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文化巡禮】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怨王孫李清照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1.紅稀香少:鮮花衰萎,空氣中飄散的香味也淡薄了。紅,與李清照《如夢令》「綠肥紅瘦」中的「紅」用法相同。2.蘋:多年生水草,又名「田字草」。3.汀:邊平地。4.似:《歷代詩餘》等作「應」。西風吹起湖面,水波浩渺。季節已是晚秋,滿眼香銷紅減。水光山色交輝,卻把遊人依戀。美景難言傳,相看兩不厭。荷葉已凋殘。露洗蘋花、水草,新綠更明妍。鷗鷺扭頭守在水邊眠,怪我早離清幽地,徑自回家。這首記寫秋天郊遊的詞作,當寫於詞人南渡前的早期。秋天給人們帶來的常常是蕭瑟冷落的感覺,自宋玉「悲秋」以來,文人筆下的秋景,總呈現出一種悲涼蕭瑟之色。然而李清照這首《怨王孫》中的秋景,展現的是一幅清新廣闊的畫圖,詞人不僅賦予大自然以靜態的美,更賦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見出詞人不同凡俗的情趣與襟懷。這是一首秋景詞,詞人以其獨特的方式,細膩委婉又具體形象地傳達出一種特色鮮明的陰柔之美。這首詞當寫於詞人南渡前的早期。秋天給人們帶來的常常是蕭瑟冷落的感覺,自宋玉「悲秋」以來,文人筆下的秋景,總呈現出一種悲涼蕭瑟之色。然而李清照這首《怨王孫》中的秋景,展現的是一幅清新廣闊的畫圖,詞人不僅賦予大自然以靜態的美,更賦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見出詞人不同凡俗的情趣與襟懷。「湖上風來」句起語不俗,避開俗套。秋高氣爽,常見風平波靜,而一旦朔風初起,便會吹起悠遠的水波,宣告著深秋到了,所以說「秋己暮」。而一句「紅稀香少」,更通過自然界色彩和氣味的變化,進一步點染了深秋的景觀。大自然總是宜人的,深秋季節卻別有滋味,這裡,作者不說人們如何的喜愛山水,倒說「水光山色與人親」,將大自然人情化、感情化了。正是這「與人親」,方換得人與景親,也才能真的領略到大自然的水光山色中的景物美,所以,作者所說的「說不盡、無窮好」言之有根,是從心田深處發出的真誠的讚頌之語。下片雖然仍是對秋景色的繼續描繪,但卻不是簡單的重複。蓮實葉老、露洗蘋草,都標示著深秋的時令,人所共見,卻易於忽略,一經作者點染,便覺秋意襲人。而沙灘上勾頭縮頸睡眠的鷗鷺等水鳥,對於早早歸去的人們頭也不回,似乎以此表示了它們的不滿。這裡,鷗鷺也人格化了,與上片的山水的感情化似是同樣手法,但卻一反上片的山水「與人親」,而為鷗鷺對人恨,這一親一恨之間就帶給讀者以清新多樣之感,且通過人們郊外的不能久留,更深一層地透露出深秋的到來。這首詞造景清新別緻,描寫淚細密傳神,巧妙地運用擬人化手法,寫出了物我交融的深秋美意,耐人尋味。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起句勾勒出一幅水波蕩漾、紅荷凋殘的畫面。你看,在明朗清澈的秋空下,湖水倒映著遠山,不時有清風徐來,湖面上泛起層層漣漪,放眼望去,清波微瀾,渺無邊際。此時,已是暮秋時節,荷花大多已經凋謝,只剩下零零星星的一些,稀疏地點綴在湖面上,空氣中散發著淡淡的余香。「浩渺」,水勢遼遠,既表現了漣漪擴展的情景,又說明湖面之廣。「暮」,將盡。「紅稀香少」,有類「綠肥紅瘦」,簡潔形象地寫出了暮秋荷花的景象。「紅」,指荷花。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一葉落而知天下秋」,一般來說,秋天的葉落花殘,容易引起人的傷感,正如宋玉所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九辯》)然而,李清照面對暮秋景物,不僅沒有蕭瑟之感,反而覺得景物宜人,美不勝收。你看,湖水湛藍,秋山淡遠,水光山色交相輝映,與人格外親近。這一切是多麼美好啊,該怎樣描述呢?即使千言萬語,也是說不完道不盡的。山水「與人親」,這是擬人化的手法。山與水是自然景物,沒有知覺和感情,詞人不直說自己如何親切自然,為之陶醉,而是寄情於物,借彼言己,正所謂「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秋天是收穫的季節。荷葉雖已老去,香氣消歇,然而它的蓮子已經成熟了,湖面上一朵朵蓮蓬正挺立著。而那湖邊的蘋花和岸上的小草,就像被清瑩的露水洗過一樣,看上去青翠欲滴。「蓮子已成」一句,有果實累累、老葉凌風之態,一掃敗荷零落的凄楚頹唐之意,給人以豐盈充實的喜悅。後二句進一步寫湖邊的花草,使畫面景物更為豐富多姿。「蘋花」,多年生草本植物,莖柔軟細長,生在淺水中,初秋開花。「汀草」,指水岸平地上的草。「清露洗」,含有很豐富的內容:一是顯示出花草的滋潤,色澤鮮明;二是展現出生氣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大概詞人此時的心情也正如此吧。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詞人眼前看到的,不僅是花草,還有禽鳥。看,在那湖畔的沙地上,有幾隻鷗鷺在休憩,它們是那樣的安靜淡然,當我走過,連頭也不回一下,似乎是恨我歸去太早,不肯道別。結尾二句,詞語婉曲柔和,含蓄有味,反映出詞人與鷗鷺為友、寄情山水的樂趣及依戀之情。鷗鷺哪能懂得恨人歸早呢?分明是詞人捨不得離開荷湖鷗鷺,以反寫正,含蓄有趣。張炎《詞源》卷下「制曲」條說:「過片不要斷了曲意,須要承上接下。」此詞上下承接,意脈不斷。「蓮子已成荷葉老」之句,與上片的時空、景物緊密銜接,直到曲終拍煞,詞意接轉連貫如一。上片末句是「說不盡,無窮好」,結拍為「似也恨,人歸早」,聲韻詞意,無不動聽悅目。此詞上片寫游賞秋景的喜悅,下片寫歸去時的依戀不舍。全詞用語淺顯通俗,表意不落窠臼。自古逢秋悲寂寞,宋玉有「悲哉秋之為氣也」(《九辯》),杜甫嘆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登高》),許多文人寫過遲暮的秋天。李清照本人也寫過「人比黃花瘦」的銷魂之感,包含著濃重的悲秋成分。此篇晚秋景色卻寫得宏闊俊朗,清新親切。由於詞人樂觀情緒的點染,詞中的「水光山色」、「蘋花汀草」,以及「眠沙鷗鷺」,無不使人感到可親可愛,心情愉悅。此詞基本保持了婉約詞的當行本色,但又不同於一般婉約詞的纏綿蘊藉,而直說「秋已暮」,直誇「無窮好」。如此寫來,既不隱晦,又不直露;既有景物的描繪,又有感情的抒發。這種含意明白而又不逐一點破的寫法,豐富了婉約詞的表達方式,使其既有意味深長之雋永,又有曉暢歡快之清新。這在北宋詞壇上,乃至古代閨閣詞人中,並不多見。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花汀草。這兩句出自李清照的《雙調憶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此詞也是清照早期作品,寫秋日湖上景色。「雙調」,即下片是上片的重複。詞中所寫的湖,據周篤文先生考證,與《如夢令》(嘗記溪亭日暮)同一地,即歷城蓮子湖。上片說:我泛舟在蓮子湖上,裊裊秋風吹來,清波粼粼,浩渺無際。已是暮秋,紅色荷花大多凋殘了,香味淡薄,但水光山色仍然與遊人親近,秋天的風景真是說不盡無窮美好。詞人描寫湖上秋色,風清氣爽,氣象開闊,洋溢著人與大自然融合的親切、歡快情致。下片「蓮子」兩句說:荷葉雖老,但蓮子已成,一枝枝清碧如玉的蓮蓬兒飽滿豐盛,挺立於水面上。那晶瑩圓轉的清露,把湖畔和汀洲上的白花和綠草清洗得生機勃勃。這兩句不僅極生動地描寫出暮秋清麗明凈的景色,而且一反前人詠荷詩詞諸如「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杜牧《齊安郡中偶題》)、「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碧波間」(李璟《攤破浣溪沙》)等感嘆秋荷衰颯凋殘的愁苦情調,而熱烈讚賞秋荷之美,使詞的情調風格開朗歡快,令人心曠神怡。這兩句還蘊含著深邃的哲思。荷葉雖老而蓮子新成,是年輕的女詞人對秋荷之美的新發現,揭示了自然物之美不只是生命的青春朝氣,也在於生命的充實成熟。自然萬物的生命是無窮無盡的,在時空的轉換中,有一些生命走向衰敗,同時另外一些生命正在萌動、發展、壯大。正是由於年輕的女詞人對大自然滿懷著同情的愛心,她才能對大自然的生命運動及其美的真諦,有特殊的心靈感悟與深刻的洞察。所以這兩句詞,是景、情、理的交融契合,具有高度的審美價值和認識價值。李清照的這首詞,使我聯想到英國19世紀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濟慈的那首經典名詩《秋頌》來。在《秋頌》的第一節中,詩人寫道:「霧氣洋溢、果實圓熟的秋/你和成熟的太陽成為友伴/你們密謀用累累的珠球/綴滿茅屋檐下的葡萄藤蔓/使屋前的老樹背負著蘋果/讓熟味透進果實的心中……」濟慈以激情和想像熱烈讚頌秋天是成熟和結果的季節,是豐收的日子。在他那支充滿五官感覺的詩筆下,面臨萬物凋零之冬的秋天,毫無生命遲暮之感,而是洋溢著生命成熟的歡樂。李清照和濟慈,這兩位不同時代、民族、國家和性別的詩人,對秋天的成熟之美的感受竟然有驚人的一致。而對於具有深遠的悲秋傳統的中國古典詩史來說,李清照對於秋天和人生成熟之美的發現和歌頌,尤為難能可貴。「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詞人心胸寬闊、朗爽,不僅不感到悲,反以為喜、以為親。這裡詞人不說自己面對湖光山色感到親切,反說「水光山色」與人親近。這種移情於物的表現手法,把自己陶醉山水之情更真切地表達了出來。李白詩有「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獨坐敬亭山》),辛棄疾詞有「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賀新郎》),表現手法略同,只不過李清照寫得更自然明白和直接。宋代女性作家與禽鳥的對話,更顯得富有靈性,因為禽鳥本身就具有自己的「語言」體系,而聰敏的女性作家天長日久地獨處閨閣,便能聽懂它們悅耳的話語。「梁燕語多終日在,薔薇風細一簾香」(李清照《春殘》),就是女作家們爛漫年華閨閣生活的真實寫照。她們呼吸著花的清香,耳邊縈繞著紫燕絮絮叨叨的話語,想像著鳥兒幸福自由的生活,彷彿心靈與鳥兒結盟,萌生出不盡的感觸和柔情。如李清照的《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美麗湖光山色向作者表示著友好與親呢,那衰老的荷葉,新熟的蓮子,含露的花草,皆令人賞心悅目。特別是沙灘上眠卧的對對鷗鷺,因為作者將要歸去,便生出無限留戀,「似也恨,人歸早」!通過這一組沉默的心靈對話,細心的作者以寫實的筆墨,以鷗鷺眠卧沙灘的體態「語言」,表達了自己陶醉大自然美麗風光,眷戀大自然精靈的情懷。這首詞在描繪秋天景色的同時,又直接抒發了主人公的內心感受。秋風送爽,波浪不驚,風荷婷婷,動而無聲。對於清淡幽靜的自然景色的具體描寫,惟妙惟肖地展示了詞人平靜、和悅的心境。同時,這一極致之境,又反襯出隱藏在詞人心底的情愫:看似歡娛,超逸,實則更加孤寂,惆悵;「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及上片的「水光山色與人親」等句,都說明能與詞人相親相悅者,唯有水光山色與沙上鷗鷺,而在這茫茫人世卻是知音難求。這首詞顯得徐緩穩重,表達出詞人淡泊、寧靜的心緒,淡泊之下又埋藏著深深的孤寂。喜歡和認識殘荷最初是在書本上。那些古人寫殘荷的詩句,總能打動人。那「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 清露洗,萍花汀草。 眠沙鷗鷺不回頭, 似也恨,人歸早。」那「白藕作花風已秋,不堪殘睡更回頭。晚雲帶雨歸飛急,去作西窗一夜愁。」那「西風初入小溪帆, 旋織波紋縐淺藍。 行到鬧紅無水面,紅蓮沉醉白蓮酣。」那「萬柄綠荷衰颯盡,雨中無可蓋眠鷗。 當時乍疊青錢滿, 肯信池塘有暮秋。」等等。而最喜歡的還是李商隱的那首:「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好個「留得殘荷聽雨聲」,把一切想說的話都說了。經過了一春一夏,出水的芙蓉凋謝了,落過蜻蜓的小荷衰老了,在嚴霜里,在西風下,在夕陽餘輝中,殘荷枯枝如鐵,枯葉若幟,迎風屹立,把湖麵塑成一種悲壯的美,繪成一幅多姿的潑墨畫卷。已經香消玉殞的殘荷彷彿在抗爭著什麼,彷彿在述說著什麼,彷彿在預示著什麼……站在湖邊,望著那殘荷,讀明白了殘荷的話語:人生一世,荷活一秋。什麼最可貴?那就是時間和空間,時間給予生物以生命,空間給予生物以自由。貧窮和富有又與時間和空間往往成反比,當你貧窮的時候,時間往往充裕,而沒有空間。你可能連火車都沒有看見過,腳踏黃土,頭頂烈日,就如趙本山所語:到鐵嶺就是「大城市」了。而富有了的人們,可以朝在北京晚宿紐約,可又來去匆匆,沒有了時間。富有的人總是哀嘆:可以充分佔有空間,卻惟獨沒有了時間。然而,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作為一個人,要想不白白虛度,要想不碌碌無為,都要付出自己的心血。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面對這些:一是,我們的靈魂。在我們追求物質、財富和聲色口腹之樂時常常將它拋之腦後,然而就是它總是在潛移默化地支配著我們。因此,看明白了的人永遠珍視自己的靈魂,不允許絲毫的玷污。二是,我們的身體。無論我們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使它茁壯,可是在死亡面前,個人的力量就顯得蒼白無力了,它會毅然決然遠離我們而去。因此,看明白了的人懂得了身體是「1」,其餘的一切都是「0」,沒有1的0永遠只是0。三是,我們的財富、地位、權力、名譽……當我們死去時,這些身外之物就會走向別的地方,而不會永恆。所以,看明白了的人總是讓這些東西成為自己的奴隸,而不容許它們成為一天的主人。四是,人際關係以及我們的親人和朋友。無論他們在我們生前和我們的關係多麼的親密,當你步入人生最後階段時,也只能給你更多的呵護和愛意,而不能代替其他。因此,看明白了的人永遠不會苛求自己的親人和朋友,而是懂得去選擇,善於去放棄,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生命是漫長的,也是簡短的。殘荷的短暫一生,就像一面鏡子,使許多人讀明白了人生。古人講究學以致用。一個讀書人為了追求高深的學問,每天都兢兢業業地苦讀,這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固然很好,但不要忽略讀書之外的瀟洒趣味。中國歷史上有位女詞人李清照,出身仕宦人家,從小愛讀書、練字、作畫、吟詩。她非常喜歡戶外遊戲,熱愛自然。"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蓮子已成荷花老,清露洗蘋花汀草。"這一切,奠定了她文學生涯的基礎。李清照的出現,不僅是宋代文學的驕傲,也是中國文學的驕傲。一個做學問的人,要有嚴謹的治學態度,思考要細密,學習要刻苦,同時又要有瀟洒脫俗的胸懷,不拘泥細節。如果只知讀書,不會做事,就會成為一個毫無生機的、死氣沉沉的書獃子。在現代社會,生活就等於是一種競爭,如果不多懂得社會,了解社會,何以生存?如果不保留一點生活情趣,純粹像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天外來客,所學何以致用?李清照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以文章受知於蘇軾」母親王氏也是一個通文墨,懂詩書的大家閨秀。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耳濡目染,自幼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學氛圍的熏陶,加之本人天資聰穎、才思敏捷、博聞強記,故「自少年即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多愁善感,不平則鳴的文人氣質,鑄就她關心社稷蒼生,也關注自然,關愛生命。在其詞中明顯感知。「湖上風來波浩瀚,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頻花汀草。眼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怨王孫》)時值暮秋,鮮花凋謝,綠葉飄零,「人言秋日悲寂寥」。但親近自然,關愛自然的詞人李清照卻不然,哪怕只有「紅稀香少」也贊詠「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這正是心愛之切,才「情人眼裡出芙蓉」。愛花不只停留在欣賞上,還落實在日常生活對花的關注。「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昨夜一場暴風驟雨,摧殘了無數弱小的自然生命。作者酒意未消,濃睡初醒,在朦朧中即問捲簾人,海棠怎麼樣了?僕人告知海棠依舊。李清照當即補釋,告訴僕人,你知道嗎,一夜海棠,一定是變得紅花落了不少,綠葉上沾滿了雨水,變得沉重了許多。若不是長期觀花、愛花、護花,怎麼會寫出如此深切細緻的體驗。小小一扇竹排,載了多少美麗的夢。投入陽朔的山水中,我願化作一縷自由的輕煙,撫過青山,撫過綠水,飄向藍天,融於谷地,永久守候著這一片靈山秀水,享受著這一段青蔥歲月。天空是如此蔚藍,讓我窒息於一種曠遠的純凈。面前山壁的千層褶皺,彷彿揉進了歲月的無限滄桑。兩隻凌波的水鳥,送來淡淡的陽光和淡淡的竹香。沉默的艄公,還在盼望著涉江采芙蓉的女子,在日落之後,哼幾句劉三姐的深情低唱。倒影漣碧,在水中律動的陰影里,我彷彿看見我無邪的心。而那片躺在青綠旁的河灘,亦留下了我的足音,踏響著一些久遠的故事……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我願有一管竹笛,在這蒹葭蒼蒼的季節里,坐在清澈的灕江邊,伴著迎風擺舞的竹枝,吹散青春的多愁善感。四季輪迴,年年芳草,年年枯枝。枯枝終被搖落,換來一樹蔥蘢。願心底有一片不變的綠,讓疲倦的靈魂,無須時刻更換姿容。不知是我融進了陽朔的山水中,還是陽朔的山水藏於我心。泛舟灕江,我彷彿由顧影自憐的籠鳥,脫胎成奔向蒼穹的飛鴻……欣賞荒野、回歸自然青山清我目、流水靜我耳山中何所有?岑上多白雲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自然不可改良、生活可以選擇 選擇綠色生活、健康適度消費只有一個地球、人類應該同舟共濟人類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地球能滿足人類的需要、但滿足不了人類的貪婪幸福生活不只在於豐衣足食,也在於碧水藍天。追求綠色時尚、走向綠色文明。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人是主體,自然也是主體;不僅人有價值,自然也有價值;不僅人有主動性,自然也有主動性;不僅人依靠自然,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人來自於自然,是自然界的一份子,因而人類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生態文明將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
推薦閱讀:

【連載】西遊記中記——1.西遊記是崇佛抑道嗎?-1
蘇雪林評價魯迅為小人之,以及其他作家或名人的對其負面評價恰當與否?出自維基百科~?
沒有什麼是一頓火鍋不能解決的 | 20個人,20個火鍋回憶
袁崇煥和他的旗人後裔們
3D列印如何跳開行業內自己玩的現狀,增加大眾參與度?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