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代稱謂三則

一、古代親人之稱謂

1. 祖父:對父親的父親尊稱,俗稱「爺爺」。源自《爾雅·釋親》:「生己者為父母,父之父為祖父,祖父之父為曾祖,曾祖之父為高祖,高祖之父為天祖,天祖之父為烈祖,烈祖之父為太祖,太祖之父為遠祖,遠祖之父為鼻祖」。

2. 祖母:對父親的母親尊稱,古今通用。亦稱「奶奶」,又稱「大母」、「太母」、「王母」、「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季祖母」、「庶祖母」、 「妾祖母」之分。

3. 外祖父:對母親的父親尊稱,南方地區稱外公,北方地區則稱姥爺或外姥。

4. 外祖母:對母親的母親尊稱,屬於書面用語,俗稱外婆、姥姥等。

5. 令尊、令嚴:對朋友父親的尊稱,是稱呼對方父親的敬詞。

6. 令堂:古時,對朋友母親的尊稱,是稱呼對方母親的敬詞。

7. 家父、家嚴:對別人稱自己父親的謙辭。

8. 家母、家慈:對別人稱自己母親的謙辭。

9. 高堂、雙親:對父母的敬詞。

10. 泰山:岳父的別稱,尊稱岳父為「泰山」,還代表長壽之意。岳父還可稱為岳丈、外父等。

11. 泰水:岳母的別稱,與泰山對應,是對妻子的母親的尊稱。

12. 東床:對女婿的雅稱,源於晉代著名大書法家王羲之袒腹東床的傳說。

13. 叔伯:兄弟中長幼的稱謂,泛指同祖父的,如叔伯兄弟、叔伯姊妹。

14. 伯父、伯母:對父親哥哥和哥的妻子的尊稱。

15. 仲父、叔父:對父親弟弟的尊稱。父之次弟稱為「仲父」,仲父之弟稱為 「叔父」。

16. 嬸母、嬸娘:對父親弟弟妻子的尊稱,現稱為「嬸嬸」。

17. 姑母:對父親姊妹的尊稱,也可稱為姑媽,俗稱「姑姑」。

18. 姑丈:對姑母的丈夫的尊稱,又稱為「姑婿」、「姑夫」,現稱為「姑父」。

19. 舅父:對母親的兄弟的尊稱,又稱為舅舅,俗稱「娘舅」。

20. 舅母:舅父之妻,也稱舅媽。

21. 姨母:對母親的姊姊的尊稱,又稱姨媽。古稱從母,專指母親的姊姊,母親的妹妹則稱阿姨、姨娘。「姨」有時是指姨子,如妻子的姐姐稱為大姨,妻子的妹妹則稱為小姨子。

22. 姨父:對母親的姐姐或妹妹的丈夫的尊稱。

23. 內人、內助:舊時對他人稱自己的妻子。內子:古代丈夫對妻子的稱呼。拙荊:舊時謙稱自己的妻子。賢內助:是對別人妻子的尊稱。

24. 夫君、郞君:舊時妻子對丈夫的尊稱。良人:古時夫妻互稱為良人,後多用於妻子對丈夫尊稱。

25. 伉儷、配偶、佳偶、伴侶:指的是夫妻。伉儷:是古漢語對別人夫妻的稱呼,自己則謙稱為「夫婦」。配偶:指夫妻雙方互為配偶。佳偶:指感情融洽、生活幸福的夫妻。伴侶:同義詞,指夫妻或同伴,如終身伴侶。

26. 手足:指兄弟,親如手足。棠棣:比喻兄弟。昆仲:是稱呼別人兄弟的敬詞。

27. 姊妹:一是指姐妹,二是指對年輩相當的女性的通稱,三是指兄弟姐妹。

28. 妯娌:指兩兄弟的妻子之間關係,弟兄的妻子之間,就是妯娌。

29. 連襟:指姊妹丈夫的互稱或合稱。

30. 侄子、侄女:對兄弟兒子、女兒的稱呼。

31. 侄媳婦:對兄弟兒子妻子的稱呼。

32. 侄女婿:對兄弟女兒丈夫的稱呼。

33. 外孫、外孫女:對姐妹兒子、女兒的稱呼。

34. 外孫媳婦:對姊妹兒子妻子的稱呼。

35. 外孫女婿:對姊妹女兒丈夫的稱呼。

36. 內兄、內弟:對妻子兄弟的稱呼。

37. 內侄、內侄女:對妻子兄弟兒子、女兒的稱呼。

38. 內親:泛指妻子方面的親戚。

39. 令親:對朋友親戚的尊稱。

40. 令兄、令妹:對朋友兄弟、妹妹的別稱。

41. 令郎:對朋友兒子的別稱。

42. 令愛、令嬡:對朋友女兒的別稱。

二、古代年齡之代稱

1. 垂髫、髫年、髫齡:指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下垂的頭髮。

2. 總角:指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3. 豆蔻:指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女孩,源於唐代詩人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故特指十三四歲女孩子。

4. 束髮、成童:指十五歲男子,男子到了十五歲,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成童:指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歲。十五歲也稱為「志學之年」。

5. 及笄:指十五歲女子;笄:簪子,古女子年滿十五歲,束髮戴簪。

6. 弱冠、及冠:指男子年滿二十歲,年方弱冠,已成年,可戴大人帽,但還沒達到壯年,故稱「弱冠」。

7. 而立、始室、克壯:指三十歲,源自《論語·為政》「三十而立」。立:「立身、立志」之意。始室:《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克壯:古代三十歲為壯,正當壯年。

8. 不惑:指四十歲,源自《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

9. 半百、知命:指五十歲,年過半百。知命:指男子五十歲「知天命」之意。古稱五十歲的人為「艾」。

10. 花甲、耳順、下壽:指六十歲,花甲之年;《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指六十歲以上。

11. 還歷壽:指六十一歲的壽辰。由於按干支紀年法,60年為一輪,61歲正是新一輪重新算起的時候,故稱「還歷」。

12. 古稀:指七十歲,源於杜甫《曲江》詩句:「人生七十古來稀」。

13.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七十歲。

14. 喜壽:指七十七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15. 傘壽、中壽:指八十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中壽:指80歲以上。

16. 耄耋之年、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歲老人。耄,泛指晚年,故稱耄耋之年。

17. 米壽:指八十八歲老人,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

18. 上壽、鮐背、凍梨:指九十歲老人,稱為上壽,也稱鮐背之年。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人到暮年,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19. 白壽:指九十九歲老人,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20. 期熙、上壽:指一百歲老人,「期頤」是人壽至「百歲」的特稱,壽登期頤。

21. 茶壽:指一百零八歲老人,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三、古人交友之稱謂

1. 竹馬之交:指幼年之友。

2. 再世之交:指與他人父子兩代都結為朋友。

3. 忘年之交:指不計年歲長幼,和輩份差異,而結交的朋友。

4. 君子之交:指彼此心意相通,無所背逆,重在道義的朋友。

5. 肺腑之交:指無話不談,推心置腹的朋友。

6. 金蘭之交:指友情契合,如兄弟般的朋友。

7. 金石之交:指友誼深厚,如金石之堅固的朋友,亦稱石交。

8. 莫逆之交:指彼此情投意合的朋友。

9. 忘形之交:指彼此以心相許,不拘形跡的朋友。

10. 車笠之交:指不以貴賤而異的朋友。

11. 杵臼之交:指不分貴賤交友的朋友。

12. 貧賤之交:指在貧困潦倒時,結交的朋友。

13. 布衣之交:指在做官之前,結交的朋友。

14. 刎頭之交:指即使掉腦袋,也不變心的朋友。

15. 刎頸之交:指友誼深摯,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16. 平昔之交:指往日結交的朋友。

17. 故交:指有舊日交情的朋友,亦稱故舊、舊交、故人。

18. 世交:指兩家人有著世代交情,亦稱世誼、世好。

19. 至交:指友誼深厚,不猜不疑的朋友。

20. 款交:指真誠相待的朋友。

21. 一面之交:指剛認識,但不甚了解的朋友。


推薦閱讀:

不是任何男女都可以享用「情人」稱謂(7幅圖)
愛的稱謂
親戚稱謂大全2
一個看似隨意的三字稱謂暴露了吳用真實想法:宋江死得越早越好!
超越稱謂之爭:對象與客體 | 法學中國

TAG:古代 | 稱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