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秋冬陽虛?快讓自己「暖」起來!

本 期 導 讀

轉眼間,深秋已至,氣溫降低。不管南方北方,保暖是大家最關心的話題。很多女性容易出現怕冷的現象。這是由於身體內的「陽氣」不足,就是陽虛。不要以為陽虛,就是男性的事。

1

讓人變冷的陽虛

中醫的臟腑辯證將陽虛分為心陽虛證、脾陽虛證、胃陽虛證、腎陽虛證四種類型。

心陽虛是極危重的癥候,基本上可以斷定快撒手人寰了。主要表現是:口唇發紫,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什麼是厥冷呢?是指四肢由手足冷至肘、膝的癥狀。人只有在死亡的時候,才會有這種癥狀。你一摸手腳涼了,過一會,腳踝、膝蓋、手腕、肘關節都涼了,這時人接近瀕死狀態。胃陽虛是指胃脘綿綿冷痛,時發時止,嘔吐清水或不消化食物,倦態無力,畏寒肢冷。可以通過喝熱湯熱粥來緩解。

今天,我們重點來講女性很容易出現的脾陽虛和腎陽虛。讓自己「暖起來」,做個臉色紅潤,不愛感冒生病的健康女性。

脾陽虛

脾陽虛證是指脾陽虛衰,失於溫運,陰寒內生之證。主要的證侯有腹痛綿綿,喜溫喜按,四肢不溫,帶下量多而清稀色白,舌質淡胖有齒痕,苔白膩。

腎陽虛

腎陽虛證是指腎陽虛衰,溫煦失職,氣化失權之證。主要的證侯有面色晄白,腰膝酸冷,形寒肢冷,以下肢為甚,神疲乏力。女性宮寒不孕,五更泄瀉,小便清長,夜尿多,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尺部尤甚。

2

讓身體暖起來的補陽法

既然陽虛是不是補陽就能解決問題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怎麼補陽是個大學問。補陽最好是艾灸。

首先要明白一個概念,補陽不是壯陽。補陽與壯陽有本質區別。兩者適應的癥狀不同,畏寒怕冷、手腳發涼、神疲嗜睡、肢體關節冷痛等虛寒病應補陽,而由於精氣虛耗導致的陽痿、滑精、小便頻繁、腰膝酸痛等病症則應壯陽。

那麼我們來談談,如何用艾灸補陽。中醫認為,陽虛、氣虛人群更適合進行針灸療法。生病的人大多屬於陽虛體質。艾葉是溫性的,屬於純陽之物。艾灸能夠溫通經絡,祛除寒濕,補益人體陽氣。艾灸本身就是補益陽氣的,適合體質陽虛的人。

中醫用艾灸來補陽氣,最常用的兩個穴位是關元穴和氣海穴。

1. 關元穴

關元穴是小腸的募穴,小腸之氣結聚此穴並經此穴輸轉至皮部。它為先天之氣海,是養生吐納吸氣凝神的地方。中醫認為,關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有以下五大作用:

1. 強壯穴:作為保健強身長壽穴,用灸法。

2. 助孕:子宮虛寒不孕者,要常灸此穴。

3. 補腎虛:臍下腎間之氣藏於此穴。腎虛而腰酸或陽痿者,用灸法。

4. 治痛經:冰品引發的痛經,熱敷或灸此穴。

5. 治虛喘:喘哮發作面色蒼白,用灸法,特效。

2、氣海穴

氣海穴位於下腹部,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

經屬:任脈。擊中後,衝擊腹壁,動靜脈和肋間,破氣血淤,身體失靈。

主治:虛脫、形體贏瘦、臟氣衰憊、乏力等氣虛病證;水谷不化、繞臍疼痛、腹瀉、痢疾、便秘等腸腑病證;小便不利、遺尿;遺精、陽痿、疝氣;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帶下、陰挺、惡露不盡、胞衣不下等婦科病證。

3

特殊的艾灸補陽法

有人說,我要上班,我要輔導孩子功課,沒有時間艾灸,也有人說,艾灸滿屋子都是煙味,太噁心了。不用擔心,推薦大家正安國貨鋪一款由艾葉、益母草、人蔘、杜仲等製成的艾葉扶陽貼。免去了上述各項煩惱,而且,加入了緩解痛經的益母草,暖腎的杜仲。正安艾葉扶陽貼,含有托瑪琳遠紅外發熱層,使藥力和熱力均勻持久的滲透到身體裡面。

● 艾葉

《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葯,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等功效,亦常用於針灸。《本草從新》記載,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

功效:有調經止血﹑散寒除濕之效。治月經不調﹑經痛腹痛﹑流產﹑子宮出血。

● 益母草

《本草再新》:入心、脾、腎三經。《本草衍義》:治產前產後諸疾,行血養血;難產作膏服。味辛、苦。

功效:活血祛瘀,調經消水。治月經不調,胎漏難產,胞衣不下,產後血暈,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瀉血,癰腫瘡瘍。

4

艾葉扶陽貼使用方法

每晚貼在關元穴、氣海穴,一早揭掉。如果腰酸腰痛,還可以貼在腎俞穴。腎俞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指腎臟外輸膀胱經的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之氣。主治疾病遺尿,遺精,月經不調,白帶,水腫,耳鳴,耳聾,腰痛。


推薦閱讀:

陰虛陽虛分辨
陽氣有多重要?中醫告訴你!
怎麼判斷自己是腎陽虛和腎陰虛?
第七章 陽虛體質:調養重在扶陽固本
談陽虛體質

TAG:自己 | 陽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