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衍生品何故擱淺?

變形金剛成熱銷品

看一部《變形金剛4》,可能就幾十上百塊錢,但是要想買個最新的正版擎天柱模型回家,你可能要花上幾百到數千元!這種根據影片角色人物、場景、道具、標識等開發的產品,就是所謂的電影衍生品,包括玩具、服裝、飾品、音像、圖書、日用品等。

北美去年的電影總票房不到110億美元(約682億元人民幣),但在2009年,授權開發商品的產值就近900億美元(約5582億元人民幣),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電影衍生品貢獻的。在美國,衍生品的收入高達電影總收入的70%,遠超電影票房2倍多,而在國內,電影收入的90%~95%都來自票房和植入式廣告,很多電影的衍生品收入竟然是零。相比起來,中國雖然已經是全球第二大電影票房市場,但衍生品市場幾乎是一片空白,以金錢來衡量,恐怕還比不上電影院的爆米花和可樂賣得多。

美國市場成熟

迪士尼衍生品收入遠超票房

《變形金剛4》的熱映,除了票房一路高歌猛進,其電影衍生品也賣得相當紅火。數據表明,影片上映第一周,「變形金剛4」淘寶搜索指數環比上升220.2%,足見這個市場有多大。

經過多年發展,好萊塢有一套成熟的電影衍生品開發機制,題材也相當多樣,有漫畫群眾基礎的超級英雄如《蝙蝠俠》《鋼鐵俠》等,或是突發靈感的《賽車總動員》《機器人瓦力》,相關的產品開發甚至早在電影拍攝前就已經展開。

公開數據顯示,美國電影《星球大戰》三部曲全部票房收入為18億美元(約111.65億元人民幣),衍生品入賬卻超過45億美元(約279億元人民幣)。迪士尼動畫電影《獅子王》前期投資僅4500萬美元(約2.79億元人民幣),收穫票房7.8億美元(約48億元人民幣),衍生品收入更高達20億美元(約124億元人民幣)。

因為擁有眾多經典動畫角色,迪士尼公司是最早開發電影衍生品的電影公司之一,加上獨具特色的迪士尼樂園,形成了電影、周邊產品、主題樂園的循環利用,衍生品商業價值開發得淋漓盡致。

2008年,迪士尼的電影總票房不到10億美元(約62億元人民幣),但2008年迪士尼的電影產品銷售額超過200億美元(約1240.5億元人民幣),其電影產品分為六大類280多個產品,吃穿用住行樣樣皆有。在迪士尼內部有一種被稱作敲鑼秀的頭腦風暴活動,所有員工聚集在一起對衍生品的設計生產提供建議,範圍和部門不限,很多創意,都在七嘴八舌中誕生。產品製作與電影製作同步,電影上映,產品同步或提前開賣,「變形金剛」片方孩之寶也遵循的是這樣的節奏。

中國市場剛起步

國內衍生品多是廉價宣傳品

相比美國,國產電影衍生品開發還遠遠不夠,雖然也試圖在衍生品上有所作為,各種各樣的設計製作層出不窮,但除了品牌形象突出的動畫如《喜羊羊與灰太狼》《鎧甲勇士》等,其他類型的電影還是沒有太大作為。

國產電影衍生品最成功的案例就屬《失戀33天》的玩偶「貓小賤」,這是徐靜蕾的設計公司KAiLA的得意之作,當時KAiLA公司也是從劇本階段就介入,最終創造了這個適合影片風格的物品,影片上映後,首批一萬件很快賣斷,「貓小賤」也成為網上話題。

不過這樣的案例很少,大多數電影都是直到要上映前,才匆忙找家禮品公司定製一些東西。也有像博納一樣的,公司有專人負責電影衍生品的製作,根據影片特點提前做出不同價位的各類產品小樣,向各大影院下發征訂單,根據訂單再批量生產。不過這些產品多用於促銷或做首映活動使用,出售的非常少。

國內也有一些走專業化的衍生品公司,宇際星海就有專門的團隊來製作電影衍生品,客戶包括《私人訂製》《催眠大師》《龍門飛甲》等,也有迪士尼公司的《怪獸大學》《雷神》等。電影衍生品部的韓威說,國內電影在這方面一直在進步,但目前市場不大。

韓威說國產片基本每部電影都會做衍生品,但是跟好萊塢不同的是,國產片的衍生品更多像是「宣傳品」,「因為電影口碑不一定好,沒有國外電影那麼有延續性。產品不好推,只能做一些便宜的促銷品,用作宣傳」。

衍生品低價捆綁銷售多

雖然國產片的衍生品不重視銷售,但品種倒也越來越豐富,常規的日曆、明信片、手機殼、鑰匙鏈、公仔之外, 「《葉問2》就做了甄子丹的人偶,《建國大業》做了限量版的瓷器,《赤壁》當時還做了龍泉寶劍,價格到兩三萬元」,韓威介紹。馮小剛的《私人訂製》也做過一批大蔥形狀的抱枕、掛架、杯子等,都放在影院銷售。

現在的電影院大多辟有一塊地方來擺放和銷售電影衍生品,不過真正的銷售情況非常不樂觀。據廣州星匯電影城曾先生介紹,相對於高價的衍生品,低成本的衍生品更受國內消費者歡迎。以他們影院為例,《變形金剛4》的商品賣得比較好的是一些機器人裝飾手環,擎天柱或大黃蜂式樣的鑰匙扣,還有卡包、杯子之類的,因為成本低,放在零食部與電影票一起組成套餐售賣,頗受觀眾歡迎,但「一個《變形金剛4》的工具盒,大概幾百塊的樣子,問津的人卻不多」。另外,《怪獸大學》的衍生品水袋也因價格便宜,賣了10萬件,雖然現在電影已經下線很久,但依然在賣。

因為國內衍生品產業鏈沒有建立起來,「觀眾的消費觀也缺乏」,曾先生認為衍生品市場就跟前些年的電影市場一樣, 「觀眾都覺得貴,也沒有什麼意識和習慣,只有少數玩家可能真正對這些衍生品感興趣」。而從市場上來說,衍生品跟爆米花、飲料這些電影院的賣品完全不能比,賣品可能佔到票房10%的比例,衍生品則可以忽略不計。曾先生說:「國內片商也不像好萊塢電影那種能將衍生品做得有紀念意義,值得收藏。現在一般喜歡做個扇子,鉛筆什麼的,隨便發給觀眾,總是給人一種廉價的感覺,缺乏設計感。」這些衍生品也只能跟著影院賣品套餐一起打包銷售。

另外還有一個影響就是盜版。周星馳的電影《長江七號》上映後「七仔」很受歡迎,但大量的盜版也搶佔了市場。《讓子彈飛》的麻將面具很受歡迎,姜文方面先是沒有意識,後來反應太慢,盜版當然也就毫不客氣了。電視劇《愛情公寓》中的人物T恤也頗受歡迎,淘寶上的各種「同款」T恤鋪天蓋地,正版卻幾無作為……

(何源 陳爽 管安琪)


推薦閱讀:

例數授權行業的「奇葩」亂象 中國授權行業需要「有目的的規範」和建立「有意義的規則」
一入衍生品行業深似海,最初,是美好的!
首批衍生品挖的坑,讓我們爬了一年多(二)
相比環球影城,光線、華誼的實景娛樂差在哪?

TAG:電影 | 中國 | 中國電影 | 電影衍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