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業2月4日 科技中國——歡迎光臨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博物館

IT業2月4日

早期歷史 1847年2月4日,第一家電報公司Magnetic開張

1890年2月4日,愛迪生提交四工電報(Quadruplex Telegraph. (US No. 420,594) )專利申請

1948年2月4日,Ken Thompson出生。Ken Thompson,C語言前身B語言的作者,Unix的發明人之一(另一個是Dennis M. Riche老大,被尊為DMR),Belle(一個厲害的國際象棋程序)的作者之一,操作系統Plan 9的主要作者(另一個是大牛人Rob Pike, 前不久被google挖走了)。Ken爺爺也算是計算機歷史上開天闢地的人物了。1969年還是計算機史前時代,普通人都認為只有大型機才能運行通用的操作系統,小型機只有高山仰止的份兒。至於用高級語言來寫操作系統,更是笑談。Ken爺爺自然不是池中物,於是他和DMR怒了,在1969年到1970間用彙編在PDP-7上寫出了UNIX的第一個版本。他們並不知道,一場轟轟烈烈的UNIX傳奇由此拉開了序幕。Ken爺爺在1971年又把Unix用C重寫,於是C在隨後20年成就了不知多少豪傑的夢想和光榮。Ken爺爺還有段佳話:裝了UNIX的PDP-11最早被安裝在Bell Lab里供大家日常使用。很快大家就發現Ken爺爺總能進入他們的帳戶,獲得最高許可權。Bell Lab里的科學家都心比天高,當然被搞得鬱悶無比。於是有高手怒了,跳出來分析了UNIX代碼,找到後門,修改代碼,然後重新編譯了整個UNIX。就在大家都以為「這個世界清凈了」的時候,他們發現Ken爺爺還是輕而易舉地拿到他們的帳戶許可權,百思不解後,只好繼續鬱悶。誰知道這一鬱悶,就鬱悶了14年,直到Ken爺爺道出個中緣由。原來,代碼里的確有後門,但後門不在Unix代碼里,而在編譯Unix代碼的C編譯器里。每次C編譯器編譯UNIX的代碼,就自動生成後門代碼。而整個Bell Lab的人,都是用Ken爺爺的C編譯器。

1957年2月4日,The first electric portable typewriter, the Model 5TE, is introduced by Smith-Corona, in Syracuse, New York. Read more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portable typewriter at Will Davis』s website.

 1988年2月4日,紐約證券交易所宣布限制使用計算機交易系統

1994年2月4日,Swedish prime minister Carl Bildt sends an email to US President Bill Clinton, marking the first email exchange between two heads of state.

 1996年2月4日,中國對互聯網上色情和政治內容實行審查

 1996年2月4日,Prodigy率先宣布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每小時1美元

 1996年2月4日,微軟宣布取消拖延以及的「Blackbird」工具

1997年2月4日,Apple電腦宣布以4.27億美元購併NeXT。in order to use the company』s OpenStep operating system as the basis for Mac OS X.

1998年2月4日,蓋茨在布魯塞爾遭遇蛋糕襲擊。Bill Gates is struck in the face by a cream pie thrown by Noel Godin during a visit to Belgian government officials in Brussels. Watch a video of the incident at Bitstorm.

2004年2月4日,Mark Zuckerberg創辦Facebook網站。Harvard University sophomore Mark Zuckerberg founds the social networking site Facebook under the domain 「thefacebook.com」. Membership was originally intended for Harvard students. Within a month, over half of the college』s undergraduates had registered with the website. In March, the service was expanded to include Columbia, Stanford, and Yale students as well.

目錄
  • ? 近期歷史
  • ? 中國歷史
  • ? 科技史上的今天
  • ? 歷史詳解
  • [顯示全部]

    近期歷史回目錄

    02/04/2005 Gosling: Huge security hole in .Net 02/04/2005 Crashed cars may soon be able to dial 999 for help 02/04/2005 The Ascent of the Robotic Attack Jet 02/04/2005 A Catfight over Allergy-Free Kitties 02/04/2005 Software bots could menace Google ads 02/04/2005 Charity gives 40,000 PCs a fresh start 02/04/2005 Cost of Spam Soars Toward $22 Billion 02/04/2005 Windows glitches to get fixes 02/04/2005 Game firm holds "cast" auditions 02/04/2005 MP3.com"s Robertson Getting Back In Biz 02/04/2005 Eudora Holes Patched 02/04/2005 1 TB Disk up for Standardization 02/04/2005 E-mail meltdown claims take heat 02/04/2004 Sun Nails 10,000-Seat Deal For StarOffice 7 In India, Ships Solaris x86 Version 02/04/2004 Windows XP 64-Bit Edition for AMD Systems Gets Public Preview 02/04/2004 Mars Soil Image Mystifies Scientists 02/04/2004 Mydoom virus starts to fizzle out 02/04/2004 How to make spam unstoppable 02/04/2004 Microsoft picks new fight with Linux, IBM 02/04/2004 Yahoo composing music download plan 02/04/2004 Moon mission will "talk" to web surfers 02/04/2004 Oracle Offers $9.4 Billion for PeopleSoft 02/04/2004 HP Acquiring Two for Automated IT 02/04/2004 Intrado Buys Wireless Data Provider 02/04/2004 Software flaw may leave Cisco gear vulnerable 02/04/2004 Sony Corp. teaming up with IBM 02/04/2004 Create a Hoax, Earn Damnation 02/04/2004 Monster librarian at work

    中國歷史回目錄

    1902年2月4日 美國著名飛行家林白誕辰

      1929年2月4日,我國首次放映有聲電影,是一部美國片《飛行將軍》,放映的地點是上海夏令影戲院。

    1936年2月4日,獲諾貝爾獎的美籍華人——丁肇中誕辰

      1975年2月4日,我國地震工作者成功地預報了發生在遼寧省海城、營口地區的7.3級強烈地震,避免了人員傷亡。這次的地震預報相當準確,誤差僅一兩個小時。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對地震的成功預報,被世界科技界稱為「地震科學史上的奇蹟」。

    1975年2月4日 劉家峽水電站建成

    1994年2月4日,中國實現納米技術的突破。1994年2月4日,中國科技人員成功地在室溫條件下實現了固體表面原子的操縱和移植工作,使中國在納米科技這一尖端領域走在國際科技前沿。

    1995年2月4日,中美貿易知識產權戰一觸即發。1995年2月4日,中美貿易知識產權戰一觸即發。當日,外貿部發言人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單方面宣布對我國出口到美國的電子、傢具等產品實行貿易報復,關稅提高到百分之一百發表講話,表示極大的遺憾和強烈的不滿,同日公布了反報復清單。

    1999年2月4日,「中國南極長城站」站名在南極揭牌。1999年2月4日上午,前往南極進行慰問的我國國家代表團和中國南極長城站的10多名考察隊員,為長城站站名舉行了揭牌儀式。由國家海洋局局長張登義任團長的國家代表團,1月30日從北京出發,2月2日抵達位於南極喬治王島的長城站。張登義在儀式上說,我國的南極考察活動,一直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關心和全國人民的支持。我們要發揚求實創新的精神,探索南極,保護南極,為人類和平利用南極做出中國人應有的貢獻。參加揭牌儀式的還有來自智利、俄羅斯、烏拉圭等國南極考察站的站長。整個揭牌儀式在簡潔、熱烈和友好的氣氛中進行。

    科技史上的今天回目錄

    1906年2月4日 冥王星的發現者克萊德·湯博誕生

      1928年2月4日,荷蘭著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洛倫茲在哈勒姆逝世。洛倫茲1895年提出了著名的洛倫茲公式,它是經典物理過渡到相對論物理的的重要橋樑,是相對論的重要基礎。1896年洛倫茲用經典電子理論定量地解釋了磁場中光譜線發生分裂的現象,由此他和塞曼一起獲得1902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1968年2月4日,世界上第一艘遠洋氣墊船下水 1968年2月4日,世界上第一艘遠洋氣墊船下水。下水儀式在英國南海岩懷特島舉行。這艘重195噸的氣墊船冒著8級大風、頂著兩米多高的海浪前進。現在這種氣墊船已經在英吉利海峽廣泛使用。

    1976年2月4日 瓜地馬拉發生強烈地震,6千多人喪生

    1993年2月4日,俄羅斯成功地進行太空鐿實驗

    太空鏡在繞地球飛行

    1993年2月4日,俄國斯宇航員在「和平」號軌道站成功地進行人類首次實驗,用太空鏡(又稱太陽傘)將陽光反射到地球的部分地區。凌晨3時45分,攜帶太空鏡的「進步」號宇宙飛船離開「和平」號軌道站。當飛船飛到350多公里的高空後,由鍍鋁塑料膜製成的太空鏡被固定在飛船頭部系留圈的捲筒上。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太空鏡徐徐打開,形成直徑為20米的反光圓盤。太空鏡繞地球飛行,將太陽光反射到當時處在黑夜中的歐洲部分地區,里昂、日內瓦和慕尼黑等城市均被反射光照亮。此次實驗成功,是人類人是照明和能源利用的新突破,人們可用太空鏡為極圈內的城鎮和自然災害區照明。

    1999年2月4日,俄宇航員進行「人造月亮」試驗。1999年2月4日,俄羅斯向太空發射了一枚「人造月亮」。

    據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這次使用的陽光反射器鏡面直徑達25米,由許多鏡瓣組成,鏡瓣表面鍍有特製的鋁薄膜。反射器安裝在目前正與和平號對接飛行的進步號貨運飛船上,由宇航員遙控使其朝向太陽,把陽光反射到地面上的預定區域。

    歷史詳解回目錄

    Unix時代的開創者Ken Thompson(1943~)

    自圖靈獎誕生以來,其獲得者一直都是計算機領域的科學家與學者,而在所有這些界的圖靈獎中只有唯一的一界有個例外,那就是Ken Thompson與Dennis M. Ritchie,他們都是計算機軟體工程師。

    Ken Thompson,1943年出生於美國新奧爾良。1960年,Ken進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主修電氣工程。1965年從伯克利畢業後,又花了一年的時間在該校取得了電子工程碩士的學位。不知道是時代造就英雄,還是英雄順應時代而生,在Ken讀書期間,正好趕上了計算機時代蓬勃發展的起步階段,自小喜歡電氣的Ken接觸到計算機後,立即完全沉迷了進去,從1962年的開始,他就在學校的計算機中心找到份工作,專門負責程序的編寫。這也為其後他一手開創的Unix時代奠定了良好基礎。

    1966年離開校園的Ken加入了貝爾實驗室。那時的計算機系統還是批處理的天下,程序員只能在又慢又笨重大型機上工作,一般來講是先將程序卡片裝入設備,然後再等1個小時再過來取回運算的結果,其效率之低可想而知。應市場的需要,當時貝爾實驗室與麻省理工學院以及通用電氣公司聯合開發了一個多用戶分時操作系統,取名為Multics(多路信息計算系統),Ken當時就是這個系統的開發人員之一,在開發Multics的期間,Ken創造出了名為Bon的編程語言。可惜因為這個系統不但開發周期長,成本高,而且龐大而緩慢,市場前景完全不被看好,最後貝爾實驗室從這個項目中撤了出來。這對於Ken而言,簡直是個巨大的不幸,因為他自己用寫的一個「star travel」遊戲就是完全基於Multics的,退出Multics項目意味著Ken將沒有機器可以再玩這個遊戲了。

    面對此情此景,Ken作為一個創造者的本性立即體現了出來,於是他決定自己寫一個操作系統來滿足他玩遊戲的需要,說干就干,Ken找到了一台廢棄已久的老式PDP-7,並在這台機器上重寫了他的遊戲。在這個過程中,Ken有了一個主意,要開發一個全新的操作系統。利用PDP-7上的彙編語言,Ken只花了一個月就編寫完了操作系統的內核,在這個一個月中,他一周一個內核,一個文件系統,一個編輯器和一個編譯程序的完成。做完這個系統後,Ken將其命名為UN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ystem,縮寫為 UNICS,後來做了一下改動,稱為UNIX,在開發第一版Unix的過程中,Ken還開發出一種新的語言,即C語言的前身——B語言,這種語言簡潔明了,接近於硬體語言,第一版的Unix就是基於B語言來開發的。

    Unix的出現開始雖然並不為大家所看好,但是卻引起了貝爾實驗室另一位同事的注意,這就是Dennis M. Ritchie,於是Dennis主動加入了進來共同完善這個系統。至此一場轟轟烈烈的Unix的傳奇時代才真正的拉開了序幕。1972年,他們聯手將Unix移植到當時最先進的大型機PDP-2上,由於Unix是如此的簡潔、穩定與高效,以至於當時大家都放棄了PDP-2上自帶的DEC操作系統,而完全改用Unix,這時的Unix已經開始走向成熟了。在1973年之前Unix還不太為外界所知,到同年10月,Unix在IBM舉辦的操作系統原理專題研討會上被提及,當Ken和Dennis在會上宣讀論文並展示Unix後,整個會場轟動了,大家都立即湧上來索取這種新型的操作系統的程序。隨著Unix的需求量的日益增加,Ken與Dennis決定將Unix進一步改寫,以便可以移植到各種不同的硬體系統,由於Unix的原碼中不少是用彙編完成,不具備良好的移植性,正好Dennis在1973年在B語言的基礎上開發出了C語言,C語言靈活,高效性,與硬體無關,並且不失其簡潔性,正是Unix移植所需要的法寶,於是舊版的Unix與C語言完美結合在一起產生了新的可移植的Unix系統。隨著Unix的廣泛使用,C語言也成為了當時最受歡迎的編程語言一直到延續至令。

    說到Unix與C語言,還有一段小故事,當時安裝了Unix的PDP-11被放在貝爾實驗室供大家使用,有一天大傢伙發現Ken總是可以得到最高的許可權輕鬆進入他們的帳戶,在貝爾實驗室這種高人云集的地方,這簡單是太不能容忍了,於是有若干高人跳了出來,仔細分析Unix代碼,找到後門,修改後再重新編譯整個Unix,當所有人都以為這個世界應該從此清靜了的時候,卻發現Ken還是很容易就取得了他們的帳戶許可權,為此大家鬱悶不已。至到很多年後,Ken才道出其中的原委,原來代碼里確實存在後門,不過並不在Unix代碼中,而是藏在編譯Unix的編譯器里,每次編譯器編譯時就會自動加入後門代碼,而當時整個貝爾實驗室都用的是Ken所寫的C編譯器。

    由於Unix與C語言的深遠影響,1983年美國計算機協會將當年的圖靈獎破例頒給了作為軟體工程師的Ken與Dennis,並在當年還決定新設立一個獎項――軟體系統獎,以獎勵那些優秀的軟體開發者,當然首個軟體系統獎也是非他們兩人莫屬了。

    雖然Unix與C語言讓Ken與Dennis功成名就,但是他們兩人都沒有走那些IT史上自己創業的通用套路,而是一直留在貝爾實驗室從事其喜愛的軟體開發工作。到了2000年12月時,Ken正式退休,離開了工作了幾十年的貝爾實驗室開始享受他晚年的時光,但是Ken怎麼能閑得下來呢,於是他乾脆將他的另一個愛好:飛機,變成正式的職業,成為了一名專職的飛行員。至此,他所開創的Unix時代已經完全與他無關了。

    1943年2月4日,Unix之父、圖靈獎得主、美國工程院院士Ken Thompson出生於美國新奧爾良。

    歷史上的今天還有一件大事是2004年2月4日Facebook網站上線。但Facebook的故事已經被媒體和電影、圖書說濫,我們就不再重複了。

    1943年2月4日,Unix之父、圖靈獎得主、美國工程院院士Ken Thompson出生於美國新奧爾良。在《編程人生》一書的訪談中,他回憶自己小學時受到的教育很爛,但有一堂課講了二進位,自小喜歡邏輯的他立即被迷住了,他做了很多二進位運算,還藉助一台十進位計算器擴展到各種進位。到了高中,他又迷上了電子,自己製作無線電、示波器和放大器。

    1960年,Ken如願進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主修電氣工程。二年級的時候他有機會使用一台模擬計算機,因為沒有別人搶,實際上成了他的專用。解釋程序太慢,他不得不直接用彙編編程,並從中學會了什麼是計算機。後來一個假期他又得到了解釋程序的源代碼清單,在不懂程序所用語言的情況下,他仔細研讀,學會了編程,並在學校找到編程的工作。1965年本科畢業後他沒有別的地方去,留校了。有個教授為他申請了碩士,於是他又讀了一年碩士。碩士導師是著名的資訊理論和博弈論專家Elwyn Berlekamp。當然,Ken自己回憶,實際上他大部分都是在自學,就畢業了。

    Berlekamp也是一位傳奇人物,博士導師是香農、Gallager等大師,發明了Berlekamp 、Welch-Berlekamp 和 Berlekamp-Massey等著名演算法。他花了不少時間研究圍棋等博弈遊戲,是組合博弈論的創始人之一。他還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數學系裡唯一一位沒有數學學位的教授。更有意思的是,他曾與同事共同創辦了Axcom交易顧問公司,在其編寫的演算法指導下的基金創造了55%凈回報率的奇蹟。今天,這支基金仍然在運作,它就是傳奇基金公司文藝復興(Renaissance,另一家由數學教授創辦的公司)旗下歷史最長的Medallion。

    離開校園後,Thompson加入了貝爾實驗室。應市場的需要,當時貝爾實驗室與麻省理工學院以及通用電氣公司正在聯合開發一個多用戶分時操作系統,取名為Multics(多路信息計算系統),Thompson成為這個系統的開發人員之一。在開發Multics的期間,Ken創造出了名為Bon的編程語言。可惜因為這個系統不但開發周期長,成本高,而且龐大而緩慢,市場前景完全不被看好,最後貝爾實驗室從這個項目中撤了出來。這對於Ken而言,簡直是個巨大的不幸,因為他自己用寫的一個「star travel」遊戲就是完全基於Multics的,退出Multics項目意味著Ken將沒有機器可以再玩這個遊戲了。

    面對此情此景,Ken作為一個創造者的本性立即體現了出來,於是他決定自己寫一個操作系統來滿足他玩遊戲的需要,說干就干,Ken找到了一台廢棄已久的老式PDP-7,並在這台機器上重寫了他的遊戲。在這個過程中,Ken有了一個主意,要開發一個全新的操作系統。利用PDP-7上的彙編語言,Ken只花了一個月就編寫完了操作系統的內核,在這個一個月中,他一周一個內核,一個文件系統,一個編輯器和一個編譯程序的完成。做完這個系統後,Ken將其命名為UN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ystem,縮寫為 UNICS,後來做了一下改動,UNIX誕生了。

    為了開發Unix,Ken還開發了一種新的語言,即C語言的前身——B語言,這種語言簡潔明了,接近於硬體語言。Unix的出現開始雖然並不為大家所看好,但是卻引起了貝爾實驗室另一位同事的注意,這就是Dennis M. Ritchie,於是Dennis主動加入進來共同完善這個系統。1972年,他們聯手將Unix移植到當時最先進的大型機PDP-2上。由於Unix是如此的簡潔、穩定與高效,以至於當時大家都放棄了PDP-2上自帶的DEC操作系統,而完全改用Unix,這時的Unix已經開始走向成熟了。

    在1973年之前Unix還不太為外界所知,到同年10月,Unix在IBM舉辦的操作系統原理專題研討會上被提及,當Ken和Dennis在會上宣讀論文並展示Unix後,整個會場轟動了,大家都立即湧上來索取這種新型的操作系統的程序。隨著Unix的需求量的日益增加,Ken與Dennis決定將Unix進一步改寫,以便可以移植到各種不同的硬體系統,由於Unix的源代碼中不少是用彙編完成,不具備良好的移植性,正好Dennis在1973年在B語言的基礎上開發出了C語言,C語言靈活,高效性,與硬體無關,並且不失其簡潔性,正是Unix移植所需要的法寶,於是舊版的Unix與C語言完美結合在一起產生了新的可移植的Unix系統。隨著Unix的廣泛使用,C語言也成為了當時最受歡迎的編程語言,一直延續至令。

    說到Unix與C語言,還有一段小故事,當時安裝了Unix的PDP-11被放在貝爾實驗室供大家使用,有一天大傢伙發現Ken總是可以得到最高的許可權輕鬆進入他們的帳戶,在貝爾實驗室這種高人云集的地方,這簡單是太不能容忍了,於是有若干高人跳了出來,仔細分析Unix代碼,找到後門,修改後再重新編譯整個Unix,當所有人都以為這個世界應該從此清靜了的時候,卻發現Ken還是很容易就取得了他們的帳戶許可權,為此大家鬱悶不已。直到很多年後,Ken才道出其中的原委,原來代碼里確實存在後門,不過並不在Unix代碼中,而是藏在編譯Unix的編譯器里,每次編譯器編譯時就會自動加入後門代碼,而當時整個貝爾實驗室都用的是Ken所寫的C編譯器。

    由於Unix與C語言的深遠影響,1983年美國計算機協會將當年的圖靈獎破例頒給了軟體工程師出身的Ken與Dennis,並在當年還決定新設立一個獎項――軟體系統獎,以獎勵那些優秀的軟體開發者,當然首個軟體系統獎也是非他們兩人莫屬了。

    完成Unix這樣的偉業之後,也許是受了老師Berlekamp的影響,Ken的興趣轉移到計算機象棋程序上,開發了一個名為Belle的國際象棋專用計算機,在當時那可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他還編寫了一個程序擴展象棋殘局庫。

    Ken的職業生涯也並非一帆風順。1980年代,他在Dennis Ritchie的支持下,與Rob Pike、Brian Kernighan、Tom Duff、Doug McIlroy、Bjarne Stroustrup、Bruce Ellis等眾多大牛合作,開始投入雄心勃勃的Plan 9操作系統開發中,這個項目的目的是開發出能取代Unix的新一代分散式多用戶和圖形化的操作系統。1992年、1995年先後發布了兩個正式版本。但Linux的迅猛發展漸漸使Plan 9喪失了成長空間。1990年代後期,朗訊公司取消了商業計劃,Plan 9最終也沒能真正走出實驗室。

    此後,朗訊又啟動了Inferno操作系統研究項目,Ken繼續投身其中。這個名字嚇人(取材自《神曲》中的地獄之火)的項目有Dis虛擬機、先進的編程語言Limbo和協議Styx,在1997年發布了第一版,並用於朗訊兩個產品之中,而且公司還成立了專門的業務部門。應該說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這時候互聯網興起,Sun開發的Java開始大紅大紫。而朗訊公司完全沒有意識到,其實Inferno完全可以與Java環境競爭,從互聯網大潮中分一杯羹,在營銷和運營模式上完敗。三年後Inferno業務部門被關閉,知識產權出售給英國公司Vitanuova。

    2000年12月,Ken正式退休。後曾以Fellow頭銜在另一家通信設備公司Entrisphere工作到2006年。2007年9月,他以傑出工程師的身份加入Google,再次與老朋友Rob Pike一起出征,這次他的任務是為Google設計基礎設施。他在《編程人生》一書訪談中表示,自己的工作是操作系統方面的事情,是各部分之間的膠水。他有特權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面臨的挑戰是,使許多不可靠的機器能像一台可靠的多處理器機器那樣工作。雖然對Google大規模海量用戶的計算環境以及相關的制度還不太適應(比如,他甚至還沒有資格提交代碼),但他總體上還是很喜歡這裡的工作。2009年11月他們工作的第一個成果發布,這就是引起廣大程序員關注的Go語言——帶垃圾收集、編譯型的並發系統語言。某種程度上,他們的工作似乎是Inferno的延續,Go語言的源代碼中,有一些直接衍生自Inferno。下一步還會有什麼驚喜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Unix使Ken獲得了眾多榮譽,圖靈獎、美國國家技術獎、IEEE Tsutomu Kanai獎,還有前幾天剛剛頒發的2011年日本國際獎(獎金45萬美元)。此外,Ken在開發編輯器的過程中發明了正則表達式,在開發Plan 9操作系統的過程中發明了UTF-8編碼,這些成就也值得我們感念。

    應該說,Ken Thompson是幸運的,他因興趣進入計算機界,整個職業生涯幾乎能隨興之所至。難怪他認為優秀開發人員的標誌是熱情。不過,有一點可能會令我們驚訝,他建議自己的兒子去讀生物而非計算機,理由是計算機發展太慢了。

    【延伸閱讀】

    《編程人生》

    圖靈獎演說(英文)

    (本文部分文字源自《程序員》雜誌「名人堂」欄目中對Ken Thompson的介紹文章。)

    1936年2月4日,獲諾貝爾獎的美籍華人——丁肇中誕辰

    1歲的丁肇中在奶奶的懷抱里

    1936年2月4日,丁肇中生於美國密歇根大學城。其父丁觀海此時正在河南焦作工學院任教。

    1959年,丁肇中在密歇根大學畢業。

    1974年,已是博士的丁肇中設立了三個實驗室,其中一個在紐約的布魯克黑文實驗室。

    1974年8月,他和研究人員發現了新的粒子,並命名為「丁粒子」,這一發現被國際高能物理界稱為「物理髮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1974年10月1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向他頒發了諾貝爾物理獎。

    4歲的丁肇中與父母和弟妹在重慶大學留影

    丁肇中10歲時穿著照相館的飛行服與父親合影,但他光輝燦爛的事業卻是在科學界

    1960年,丁肇中在密歇根娶了個「洋太太」露易絲·凱利

    由於丁肇中對物理學的貢獻,他在1976年被授予諾貝爾物理獎,並被美國政府授予洛侖茲獎,1988年被義大利政府授予特卡斯佩里科學獎。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巴基斯坦科學院院士。他曾被密歇根大學(1978)、香港中文大學(1987)、義大利波洛格那大學(1988)和哥倫比亞大學(1990)授予名譽博士學位。他是中國上海交通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的名譽教授。1977年獲美國工程科學學會的埃林金獎章,(歷史上的今天lssdjt.cn)1988年獲義大利陶爾米納市的金豹優秀獎及義大利布雷西亞市的科學金獎章。

    凱利頗有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不僅撫養了一雙女兒,還全力支持丁博士的工作

    丁肇中博士與父親丁觀海和弟弟丁肇華

    丁肇中的父親帶兩個兒子拍攝了全家福

    丁肇中熱心培養中國高能物理學人才,經常選拔中國青年科學工作者去他所領導的小組工作。他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校的名譽教授,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

    2005年世界物理年活動日前在歐洲啟動。他正領導著來自美、法、德、中等14個國家43所一流大學和科研院所的581名物理學家,在日內瓦建造的世界上能量最大的正負電子對撞機上,探索宇宙中的新物質、反物質。蓋茨在比利時遭蛋糕襲擊

    設計對白:我招誰惹誰了我

    1998年2月4日,蓋茨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會見比利時政府官員和企業家時,遭到奶油蛋糕的襲擊。事後,蓋茨開玩笑說,「這塊蛋糕可不怎麼好吃」。

    在1998年訪問比利時布魯塞爾期間,蓋茨遭遇蛋糕襲擊。當時他正準備進入Concert Noble大廳參加由政府舉辦的一次學術會議。蓋茨在隨後接受採訪時表示,這個蛋糕「並不是十分可口」。比利時建築師Noel Godin是投擲蛋糕者,他隨後也得到外號「蛋糕人」。

    圖說歷史

    參考文獻回目錄

    IT業界資料來自互聯網實驗室(http://www.chinalabs.com/)

    推薦閱讀:

    綜藝真人秀:互聯網公司的「小鮮肉」·每日商報
    網路自製元年:自製綜藝激蕩互聯網
    【重磅】雷軍最新萬字演講:傳統產業如何藉助互聯網思維轉型升級?
    埋頭乾乾干,你卻依然拼不過互聯網大佬!原因就在這......
    互聯網思維讓銀行變形

    TAG:中國 | 互聯網 | 科技 | 博物館 | IT業 | 博物 | 聯網 | 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