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區里的水---青藏高原篇 七

無人區里水資源豐富

無人區里的水

青藏高原篇七

馮京三

無人區里,總體上說,是個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地上,有雪山、河流、湖泊;地下,有泉水,凍土層。安常規分析,唐古拉山裡有地下河流、湖泊是必然的狀況。但我們沒有親眼所見,在此只提出來參考了。

中央電視台報導青藏鐵路通車時,我注意到,有人說了:「那裡的水,可能都是天然純凈水」。其實不然,無人區的水,也有人們意想不到的情況。

有一天,我們行軍了很長時間,沒有碰到一條小溪,人和氂牛、馬都很渴、也熱的難過。後來,我們終於碰到一條小溪。小溪的水很清,也很誘人,但是,小溪的兩邊寸草不生,岸邊的沙石泥土也發黃,我們不敢冒失。當時,有兩頭氂牛先衝到小溪邊,毫不猶豫地先喝了個痛快,我們連擋都沒擋住。安理說,氂牛能喝,我們也能喝。正當我們拿出毛巾想先洗個臉時,意外發生了,喝過溪水的氂牛,竟然爬下了。跟組的牧民大呼小吆地把其他氂牛擋在離小溪不遠的地方。氂牛是很少在白天爬下的,所以,兩頭氂牛爬了下來,這種情況是很特殊的。也是大家反映快,避免了一場大悲劇。那兩頭氂牛後來死了,其他的氂牛,我們是一頭一頭趕著衝過小溪,不給它喝水的機會。安理說,氂牛自己有天生的識別能力,什麼草能吃?什麼草不能吃?它們要比人的識別能力高,象這種「喝水」的事件,可能是因為太渴了的原因。

當然,唐古拉山裡,確實也有好泉水。有一次,我們在一個叫「饅頭山」的山腳下宿營,那裡就有一股泉水。水清得看不見一點雜質,喝在嘴裡,天然清香,還有一種淡淡、甜甜的回味,真是好喝。我們追到泉水的源頭,這才看見,泉頭四周集滿了羊糞蛋,連泉水中都鋪滿了羊糞蛋,如果不是在下面已經喝過這泉水,這羊糞蛋中冒出的泉水,我們怎麼著也要燒開了才敢喝。其實,野生動物對喝水也是有講究的,饅頭山的泉水,估計是方圓數十里內的一股神泉。大批的野羊都到這來喝水,天長日久,泉眼四周自然就堆滿了羊糞蛋。那泉水實在太好喝了,地勢也不錯,我們於是在那個宿營地住了十天。我們的測繪工作,一般都是趕到某一個山頭下宿營,就近作業。因為,爬山太困難了,還要把角鐵扛上山,樹座標塔,一般兩天才能樹起一座標塔,宿營地離山遠了,工作不方便。但大多數山腳下,找一個有好水源的宿營地,也不容易。有時碰到實在無奈的情況下,我們只好在離水溪不遠的地方挖一個大坑,然後把水引進沙土,通過沙土過濾後,勉強飲用。碰到饅頭山的這股神泉,我們也開心,寧願每天多跑點路,把周圍山頭的工作都集中在這個宿營地幹了。

唐古拉山裡還有山洪。夏天,山裡的暴雨來的突然,下雨時間都不長,雨量很大,但引發山洪的時候不是很多的。有一次,大雨後,雨已經停了,我們下到一個山溝里,正往對面山樑上爬。突然,我們聽到從地底下傳來一種很沉悶的轟轟聲,我們正在奇怪這聲音的來源,就看見一道泥巴牆從溝的上游往下移動。說時遲,那時快,我們立即手腳並用,連竄帶爬,逃到山樑上,回頭一看,只見我們剛才立腳的地方已經淹沒在混水中,水流平穩,沒有驚濤駭浪。當時,我們心想,就這水流,真衝到我們身上,恐怕也沒有多大事。水流很快過去了,山溝又恢復成山溝,往溝底一看,我們幾個人臉色都變了,溝底憑空舔了「一溝碎石大如斗」,幸虧我們爬得快啊,要不然,這會兒不是肉餅,也成碎肉了。

我們測繪是沿沱沱河作業的,來來回回的渡河是常事。渡河,選擇過河點是個關鍵。看似水流平緩的地方,常常是陷人陷馬的流沙地,一旦陷進去,就別談渡河了,逃出命來是第一條;而看似水流喘急的地方,有時到反而是好渡口,水流急,泥沙也存不住,沒有假象,兩岸岸基都比較踏實,河水的寬度也相對狹窄,常常是沖一下就渡過去了。

有一次,我和一個福州兵一起去執行一個任務。那是沱沱河大水的季節,河面普遍都很寬,實際上是河水淹沒了河灘草地,河灘草地也成了河面的一部分,因此,看起來河面都很寬。我們選好了一個地方開始渡河,一開始,真比較順利,所謂河水,也不過在馬腿的小腿以下,約兩百米的河面,我們都已經渡過150米以上了,勝利在望啊,我騎在馬上,很輕鬆愉快地感受著騎馬馳騁在沱沱河大河水面上的豪放感覺。別人是坐船渡河,我們可是騎馬渡河啊,騎馬挎槍渡大河,人民戰士也俠客……,「情動於心而成於言」嘛,那會功夫,我真想放歌一曲。

河水開始深了,淹到馬大腿了,我把腳也抬了起來;越往前走,河水越深,最後,我把腿盤在馬鞍上。到對岸,也就十幾米了,馬整個沉入水中,遊了起來。我是盤腿坐在馬鞍上的,馬一游泳,左右一擺,河水又是橫衝過來的,我還沒反應過來,人已經滾到河裡了。那真是突如其來的變故,大腦里全是流水聲,完全是下意識的,我冒出水面的一瞬間,只看見一根細細的東西在眼前,我抓住了,又沉入水中,也不知怎麼了,腳下踩到了沙地,站住了,並把頭伸出了水面。我抓住的那根細細的東西,是馬韁繩。這根韁繩不是騎馬時用的,而是,晚上休息時,栓馬用的韁繩,這根韁繩比較長,讓馬在休息時可以活動範圍大一些。在騎馬時,這根韁繩是圈起來掛在馬鞍上的。我抓住的就是這根韁繩,這根韁繩的一頭是系在馬籠頭上的,我掉在河裡後,馬是先在水中踏到實地站住了,我抓住了馬韁繩,自然也就順流甩到了可以站起來的實地。什麼叫「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我是切切實實體會了這句話的真諦。我連攛帶劃地移到馬身邊,抱住馬頭,真想痛哭一場。馬很溫情,象安慰我似的,馬頭在我的身上輕輕蹭動。我輕輕梳理馬脖上濕漯漯的鬃毛,不知怎樣才能感謝它的救命之恩。我身上當時穿著棉襖棉褲,大頭棉皮鞋(大頭皮帽子是給水流沖走了),帶著半自動步槍,還有四棵手榴彈。在當時的處境下,壓根兒就沒有「游泳」一說。我是秦淮河邊長大的小孩,12歲就橫渡(南京)長江了。掉在沱沱河裡時,我是本能的反應遊動(不是游泳)了兩下,只掙到一次頭露出水面機會,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才沒有給衝到主流中去,一旦被衝進的中流,估計不是淹死,也要凍死。

那天,我們渡河失敗,200米的河面,只有十幾米了,我們沒有過去。沱沱河裡基本上雪水,再熱的天,下水十分鐘,就凍得你不得不爬上岸來。我們回到宿營地時,我已經連骨髓都凍麻木了,象遊魂似的,光溜溜用五六件軍皮大衣裹著,昏迷了一天一夜才醒過來。

2006年7月11日

推薦閱讀:

#青藏高原研究#16【Science Advances:岷江冷杉生長隨氣候變化而加速】
青藏高原的野生動物監測(1/2):誰是靠得住的人?
又冷又缺氧的高原,鼠兔是怎麼活下來的?
活到二十多歲才第一次來這裡,感覺自己白活了
青藏高原是如何成為中國一部分的?地球知識局

TAG:青藏高原 | 高原 | 無人區 |