(快板)

(搖板)-(緊二八)

(散板)-(散板)(也作(非板)、(飛板))


推薦閱讀:

音樂節奏與速度(實用小貼)
給業餘愛好者:關於學好笛子的三個條件:音準、節奏、音色
需要來點小節奏嗎?
鄒陽,石琳教恰恰, 恰恰細節,如何踩對拉丁舞中恰恰的節奏

TAG:戲曲 | 節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