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日課 |《論語·為政》17

子曰:「由⑴!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⑵。」

楊伯峻《論語譯註》:

【譯文】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或不知的正確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注釋】⑴由——孔子學生,仲由,字子路,卞(故城在今山東泗水縣東五十里)人,小於孔子九歲。(公元前542—480)⑵是知也——《荀子?子道篇》也載了這一段話,但比這詳細。其中有兩句道:「言要則知,行至則仁。」因之讀「知」為「智」。如果「知」如字讀,便該這樣翻譯:這就是對待知或不知的正確態度。

朱熹《論語集注》:

女,音汝。由,孔子弟子,姓仲,字子路。子路好勇,蓋有強其所不知以為知者,故夫子告之曰:我教女以知之之道乎!但所知者則以為知,所不知者則以為不知。如此則雖或不能盡知,而無自欺之蔽,亦不害其為知矣。況由此而求之,又有可知之理乎?

孫欽香:

首先,這一章還有一個版本是這樣的:由!誨汝知之乎!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見皇疏。 這一章在《荀子·子道篇》給出更為情景化的記述,也可證明《論語》之言應是有一定情景的。 《荀子·子道篇》的記載是這樣的,孔子曰:由志之,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則知,行至則仁,既仁且知,又何如哉? 《荀子》這段話後也見於《韓詩外傳》中。 認為孔子這句話是子路初改服入見時之語。 《荀子·儒效篇》: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內不自以誣,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賢畏法爾不敢怠傲,是雅儒者也。 此一句教誨,大有西哲蘇格拉底「自知我不知」的意思。


推薦閱讀:

《論語》原文及其全文翻譯(十三)
論語里孔子為何老愛罵一個人
《論語講要 述而第七》 (一)
新女論語·教子篇第十二
細說《論語》(六)

TAG: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