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哀樂——情緒養生

伍子骨能夠一夜白頭;范進中舉,也可以瞬間瘋癲。人的喜怒哀樂,都能影響身體健康。若要養生,首先就要想方設法使自己心態平和。然後,再通過一些適當的小方法,來彌補身體上的虧缺,從而讓自己的身心更健康。

神奇的五臟體系圖

「肝膽相照」這個詞,最初說的就是人體五臟之間的關係。老子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能夠把這個五臟體系結構圖研究好了,掌握了他們彼此間的關係,也就掌握了養生的方法大綱。

這一章,我主要來說說「養生九字訣」中的情緒養生—「和喜怒」。在這之前,充分了解我們的五臟六腑的關係,這對於養生是很關鍵的。如果我們對五臟六腑構建的方法以及他們之間彼此的聯繫掌握了,那麼應該說我們對於養生就找到了一把很好的鑰匙。下面是一幅五臟體系結構圖。

下頁圖表最上邊這個橫排裡面叫五臟,是按照肝、心、脾、肺、腎的序列來劃分的。再看這個圖表最下邊,最下邊那排最左邊的兩個字是「職能」,也許有人會問,這五臟跟職能有什麼關係呢?在《黃帝內經》裡邊將人體的五臟給比擬成社會職務,心是君主之官,肝是將軍之官,肺是相輔之官,它是把五臟六腑按照這種社會職務來進行劃分,從這個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國文化的獨特性。

我們再看這張圖表的第二排,這些主要是講的是五髒的功能。肝的功能是藏血,心的功能是主神明。「心主神明」又是什麼意思呢?

中醫認為人的情智思維是靠心,這與現代醫學不同,因為現代醫學認為是腦。比如我們會說一個人工於心計而不會說工於腦計,說一個人心術不正也是從這裡來的。有些成語和中國傳統文化是有直接關係的,而《黃帝內經》的理論體系實際上也是與中國傳統文化有密切關聯的,與易學、儒學、道學等是一種同構同序的關係。比如像北京的四合院是按照東、南、西、北、中的方位來排序,而作為我們五髒的排序就是肝、心、脾、肺、腎。接下來就是脾,脾的功能是統血、運化,運化是運化水濕的,也就是說脾的功能是將我們攝人的水谷精華運送到身體需要的部位。而統血如何理解呢?比如說皮下出血症,血液從血管裡邊滲透出來了,從中醫上講就叫脾部統血功能出問題了。肺則是主一身之氣,就是主氣的。除了呼吸之氣以外,肺可以將這種氣體輸到我們全身所需要地方里去。』腎的功能主要是藏精,當然這個精有兩種解釋,一個是先天之精,一個是後天之精。先天之精是來源於父母,受命於天地;而後天之精是來源於後天脾胃的生化之源,也就是來源於攝人的營養。這就是五髒的功能。

再看第三排,就是六腑了。有個成語叫肝膽相照,也就是說肝膽相表裡,是相互關聯的。心與小腸相表裡是什麼關係呢?比如說這個人心經有熱,這種熱要下移小腸,那麼勢必要經過膀朧,所以膀朧經有熱,於是在小便的時候可能會感覺到灼熱感,這是通過幾千年的驗證的,所以說心與小腸相表裡。再看脾和胃,脾與胃一升一降,脾胃一家。它也是相表裡的關係。肺主氣,肺與大腸相表裡。這個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當然對於現代醫學可能是無法理解的。比如說像老人,尤其年歲比較大的人、體弱之人、氣虛之人,大便的時候,為什麼要搽拳頭呢?這就是因為他氣虛了。那麼對於有些便秘患者,醫術不錯的中醫只要一看就知道這個人便秘,為什麼呢?因為患者肺氣弱。治療的方法便是補充肺氣,肺氣一充足他的大便就通暢了,所以說肺與大腸是一種表裡關係。腎與膀朧也是相表裡的關係,這個大家都很明白,不言而喻。

剛才我們提到的都是內在的,那麼對外又是怎樣呢?中醫看病是看相,首先看的就是五官。比如肝開竅於目,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肺開竅於鼻,腎開竅於耳,通過五官的變化就可以得知你內臟有何病變。通過這個體系圖我們還能看出五臟還主筋脈肌肉皮骨。

現在我們再看情志,情志的變化對五髒的影響也是很大的,也就是人體情緒的變化對五髒的功能有很大的影響。比如常說某個人愛發脾氣愛發怒,就說他肝火旺。為什麼說肝火?因為怒傷肝。再就是喜傷心,思傷脾,思慮過多了那你就要傷脾。悲傷肺,恐傷腎,這些都是古人通過幾千年的經驗總結出來的,古人將人體內部的這種五臟六腑之間的關係,乃至於經絡與外界自然變化的關係進行了經典的總結。

在這個體系表裡還有一個五季,五季就是春夏秋冬四季再加一個長夏。五季也對應著五臟,在哪個季節養哪個部位可以此做參考。還有五氣,五氣就是風火濕燥寒,這與五臟也是對應關係。再就是有五味,叫酸、苦、甘、辛、咸,這與五臟也是一一對應的。我們再看體系表發現還有五化,五化就是根據自然氣候的變化與五臟相對應,比如冬天要藏精養腎就是這個道理。再看五位,用方位來描述五髒的關係。最後就是職能了,用了一個職務的比喻將五髒的關係給描述出來。

通過這個五臟體系結構圖,我們可以看出中醫構建人體結構,實際上是與情智、與飲食、與外界自然氣候變化等有非常大的關係。這其實是一個龐大的體系結構,如果我們把它掌握了,不但是掌握一種五臟與外界的關係,而且實際上還掌握了一種思維模式。當我們掌握之後也就明白了寒傷哪兒,寒傷水。水是什麼呢?腎水之臟。

太高興了也不好,因為中醫講不要過,什麼都要有度。作為人,不急是不行的,但是急過了也是不行的,要符合儒家的這種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人太高興為什麼不好,喜傷心。通過這個結構圖我們還能發現它們彼此之間還有相生相剋的關係,比如說水生木,這個大家

都能理解。比如說木生火,大家也都能理解。比如說相剋,那麼金克木,我們肯定是要拿鐵器去伐木。這就要求我們將自然屬性、地理屬性乃至於將天文的這種規律來結合我們的人體,將人體置於天地間構成了這麼一個大的五臟模型。

通過這些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中醫是一種思維模型,一旦我們掌握了這種思維模型,也就打開了養生大門。缺什麼補什麼,以這種原則,任何人想騙也騙不了我們。而且我們知道的養生原則不是具體的一個方法,而是去打開養生大門的方法。孔子有這樣一句話叫「行而

上者謂之道」,我們掌握了這個方法也就「得道」了。具體市面上的那些小方法,那是雕蟲小技。所以我們古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授之魚不如授之漁」,就是這麼一個道理。如果大家花時間把這個五臟體系結構圖研究好了,掌握了它們彼此間的關係,也就掌握了養生的方法。在家裡就可以用食品作原料,來構建養生大廈。這個還能指導我們如何消費,讓我們明白吃哪樣用哪樣有好處。

心態平和是養生的基礎

伍子骨出昭關,能夠一夜白頭;《儒林外史》裡面范進中舉,也能夠樂極生悲。由此可見,情緒對一個人健康的影響能夠到何種程度。中醫理論說,怒傷肝,喜傷心,悲傷脾肺,相生相剋。要養生,首先就要做到心態平衡。

蘇武為何能在西伯利亞堅持19年

事實上,情緒變化對人體功能的影響是很大的。大家都知道伍子青一夜白頭的故事。就是中國古代的戰國時期,楚王聽信讒言,把伍子晉的父兄給殺了,還想殺伍子青,以絕後患。伍子青連夜跑出了楚國都城,跑到一個叫做昭關的地方。這個地方在兩山對峙之間,前有

大江橫欄,形勢險要,有重兵把守,後面還有追兵,過不去了。他當時的情緒,應該是又氣又怒,五味雜陳。後來,他找了一個地方藏起來保住了性命,可是一夜之間頭髮卻白了。由此可見,情緒的變化對人體影響是多麼大。

為什麼說養生首先要養心呢?也是這個道理。關於情緒對人體的影響,還有一些很著名的事例。比如「浩然正氣」,很多人都知道蘇武牧羊的故事。北海那地方就是在現在俄羅斯的貝加爾湖一帶,在那麼惡劣的生活條件下,蘇武堅持了19年。是什麼力量支持他一直等到回到漢朝呢?孟子就稱這種精神力量為浩然正氣。所以,精神因素對人的健康是至關重要的。

在臨床實踐中,我們也見過許多人被嚇死的病例。有的人在檢查身體的時候,被誤診為肺癌,還到了晚期四級。因為聽說他有肺癌,而且現在是肺腺癌,晚期四級,這人本來180多斤,逐漸就瘦了下來,瘦到110斤。後來,又做了檢查,確診是錯了。這麼恢復了一個多月,他的體重又上來了。這說明什麼?就是不論遇到什麼都要使得自己的心態平和。而這又靠誰呢?一定是靠你自己,我們管這個叫做叫己和。外,與朋友相和,與父母相和,與兄弟姐妹相和,與自己的伴侶來相和:內,與自己的心和。這樣才能夠達到一個和諧的狀態。

還有另外一個故事,說是古時候有個老農,家裡一直很窮,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他的兒子經過了多年的努力,終於考上狀元做了大官。老農自然是高興得不得了,可誰知這一高興一笑不要緊,卻一發不可收拾,怎麼也停不下來了。兒子知道後非常著急,慌忙去我太醫求葯治病。太醫出了一個方子,但不是藥方而是一封信,信上寫了幾個字,讓這個兒子託人送回家了。老農打開一看發現信里內容是告訴他兒子在京城意外死了,老農這一看可不得了了,悲痛就不用形容了,大哭、大悲,結果病就好了。等平靜下來,兒子又回到家中告訴其真相,將老父親接到了京城。

由此可見,大悲大喜對身體影響都很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努力讓自己的心態處於平緩狀態。這要靠自己,就是己和。你自己與自己的心態相和,在外與朋友相和,在家與父母兄弟、伴侶相和,做到心和。這樣,才能達到和諧的狀態。

情緒也會牽動你的五臟

林黛玉之所以會得肺結核,主要是因為悲傷過度傷肺導致的;范進中舉後突然發瘋是因為痰迷心竅;「嚇得尿褲子」則是驚恐傷腎造成的。喜、怒、悲、憂、恐,這五種情緒分別會對人體五臟產生影響,而人體五臟之間也是相生相剋的關係。

《黃帝內經》中有記載:「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恐。」情緒變化對人體臟腑功能有重要的影響。那麼,五志對五影響有哪些呢?

怒傷肝—小心您的心腦血管

我們一定要牢牢記住,五志對應五臟。過怒了就會傷肝。肝被傷,就會引起一系列疾病像肝淤、兩肋脹痛等。我小的時候背過一首詩,內容是這樣的:

離火在天為電,震雷引以為鞭。心怒撼動將軍官,氣結肋間不散。

它是用八卦的方位來編的這首詩。如果人發怒的話,既會傷心,也會傷肝。其主要表現的癥狀就是氣結肋間不散,兩肋脹痛。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主要還是暴怒引起的。氣血上沖於腦,老年人血管硬化,血液勃稠度高,那麼,腦血管意外自然就發生了。

喜傷心—千萬別學范進那傻樣

事實上,有一句成語可以很好地診釋這句話,那就是樂極生悲。無論是什麼事情,總不要太過分,不然就容易產生相反的效果。上中學的時候,我們讀過一篇文章,叫做《范進中舉》,就是樂得過分了,加上體內有疾病發生的內因導致情志失常。范進的那種情志失常,從中醫上來講,就是痰火上揚,也就是痰迷心竅。我也聽說過掙錢掙多了的人,高興過度犯心臟病死了。錢這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也沒必要過於看重。人不能張狂,應該是平和的才好。

悲傷肺—原來林黛玉是肺結核惠者

悲傷肺是古人總結出來的經驗。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紅樓夢》里的林黛玉。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是一個悲劇人物,她除了思慮之外,還沒事兒就悲悲切切的。可能她天生就是這樣的人。而曹雪芹在書里給她吃的是什麼葯呢?天王補心丹。她肺氣弱,一看就是虛勞的癥狀。按照今天的判斷,她肯定就是肺結核。

憂傷脾—思慮過多不好受

人要是過分思慮,過分計較,就會導致脾濕運化。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要是腦子裡有事,思慮過度、茶不思飯不想,時間長了就會傷脾。這也是前人已經總結出來的經驗。

恐傷腎—「嚇得尿褲子」

還有個現象,比如兒童受到驚嚇,就會尿尿。有的人,看到什麼令人害怕的事情,比如目擊車禍,就覺得自己腰不舒服,很緊張。他在以後遇到緊急事情的時候,就有可能腰難受。這就是驚恐傷腎。

五臟六腑——牽一髮而動全身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對這五志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儘可能地做到相對平衡。絕對的心態平衡是沒有的,但是,我們可以努力去做。

《黃帝內經》中說道:「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治療由於情緒引起的人體臟腑功能失調等癥狀,應合理利用臟腑之間相生相剋的原理。那麼,人體五臟六腑之間相生相剋的關係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五臟之間的相生相剋關係比較複雜。比如肝淤了,肝火旺了,同樣會傷到脾。這是相剋的關係。因此,在醫書裡面有這樣的一句話:見肝之病,知肝傳脾。就是我們一看病,知道是肝上的問題,那麼在治療的時候,也許先不治肝,先補脾,以斷絕病從肝往脾這方面發展。這就是相生,通過補脾來抑制肝病的發展。因此,相生相剋這種原理,我們要辨證的來看待。

滋陰化濁的小方法

燉點娜魚蘿蔔湯,在養生效果上它並不比魚翅鮑魚差;泡一杯新鮮綠茶,聞一聞就能帶走全天的煩惱……我們可以用這些小方法,來調節因情緒引起的人體臟腑功能失調。

針對情緒引起的人體臟腑功能失調,我們應該採用怎樣的食療方法呢?

鯽魚蘿蔔湯.也不差過魚翅鮑魚

肝腎陰虛的人可以吃點木耳,也可以吃魚翅、鮑魚什麼的,當然這是有錢人吃的。沒什麼錢的普通人,就可以喝點蛤州湯,以滋陰的東西為主。吃一些魚類的、水裡的東西,或是弄點鴨湯都很好。但是注意不要喝雞湯,雞湯是補的,鴨湯寒涼。

大家可以通過一個食療的小方法,來調養身體,就是吃鉚魚蘿蔔湯。

鯽魚跟所有魚都不一樣,只有卿魚是人脾經的,是補脾的。而蘿蔔是順氣的。脾胃是升降的關係,脾主升,胃主降,一升一降,就能夠完成升降出入的平衡。所以,《黃帝內經》

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就說得非常清楚。上的「出人廢則神你升得太過也不行降得太過也不行。像脾濕脾虛、腸胃消化不好的人,鉚魚蘿蔔湯就是一個很好的食療方法了。

綠茶聞一聞全天煩惱消

我還有一個方法,大家也可以來試驗一下。我每天工作很忙,回家也很累。我是怎麼讓自己的心態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的呢?其實說起來,這個竅門誰都會。

我們可以買一些好茶葉,最好是新鮮的綠茶。晚上勞累了一天,到家了之後,刷乾淨一個玻璃杯沏綠茶,最好要濃一點。你要慢慢感受沏綠茶的過程,沏完之後,也先不要喝。大晚上沏這麼濃的茶,喝了也睡不著覺,對身體還不好。沏完了之後,你去聞味道。把水倒掉,留著裡面綠綠的一些茶葉,你就在那兒看。很美啊,尤其是好茶葉。你一聞茶香就飄起來了,就能帶走一天的疲勞和一天的煩惱。你那煩惱也好,濁氣也好,就都消散了。

看我說得這麼神奇,真的有效嗎?你也可以試一試。只是你要堅持,享受這個沏茶的過程、品茶的樂趣,通過你的眼睛,用你的鼻子去聞一聞,一定能消散你心中的煩悶。這也是使你的情緒達到和諧狀態的一個小竅門。

太極養生樁,升清降濁的最簡絕招

我這裡還有一個方法,不過就是略微難一些。其實,就是太極拳的一個養生樁法。但是,這個養生樁的內涵,就像老子所說的:「載營魄抱一」,實際上,就是抱元守一。方法簡單得很,就是往那兒一站,兩腳與肩同寬,兩手在胸前抱圓。站多久呢?直到你的兩隻手酸了,你就放下來。當你坐在椅子上的時候,也可以這樣做。這樣,就能將你的神氣收歸到你的體內。

我還有一個方法,那就是打太極拳。將大自然的清新之氣,通過太極拳的鍛煉方法引人體內,把體內的濁氣通過兩腳來排出去,從而達到升清降濁的作用。

荷葉佩蘭湯,助您平陰陽

在夏秋之交的時候,人容易煩躁。因為夏秋之交的空氣比較潮濕,我們要使自己的心情達到相對平衡的狀態。暑濕之氣使人比較煩悶,人的陰陽之氣受影響就會不平衡。人發脾氣的時候,心情不好的時候,一定是氣血上揚的。那麼,我們可以採取一些方法來化掉體內的濁氣,以御四時不正之氣。

這個方法是這樣的:用一些鮮荷葉、鮮佩蘭、鮮薄荷、鮮生地、鮮茬香各15克。把這些東西用豆包布給包上,擱在水裡煮i5分鐘。喝這個水,這樣就可以達到化解濁氣、平衡陰陽的效果。

推薦閱讀:

記錄女兒成長過程的各種情緒
想要讓女生喜歡上你,引起情緒波動是王道
情緒克制
研究發現蒙娜麗莎是否「微笑」,要看觀眾情緒
情緒流聊天術:不怕錯,就怕患得患失的慫

TAG:情緒 | 養生 | 喜怒哀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