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東雨:泰國如何保證遷徙自由

焦東雨:泰國如何保證遷徙自由發布時間:2013-01-18 09:24 作者:焦東雨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點擊:499次

  [內容簡要]:在泰國,戶籍制度主要是用來統計人口,知道了人口的分布,政府在提供教育、醫療等資源時,才好分配財政預算。它的主要功能是,幫助政府向全體國民提供更好的服務。

  泰國城市化水平稍遜於中國,2011年泰國總人口為6400萬,其中五分之二,也即2500萬人為農村人口,從事農業的勞動力則有1500萬,農業貢獻在泰國GDP也僅佔五分之一左右。泰國唯一的大都市就是首都曼谷。從人口結構上來說,泰國仍是一個農業國家。  泰國駐華大使館農業處公使銜參讚頌蓬?尼穆楚阿介紹,過去十年,由於城市擴張、工業和交通用地,泰國可耕種的土地正持續減少;而農村出生的年輕一代人,由於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多數也不願從事農業。  根據社科院《泰國》一書的介紹,泰國仍存在較大的城鄉差距,而且尤以曼谷與其他地區之間的差距最為突出,主要原因是各種產業多集中在曼谷。  因此,泰國也有一些人為了尋求更好的就業、教育機會,享受更好的文化、醫療等設施等,選擇從農村移民城市。  泰國官方數據顯示,2009年國內移民為200萬,這其中不僅包括進城找工作、上學、購房以及與家庭團聚的人,而且還包括從城裡返鄉的人。  無論是進城找工作,還是返回鄉下生活,這都是泰國公民的自由。泰國憲法明文規定,公民在泰王國的國土上有行動和選擇居住地點的自由。  自1932年確立君主立憲制至今,泰國已有18個版本的憲法,現行憲法為2007年的版本。但無論憲法如何更迭,從第一部憲法開始,公民的遷徙自由權利從來沒有在憲法中動搖。  遷徙自由,在泰國意味著公民可以選擇國境內的任何城市或者鄉村,居住、工作,可以選擇遷移戶口,也可以選擇保留戶口在原戶籍地,全憑個人意願。  泰國也有戶籍制度,但對泰國人而言,戶籍只不過是一紙身份憑證而已。無論戶籍在哪裡,泰國公民都能在政治、社會、文化等方面享有基本的平等權利。  從1956年現國王拉瑪九世登基,泰國開始全面實行戶籍制度。1972年泰國開始有紙質的戶口本,如今則已絕大部分實現了數字化和電腦聯網。  外省人要遷移戶口到曼谷,有兩種途徑:一是只要能負擔得起曼谷的房價,在曼谷購房,即可遷移戶口;二是擁有曼谷戶籍的人,願意接收你,也可以把戶籍遷移到接收人名下。  對於辦理戶口遷移的手續,在沒有實現數字化的2007年之前,泰國人還需要有人在原戶籍地幫忙辦理;但現在聯網辦公,只用憑身份證、戶口本到當地戶籍管理部門,一個小時之內就能完成。  泰國也有身份證,同樣也基本實現了數字化。  泰國的身份證,除卡片表面上的個人基本信息外,還有條碼和金屬晶元。你從哪裡來、戶籍在哪裡、歷次換身份證的照片等信息,都可以通過讀卡器顯示。另外,最新版的身份證還增加了納稅記錄的功能。  只要有身份證,泰國公民在哪裡都可以辦理結婚登記等手續。泰國身份證六年換一次,到期同樣不用回老家辦理,在當地即可實現。  雖然在泰國更換戶籍是如此容易,但並沒有出現大批外地人蜂擁換取曼谷戶籍的事情,一個簡單的原因是,擁有曼谷戶籍,並不意味著可以享有比其他地方的人更多更好的待遇。  在泰國,戶籍制度主要是用來統計人口,知道了人口的分布,政府在提供教育、醫療等資源時,才好分配財政預算。戶籍制度在泰國的主要功能是,幫助政府向全體國民提供更好的服務。  外省泰國公民在曼谷工作、生活,但沒有曼谷戶籍的,無論是政治權利、子女受教育權利,還是醫療、社會保障等權利,都不會受到影響。  對泰國人而言,與戶籍關聯最密切的是選舉權。趕上大選年,非曼谷戶籍的泰國公民,可以回戶籍地參加投票,要在曼谷參加選舉投票的話,只需提前到當地選舉委員會登記,說明原因,然後就可在投票日前一到兩周內,參加專為包括世界各地不在戶籍地居住的泰國公民安排的提前投票。  當然,異地的投票,仍計算在戶籍所在地的選區。對於新遷入戶籍的居民,則必須在投票日3個月前完成遷移手續。  對於子女上學,泰國提供12年的免費義務教育,除極個別的頂尖名校,絕大多數學校都沒有戶籍限制,面向全國各地戶籍的學生。  小學生一般選擇就近入學,或者選擇家長工作單位附近的學校,初高中生則可能會產生擇校問題。家長們考慮更多的,不是距離遠近,而是學校的教育質量如何。  教育質量較好的學校,通常的做法是設置一定的配額:比如50%的名額留給本校學生,不用考試直接升學;10%的名額留給擁有學區戶口的學生,但必須參加當地基礎教育委員會組織的抽籤,抽中者可直接就讀;剩下40%名額留給沒有戶籍或戶籍不在本學區以及抽籤不中的學生,通過考試擇優錄取。各個學校的配額如何設置、比例多少,不一而足。  對於名氣非常大的學校,由於名額有限,即便是曼谷本地人也很難進,這種學校往往不考量戶籍,而是通過統一考試擇優錄取。  而考大學,則完全不限戶籍,面向全國考生。大學一般有兩種錄取方式,一是學校提前組織的自主招生,選拔最優秀的學生;二是全國統一考試,錄取成績由高中三年平均分數(GPA)加上統一考試成績組成。  對於醫療保險等,泰國分政府、僱主和個人三方繳納,公民個人選擇住地附近的醫保醫院,如果確實超過了醫院的承載能力,公民可選擇另外一家較近的醫院。  在醫保上,涉及到戶籍的群體,是政府救助的失業、貧困人口,即「30銖計劃」,必須在戶籍所在地,到指定醫院就醫,只需交納30泰銖(合人民幣6元),即可享受基本醫療服務。  在涉及失業、貧困等需要政府救濟的人群時,政府也會使用戶籍加以調控。但對於更廣範圍內的城鄉差距問題,政府更多的努力是增加農民收入。  泰國主要農產品為大米、橡膠、木薯、熱帶水果和海產品,而且多以出口為主,目前越來越多的橡膠種植正取代大米的種植。  除了政府補貼農民鼓勵種植經濟作物增加農民收入外,泰國政府拉低地區差異採取的主要措施還包括:加快城市化進程,增加就業崗位,吸引農民進城工作;分散產業布局,發展地區經濟中心,減少城鄉間和地區間差異;提高各個府(省)的薪資水平,人們在家鄉就業,薪水可能比在曼谷還要好。  泰國駐華大使館農業處公使銜參讚頌蓬?尼穆楚阿提供的2009年的泰國國民收入平均標準顯示,城市中產階層收入僅為農村地區正常收入水平的兩倍。  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習中文的張博文是泰國上議院秘書處一位外事官員,他的家鄉是泰國東北部鄰近寮國的廊開府。1989年的數據顯示,東北地區人均收入還不到曼谷地區的九分之一。據張博文介紹,如今廊開府城裡跟曼谷沒有什麼差別。「村裡則比較安靜,大部分都是農民,生活比較安逸,樂於農村的生活。而且,很多年輕人到曼谷工作,到了一定年齡都會回老家,住自家房子,生活成本也低。現在農村生活也便利多了。地方政府推動農民種植樹膠,經濟效益很好。農民每家都有車,農閑時就開車出去旅遊。」  地區差異的縮小,大大緩解了大城市危機,雖然對於年輕人來說,大城市仍然更有魅力,但農村生活也極有競爭力。一方面,農村地區的收入與城市差距並不那麼大,另一方面,農民有自家房屋、糧食、蔬菜,且空氣、交通更優於城市。所以,沒有出現大批農村人蜂擁進入大城市的情形。  就這樣,在保證權利不受限制、城鄉差異降低的前提下,泰國保障了人口既自由又良性的流動。泰國的戶籍制度則為這種自由、良性的流動提供了良好的服務和保障。
來源: 中國周刊 | 來源日期:2013-01-04 | 責任編輯:黃南

推薦閱讀:

李克強:逐步減少大規模人口候鳥式遷徙(圖)
鳥的遷徙
財富的遷徙:哪裡能讓1塊錢生出2塊錢 甚至更多
科學家全球採集DNA樣本追蹤人類遷徙路線(4)
文藝青年城市遷徙指南

TAG:自由 | 泰國 | 遷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