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尋禪:煩惱中的菩提

2014-10-27 慈雲禪寺 慈雲禪寺

我們都是走在修行路上的人,

從不同的地點出發,

每一個善行,都印出一朵聖潔的蓮花;

每一個遇見,都是佛前那柱香煙的裊裊交合;

每一個牽掛,都是雙手合十時心中涌動著的心裡話;

每一個捨棄,都是佛前的一顆戒子;

每一個靜守,心中都開出一朵菩提花。

我們殊途同歸,

在佛的掌紋里找到自己的神話。

我看到佛祖手中的班諾,

虔誠中彷彿生出一朵潔白的凡塵蓮花。

不曾種下冤孽,也不曾有孽緣心債。

只是一種喜歡,

也許是佛緣曼妙,

也許是性格使然,

就喜歡禪韻悠然的環境,

以至於佛品、佛卷,

以及有關禪修的文字。

總在猜測,

自己是不是佛遺留在塵埃的

一枚佛珠?一顆蓮子?

或者就是不經意落入塵土的一顆慈悲淚滴。

每到靈山,

必在清幽處找尋,找尋彷彿記憶中的

經幡飄飄、木魚聲聲,梵音徐來的禪寺。

從沒學過膜拜的禮儀,

只是隨著心性念出心底里想說的話語。

自己都很驚訝,哪來的靈感禱詞?

他曾笑我:儼然一個帶髮修行的僧尼。

我淺笑,那有什麼?

我寧願是!

人心,都有一個角落

永遠都是只向自己敞開的,

記得那一朵花的開合,

記得煙雨朦朧的美麗,

記得門環銅綠的落寞,

記得夕陽西下紅雲起的霞光美麗。

只隔岸似的眺望,或靜靜的觸摸,

不會時時翻撿出來,

喜形於臉上,惆悵在心底。

當一天的喧鬧塵埃落定,

就喜歡一個人,一杯茶,一支曲,

閉眼幽坐於閣樓一隅,

看月亮的清輝

流淌在我的露台,

一把小漿悠悠,

心漸漸在凡塵中出離。

在一寺院

見一株茶花艷紅,

茶清香沁心入肺,

和著佛堂的木魚聲聲,經語潺潺,

不由得叨念幾句,

隨行禪師說,施主與佛有緣,

悟性不淺,何不皈依我佛?

終歸是放不下紅塵情、兒女愛,

不得遂願。

紅塵中以一己之方式,

修著心中仰望著的菩提。

倉央嘉措說: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那是一種多麼糾結的兩種摯愛難捨。

紅塵中來去,兒女情長,

做不到物我兩忘, 退不出繁華落英,

身心皆皈依,

只是一種嚮往而已。

身,做不到出離,

而陷入市井之中,

也渴望有一顆禪心如水。

白落梅說:

「不是住進廟宇,就可以心靜無塵,了無掛礙。

亦不是墜落塵網,就污濁流俗,不能解脫。」

既落於紅塵,則安於一刻。

禪生於自然,萬法皆在雲水間,

當心中有佛時,

一草一木皆菩提,

一花一葉總關禪。

一念之間,了卻一場花事,

一瞬之間,途徑你的心跡。

心在一滴水中,心在一朵蓮里,

碧水養心,

等一場月光,傾滿池清幽,

梵音徐來,花開菩提。

隔窗聽雨,登高剪風。

攬一場幽思入懷,

擁幾份閑情怡心。

是否有一天,

終把一切都看透,

給心以足夠的禪定,

走出人生逼仄的路徑,

看,天邊雲捲雲舒,

感,閑風穿堂過,

賞,雲林綠野草木蔥蘢,

望,落雁平沙優雅度步,

我一杯飲盡紅塵,

出離三千繁華,換半世靜心歸禪...

成功,不在於您贏過多少人,而在於您與多少人分享,分享智慧與

功德無量!


推薦閱讀:

煩惱面前,人人有份,個個平等———陳魯民
凈空法師:不清凈就生煩惱,清凈就生智慧
你自己的內心別人帶不進來煩惱
〔消失之道〕2-6平息煩惱 | 阿姜布拉姆
【學點哲學】一念煩惱生,一靜智慧起

TAG:煩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