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父愛打造孩子健康人格

  長期以來,中國社會「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導致人們認為養兒育女是女人的天職,父親則很少參與孩子的教育,成了局外人。然而近年來,美國耶魯大學一項研究成果顯示,由父親帶大的孩子往往更聰明、智商更高,在學校里和社會上也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一位著名的人類學家曾經指出,從人類生物學的角度而言,我們都知道父親是必不可少的,但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父親這一重要的角色卻常常被看成是生兒育女的局外人。日常生活當中,我們不難看到,有些父親忙於工作而很少參與孩子的照料和教育,從而導致孩子依戀母親、對父親敬而遠之。

  現代父親究竟一天能抽出多少時間來與孩子相處?據一份調查顯示,約有70%的父親只有休息日才陪孩子一起玩,也有為數不少的男人認為那是「娘兒們的事」,他們的責任是賺錢養家。忙於工作是父親們疏於照顧孩子的最主要原因。有的父親認為,努力工作,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就是在愛孩子、關心孩子了。殊不知,父愛並不單單體現在提供物質的需要上,還要有精神上和情感上的關懷和體貼。近年來,美國耶魯大學一項研究成果顯示,由父親帶大的孩子往往更聰明、智商更高,在學校里和社會上也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父親影響孩子的人生指向

  筆者的一個朋友每當談起幼年時的經歷時就會感慨地說,當初若是沒有父親的循循善誘和鼓勵,他姐姐今天絕不會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他和弟弟也絕不可能考上名牌大學。朋友認為,他們三姐弟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績,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他們那位經常在家陪伴他們學習、打球和釣魚的亦師亦友的爸爸。朋友深深感謝父親以身作則,把樂觀、積極和主動的個性潛移默化地傳遞給他們姐弟,教會他們許多做人的道理和處世的原則。今天,幼教專家經過大量研究後指出,父愛雖然有時顯得「大大咧咧」,甚至會帶給孩子一些磨練和冒險,但提供了孩子個性成長所需要的空間。另外,父親教育孩子時要比母親具有更強的目的性,他們會有步驟地啟發和引導孩子,使孩子的思維更活躍、敏捷;一般的母親在下班後回到家裡總是對孩子的生活更感興趣,她們會噓寒問暖,生怕孩子哪裡不舒服了或缺少了什麼。因此,父親的介入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使得他們長大後更自信,對學習和工作也比較認真、負責和持之以恆,因此,他們成功的可能性會越大。

  幼兒時期是成長過程中的關鍵時期,發明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義大利教育家就曾指出:孩子在三歲前吸收、獲得的知識,相當於大人花六十年拚命苦學所獲得的量的總和。在三歲以前,孩子的腦神經就已經完成了60%的配線工作,這個時候的孩子會以驚人的速度將看到的、聽到的及接觸到的事物一一吸收。因此,父母(尤其是父親)如果能夠抓住這一時機在道德及智力上給孩子以正確的啟發和引導,必然對孩子的將來造福無窮。畢竟,現代的科學育兒觀念所強調的是親子依戀,而不是單純的母子依戀。

  據報道,廣東省青少年研究所曾經對700多名有犯罪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調查,在問及「你在被管教期間最想念的人是誰」時,父親名列首位,高居70%;問及「生活中對你產生正面影響最大的人是誰」時,父親再次奪冠,為31.2%,其次是朋友,佔20%,母親只排在第三位,佔15.2%。

  缺乏父愛不利孩子的成長

  筆者認識的人中有一位四十歲的男子,說許多年前父親因忙於公務而對他爽約的事時,至今仍傷心不已,甚至當他自己組成家庭,仍常感到不知如何面對自己為人夫、為人父的角色。採訪中,一個自小父親就對他極為苛刻的年輕人說,從小到大,他從來沒有聽過父親對他說過一句讚揚的話,相反,總是不斷地數落他做得不夠好的地方。事實上,在他父親眼中,他從來就沒有做「好」過。成長過程中的這個經歷對他來說是痛心疾首的,也導致了他日後憂鬱、害怕不被別人接納的性格,甚至在他後來談戀愛的時候,他都不敢讓家裡人來分享他的快樂,因為他認定他的爸爸肯定會等著他失敗的時候來看他的笑話。

  研究指出,缺少父愛的孩子性格方面會有一些明顯的弱點,如膽小、過於內向、神經質、優柔寡斷、自信心及責任心不足等。心理學家也指出,女孩子缺乏父愛容易數學不好,男孩子缺乏父愛則容易產生情感障礙。這些結論或結果固然不是絕對的,但父愛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卻不容忽視。然而,現代父親對待子女的一個通病,就是在物質的給予上表現得極為慷慨大方甚至到了浪費和縱容的地步,在精神和情感上卻表現得極為貧乏,常常忽略了孩子的需要。

  記得小時候很喜歡跟小朋友們在一起比較「我的爸爸是幹什麼什麼的」,或「我的爸爸是什麼什麼」,以此來炫耀,如果有誰的爸爸被比下去了,就會很不高興撅起嘴巴來。相信很多人也有過如此這般的經歷。從社會學的角度而言,爸爸是一個人身份的象徵,在孩子的心目中和成長過程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孩子更多地會為父親感到驕傲。

  父親如何參與孩子的撫養

  以下是幾個實際性的建議,希望能為渴盼在孩子的生命中起到良好的導航作用、參與孩子成長的每一步的爸爸們助一臂之力。

  ·人都需要被擁抱和撫摸,長時間缺乏擁抱,皮膚就會產生一種饑渴感,使人失去安全感,變得煩躁不安。嬰兒雖然不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要,但會通過哭聲來表示強烈的抗議。因此,建立與孩子親密關係的第一步,就是要常常擁抱和觸摸孩子,和孩子保持身體上的接觸,讓孩子在你結實而溫暖的懷抱里找到安全感。

  ·愛要有所犧牲。下班之後,少看幾分鐘的報紙或球賽,放下所謂男子漢大丈夫的架子,就可以有時間多陪孩子逗樂、講故事或教孩子唱歌了(相信,爸爸講的故事和媽媽講的肯定不一樣)。另外,幫孩子洗澡、換尿布等,也可以增進親子間的關係。周末外出的時候,盡量全家一起行動,用屬男性的獨到的眼光引導孩子初步認識外面的世界。

  ·西方有句箴言:「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同金蘋果在銀網子里一樣寶貴。」由於父親在孩子的心目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父親對待孩子的言行及態度會對孩子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中國人受望子成龍心理的影響,很少表揚及鼓勵孩子,總愛指責孩子這裡做得不對,那裡做得不好,以為這樣就可以鞭策孩子做得更好,卻不知恰恰打消了孩子的積極性、抑制了孩子的創造力。我們不應該要求一個2歲大的孩子能夠像成年人一樣坐著不動就把一頓飯吃完,不應該要求他必須學會自己大小便,更不能責罵孩子「沒用」或「不乖」。筆者親眼看見一個年輕的美國爸爸,抱著他那把香蕉塗成紫色的3歲小女兒一邊親吻,一邊誇她畫得真美。父女倆抱成一團笑得很開心!

  總之,撫養孩子,爸爸千萬不能置身事外。身為父親的你,趕快行動吧!


推薦閱讀:

男人只喜歡愛的女人生的孩子
5-16歲,看一位聰明爸爸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學習)
教給孩子二十三條避險常識
父母離異並不是孩子最壞的結果
六歲前立這3個規矩,孩子更優秀

TAG:健康 | 孩子 | 人格 | 父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