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枚老郵票品中國茶文化

從一枚老郵票品中國茶文化

前幾天,一位久居國外的老朋友回國探親,多年不見,特趁此難得的機會約我前去敘舊。知道老友嗜茶如命,我便特地為他準備了兩盒上等的好茶。朋友一見,果然十分高興,當即就沏了一壺。兩人一邊品茶,一邊聊天,天南海北,相談甚歡。

中國的茶文化的確是深入人心的。老百姓常說:「出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已成為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文人好茶,喝茶喝的最明白當屬唐朝時的陸羽,他的一部《茶經》系統而全面地論述了栽茶、制茶、飲茶、評茶的方法和經驗;帝王好茶,乾隆皇帝就留下過「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一日無茶」的名對;國家好茶,大清朝還曾專門開闢了一條「茶葉之路」,將福建等地的茶葉集中到漢口,再從這裡踏上遠赴蒙古和俄羅斯的旅途。前兩年熱播的電視劇《喬家大院》中,喬致庸販茶所走的正是這條線。

元代趙原所繪《陸羽烹茶圖》,描繪了「茶聖」陸羽隱居家中專著《茶經》的場景。今天,這幅畫的真跡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當年「茶路」的興盛,為漢口的發展注入了活力。據說這段歷史在當地100多年前的郵票中還被永久的記載了下來。只可惜,百年來的社會動蕩和政權更替使得漢口的地方郵票已十分稀少,很難見到。但幸運的是,在今年年初,香港的大集郵家、愛國人士哲夫竟一下子將自己珍藏了幾十年的全套43枚漢口商埠郵票一次性無償捐給了武漢市政府,其中便包括這枚傳說中的罕見的「擔茶圖」郵票。這一舉動立刻震動了整個集郵界,引起了眾多史學家和郵學家的廣泛關注,因為多年來很多人都認為哲夫捐獻的這些郵票早已不復存在了。

「只買不賣」的怪老頭哲夫在展示他的收藏。

鴉片戰爭以後,漢口成為殖民者虎視眈眈的一塊「大肥肉」。1858年,一紙《天津條約》將漢口設為通商口岸。1893年,殖民者在漢口私設的書信館發行了一枚專門反映漢口茶葉產業的郵票——「擔茶圖」。這枚郵票以運送茶葉的普通農民為主圖,表現了當時一般茶工的勞作及裝束打扮,極為貼近百姓生活,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一枚「生活化」郵票。

100枚連張的「擔茶圖」整版郵票樣票。所謂樣票,就是在郵票發行前試印幾版,供上級審批之用的樣稿;因此存世極為稀少,目前市價30萬元。

哲夫是集郵屆有名的怪老頭,素來以「只買不賣」著稱。而這次,他將自己多年的大批舊藏慷慨捐出,成就了一段郵壇佳話。用老人自己的話說:「我要將武漢的歷史和武漢人的生活記憶還給武漢!」話雖簡單,卻字字中的!中國是茶的故鄉,發乎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在宋代。古代人喜歡用茶來比喻那些淡泊名利,超然世外,胸懷廣博的君子。我看哲夫先生身上亦有此品質!正所謂「君子如茶,甘香醇遠。」


推薦閱讀:

「紳士國度」的貴族往事,你想擁有嗎?
《周易》與中國文化之「根 」張立文
那些為了錢分手的情侶,後來怎樣了?
【21世紀社會記錄】單身狗也配當總統?

TAG:中國 | 文化 | 茶文化 | 郵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