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有道_道教雜談_道教之音_太乙,有,道,余跟隨,師父,學道,於太乙,祖庭,青,

余通過不斷學習、鞏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搜集整理出道字原始之意,有理有據,且與《道德經》若何符契,大道無私,不敢私藏,謹將道字的原始意義彙報給專家、學者及讀者大眾以共賞之。《道德經》其書雖為精闢,讀之必也有其難度,尤其書中道字,有勞歷代注家訓詁考釋,窮搜博採,仍然精義難得,知行不易,唯多善以空洞妙理,掩蓋了實事內容。欲知其「言有宗,事有君」的實事系統性,層次條理性,苦不可得,今僅將余所知道意義寫出,以供與知音共賞之,求教於方家術士!中華傳統文化源於伏羲,奠基於炎黃,光大於老孔。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以道治國則國強。華夏民族的宗教起源於祖先崇拜,道學文化源於母系氏族公社祖先崇拜、圖騰崇拜、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女性崇拜的原始宗教,是原生態的道學文明。因其祖先崇拜,故能天人合德,悠久無疆,子孫以祭祀不絕。華夏民族認為自己的祖先是天地宇宙最偉大的神,其精神就是天帝,也就是太乙神,因為主題為道的原始之意遂以太乙有道為題。現以:一(道的探索)、二(道的來源)、三(道的發現)、四(道的實質)為題目。一、道的探索道家多源於隱士,其代表便是老子。隱士往往品味極高,深明治國安邦之術,而隱士最精通的學問往往是博大精深的易學。孔子也曾多次想向這些隱士學習有關學問,只是大多數隱士認為孔子的仁義學說是亂人性,使人走向虛偽和做作的假學問,所以對孔子很反感。如《微子第十八》中便記載了長沮、桀溺兩位隱士對孔子的厭煩態度,有一位隱士則罵孔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莊子.天運》中記載:「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乃南之沛見老聃。老聃曰:子來乎,吾聞子北方之賢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老子說:子惡乎求之哉?曰:吾求之於度數,五十年而未得也。老子曰:子又惡乎求之哉?曰:吾求之於陰陽十有二年而未得也。」從上述看以看出:其一、孔子學習易學在38歲之時就已開始;其二、老子所說的道即為易學;其三、孔子入門學習易學在50歲。《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道德經》中道字的意義在上述「孔子十翼」中尚有蛛絲馬跡可尋。二、道的來源伏羲時代,人們生存最大的障礙是自然界,所以伏羲八卦主要以天地間陰消陽長的規律預測吉凶;文王時代人們生存最大的障礙是人,所以文王以人倫道德作為八卦的基礎理論。從文王的八卦橫圖就可以看出文王這種思想。《周易》為卜筮之書,卜筮是以現實為根據來進行判斷。數術是應用計時干支為定點作根據,是推天地之始,不斷積數而得。數術皆以曆法干支為根據,總用陰陽五行生剋定吉凶。干支是古代天文學研究的成果,用以反映天道規律。軒轅黃帝時,大橈作甲子。天干與地支平行,構成了六十干支的有序程序,成為傳統文化中東方科學的理論基礎之一。干支者宇宙演化規律之反映,統帥天地鬼神者矣。古代天文學有三大派系學說,有蓋天說,有渾天說,有宣夜說。唯宣學絕,無師法。或作宣夜之學,絕無師法。蓋天說起源很早,渾天說成為我國古代正統的天文體系。宣夜說是一種宇宙無限論,《莊子》、《列子》、《內經》等典籍中有其零星的闡述。對宇宙的描述,有一句簡潔明快的形容,即大而無外,小而無內。自然打破和超越了「九重天」、「三十三重天」、「三十六重天」等有限思想。宣即是向外擴散,夜即遠而無所至極,如黑洞(夜)不可見。接近現代宇宙論的觀點。故李約瑟對宣夜說情有獨鍾,道家起源於宣夜說,數術家本源於渾蓋說。鄙人愚見認為古代天文學說三大派系均起源於道家,數術皆以曆法干支為根據,從現有史料文獻表明,軒轅黃帝時,大橈作甲子。干支和奇門遁甲之術為道教宗祖黃帝發明,黃帝是三大天文學說的首創者,老子是黃帝學說的集大成者,是三大天文學說的繼任和光大者。三大天文學說的蹤跡在道德經中均有可尋,道即來源於古代天文曆法知識。三、道的發現「孔子十翼」中「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仰觀於天文,俯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即天下,故不過……明顯的屬於天文曆法中的知識,是數術干支學的應用,與《周易》卜筮之書極為不相協調,實屬《歸藏易》的內容。黃帝創《歸藏易》,以坤為首位。老子之學,宗黃帝《歸藏易》,首重坤柔,坤為地,萬物莫不藏於中,坤以藏之,主張致虛極,守靜篤。老子為周朝史官世家,所以學問淵深,對《歸藏》八卦之類稔熟,東周王室內亂,老子辭官歸隱。據歷史記載和學者考證老子的思想便是受了《歸藏》的啟發。老子之「道」便是源自於《歸藏》的「陰陽太極」理論。據不完全統計,《道德經》中有五十多處文字來源於《歸藏》。「孔子十翼」中:「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就徹底道出了,「孔子十翼」內容有部分為《歸藏易》內容,神農氏創《連山易》時,干支還沒有被發明,《周易》又為卜筮之書,與干支學不符。老百姓用干支來記年、記月、記日、記時,卻不知道干支乃宇宙演化規律之反映,統帥天地鬼神之道者矣。「孔子十翼」對於道的詳細描述為:「《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此為《歸藏易》之道!四、道的實質《道德經》是順性命之理立法,主要用太極陰陽、五行八卦描述世界,推演事物,揆度人心向背、事物聚散之理。搞清楚事物之本質,以至掌握事物存在的全過程,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目的是指導行為,去惡從善,發展壯大社會事業,絕非空談玄理。學習《道德經》是用道學幫助自己,指揮自己,保護自己,壯大自己,實際上是靠自己的智慧發展自己。因而「自天佑之,吉無不利」。自者,自己。天,乾為天,為首。即用自己的頭腦保護自己,故能吉利也。「道」的原意就是行走天下,需要用自己的頭腦保護自己。道字在《道德經》中具體描述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大,為老子全生之道(內以養生延年,外以外以攝生驅患也稱奇門遁甲術);天大,為《歸藏易》天道:立天之道,曰陽與陰,地大,為《歸藏易》地道:立地之道,曰柔與剛;人道,為《歸藏易》人道: 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易有數理象三種定義;數定於天,理法於地,象成於人。故有一乾二兌三離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之卦數,一白水星二黑土星三碧木星四綠木星五黃土星六白金星七赤金星八白土星九紫火星之宮數,故有陰陽分明四季寒暑之通理,五行生剋制化興替循環之變理;故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歸藏易》的基礎之上加了老子全生之道即為道的原意。結束老子,是古代典籍中最早提出「無極」概念的人。「無極」與「宣夜」意思相近或一致,道家即源於宣夜說或無極說。從無極到太極還經歷了太易、太初、太始與太素幾個階段,並且將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與太極,並稱為「五太」。太易,是指陰陽之氣皆未形成的階段,如《列子》中說:「太易,未見氣也」;太初,則是指真一之氣始生卻尚未有形質出現的階段;太始,是指有形無質、人的感官尚無法感覺出來的階段;太素,是指形質始生而尚未成體的階段;太極,則是陰陽互抱,形質皆備的階段。《淵海子平》在論述「五行」出處中寫道:「蓋聞天地未判,其名混沌。乾坤未分,其名胚胎。日月星辰未生,陰陽寒暑未分也。在上則無雨露、無風雲、無霜雪、無雷霆,不過杳杳而冥冥;在下無草木、無山川、無禽獸、無人民,不過昧昧而昏昏。是時,一氣盤中結,於是太易生水,太初生火,太始生木,太素生金,太極生土,所以水數一,火數二,木數三,金數四,土數五。……因此,五行: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老子之道來源於「陰陽太極」理論,太極是萬物有形有質的起始,因此道為天地始、萬物母。上古時期天文曆法就是最原始最古老的道,老子的道就取源於天文曆法,老子道的應用即是天文曆法的應用,天文曆法構成了古代東方科學的理論基礎之一,因此《道德經》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科學,學科與科學也是區別道教與其餘諸教強有力的方法之一,望讀者莫把道教與其餘諸教混為一談,因為他們有著本質的不同!自愧天資魯鈍,讀書不多,拙於悟性,難得精微,不能系統寫出,令人愧煞,濫竽成文,自知膚淺,難等大雅之堂,不怕貽笑大方,切盼讀者有以教我! 道歷四千七百零九年壬辰季夏書
推薦閱讀:

我師父說:修行正是為了改變命運
師父吳清源
[師父來了24]你在追求幸福,還是離它更遠?
女居士應當如何依止比丘師父?
圓明師父講禪的源流(一)

TAG:道教 | 雜談 | 師父 | 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