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五大正宗道家養生法 (含秘傳)

編者按:之所以說這些功法「正宗」,因為是由中國道教協會的玄裔全真龍門派第24代傳人田誠陽道長介紹出來的。田誠陽道長自幼隨父學習中醫、道學、易學等傳統文化,18歲便赴嶗山學道,至今已有數十年修鍊功夫;通覽5305卷明代《正統道藏》,在學理上有著全面深入地研究;曾廣泛尋訪海內高道,後入道協,所修可以說都是正統傳承。這樣一個人介紹的道教功法,想來是可靠、權威、稱得起正宗二字的。

田誠陽道長曾在其專門著作中,對道家的整個修鍊體系有著全面概要地介紹,本文只擇取其中更適合大眾的、有著較好的養生功能的功法。這些功法中,包含以往秘而不授、師徒相傳的一些功法。擇取的這五大功法為:站樁法(鍊形)、吐納法(鍊氣)、靜功法(煉性)、退符八法(養生)、六氣法(療疾)

特別提示:老子言「道法自然」,這些功法在修鍊時,也要遵循「自然」二字,比如身體上的放鬆、精神上的寧靜等。這些功法大多簡單易行,但要緊的是「堅持」二字,只有堅持練下去,日久才能感受到那種大效用,說祛病強身、益壽延年恐怕是絕不誇張的,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魚,急於求成。

一、站樁法(鍊形)

站樁有多種形式,田誠陽道長介紹的是內家拳的一種站樁修鍊法——混元樁。

1、功法

站樁之前,須做好全身放鬆的一些準備工作:不可穿太緊的衣服,腰帶要松一松。不宜穿高跟鞋,鞋帶也不可系得太緊。這樣才利於血脈流通,保證煉功效果。

首先兩腳開立,與肩同寬,雙膝微曲,臀部後坐,雙手自然下垂,放於體側,目視前方,似看非看,頭直項豎,身形中正,呼吸自然,全身放鬆。如此站立片刻,凝神定意,排除雜念。

然後兩手抬至胸前,抱起撐圓,五指張開,十指相對,手心向內,似抱兩球,呈臂半圓、腋半虛的姿勢,手掌距胸前約八寸,兩手相距一尺左右,松肩橫肘,小腹微圓。頭頂如繩吊系,以振奮精神;兩目微睜,目視前方,以蓄養精力;肩部稍往後張,使心胸開闊,有利於增加肺活量和精神的舒放;全身放鬆,有利於周身氣血通暢運行。

如此站立,少則幾秒鐘,多至一分鐘,即會感覺四肢全身,有麻、熱、脹、沉等不同程度的感覺,說明氣血已達身體之梢部,是氣行全身的標誌。

收功時,慢慢伸直兩腿,緩緩放下雙手,就會感到雙手更加發沉發脹。如此原地休息一會兒,待全身的酸脹反應消失之後,全身鬆快,再散散步即可。

開始站樁,由於兩臂抬起的不適應,會出現「假疲勞」現象,即肩酸、臂脹、腿抖、身晃等感覺,都是正常現象和必經階段,一般堅持天天站十天左右就會自動消失。這時再站,不但不會覺得累,站完後反而覺得舒適,精力旺盛猶如睡足覺早晨剛起床時一樣。此時才算進入站樁正軌,說明體質已經明顯增強。

站樁時間,可安排於早晚,白天有暇也可以站,一般每次保持在半小時以內為好。開始不適應,可站五分鐘至十幾分鐘,待「假疲勞」的階段過去後,增加為十幾分鐘至半個小時。

須切記:身心不可以用力,因為稍有注血便會失去松和,導致氣息凝滯。只要呼吸一失常態,或橫膈膜略一發緊,便是錯處。總之,要放鬆和自然。

2、功效

站樁功法簡便易行,費時少而收效大,有病去病,無病強身,而且沒有副作用,更不會出現偏差。依之鍛煉,則身體的筋肉不煉而煉,神經不養而養,周身舒暢,氣質也會隨之逐漸變化,本能的自然力會由內而外漸漸發達。只要能堅持下去,就能達到健身、養性延命的效果。

實踐證明,站樁對於慢性風濕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筋骨疼痛、四肢麻木、頭暈目眩、慢性氣管炎、慢性腸胃炎、慢性肝炎、半身不遂、腦血栓、高血壓、心臟病、神經衰弱、頭痛、失眠、多夢、癌腫瘤、脂肪瘤、骨質增生、腰肌勞損等疾患,都有明顯療效。

呂祖《指玄篇》曰:「此事本然無大巧,只爭逐日用功多。」

二、吐納法(鍊氣)

1、功理

道家認為,人在受生之初、母胎之內,以臍帶隨生母呼吸受氣。胎兒之氣通生母之氣,生母之氣通太空之氣,太空之氣通太和之氣。那時並無口鼻呼吸,任督二脈息息相通,沒有隔閡,叫做「胎息」。

胎兒生出,臍帶剪斷,呼吸便上斷於口鼻,下斷於尾閭,變成常人呼吸。常人呼吸隨咽喉而下,至肺部退回,氣粗而浮,呼長而吸短。從此太空、太和之氣不能下行於腹,腹部所蓄的先天元氣反而失於太空。久而久之,先天元氣喪失過多,腎部脈虛,根源不固,百病皆生,而走向死亡。

而道家吐納之法,就是為了使呼吸歸根,保住先天元氣,氣足則百病可治,固住生命之本。吐納行氣之法,至簡至易,常年堅持,自可終生受益。

2、功法

最好是空氣清新之地,室內可以打開窗戶。最好在子(23點—1點)、卯(5點—7點)、午(11點—13點)、酉(17點—19點)四個正時。練功時不要穿過緊的衣服,腰帶可以松一松,以利氣血。姿勢不限,行立坐卧都可以,以舒適自然為準。煉功前先盡量讓心安靜,排除雜念,否則難以馭氣。

行:可緩步徐行,神態自若,安然行氣。

立:自然站立,腳同肩寬,雙膝微屈。雙手自然下垂,放在體側,或雙手相疊,放在臍下。

坐:最好盤坐,雙手相疊,放在肚臍,或掐訣最好。也可以平坐凳上,手撫雙膝。

卧:可以平躺,手心向上,置於體側,或雙手相疊置於臍上。側卧最佳,一手置於頭側或枕肱,另外一手放在肚臍,兩腳一伸一屈,與手相反。先轉動頭部,使脊椎正直,然後做功。

以上四種姿勢,可任選一種,但求自然安適,以利入靜。

煉功時必須舌頂上齶,即石頭反卷以舌尖底面頂住上齶,如嬰兒哺乳之狀。因為人的上齶有兩個窩,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容易漏神漏氣。雙目微閉。因為睜開容易滋生雜念,閉上容易昏沉入睡,以眼皮自然下垂、看得到眼前之物而又看不清楚為準。環境安靜很重要,兩耳須屏蔽一切干擾。然後凝心聽息,也就是把心專註在跟隨自己的呼吸上,「聽」呼吸的出入,意念落在丹田,因為這是呼吸出入的始處和終處。

首先開口,緩緩吐出體內濁氣,再從鼻中吸入清氣,用意念咽入下丹田(臍下一寸三分),以補充呼出之氣。呼需要呼盡,吸需要吸滿;吸時小腹圓起,呼時小腹回收,叫做順呼吸。初學吐納必須如此,如此口呼鼻吸三次。

然後抿口合齒,舌頂上齶,收視返聽。鼻吸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于丹田。務必做到以心領氣,以氣隨心,吸氣時意念下注丹田,呼氣時以意念領出竅外,謂之心息相依。

開始人的呼吸之氣,並不能直達丹田。人之心窩正中,原有一管,上繫於肺,下通丹田,乃是虛空一管,原來在胞胎時是相通的,下生後變成肺呼吸,這根管就逐漸迷塞了。有人初學吐納為什麼會發生胸悶胸痛呢?就是因為行氣不當,把這根管沖壞了。所以行氣時不可強迫壓氣,也不可強制憋氣,不要執著和勉強,只要不痛就往下一點,發悶就往上一點,時間長了,慢慢會沖開。

吐納還有一個重要的口訣,叫做「吸長呼短」。吸氣進入丹田,略存一存,然後才能收腹呼氣。作用在於吸入空中太和之氣,注潤丹田積蓄下來,腹中先天元氣不得外流通,才能達到吐納的真正目的。

人身如一小天地,心為天,腎為地,隨著行氣,心性漸漸伏下,與腎氣交合,口內自然生出甘涼津液。此津液是鍊氣所生,比起平日唾液,大有補益之效,待到滿口時可以引頸吞下。津液是人養生之寶,津可化氣,潤澤周身。且肺主氣屬金,金生水,水為腎主精,所以也是造精的快捷之法,「精、氣、神」在吐納中均可得到調養。功夫愈進,津液愈加甘美,呂祖稱之為「長生酒」。

行氣的時間久了,成為自然,即使不用意領,氣息自回丹田之內,彷彿有力吸引,這時肺與丹田之間的虛空一管已經通了。此時已從後天肺呼吸回歸到先天丹田呼吸,細細綿綿、似有若無,才是「真息」。

3、功效

積久純熟,有心化為無心,有意化為無意,可使心神得到極大休歇,達到無念無欲之境。最後神意合為一體,不知不覺打成一片,心入氣中,氣包神外,混沌交合,氤氳不散。津液愈生愈旺,香甜滿口,丹田溫暖,周身融融,呼吸開合,周身毛竅皆與之相應。靜到極處,但覺氣如根根銀絲,透入毛孔,空洞暢快,妙不可言。鼻無出入之氣,臍有噓吸之能,好像嬰兒在母胎之中,這就是「胎息」的境界,只是日久堅持的功夫。

三、靜功法(煉性)

對於道家的整個修鍊系統來說,靜功可以說既是最基礎的要求,也是最高明的追求,對於修鍊自始至終起著主導作用。甚至可以說,中華道家修鍊學的總體,就是一種靜功。

(一)靜功的外在動作

道家修鍊的外在姿勢並不重要,只以頭脊正直、舒適自然為最大原則。一般採取坐式、站式或卧式,散步也無不可。

1、坐式

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於地面,或者交叉。也可以盤腿坐在床上,盤坐困難者可先在座下墊個枕頭。兩手相疊,大拇指相抱成太極圖形狀,置於丹田即可,或者手撫兩膝。

2、站式

自然站立,雙膝微屈,兩手疊放丹田,或垂於體側。

3、卧式

一般為側卧,一手曲肱枕頭,拇指和食指分開,耳朵置於虎口處,以使耳竅開通。另外一手置於肱上,或放在丹田。兩腿亦成一伸一屈之姿勢,與兩手剛好相反。

4、散步

應當選擇人少安靜的地方,公園或者大一點的庭院內,而且道路比較平坦。緩步徐行,如飄雲端。散步之時可用聽息法,但不要閉眼睛。

選擇好一種姿勢,開始煉功,要點如下:

1、全身放鬆

這個放鬆不是軟作一團,須要保持頭脊正直,以便經脈通暢。但也不要成為硬挺,變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放鬆,阻礙經脈暢通。放鬆的做法,首先要求雙肩下沉,一般人平時身心緊張卻不察覺,需要意識到。

2、雙目微閉

3、舌頂上齶

4、鼻息自然

自然呼吸,忌粗短。隨著功夫加深,逐漸做到深、長、勻、細、微。

5、兩手抱訣

兩手的掐訣法,道家稱為「太極八卦陰陽連環訣」,又稱「太極訣」,這個從前是師徒之間秘密相傳。。兩手抱訣之時,男子左手抱右手,女子右手抱左手。因為男子左手為陽,女子右手為陽,陽居外。如圖示,抱成一個太極圖形狀,如此人身之陰陽二氣自然接通,片刻之後,兩手感到發熱發脹,即是接通之效。

(二)靜功的內在法訣

1、聽息

就是聽自己的呼吸之氣。初步入手只用耳聽,不加任何意念。注意:呼吸出入,本來要求無聲,因此聽息的真正意思,是凝神內注,專心養靜,目的是為了精神集中。至於呼吸的快慢、粗細、深淺、長短都順其自然,不要用意去強行支配。聽到後來,就能心息相依、雜念全無,連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便是「入靜」。

2、觀光

這是道家秘傳的修鍊法門,從前秘而不授,皆為師徒相傳,作用是煉性,並且是根本方法,謂之性功。人之性,原為虛空一光,下生之前來自宇宙。性之根,在兩目中間之一竅,此竅來自人下生之前,謂之「祖竅」。

開始先靜坐片刻,做聽息法。入靜之後,即將兩目之光收回,似觀非觀,止於祖竅之前,就在眼前約一寸二分的位置。這便是「觀祖竅」法,目的是為了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會見光,謂之「性光」。但要特別注意,這個境界必須是自然而來,萬萬不可追求,追求而來的見光是幻境和入魔,絕非真性。而是應該若有若無、似看非看,在有意無意之間,不可著意又不可不著意。

心神微微放於祖竅,就可能出現自己的性光。初則點點,飄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它。開始似乎由外而來,出現之後,此時以心神稍微照攝之、凝定之,即以真意照於白光中,這就是聚性之功。然後性光會由點漸漸凝聚成片,片片而來,由外歸內,慢慢聚起。再然後則時聚時散,難以固定。最後終於成為一片,而無波動,如此真性漸聚,人已入大靜。

光是性的表現,觀光即知自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性即定,光滿性即滿,光圓性即圓。修鍊此功,須循序漸進,由光小而至光大、光弱而至光強、波動而至光定、片片而至光聚。也有人修鍊多日而兩眼漆黑從未見光,但仍不可追求。道家功夫之要,一定不能刻意追求,永遠記住自然、無為是根本,否則即是魔道,切記切記。

四、退符八法(養生)

此八法,可以在做功之後依次練習,使氣機遍達於周身,用來收功;也可以在做功之前依次練習,作為對全身的按摩,使全身放鬆、更快入靜。如果沒時間做功,僅僅做此八法,或在工作勞累之時,或在睡覺前後,也可以收到養生益智、祛病延年的神效。

1、干沐面

又稱乾洗臉。兩手五指併攏,以先下後上的順序,搓擦面部,如同洗臉之狀。要搓至面部輕微發熱,才有效果。可以達到調暢氣血、治療面癱、振奮精神、美容駐顏的神奇效驗。連做36次。

2、鳴天鼓

天鼓即指耳膜。兩手心捂住耳竅,不使漏氣。以雙手十指按於腦後,然後雙手食指壓住中指,再以食指由中指往下叩腦勺。如果耳膜無損,即可聽到「咚咚」如同打鼓的聲音。鳴天鼓可使耳膜得到震動,可以保持耳朵的聽力,達到老不耳聾、聾者復聰的奇效。連做36次。

3、運神目

兩目為神光之所系。以兩手心捂住左右雙眼,如果煉功之後兩手心發熱效果更好。然後以兩手心揉動雙眼,先由內向外,再由外向內。可以治療眼部一切疾病,如近視、遠視、散光、沙眼、失明等,見效甚速。向內向外各做18次。

4、叩羅千

羅千即牙齒之神的名字,叩羅千即叩牙齒。按照先腮齒、後門齒的順序,雙齒相叩。一下一下,不可太急。輔助此功,可以在大小便之時,緊緊叩住牙齒,養成習慣。能夠達到堅固牙齒,老不落齒的功效。連做36次。

5、扶中嶽

中嶽即面部中央的鼻子。兩手四指均握拳,大拇指放在食指之上。以兩手大拇指的外側,從山根直至鼻翼兩端之迎香穴部位,從上到下,依次擦動。肺開竅於鼻,兩手拇指外側有「少商穴」,屬肺經,故用此處。可以達到增強肺活量、調整呼吸、保持良好嗅覺、防治感冒、治癒鼻炎等奇效。連做36次。

6、濟天一

天一生水,水屬腎,即指腰眼腎臟的部位。左右手心各捂住兩腰眼,一上一下搓動兩腰眼。最好能夠搓到兩腰發熱。可以收到溫腎壯陽、心腎相交之功效。治癒腿軟、膝冷、腰痛、陽虛等癥狀。尤其腰部受寒或扭傷而痛,便可用此法,將熱氣搓入腰眼之內,即可速愈。連做36次。

7、揉丹田

丹田,即肚臍之部位,此處為人生身受氣之本。兩手相疊,男左女右(即男以左手壓右手,女以右手壓左手),先以順時針方向揉動丹田;然後反手男右女左(即男以右手壓左手,女以左手壓右手),再以逆時針方向揉動丹田。可以收到調動丹田之氣、增加內氣、治療腸胃疾病的神效。順時針、逆時針各做18次。

8、搓湧泉

湧泉即兩腳心之湧泉穴。坐於凳上或床上,以左手心搓右腳心,又以右手心搓左腳心。可以增強全身內氣、驅寒、明目、排濁、治療腿軟等神效。左右各做36次。

基於五行相生的規律,以上八法一定要按照所述順序依次練習。如此才能促進全身生氣的開發,符合養生之道。

五、六氣法(療疾)

「六氣法」即道家所傳之六字鍊氣訣。六字訣是用「呬(si 一聲)、呵、呼、噓、吹、嘻」六個字發聲治病,病情痊癒即可停止,不宜過多再用,多用恐傷真氣。

1、呬

「呬」法最為靈驗,外面的鼻子和內里關聯的肺部,寒熱之症、勞累煩悶以及皮膚瘡瘍等症,都可以用呬法吐納,無不獲得痊癒。

2、呵

「呵」法屬心,心主於舌。口中乾澀、身體煩熱皆可治療。根據病症的深淺程度而用之,癥狀重些則呵之多,癥狀輕些則呵之少。如此則三焦(上焦胸部,包括心、肺兩臟;中焦上腹部,從解剖部位來說,應包括脾、胃、肝、膽;下焦下腹部,包括腎、膀胱、小腸、大腸)和臟腑不和的毛病,自然消滅。

3、呼

「呼」法屬於脾臟,脾神屬於五行之真土。身中煩熱、氣脹而肚腹如鼓、四肢雍悶、氣機難通等症,皆可以「呼」訣而調理之,便可恢復如故。

4、噓

「噓」法屬肝,肝神主於目。眼睛赤紅、目生翳障、視物發昏、淚流如哭等症,都是因為肝熱導致逆氣上沖而形成,用「噓」訣而調理之,即可很快痊癒。

5、吹

「吹」法屬於腎臟,腎主於耳。腰膝多冷、小便困難、陽痿無力等症,微微縱氣,以「吹」法用之,不必在外邊求葯,便可痊癒。

6、嘻

「嘻」法屬於三焦,三焦有疾,可用此訣。凡是三焦所有一切氣機不和之症,損害三焦健康,但使「嘻」法,就可以自我調理。

摘編自田誠陽道長《中華道家修鍊學》


推薦閱讀:

如何降伏生 氣?
萬萬想不到 《道德經》對西方世界的影響居然如此之大
道家思想對當代青年的影響(參考)
專訪中國道家仙學繼承人胡海牙先生
道家強調無為而治,強調內心自由,重個體重自由言避世。設想一下,如果整個社會都推崇道家,社會進步嗎?

TAG:養生 | 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