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營養的概念

合理營養的含義是:從食物中攝取的各種營養素與身體對這些營養素的需要達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過多。缺乏某些營養素會引起營養缺乏病,如缺鈣引起的佝僂病,缺鐵引起的貧血等。某些營養素(如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攝人過多又會導致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富貴病」。營養缺乏和營養過剩引起的病態統稱為營養不良,都是營養攝取不合理的後果,對健康是十分有害的。

由於沒有一種食物能供給我們身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素,所以我們在安排膳食時要盡量食用多樣化的食物,根據各種食物中不同的營養成分恰當地調配膳食,來全面滿足身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合理營養還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調方法。一日三餐應定時定量。一般來說,三餐食物量的分配不應相差很多,午餐可適當多一些。不吃早餐和暴飲暴食都是不合理的進食方式。合理的烹調方法不僅可使食物味美可口,還能促進消化吸收,甚至可起到消毒殺菌的作用,但在烹調過程中應注意盡量減少營養素的損失。例如,淘米時過度搓洗,高溫油炸食品,新鮮蔬菜切碎後長時間用水浸泡和長時間熬煮等都會導致營養素的流失。我國迫切需要普及營養知識,使人民群眾知道如何獲得更多合理營養。

營養素的供給量簡稱供給量,它是衡量群體營養素攝取量是否合理的標準。營養學家們在制訂供給量時不僅考慮了個體差異,還參照了飲食習慣和食物的生產供應情況。供給量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營養科學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學家們將根據需要及時加以修訂。供給量標準主要用於評價群體膳食質量,對於個人,供給量僅作為參考。


推薦閱讀:

冠心病合理用藥指南—冠心病合併腦卒中的管理
抗藥性病菌步步升級 需合理選擇使用抗菌葯
中成藥的合理應用
合理用藥知識100問(1~10)
傳銷犯罪獨立成罪的合理性及模式 —兼評《刑法修正案(七) 》

TAG:營養 | 概念 | 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