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治癌要靠自身的免疫力,超然的自愈力要會用

濟南保法腫瘤醫院院長濟南保法腫瘤醫院首席專家腫瘤精準治療專家在國際上,早就有癌症自愈的報道,最早是在艾佛森(Everson)和考爾(Cole)1968年合編的一本書《腫瘤自然消退》(Spontaneous Regression of Cancer)里出現。在人的精神和自身因素的影響下,癌症自動消失叫自愈,就是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腫瘤部分或完全消失,或雖經過治療,但評價治療無效的情況下發生的部分或完全的腫瘤消失。這種情況常發生在惡性黑色素瘤、神經母細胞瘤、淋巴瘤患者。常見的癌症發生自愈的幾率很小,比例約為十萬分之一。

一般實驗中,研究者看不到微小腫瘤的自然消退現象。但在一些要求嚴格的實驗中,研究者發現約20%的乳腺癌的微小病灶能自然消失。雖然查理斯(Challis)和斯塔姆(Stam)在1989年就發現每年都有自愈病例報道,但至今我們仍然不能完全解釋為什麼癌症能自愈。目前,研究者傾向於腫瘤細胞的凋亡和血管抑制是腫瘤自愈的原因,但啟動凋亡和血管抑制的因子還是個謎。流行病學的調查顯示,腫瘤的自愈大部分都發生在感染性發熱之後,感染性發熱有可能是引發自愈的原因之一。

癌症自發消失一段時間後也會複發,這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如果能延長自發消失的時間就等於治癒。即使在治療的幫助下,癌症消失也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消失有完全消失和部分消失(50%的消失),多數消失的腫瘤會再發生,也叫複發,臨床上如何控制不複發就是一個重要的課題。腫瘤自發消失或治療下的消失,多離不開自身的免疫力。自發消失或自愈、治療後的消失或治癒,多離不開突然的免疫力增強。免疫力細胞能夠識別腫瘤細胞,進而能殺傷腫瘤細胞,控制其在很小的範圍內活動或處於零代謝狀態。

感染性發熱或腫瘤的有效局部治療後釋放免疫原,藉助於抗原呈遞的方式,使得人體的免疫細胞能夠識別腫瘤細胞,進而殺滅腫瘤細胞。這一切要由人的免疫細胞完成,所以,在任何時候保護和增強免疫細胞都是必要的。現代化療,特別是不間斷的化療,往往是殺傷人的免疫細胞,使得病人永遠無法實現自愈,更不能控制腫瘤的複發。

腫瘤的自愈或治癒都需要一個發生髮展的時間。感染性發燒其實就是一個免疫調節的過程。腫瘤的治療,特別是局部治療,可調節免疫力的變化,在釋放的腫瘤抗原的作用下,人體能夠產生特異性的抗腫瘤反應,最終引導腫瘤死亡。

我對腫瘤自愈和腫瘤治癒非常感興趣,也是我研究癌症現象的一部分,搞清楚這些對於攻克癌症有著積極的意義。

羅納德·皮特斯博士(Ronald Peters)和尼庫萊·丘科夫斯基(Nikolai Chukovski)花了很大的時間進行深入的研究。他們發現,從1903年開始,有1385篇文章論述了1051例癌症自愈的案例。

在1909年薩姆森(Sampson)展示資料給皇家外科醫生:沒有任何證據證明癌症治療比不治療的效果更好,並進一步強調改善人體的免疫力才是控制癌症的關鍵。

在1933年德庫希(DeCourcy)醫生總結了腫瘤自愈的案例並寫道:我相信最重要的是對這些病例做深入內部的研究,以及搞清原因,了解促使自愈的因素,並儘可能使這些因素更早地應用於治療。

1950年恩格伯特·丹菲(Engelburt Dunphy)醫生髮表4個病例的病史總結:腫瘤細胞分裂異常、生長迅速、不受控制,一定有因子引導它的生長,在轉化或去除這些因子後,腫瘤可自愈。

1952年病理學家弗雷德·斯圖爾特(Fred Stewart)在美國著名的安德森腫瘤中心(M.D. Anderson)的講演陳述到:在腫瘤領域,人們習慣於採用一些直接的方式,比如通過去除自由基或化學藥物破壞腫瘤細胞生長的方式來殺死腫瘤,很少去想如何運用患者自身的力量控制腫瘤。

1966年病理學家威廉·博伊德(Willian Boyd)報告了98例的癌症自愈的病例,結論中寫到:腫瘤生長的快慢主要取決於病人抵抗力的變化,而不是腫瘤細胞增殖能力的高低,控制抵抗力是自愈的核心。

1966年,蒂爾登·艾佛森(Tilden Everson)和沃倫·考爾(Warren Cole)審核世界上記錄在案的癌症自愈病例。在對歸納的數據進行討論後,認為:因為存在癌症自愈現象,我們需要謹慎地評價癌症化療、放療等措施的療效。某些癌症的預後評價中必須考慮是否存在癌症自然消退的情況。

1974年,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舉行了針對癌症自愈這一困擾醫學界的現象的世界會議。會上學者探討了突然免疫力增強可能導致腫瘤消退的機理,但對機理細節問題沒有闡述。

辛德勒(Sindelar)博士和凱查姆(Ketcham)博士發現內分泌因素、心理因素、創傷和應激、感染和發燒及飲食習慣的改變都可能是導致癌症自愈的因素。

1982年,富蘭克林(Franklin)博士發表一篇題名為「阻滯癌症進展」的文章,其中包括:「意識會通過目前還不明確的某些方式對機體和內環境造成影響。」文中還提到一位患胰腺癌的修女,在長期跟隨女修道院院長禱告後,通過病理檢查發現她已康復。在同一出版物中,安列·米爾斯報告了一例轉移性骨肉瘤患者通過調理,病情得到了控制。

目前已經證實癌症自愈現象確實存在,而且經常發生,所以醫生們必須要弄清楚它發生的機理。

早在20世紀初期,一個紐約的外科醫生威廉·考林(William Coley)博士就發現一些患有丹毒的癌症病人的腫瘤可以自行緩解。感染性發燒可能誘導免疫力升高並殺死癌細胞。後來,他從細菌中提取了考林疫苗。考林疫苗注射後會導致高燒,隨之而來的是患者腫瘤數量的明顯減少。然而,隨著放療和化療的出現,考林博士的研究成果被忽視甚至忘記。

自1940年以來,絕大部分的研究重點集中於免疫學基礎理論,但當時免疫學的研究剛剛起步,很難解釋癌症自愈的現象。上萬億個細胞,一支內部軍隊聽從分子的信號通訊,稱為細胞因子,細胞因子是免疫細胞產生的一大類能在細胞間傳遞信息、具有免疫調節和效應功能的蛋白質或小分子多肽,是一種糖蛋白。眾多的細胞因子形成了十分複雜的細胞因子調節網路,參與人體多種重要的生理功能,也影響著免疫系統。

儘管如此,醫學科學家提出了一系列的自發緩解的信號分子,如腫瘤壞死因子α、α干擾素、 轉化生長因子β、及淋巴因子激活細胞等。但對人體內部世界的研究仍是淺得很。

威廉·考林博士醫生早已去世,但他的女兒仍然堅持她父親的理念及治療,這就是為什麼還有癌症病人到美墨邊界小城市去接受考林疫苗的治療。她在美國也設立了威廉·考林獎,用於獎勵對免疫治療有貢獻的科學家及醫生。

一個世紀過去了,科學家們不得不回到考林的時代,再研究免疫治療,2010年4月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准非維根(Provegen)免疫治療藥物,證明免疫治療已經成為一種單獨有效的治療方式。2011年10月3日,洛克菲勒大學生物學家拉爾夫·斯坦曼(Ralph Steinman)被診斷患有胰腺癌,他使用他自己設計的樹突狀細胞免疫治療來延長生命。他是榮幸的,2011年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因為他的免疫系統樹突狀細胞的發現,提供了治療癌症、感染性疾病和免疫系統疾病的新辦法。

博伊特勒和霍夫曼在1990年發現了受體蛋白質作為細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線(先天免疫)。而斯坦曼獲獎的成果是他發現了能夠激活並調節適應性免疫的樹突細胞,這種細胞有激活並調節適應性免疫系統的本領,可以激活人體的免疫系統,啟動人體的適應性免疫機制,有效殺滅人體內的癌細胞。

先天性免疫是昆蟲等低等生物抵禦外界感染最根本的方式,但一直以來對該機制的過程缺乏全面的理解。1996年,法國科學家霍夫曼研究小組從果蠅中首先確定拓分子(Toll分子)是先天性免疫的中介,從而掀起了對先天免疫機制的研究熱潮,也推動了人們對相關疾病治療方案的探索。霍夫曼由於在先天性免疫系統激活方面的重要發現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免疫系統主要針對感染,但也可以防止某些癌症,通過靶向殺滅癌細胞。

他們的獲獎進一步證明,人體存儲著能夠促使癌症自愈的細胞和因子,只能好好地利用而不是破壞它們。現有的手術、化療及放療,都在不同程度上傷害著這些具有免疫功能性的細胞如樹突狀細胞,而它們恰恰是是消滅癌症的真正的自然細胞。

路透社曾報道,來自美國田納西州范德比爾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老鼠身上實驗發現,患有乳腺癌的老鼠在服用化療藥物「阿黴素」或接受放療後,體內的腫瘤生長因子-β(TGF-be-ta)物質含量提高,刺激癌細胞向肺部轉移。而使用某種物質抑制它們體內的腫瘤生長因子-β(TGF-be-ta)含量則能夠遏制癌細胞擴散。

主持研究的卡洛斯·特亞加博士補充說,可能還有其他物質與腫瘤生長因子-β(TGF-be-ta)一樣對癌症的治療有類此的影響。他們希望通過對腫瘤生長因子-β(TGF-be-ta)的研究得出更多結論。

此前有科學家提出,動物體內的原發性腫瘤可能會抑制其他腫瘤的生長,但一旦原發性腫瘤被從體內清除,其他被抑制腫瘤可能會就此瘋長。而科學家此次研究顯示,腫瘤生長因子-β(TGF-be-ta)就是這樣一種既能抑制腫瘤生長,也能刺激癌細胞擴散的物質。

看來不主張手術、放化療治療癌症的人,終於可以找到依據了。

人每天誕生的癌細胞(有人叫做原癌細胞)幾乎都被人體自身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殺滅了,由於基因突變才會讓正常細胞變成癌細胞。基因突變原因很多,化學藥物、食物、動物荷爾蒙、空氣污染等等,所以不是人人都會患上癌症。當免疫系統下降,也就是自然殺傷細胞弱了,癌細胞就佔上風。久而久之,5—10年以上就會得癌症。如果我們能讓癌症病人身體里的自然殺傷細胞變強,恢復活力,對付癌症就是件簡單的事。所以癌症病人只能靠自己,也就是自身免疫細胞——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來對付癌症。

我認為,其實人體內有很多可抗癌的物質,目前已經發現的和未發現的都有,各種干擾素、淋巴細胞(特別是CD4+T淋巴細胞)、血管抑製劑、抗癌抗體,人體的自我平衡系統在抑制癌的發生和發展中起著重大作用。

在治療癌症上,常規且不得已的化療、放療,除了把癌細胞部分殺滅外,也把正常的大量的自然殺傷細胞殺滅,醫學界奪命、奪錢三招是「手術」「化療」「放療」!而手術、藥物和放療,有時能減輕病人的痛苦,有時也可能加速癌症病人的死亡。

保護自己的免疫系統、免疫細胞,只有自身的免疫系統(自然殺傷免疫細胞)才能殺滅癌細胞。手術和化、放療是那麼快速地讓人的免疫力下降。

要相信人有自愈能力,即使得了癌症,只要科學的控制腫瘤,人的自愈能力才可以恢復。自愈能力,也就是特異性的對癌症的殺傷力即自然殺傷細胞(N Killer)和特異性的淋巴細胞如CD4+淋巴細胞。當人患癌之時往往其免疫力下降或免疫逃脫,也就是免疫細胞不識別腫瘤細胞了,在治療癌症的同時,不要殺傷這些免疫細胞是我們關注的要點,所謂治癌「祛邪不傷正」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在過去的15年里,治療過近三萬例癌症患者, 多數是晚期,有的是肺癌晚期伴遠處轉移如腦轉移、肝轉移,也有肝癌晚期伴有肺轉移。經過我們的治療,有些病人活過15年,就是因為我們僅僅治療癌症的局部病灶,提高病人自身的免疫力來控制病人的潛在微小病變,從而延長病人的生命。我們治癌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護病人的自然免疫力,最大限度地殺死癌細胞,再把死亡的癌細胞轉變成腫瘤疫苗,就能進一步地提高病人的抗癌免疫力。

在我們治癌的過程中,我們的關懷及心理治療也始終陪伴在患者左右,就是為了喚起病人的信心,增強抵抗力,醫護人員與病人家屬構成抗癌的統一戰線,讓病人有一個好的治療環境,這種好的環境也是治癌的一部分,治療癌症是自然科學,關心病人護理病人是社會科學,兩個科學要在一個病人身上統一起來, 最大限度地調動病人的積極性和內在的心力,是治療癌症的一部分,是配合治癌的重要環節,千萬不可忽視。那種只看病不看病人的醫生不是一個合格的醫生。每一位病人的好轉,都有病人的功勞,準確來說是我們醫患合作的結果,如果沒有病人自然康復的力量,僅僅靠「緩釋庫療法」,病人是不可能存活十年甚至十五年。

病人身體內在的自然抗癌力量被恢復了,被喚醒了,我們醫生只要藉助我們的方法或藥物打擊癌症,調整病人的平衡力和自愈能力,才能最終徹底治癒癌症。


推薦閱讀:

免疫力下降有什麼表現?如何提升免疫力?
對於抗生素的使用,有哪些常見的誤區?普通人該如何正確使用抗生素?
自身免疫性肝炎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
獻血漿?
封閉抗體VS免疫治療VS自然流產

TAG:免疫 | 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