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滋味繁複的魔都上海,第一口就應該是弄堂里的小吃啊! 

2017-02-06 11:31 | 豆瓣:旅人說

「薏米杏仁蓮心粥!」

「玫瑰白糖倫教糕!」

「蝦肉餛飩麵!」

「五香茶葉蛋!」

這是四五年前,閘北一帶弄堂內外叫賣零食的聲音,假使當時記錄了下來,從早到夜,恐怕總可以有二三十樣。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

在氣質中西合璧的上海,各種傳統老店和弄堂小吃不容忽視。而市井生活氣息濃厚的虹口區山陰路一帶,值得一探。

有朋友來上海,必選線路之一是這樣的:從山陰路出發,沿著四川北路、崑山路走到海寧路,在各種懷舊巷弄與古早小食店之間感受上個世紀的上海風味。

主營早餐的弄堂小餛飩店、蔥油餅店自不必說,支在弄堂口烤爐里的梅乾菜餅啊,小鮮肉餅啊,糖餅啊,都是上海市井小巷中常見的景象。駐足在路邊的蛋餅老攤頭,看著蛋餅在爐上滋啦啦地冒著熱氣,老闆娘麻利地打顆雞蛋,抹醬,把油條或者脆餅鋪上後瀟瀟洒灑來點榨菜酸菜,再迅速捲起,本身就是一個有趣的事情。

潑辣麻利氣質的傳統老店

上海傳統老店最妙的地方是店裡潑辣麻利的氣質。

服務員幾乎都是五六十歲的老阿姨老爺叔們,他們脾氣火爆,做事麻利。食客點單時稍有猶豫,又或是找不到座位杵在路當中時,都會讓他們很不耐煩。就連聽到排隊的食客問同伴一句「這個好吃嗎?」也會丟來一個白眼,大意是「當然好吃,不好吃你來幹嘛?!」

與此同時,他們也會手腳麻利地清理你的桌子,快速給你端來食物。這麼傲嬌的,對食客們兇巴巴的阿姨們,一定是這種傳統小店的標配啊!沒有她們的殺氣騰騰和潑辣麻利,市井小店的生氣到哪裡去找?

蔥油拌面,簡單里見真章

一直覺得,最簡單的東西往往是最難做的。比如餛飩,比如蔥油拌面。

山陰路「魯迅故居」對面,有一家名叫萬壽齋的小店,專營本幫麵食點心,深藏不露開了60多年。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地址沒有變過,店面面積沒有變過,甚至最近的一次裝修都是在二十年前。當然,不變的還有傳統老店殺氣騰騰、潑辣麻利的氣質。

進店的時候不自覺的變得利索了起來。

整個店面只得六張桌子,拼桌是必須,有位置坐就是好運氣了。推門入店,趕緊觀察哪桌有人快吃完。兩人結伴同行,一人去點單,一人找座位。服務員阿姨忙得團團轉,脾氣又火爆,並不會來理會你。

我拿了單子去廚房窗口給背對著我的正在拿餐盤的老阿姨,被老阿姨呵斥,快去坐好等著!雖然被罵,卻還是樂顛顛地去坐好等吃。

今天挑選的是最簡單的蔥油拌面,簡單里能見真章。

沒有過多的調味料可以刺激口舌,麵條的精華所在,全靠用蔥油熬制的湯汁。一份麵條送上來,完全是光頭面的樣子,濃郁的湯汁亮晶晶沉在下面,攪拌起來已經可以聞到撲鼻的香味。完全攪拌後,根根麵條都被湯汁包裹,顏色誘人,每吃一口都有迫不及待要夾下一筷子的慾望。

孤獨的美食家五郎先生每次吃東西會越吃越快也是這個道理吧,不吃還好,食髓知味之後才叫做是一發不可收拾!

零食寶庫,樸實的人情味

除了這種兜售主食的館子,小小的雜貨鋪與零食鋪也很適合懷舊。

從萬壽齋出來,沿街不遠就是七零後八零後們的童年零食寶庫。

據說已經經營了有二十年,店面雖小,招牌霸氣!綠色大字體的滬語「小辰光額味道,老底子額么事」(小時候的味道,舊時的東西)很是吸引眼球。

店面細長狹窄,約莫十幾平方。不到一米寬的店門一張木桌橫放,上面擺放了各種傳統上海零食。朝里看去,左手邊是一排到頂的貨架,擺滿了泰康的萬年青,沙利文的杏元雞蛋餅乾,光明的巧克力威化餅乾,昌茂德雞蛋卷……

對於老上海人來說,都是回憶呀!

我們挑選的時候,店長大叔正搬了整箱的經濟裝華夫餅乾進來,看到我們,就像看到老熟人一樣,順便聊起了最近的電視劇,很認真地跟我們吐槽裡面的壞蛋女主,親切又自然。

這裡沒有包裝華美的精裝食品,但是空氣里都能感覺到自然又樸實的人情味。

一口下去滿滿都是幸福

如果還覺得意猶未盡,山陰路出來,跨過甜愛路,回到四川北路吧。

路過這裡,怎麼能不去大名鼎鼎的虹口糕團店呢?

玻璃櫃檯里白白紅紅黑黑紫紫黃黃各式糕點,有些略有點硬,或者偏甜,我最愛的是定勝糕和中規中矩的黑米糕。不過很多人跑很遠也要來買了吃的是他們的年糕團,可以加油條酸菜,也可以加芝麻糖粉,滋味不錯,一口咬下去,滿滿都是幸福!

沿著海寧路一路東張西望,晃晃悠悠地走到海寧路吳淞路口,就會看到好好栗子海寧路總店。栗子好吃又便宜,賣了十幾年,時常有人大排長龍。

本地的美食節目每到秋季栗子上市,總要來採訪他家,從原滾滾的生栗子挑選過程一路採訪到排著長隊卻總是笑嘻嘻等著吃栗子的食客。

每次來買栗子,就會想起民國的美貌吃貨和尚蘇曼殊,至死熱愛甜食,肆意不羈。在日本留學時,他寫信給柳亞子,落款是「寫於紅燒牛肉雞片黃魚之畔」。得了腸胃病住院,醫囑:千萬不要再吃糖炒栗子!可是在他死後,大家從枕頭底下搜出一堆栗子!他是要給糖炒栗子代言嗎?

在上海這個海納百川的移民城市裡,很多來自各地的美食也早已融入當地。比如七浦路的妯娌老鴨粉絲湯(現在已遷至附近中信廣場),永遠排著隊,人頭攢動,服務員麻利地叫著號碼,食客們吃得大汗淋漓,口腹歡暢;還有油膩膩的乍浦路上可以買到來自廣東的齋腸粉,白糖倫教糕。

若你也來這滋味繁複的魔都上海,第一口就從這接著地氣,熱騰騰充滿人情味的各種小食開始品嘗吧。

最後送上甜愛路上的街景。大嚼著美食時不妨沿路看看牆上的塗鴉,感受魔都新舊文化奇妙融合的氣息。

祝好胃口!

西早

對世界充滿好奇,熱愛奇趣八卦野史。在旅行中觸摸歷史,用文字尋找同類。還是一隻忙著健身的吃貨!

【多圖原文看這裡】在滋味繁複的魔都上海,第一口就應該是弄堂里的小吃啊!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旅人說

公眾號ID:travelwonderland

查看原文?版權屬於作者商業轉載聯繫作者
推薦閱讀:

特色小吃 茶葉蛋
呼倫貝爾的小吃與主要特產
(火巴)肉餌絲
德化有什麼小吃?

TAG:上海 | 小吃 | 魔都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